- 學會低頭,才能出頭
- 問道
- 1744字
- 2019-01-03 11:53:22
盛氣凌人是淺薄和庸俗的表現
你站在山頂,還在為可以俯視別人而沾沾自喜的時候,殊不知地面上的人們看到的你更加渺小,或者干脆就看不到。
曾國藩在《求闕齋語》中寫道:“今日我以盛氣凌人,預想他日人亦盛氣凌我?!痹~典中解釋盛氣凌人就是驕橫自滿、目中無人。驕傲自滿乃為人處世之大忌,上至王公貴族,下至黎民百姓,存一分驕傲之心者,必招來無妄之災。《王陽明全集》中也有這樣的話:“今人病痛,大抵只是傲。千罪百惡,皆從傲上來。傲則自高自是,不肯屈以下人。故為子而傲必不能孝,為弟而傲必不能悌,為臣而傲必不能忠?!?/p>
一個人處世若不能看到別人的長處,盲目輕視別人,勢必導致狂妄自大、迂腐褊狹,而這些正是失敗、死亡到來的前兆。對此古人有十分清醒的認識,在《勸忍百箴》中就曾這樣寫道:“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譴其咎。諸侯驕人則失其國,大夫驕人則失其家。魏侯受田子方之教,不敢以富貴而自備。蓋惡終之釁,兆于驕夸;死亡之期,定與驕奢。先哲之言,如不聽何!昔賈思伯傾身禮士,客怪其謙。答以四字,驕至便衰。斯言有味,噫,可不忍歟!”
此言對于如今生活在浮躁、驕矜之氣盛行的社會中的現代人來說,尤為有用。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因驕傲輕敵而遺恨千古的故事吧。
赤壁之戰后,劉備占領了荊州,又奪取了巴蜀,形成了魏、蜀、吳三足鼎立的局面。當時關羽留守荊州,時時有吞并東吳的野心,又自恃自己武藝高強、兵強馬壯,連連向北邊的曹操發動進攻。這完全破壞了劉備當年東聯東吳、北拒曹操的戰略。于是,呂蒙便上書孫權,想要先奪荊州地盤,再派征虜將軍孫皎守衛南郡,潘璋守住白帝城,蔣欽率領游兵萬人,巡行長江中下游,哪里有敵人就在哪里對付,以聲勢制敵,乘機奪取關羽的地盤。
孫權接受了他的建議,然而,關羽知道呂蒙很會用兵,他怕荊州有什么差錯,早有所防范,把荊州布置得嚴嚴實實。
呂蒙見關羽防守嚴密,為了麻痹關羽,解除他的警惕心,便上書孫權說:“關羽兵伐樊城,留下重兵把守要塞,是害怕我奪他的后方地盤。我想以生病為由,分一部分士兵回建業。關羽只害怕我,聽說我走了,一定會撤出防守的兵力,全力增援作戰部隊。這樣我們就可以乘他們毫無準備時突然進襲,那么南郡就可以攻下,關羽也就能捉住。”
孫權問他:“那誰代替你呢?”呂蒙說:“陸遜才智廣博,有學有識,他可以承擔這個重任。而且他并不出名,關羽一定不會把他放在眼里,一旦關羽放松警惕,我們就有機可乘了?!?/p>
孫權便讓呂蒙回來治病,派陸遜去接替他的職務。過了幾天,陸遜又派人拜見關羽,送去了書信和禮物。信中對關羽大表傾慕這情,并表示自己年輕無能,不能對關羽有所效力,只能祝愿他在此緊要關頭能夠加強防備,以防不測。關羽根本不把陸遜放在眼里,聽說呂蒙回去治病了,他便無所忌憚地把原來防備東吳的軍隊都調到了樊城。關羽接收了于禁的投降士兵幾萬人,糧草供應不上,就把東吳湘關的糧倉給強占了。
孫權得知糧米被搶,就派呂蒙為都督,率兵向荊州進發,襲擊關羽的后方。守衛公安的將軍傅士仁、守衛江陵的南郡太守糜芳,在兵臨城下之時,先后投降了呂蒙。因為他倆對關羽前線的軍資供應未能全部到達,曾被關羽責備,并且關羽說過回去以后一定要治罪,他們倆貪生怕死,又害怕面對威武嚴厲的關羽,于是索性投降了吳軍。
關羽跟曹軍前鋒徐晃交戰失利,包圍圈被打破,只得撤走,但此時去襄陽的路又隔絕不通。得知荊州失守后,向南撤退為時已晚。曹操方面雖然對關羽采取“存之以為權害”的策略,但關羽已沒有力量再回去奪回荊州。
特別是當關羽派到江陵打聽消息的人回來相互傳告,都知家中平安,所給待遇比以前還好,軍中更是斗志喪失殆盡,軍士們紛紛離散。
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關羽只好帶著二百多人“敗走麥城”。
孫權愛慕關羽的雄才,多次勸關羽投降,都被他拒絕了,最后孫權只好把他殺了。關羽一生征戰無數,也屢建功名,最后之所以落得個敗走麥城、身首異處的悲慘結局,是其性格所致。剛愎自用、驕傲自大,使得士兵離心,特別是在處理同東吳的關系上,有勇無謀,輕敵自傲。正是因為關羽性格上的缺陷,才給對手以可乘之機,所以敗亡。
有時候,盛氣凌人和淺薄、庸俗是同義詞,只看到自己的能力時,就會輕視對手,辨不清現實的方向。所以,人在立身處世之時,一定要放低姿態,戒驕戒躁,只有這樣才能保持清醒的頭腦,走穩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