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9章 說律解經手書題記(1)

大師說律解經題記(一)

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自敘

余於戊午七月,出家落發。其年九月受比丘戒。馬一浮居士貽以靈峰《毗尼事儀集要》;并寶華《博戒正范》。披玩周環,悲欣交集,因發學戒之愿焉。是冬獲觀《毗尼珍敬錄》,及《毗尼關要》;雖復悉心研味,而忘前失后,未能貫通。庚申之夏,居新城貝山,假得弘教律藏三帙;并求南山《戒疏》《羯磨疏》《行事鈔》;及靈芝三記。將掩關山中,窮研津學。乃以障緣,未遂其愿。明年正月,歸臥錢塘,披尋《四分律》;并覽此土諸師之作。以戒相繁雜,記誦非易,思撮其要,列表志之。輒以私意,編錄數章;頗喜其明晰,便於初學。三月來永寧(溫州),居城下寮。讀律之暇,時綴毫露。逮至六月,草木始訖。題曰《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數年以來,因學憂悴;因是遂獲一隙之明,竊自幸矣!爾后時復檢校,小有改定。唯條理錯雜,如治棼緒。舛駁之失,所未能免。幸冀后賢,亮其不逮,刊之從正焉!時后十三年歲在甲子八月大慈后學演音敬書。

圈點行事鈔記跋

剃染后二年庚申,請奉東瀛古版《行事鈔記》,未遑詳研。甲子四月,供施江山。逮於庚午六月,居晚晴山房,乃檢天津新版,詳閱圈點;并鈔寫科文,改正訛誤。迄今三載,始獲首尾完竣。是三載中,所至之處,常以供養奉持。辛未二月居法界寺,於佛前發專學南山律誓愿。是夏居五磊寺,自誓受菩薩戒;并發弘律誓愿。臘月移居伏龍。壬申九月歸臥永寧。十一月至南閩,講《含注戒本》於妙釋寺,講《隨機羯磨》於萬壽巖。癸酉五月居溫陵大開元寺。越二月,乃得點錄校竟;并為述斯事始末,以示后賢。癸酉六月初五日先吏部公百二十一年冥誕,后五日初十日圓滿敬書。弘一。

行事鈔資持記題首

入如來室,著如來衣,坐如來座,爾乃應為四眾廣說斯經。如來室者,一切眾生中大慈悲心是。如來六者,柔和忍辱心是。如來座者,一切法空是。

敬錄妙法蓮華經法師品三軌文。竊謂弘傳律教,亦慶爾也。書冠卷端,以自勖勵。

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題首

南山撰述中,屢引《明了論疏》。靈芝云:未見。今考高麗義天(與靈芝同時)新編《諸宗教藏總錄》載:律二十明了論義記五卷,真諦述。海東有本,即此疏也。日本古目錄屢云:律鈔簡一卷,道宣述。靈芝記中亦未說及。甲戌六月二十六日,依《律宗會元》校訖。稍有改正。至(上一之一)分卷數字,為日本會本所定,今刊本依此。於題目下,增寫卷第一三字,雖非古本原式,而眉目清楚,故不刪去(下列卷第二等亦爾)。吾國及日本古版,皆鈔記別行。逮日本貞享丙寅歲,日本泉州神鳳寺比丘慈光瑞芳,以鈔記異部,學者對閱未便,乃會臺鈔記,并冠靈芝枓文於上,刊版行世。日本續藏經所載者,即此本也。天津刻經處刊本,依續藏經而復校訂。又以原本上冠科文雕版未易,遂爾刪去,今以朱筆蒱寫焉。(以下四頁,依則安律師科文以標圈點句勒,學者應與科文對閱可耳。)弘一演音書。

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題記

戒相多途,非唯一軼。且據樞要,略標四種。一者戒法,二者戒律,三者戒行,四者戒相。此之四條,并出道者之本依,成果者之宗極。故標於鈔表,令寄心有在。知自身心,懷佩而法。下為興道福田,上則三乘因種。自余紹隆佛種,興建法幢,功德不可思議,豈唯言論能盡。歲次己卯八月十二日,沙門善夢敬綠行事鈔文。時居古桃源大蓬峰麓,年六十。

行事鈔卷上之二封面題記

南山律師出於隋唐間,博研群宗,獨推戒學。稽極圣之洪范,追法密之遺蹤。顧眄乎舊章,哀矜乎后學,由是撰述興焉。首述事鈔,統四藏,括兩乘,區別異部,搜駁眾說,實維持之宏綱,發趣之夷徑也。自是九代諸師之作,蔑如無聞。歿后數百年間,霈然莫御。非四依大士垂示后季者,其孰能至於此哉!己卯八月二十四日,敬錄靈芝文於十利律院。

