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0章 掃除一切腐敗者!

在所有的惡行中,朱元璋最憎惡貪污,這也是可以理解的,每當他想起那本該發給自己父母的賑災糧食被官吏貪污、導致父母餓死的情景,就會忍不住咬牙切齒,這些人個個該殺!

他要創造一個真正純凈的王朝,一個官員們人人清廉、百姓安居樂業的王朝。所以他盡一切努力去實現這個夢想。

可是夢想不一定會成為現實。

洪武二年,朱元璋曾經對他的大臣們說過這樣一番動感情的話:“從前我當老百姓時,見到貪官污吏對民間疾苦絲毫不理,心里恨透他們,今后要立法嚴禁,遇到有貪官敢于危害百姓的,決不寬恕!”

朱元璋是說到做到的,他頒布了有史以來最為嚴厲的肅貪法令:貪污六十兩以上銀子者,立殺!

即使在開國之初,六十兩銀子也不是什么大數目,這個命令顯示了朱元璋肅貪的決心。

為了增加震懾力度,朱元璋還設置了一項駭人聽聞的政策。

自唐宋以來,政治制度、機構設置多有不同,但縣衙的布局是差不多的,都有大門、戒石、鼓樓、二門這些結構,但在明朝卻在大門和二門之間多設置了一個土地祠。此土地祠切不可晚上去看,著實嚇人。

這個土地祠是干什么用的呢?不要吃驚,這個地方是剝皮用的,剝的就是人皮。

朱元璋命令官員貪污處死后,還要把貪官的皮剝下來,然后在皮內塞上稻草,做成稻草人,并掛于公座之旁,供眾人參觀。這個稻草人不是用來嚇唬鳥的,而是用來威懾貪官的。

較早享受到這一高級待遇的是朱元璋的老部下朱亮祖,這位朱亮祖是赫赫有名的開國大將,立有大功,被封為永嘉侯(侯爵),鎮守廣州,可謂位高權重。但此人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驕狂。

當時的番禺縣(今廣州番禺區)縣令叫道同,是一個很清廉的官員,由于執法嚴厲,與當地的土豪劣紳發生了矛盾。這些土豪吃了虧又拿道同沒辦法,便拉攏朱亮祖,希望他為自己出頭。頭腦簡單的朱亮祖收了好處,居然就答應了。

此后,朱亮祖多次與道同發生矛盾,干涉道同的正常執法,還派黑社會暗中設伏,打了道同一頓。但道同并未屈服,與朱亮祖進行著不懈的斗爭。

雙方矛盾一步步升級,終于達到頂點。道同抓住了惡霸羅氏兄弟,朱亮祖竟敢動用軍隊包圍縣衙,強行將人犯給搶了出來。并且還向皇帝上奏,彈劾道同一大堆罪狀。

道同終于忍無可忍,也隨后向皇帝遞送奏章說明情況,但他忘記了朱亮祖有他不具備的優勢——快馬。

道同派人送奏章的馬是驛站的馬,而朱亮祖使用的是軍馬,朱亮祖也料到道同會告狀,于是他派人挑最好的馬,飛快地趕到京城,狠狠地告了道同一狀。朱元璋是個頭腦容易發熱的人,一看到朱亮祖的告狀信,就立馬派人去斬殺道同。

就在朱元璋發出命令后不久,道同的奏章就到了,朱元璋一對照就發現了問題,連忙派人去追,然而已經來不及了,朱亮祖就這樣殺掉了道同。

道同為官清廉,家里沒有錢,他死前最擔心的就是自己的母親無人供養,便委托好友贍養他的母親,然后從容就死。

他被殺時,無數百姓前來送行。

公道自在人心。

朱亮祖得意洋洋,自己終于斗倒了道同,他和那些土豪惡霸可以高枕無憂了。

話雖如此,但朱亮祖仍然有些不安,他跟隨朱元璋打過仗,深知此人要么不做、要么做絕的性格。不過道同只是個小小的知縣,而自己卻是開國大將,御封侯爵,想來朱元璋不會為了一個芝麻官對自己下手的。

朱亮祖的估計似乎是對的,過了一段時間,始終未見朱元璋有何反應,他終于安心了。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當大理寺的官員手持朱元璋的手諭來抓他時,朱亮祖才會那樣的吃驚。他雖然手下有兵,卻還沒有神經錯亂到敢于和朱元璋對抗。他十分老實地把自己的兵權交出,和大理寺的官員一起前往京城請罪。

然而大理寺的官員并不急于上路,卻詢問他:“你的兒子朱暹呢?”

這下朱亮祖驚呆了,他明白這句話的含義。

因為朱元璋的人生哲學正是:要么不做,要么做絕。

一路上,朱亮祖還存有幻想,他認為自己勞苦功高,只不過殺了一個知縣,朱元璋最多是責罰一下他而已,并不會殺他。

但現實和想象總是有差距的。

洪武十三年九月初三,朱亮祖與長子朱暹被押到了朱元璋的面前。朱元璋沒有跟他廢話,充分發揮了自己動手的精神,上來就用鞭子抽了朱亮祖。侍衛們一看皇帝親自上陣,士氣大振,在得到朱元璋默許后,紛紛開始動手。朱亮祖與他的兒子朱暹就這樣被活活鞭死。

“鞭死”二字,細細品味,實在讓人膽寒。

殺掉朱亮祖和朱暹后,朱元璋下令將參與此事的惡霸全部殺死。他念及朱亮祖有功,給他留了全尸,但其他人就沒有這么好運氣了,朱暹等人的皮都被剝了下來,懸掛在鬧市,供眾人參觀,以為后世警戒。

