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互聯網+風口來臨(1)
- 互聯網+風口
- 倪衛濤
- 5985字
- 2016-06-22 15:05:29
一、傳統商業模式已死
(一)一維商業模式已死,O2O立體模式當道
以傳統實體店和工廠制造為代表的傳統大工廠思維和離散商業模式已經在互聯網商業模式的浪潮中漸趨消亡,同時單一的線上電子商務模式也不足以撐起整個實體經濟從線下到線上的機械移位,而以O2O為代表的立體商業模式正以強勁勢頭席卷整個經濟市場。O2O商業模式之所以是立體的,是相對于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各自單一空間上的商業模式而言,O2O打通了線上虛擬經濟和線下實體經濟的連接通道,是連接虛擬和現實的基本商業模式。
1.實體經濟的窘境
傳統市場經濟以實體經濟為核心,實體經濟的主流商業模式主要有兩種,分別是自營模式和代理模式,自營模式的致命缺點是:對員工的素質要求高,培訓和管理難度大,資金成本高,人力資源成本大,同時設施豪華,裝修昂貴,因而固定成本高,包含采購和物流等配送費用,商場開支費用大。另外由于線下業務的交易周期長,整個回款流程也相對緩慢。代理模式的缺點也顯而易見,代理模式因自身因素導致代理者本身獲得的利潤有限,由于代理廠家的產品,也并不能直接和廠家深入接觸,因此對形成自己的培訓和管理團隊有一定的阻力。另外,傳統實體店的缺點在于受地域的限制,無法實現大規模的產品和品牌的宣傳推廣。實體經濟因為地面因素和區域因素的限制,更由于商業模式的陳舊不堪,步履維艱,商業模式的探索和創新勢在必行。
2.大工廠商業模式寸步難行
傳統制造業工廠的大工廠商業模式受到層出不窮的互聯網創新商業模式的沖擊而漸趨蕭索,大工廠商業模式最大的特點就是“大工廠思維”氣息濃厚,“大工廠思維”的六大核心關鍵詞是成本、訂單、生產、品質、利潤、價格,以“成本+利潤”來評估是否可以接訂單,以“生產+品質”來滿足客戶的要求,以優于競爭對手的“價格+品質”來獲得回頭客。這種完全公式化的商業模式在體驗經濟和分享經濟席卷的互聯網時代已經漸失魅力,傳統制造業時代的企業著眼于在工廠制造這個環節達到成本最低、利潤最高,在銷售環節力求獲得最大的差額利潤,而在服務環節又簡單粗糙,企業更注重的是眼前的短期利益,卻忽視了長遠發展,企業的整體營收每況愈下,使得企業的發展愈來愈寸步難行。
3.電子商務的蕭條
傳統企業追風電子商務的熱潮,十之八九卻因為沿襲傳統商業模式思維和步子邁得太大而胎死腹中。
(1)購物體驗的缺失
電子商務為傳統企業搭建了一條四通八達的商品信息高速公路,實現了傳統企業商品信息的全網傳輸,為消費者帶來極大的便利。但是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許多問題逐漸凸顯,想要為消費者帶來現實的體驗成為問題,在虛擬的網購環境中,用戶無法通過身體感官直接接觸商品,往往對商品的實際情況判斷不夠精準。通過感官接觸商品,傳遞消費者的需求,商品如何能夠迅速獲得用戶的青睞,成為電子商務的最大瓶頸。
(2)在線服務的困境
電子商務的跨地域性和跨時間性為企業和用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也正因此整個電子商務流程中的服務問題一直困擾著消費者。電子商務在線服務大多數存在“刷存在感”行為,往往帶不透明性,解決不了用戶的服務痛點,售后服務也常常多受詬病,而且大多為有償服務。很多電子商務企業僅僅是在互聯網上搭建了一張虛擬門面,服務卻無從談起。
(3)商品質量的疑慮
在線商品的虛擬性和跨時空性讓消費者往往無法具體接觸商品的實際情況,隨著電子商務市場發展漸趨成熟,摻雜摻假已經成為電子商務行業的普遍問題。對于用戶來說,商品質量是根本需求點,而在虛擬經濟高度發達的今天,質量疑慮成為用戶的心頭之痛。用戶無法去了解商品的具體實物和信息,虛擬商品和實際商品往往有很大差別,因而與用戶的期望形成反差。