行事鈔卷上之三封面題記

薩婆多云:於非眾生上,亦得無量戒善功德。如三千世界,下盡地際,傷損如塵,皆得其罪。翻惡戒善,一一塵處,皆得戒善,乃至一草、一葉、一華,反罪順福,皆得戒門。故善生云:大地無邊,戒亦無邊,草木無量,戒亦無量。虛空大海,戒德高深,亦復如是。以此文證,理通法界,義須戴仰。己卯十月九日,敬錄鈔文,時居桃源大蓬峰。

行事鈔卷中之一封面題記

大集法行之言,律頒常一之教,此而不審,馀竟何言?中秋晨敬錄業疏序句。

行事鈔卷中之二封面題記

《雜心》云:“未來舍輪王位易,現在不取一錢難。”故今臨境深思,未知何人能稟斯囑,悲夫!靈芝釋事鈔高寶戒中記文。己卯九月二十日六十初度,敬書。

行事鈔卷中之三封面題記

《戒疏》云:“依能誦戒者,以行不頓成,必待教學;不誦恐忘,將何依據?故制五夏或盡形也。”注釋云:以道假行成,行由教立。若非教本,行成虛表,將何依據?斯言有旨。焉得為僧,棄而不顧?己卯十月三日,圣師涅槃日錄。

行事鈔卷下之一封面題記

本不了心,妄取塵境,隨境起業,業生妄受。今達本妄,體虛不實,自恥往業,交抅所造。如蠶作繭,非他所纏。深生慚愧,誓斷妄習。如斯念念,不忘境緣,無量罪垢,自然除凈。己卯十月十二日晨,敬錄業疏文。

行事鈔卷下之二封面題記

《業疏》云:“今集法者,且列名相,依而解之,用在將來。”記云:“開明法眼,資補心靈,或委質蓮邦,或親逢三會,或為因行而化物,或作果用而利生。用在將來,所期遠矣。”歲次壽星元朝名字比丘善夢敬錄,時年六十又一。

行事鈔卷下之三封面題記

《律相感通傳·天人》云:“所著文翰,《續高僧傳》、《廣弘明集》等,裨助圣化,幽靈隨喜,無不贊悅。至於律部鈔錄疏儀,無足與貸。”庚辰九月六日敬書,時居梵華精舍。

行事鈔卷下之四封面題記

其或卒世不聞,無非重障;其或始將無闕,須慶宿因。宜自深思,更增勇勵。靈芝《行宗記》句。九月二十四日敬錄。時居桃源山中,掩室編輯表記。

又:“余七十暮年,腳疾摧朽。愿求法者,不遠關山。今秋氣已清,客心飛舉。將事終天之別,必爽載面之期。力疾集之,用為送終之贈也。言此飲淚,窮獨可悲!”庚辰九月十日,敬錄祖訓。

行事鈔隨講別錄釋題

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資持記,四分律即律題,刪繁補闕行事鈔即鈔題,資持記即記題。上十字為所解本文。下三字即能解之記。

四分律,如常釋。刪補者,示異古也。行事者,行以運造為義。事即對理彰名;然事通善惡,此唯善事,又局戒善也。鈔有二義:一采摘,二包攝也。資持者,資以助發為義。持即對犯彰名也。

行事鈔科別錄記

亡軀得其死所,竭思有其所歸;其猶溺巨海而遇芳舟,墜長空乃乘靈鶴,慶躍之至,手舞何階;故感之慶之,唯圣賢之知我也。己卯七月二十七日裝竟謹書:唐清涼國師文,以志慶以忭。弘一。

大師說律解經題記(二)

戒疏科別錄記

疏云:止得勤勤自勵,一死知生何道也;記釋云:一死之語,請為思之!”其有卒世不聞,無非重障;其或始終無闕,須慶宿因;宜自深思,更增勇勵!己卯七月二十七日裝竟謹錄時年六十居蓬山。弘一。

業疏科別錄記

事鈔云:“應自卑下;如拭塵巾。推直於他,引曲向己。常省己過,不訟彼短。”記釋云:行者反照於己如何?己卯十月二十六日錄竟時居十利律苑,輯錄南山律在家備覽。弘一。

律鈔宗要隨講別錄記附略科

辛巳八月居茀林禪苑寫錄。

第一次草稿。舛誤紊雜,應未能免。俟后修正。文中鉤科尾記號、冠牃文記號(從略)。八月十二日錄訖。

梵網戒本匯解序

戊寅夏尾,圓晉居士郵書溫陵,并所輯梵網戒本匯解,請為校定。時余方避亂龍溪,翌年轉徙毗湖;逮及今歲夏首,有人自溫陵歸者,乃齊居士書至。閣至兩載,未嘗佚失。終獲展誦;誠勝緣也!