朱元璋對這件事情的處理讓很多官員膽戰心驚。而朱亮祖也在無意中創造了一個紀錄:他是第一個被當廷打死的大臣。

不過他并不是最后一個。此后,當廷打死大臣這一明朝獨特的現象就此延續了下去。終明一朝,很多直言大臣都被這種極端的刑罰打掉了性命。

此后,朱元璋對待貪官污吏的態度越來越嚴厲,他創造了一個以往封建統治者想都不敢想的政策,即規定普通百姓只要發現貪官污吏,就可以把他們綁起來,送京治罪,而且路上各檢查站必須放行,如果有人敢阻擋,不但要處死,還要株連九族!這在中國法制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但這一政策的操作性不強,明代的實施者并不多。

與這種群眾檢舉揭發相比,朱元璋肅貪的主要線索來源是他的耳目,也就是我們上面介紹過的檢校。這些人遍布全國各地,一旦發現官員有貪贓枉法等問題即可上奏,而朱元璋也拿出了玩命的精神,即使情報送到京城已經是半夜,他也會立刻起床辦理。

甚至有的貪官今天剛收紅包,第二天就會有紀檢官員來找他,并將他抓回論罪。其效率不可謂不高。

朱元璋使用了這么多的手段,自己也全力配合,按說貪污行為應該絕跡,然而情況遠沒有他想象得那么簡單。

朱元璋制定了法律,規定當時的刑罰限于笞、杖、徒、流、死五種,從字面上也很容易理解這五種刑罰,客觀來說,在封建社會這些刑罰并不算重。這也是朱元璋考慮到前朝的刑罰過重而做出的一種改進。

但朱元璋并不是個按規矩出牌的人,在對付貪官污吏和反對他的大臣上,他用的絕不是這幾招。

在他實施的刑罰中,最有名的莫過于凌遲,把人綁在柱子上,用刀慢慢割,如果行刑的人技術好,那受刑者就要受苦了,據說最高紀錄是割三千多刀,把肉都割完了人還沒死。

除此外,還有所謂抽腸(顧名思義)、刷洗(用開水澆人,然后用鐵刷子刷)、秤桿(用鐵鉤把人吊起風干)、閹割、挖膝蓋等等。

然而在這些令人生畏的死亡藝術前,官員們仍然前“腐”后繼,活像一群敢死隊,成群結隊地走到朱元璋的刑具下。

自明朝開國以后,貪污不斷,朱元璋殺不盡殺,據統計,因貪污受賄被殺死的官員有幾萬人,到洪武十九年(1386),全國十三個省從府到縣的官員很少能夠做到滿任,大部分都被殺掉了。在當時當官未必是件好事,能平平安安地活到退休就已經很不錯了,是完全可以自豪一把的。

朱元璋十分不理解,為什么這些人飽讀詩書,以所謂“朝聞道,夕可死”為人生信條,卻在當官之后成了“朝獲派,夕腐敗”。

他想破腦袋也不明白,但怎么對付這些人他是清楚的,殺!

可是殺完一批,又來一批,朱元璋急眼了,于是他頒布了更嚴厲的法令:“我想殺貪官污吏,沒有想到早上殺完,晚上你們又犯,那就不要怪我了,今后貪污受賄的,不必以六十兩為限,全部殺掉!”

可就是這樣也沒能止住,官員反倒是越來越少,于是在當時的史料中出現了這樣一個滑稽的記錄:該年同批發榜派官三百六十四人,皆為進士監生,一年后,殺六人。

似乎這個數字并不多,別急,后面還有:戴死罪、徒流罪辦事者三百五十八人。

明白了吧,這三百多人一個沒漏,再說說這個戴死罪、徒流罪。

什么叫戴死罪、徒流罪辦事呢?這可是明朝的一個奇特景觀。很多犯罪的人過堂,上到衙門才發現當官的也戴著鐐銬,和自己一模一樣,后面還有人監視。除了衣服是官服,活脫脫就是個犯人。

這種情況的出現就是因為官員被殺的太多,沒有人干活了,朱元璋雖然勤勞,但也不能代替所有的官員。于是他創造了這樣一個戴死罪、徒流罪辦事的制度,具體操作方法是,官員犯法,判了死罪,先拉下去打幾十板子,就在官員給傷口涂藥、估計自己小命不保的時候,牢里突然來了個人,不管死活地把受罰官員拉出去,塞到馬車上,送到各個衙門去處理公務。

想死?便宜了你,活還沒干完呢!

結果是被判了死罪的官員給下面跪著的犯人判死罪,然后自己再到朱元璋那里去領死。

活干完了,要殺要剮您看著辦吧。

該殺的殺掉,該徒刑、流放的也執行吧,別再折騰了。

朱元璋是下了大力氣肅貪的,但效果并不是太好,這是很值得分析的,大凡在封建朝代開國時期,官吏是比較廉潔的,而洪武年間出現如此大范圍的官員因貪污被殺,是很不正常的。

應該說,朱元璋的某些政策制定和執行出現了問題,官員貪污的主因固然是他們自己的不法行為,但官員待遇過低、朱元璋肅貪手法過于急躁,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我們下面要講述的兩個案件就很能說明一些問題。這就是被稱為洪武四大案中的空印案和郭桓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西省| 祁门县| 东海县| 大荔县| 永春县| 元阳县| 茂名市| 万源市| 子洲县| 元阳县| 武宣县| 惠东县| 莱阳市| 彭泽县| 金山区| 墨江| 清水县| 天水市| 额敏县| 简阳市| 铁岭县| 同江市| 永寿县| 宝山区| 玉树县| 阳谷县| 霸州市| 九龙县| 静乐县| 唐河县| 西和县| 金秀| 利津县| 黄平县| 玉龙| 东辽县| 高台县| 怀来县| 馆陶县| 新昌县| 渑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