(4)轉化的困惑
在虛擬經濟環境下,在線商品的展示很難做到表里如一,而轉化率恰恰決定于在線展示,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實體商品和虛擬商品的展示之間難免存在誤差。站在商家的角度,為了解決轉化率問題,常使出渾身解數,展示虛擬商品的質優價廉,但虛擬照片展示往往與實際不符,讓用戶獲得不同程度的體驗差別,從而電商的轉化率受到阻礙。
4.O2O的立體解決方案
O2O是一種線上和線下一體化的立體商業解決方案,集合線上和線下各類營銷方案為一體,區別于傳統的B2C、B2B、C2C等單一電子商務模式,在線上支付商品和服務,再到線下去接收商品或者享受服務,從而把線上的消費者帶到現實的實體店中去。通過打折、提供信息、服務等方式,把線下商店的消息推送給互聯網用戶,從而將他們轉換為自己的線下客戶,這樣線下服務就可以利用線上來攬客,從而達成在線交易和結算。
(1)線下夯實“經濟基礎”
O2O以實體經濟為基礎,通過線下扎實的實體場景布置、店面定位宣傳、人員培訓和管理、活動策劃執行等打造了一個實實在在的、用戶可感可知的線下商場,從而凸顯出線下實體經濟的優勢,用戶可以親身選擇自己所需的商品,對于商品也便于近距離接觸和感知,可以檢驗和試用商品,解決了用戶的體驗痛點,有助于考驗商品質量和使用體驗。整個購買和服務流程一目了然,更加開放化和透明化,明碼標價的售后服務也為用戶的后顧之憂加上了一把安全鎖。
整個線下實體經濟以實體商場為載體,以實體產品為主體,以優質服務為依托,給用戶帶來了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夯實了商業經濟的基礎。
(2)線上搭建“上層建筑”
實體經濟是商業經濟的基礎,虛擬經濟是實體經濟的拓展和延伸,虛擬經濟是實體經濟的翅膀,實體經濟想要騰飛,虛擬經濟這張翅膀必須孔武有力。
線上的優勢顯而易見,線上經濟最大程度地節省實體資源,縮減時間、空間以及資金的成本,并結合線下充實的“經濟基礎”推動線下實體經濟的蓬勃發展;跨時空的信息傳遞和商業科技為傳統企業的騰飛帶來了革命性的飛躍,強大的輕量級線上商業運作模式依靠互聯網的虛擬空間和互聯網凝聚力量,解決了實體經濟的各種成本付出問題,更解決了實體經濟龐大的管理體系和運作問題,實體經濟借助互聯網的力量便于快速搭建起一座富麗堂皇的“上層建筑”。
(3)O2O的閉環解決方案
實體經濟構建了“經濟基礎”,虛擬經濟構建了“上層建筑”,而且作為實體經濟的延伸,構建了一個更加龐大的商業經濟圈,而這中間的結合點便是O2O這種商業模式,O2O結合線下優質的分享體驗和線上龐大的營銷體系,將兩者合而為一,構成了一個豐富、堅實、龐大的生態閉環。
O2O是生態閉環的根本商業模式,那么具體的O2O閉環解決方案到底是怎樣的?舉個例子,你和朋友在一家實體涮烤店消費了一桌涮烤,環境、口味俱佳,去這家涮烤的大眾點評商鋪給予5星好評,商家將此評價信息通過微信分享給更多的消費者,實現了對商家的二次引流,其他的消費者又去了這家涮烤店完成消費,這樣便完成了一個O2O閉環的消費流程,O2O閉環就是一個體驗到反饋,再到引流的一個過程。
O2O解決了消費者和商家在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中的各種障礙,真正實現了互聯網交易的閉環,成為當下商業經濟的主流模式。
(二)B2C電商漸失生機,C2B電商所向披靡
由于用戶購物體驗和自身個性需求的提升,傳統的B2C電商僅僅解決了用戶的物質需求,而并沒有解決用戶的體驗和個性需求問題,于是用戶和商家的角色發生對調,用戶參與產品制造和體驗的商業時代到來了,這就是C2B電商模式。
1.B2C電商的瓶頸
(1)購物體驗缺失
傳統的B2C電商所有的服務和購物體驗決定于商家,先有企業生產再有購物需求,整個交易的主導權在于商家,整個流程中,用戶不能夠享受到足夠優質的購物體驗,服務權也掌握在商家的手中,整個購物流程中的體驗和服務受到限制。
(2)無法滿足用戶需求
B2C電商模式是企業生產商品,整個產品的生產、制造、設計流程一并由企業來完成,企業為了追求利潤,一心跟風市場動向,卻忽視了用戶內心真正的需求和讓客戶滿意的購物服務。商家無法通過一定的途徑去了解用戶真正需要什么樣的產品,不能真正了解用戶的心理。
整個產品供應鏈和渠道鏈透明性不足,用戶無法了解到產品的整個生產流程如何,產品輸出渠道怎樣,無法從商家那里獲得自己真正所需的產品和服務,用戶往往蒙著眼睛過河。
(3)定價偏離產品本身
B2C電商模式中商家自成一體的生產、設計、包裝等整個流程以及市場的導向作用,使得整個商品的價格和本身的定位出現差距。市場的產品定價隨著市場的杠桿作用來調節,而并不能真正從產品本身出發,去衡量產品的價值,企業往往都是最大幅度追求利潤,所以B2C商業模式中,產品的定價并不由產品本身的價值來決定,產品定價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偏離產品本身的。
B2C電商所有的產品生產權和服務權都牢牢掌控在商家的手里,用戶如同局外人,對商品的生產和定價完全沒有自主權,這種商業模式在用戶自身需求和體驗日益膨脹的互聯網時代已經逐漸失去競爭力。
2.C2B電商的解決之道
C2B電商模式改變了原有生產者和消費者的關系,由消費者貢獻價值,企業和機構消費價值同B2C電商模式恰恰相反。C2B先有消費者需求產生而后有企業生產,消費者根據自身需求定制產品和價格,或主動參與產品設計、生產和定價,產品、價格等彰顯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生產企業進行定制化生產。C2B電商模式以用戶為中心,極大地提升了用戶在整個交易流程中的自主權。
(1)引爆社群的參與感
C2B電商模式的核心是以用戶為中心,企業組建自己的用戶社群,用戶自主參與產品的體驗、測試過程,從自身角度提出對產品的需求和自身所需體驗。整個改進、包裝以及宣傳過程,用戶是主角,貫穿整個流程的始終。
社群是C2B電商的基本組織形式,社群的威力在于強大的聚合力和感召力,高度活躍性和參與性構成了引爆社群的基本條件,相同價值觀的用戶構成的粉絲社群出于對同一款產品的好奇和喜愛,對產品改進和完善,自始至終參與整個流程,形成產品的忠實粉絲,無形中增強了產品在用戶心中的口碑。企業跟進產品的完善和升級,促進產品一步步成型。
(2)平等公正的消費者定價
相同生產廠家的相同型號的產品無論通過什么終端渠道購買價格都一樣,也就是全國人民一個價,渠道不掌握定價權。所有產品由用戶統一定價,由于用戶參與了產品的整個改進、測試、體驗過程,產品價格構成合理,所以產品的定價與大多數用戶的期望相一致,合情合理,公平公正。
(3)透明的渠道和供應鏈
C2B電商模式是一個全方位開放透明的商業模式,除產品的制造和體驗等開放給用戶外,整個產品的供應鏈和銷售渠道也是透明的,甚至整個生產過程都透明開放,保障了產品的質量、用戶體驗和用戶權益。由于用戶參與整個產品制造流程的測試和體驗,對產品鏈的輸出渠道和供應鏈清晰明了,對產品的質量和安全也更加清楚明白,會更加珍惜這個產品品牌,實現品牌口碑傳遞的同時,對品牌的認知度和信任度更加深刻,從而口碑和營銷效應不斷放大,間接地增強了品牌的影響力。
3.小米手機——C2B神話的締造者
C2B電商在于電商模式的獨創性,用戶自我滿足的參與感,社群營銷模式的構建,直到品牌效應的放大,這是優于B2C電商模式的獨特優勢。小米手機是C2B電商模式最成功的實踐者之一,從用戶參與制造、測試改進到口碑傳播,品牌提升和影響力擴大,小米手機堪稱C2B電商模式的開拓者,締造了C2B商業模式的神話,我參考了小米科技聯合創始人黎萬強的《參與感:小米口碑營銷內部手冊》的部分內容,梳理出以下核心要點。
(1)獨一無二的參與感
參與感讓潛在品牌用戶積極參與到品牌運營中來,是弱用戶關系向更具信任度的強用戶關系進化的催化劑,參與感有利于把用戶變為忠實的粉絲。另一方面,參與感也能讓用戶第一時間獲得有關品牌的各種利好,實現品牌共享,也能從社群的集體力量中獲得歡樂,讓品牌營銷和自我收獲得到雙贏。
小米設計了“橙色星期五”的互聯網開發模式,核心是MIUI團隊在論壇和用戶互動,系統每周更新,在確保基礎功能穩定的基礎上,把自己的想法放在用戶面前,每周五下午,伴隨著小米橙色標志的亮相,新一版MIUI如期而至。通過小米論壇讓用戶來提交使用過的四格體驗報告,讓小米發燒友刷機,體驗新系統和新功能。或許“橙色星期五”所發布的新功能就為用戶所親自設計,或者某一個被修復的Bug,就是用戶所發現,小米讓每一位粉絲都深入參與其中,參與感奠定了小米商業模式的基礎。
(2)透明開放的互動效應
小米把做產品、服務、品牌以及銷售的過程全面開放,篩選出讓企業和用戶獲益的節點,設置讓雙方獲益的互動,讓活動得以持續。開放的節點基于功能需求,功能越是剛需,互動效應就越大,互動遵循“簡單、獲益、有趣和真實”的設計思路,互動方式像做產品一樣持續改進,同時用戶可以搶紅包獲益,有趣而且簡單。
小米的營銷模式是一個開放透明的高效互動、品牌傳播、用戶受益模式,這種新型模式實現了小米用戶的迅速聚集、品牌的開放共享和品牌影響力的火速升溫。
(3)自媒體影響力的發酵擴散
互聯網的去中心化消滅了權威,也消滅了信息不對稱,小米做自媒體讓企業自己成為互聯網的信息節點,讓信息流速更快,信息傳播結構扁平化,內部組織結構配套扁平化。小米鼓勵引導每個員工每個用戶都成為“產品的代言人”。遵循“有用、情感和互動”的思路,讓每個信息都有個性化的情感輸出,引導用戶來進一步參與互動,分享擴散。
小米先篩選出第一批對產品最大的認同者,小范圍發酵參與感,把基于互動產生的內容做成話題、做成可傳播的事件,讓口碑產生裂變,影響十萬人、百萬人更多地參與,同時也放大了已參與用戶的成就感,小米自媒體影響力的發酵擴散讓參與感形成螺旋擴散的風暴效應,進而實現品牌的迅速提升。
(三)線下經濟大蕭條,上門經濟變風口
1.線下經濟萎靡不振
線下經濟的時空限制阻礙了傳統實體店鋪的無地域拓展和跨地域服務,同時高昂的成本限制了其連鎖性質的擴張。傳統經濟商業模式同質化和營銷模式同質化,使得線下經濟已經沒有拓展的余地,線下經濟在現有的延伸領域里到處充滿死胡同,傳統零售商和品牌商亟待轉型互聯網,大工廠思維及其商業模式遇到前所未有的阻礙,急需尋求更大的舞臺。線下經濟的窘境迫在眉睫,實現革新刻不容緩。
2.上門經濟改造傳統服務業
在碎片化的移動互聯網時代,上門經濟成為新寵,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品牌集中度,降低了人們的服務辨識成本,同時引入了服務質量的評價和保障機制,降低了用戶選擇服務的風險,優勢重重,同時互聯網浪潮的出現網站、App等互聯網工具,大幅度降低了買賣雙方彼此尋找和發現服務的成本。
3.B2N:小區的最后一公里
線上經濟的狂飆突進讓物流成為急需突破的瓶頸,送貨不及時,物流費用過高,網購的商品價格低于物流費用時有發生。B2N商業模式將極大減小物流壓力,提高物流服務品質,讓商品在物流環節中更安全。
B2N商業模式實現了商家與用戶的面對面交流,為用戶提供了更加優質的服務;擴大了網購范圍,小到一包紙,大到家具家電,都實現了網購;降低了物流費用和物流風險,提高了貨到付款的成交率,降低了商家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