匯解宗天臺云樓靈峰諸撰述,而條理疏冶之。匪惟利導初機;亦足資益宿學。余以衰病,未及詳校。略述其概聊志贊喜云。歲次壽星木槿榮月沙門一音書。

梵網經菩薩戒本疏跋尾

清初時,日本所傳《梵網經戒本疏》,唯有天臺、法藏、明曠、太賢四家之作;而義寂疏罕有流傳。貞享初元,雙丘知足庵沙門洞空,嘗於洛東禪林經藏得見此疏。惜多蟲損,亦有脫落。乃請城北宏源法師為補遺文。密嚴妙辨律師詳為校正。遂於貞享元年(清康熙二十三年)刊板傳世。日本唯此孤本;續藏經及大正新修大藏經皆據此本也。數年前居永嘉時,曾校點數過,今復再勘,仍未詳盡,俟后當更研耳。癸酉十二月二十一日演音書。

梵網經菩薩戒本淺釋記

依賢首疏等節錄。

癸酉十月二十八日始屬稿,十一月十五日訖。匆促錄就,頗多未安之處。俟后有暇,再當改纂可耳。

余者。乞檢賢首疏。衰病纏綿,未能詳為輯錄。迄初四日遂爾中止,殊自傷耳!弘一。

梵網經古跡記、宗要跋

日本延寶三年(清康熙十四年)古刊本。續藏經即據此本,略有校正。大正新修大藏經亦依此古本也。今刊本據續藏經,復為勘訂之。茲檢大正新修大藏經校對,校竟并記。甲戌五月二十三日。弘一。

是歲十二月,依廷寶八年(清康熙十九年)刊《宗要關解》,及寶永四年(清康熙四十六年)刊《宗要資糧鈔》校對。七日校訖并記。時居禾山萬壽巖。弘一。

地持論菩薩戒羯磨義記跋

明藕益:《菩薩戒本經箋要》,唯箋其最切要處,未能詳釋。爾者金陵刻經處同人,依唐遁倫《瑜伽論記》,錄出《菩薩戒本記》一卷,別為刊行。然其文義,亦殊簡略。今檢隋慧遠《地持論義記》殘本,錄其菩薩戒本記文,并前后羯磨記文,亦悉寫出,題日《地持論菩薩戒羯磨義記》。科判明析,釋義詳委,初心之倫,可以啟蒙。并依麗藏論文,為之厘會,標志句讀,悉宗記文,故與金陵舊刻,頗有出入焉。歲次戊辰八月沙門曇昉書。

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序依依敦煌本校改

甘肅敦煌有鳴沙山,山麓有三界寺,寺傍有石壁千余,壁雕佛像。清光緒庚子歲,因掃積沙,於破壁處,見藏書甚多,皆唐人及五代人寫本;亦有雕本,佛經尤伙。蓋西夏兵革時,保存於此也。壁書既已發現,遂多為英法日本學者將去。吾國人更往搜求,精好之本已不可得矣。殘馀諸本,送存北京圖書館。昔年曾編《敦煌寫本佛經草目》一卷刊行。唯完整之本,不可多得。又寫本中,錯訛脫簡,充於篇帙,校勘刊本非易事耳。刪補羯磨,敦煌石室藏有唐人寫本,唯存上卷及下卷末頁。今由北京刻經處及檢津刻本與之對校,既竟,請余為酌定取舍。因汰其錯雜,擇其可依準者,錄入此冊,以備參考焉。甲戌七月十三日,剃染十六年,演音敬記。

隨機羯磨疏跋

《隨機羯磨》,今所傳者有數本:敦煌石室古寫本(北京圖書館藏)、舊宋藏(宋崇寧三年刊,日本宮內省藏)、高麗藏(宋紹興二十一年刊)、宋藏(宋嘉熙三年刊)、元藏、明藏及宋磧砂藏、清藏,并明清別刊本等。宋元諸藏訛舛極多。明藏雖稍校正,亦多妄改。唯高麗藏較為完善。天津刻經處徐蔚如居士,曾披諸本參互考訂,以麗藏為主,而參用他本之長;并據南山業疏及靈芝記以為指歸(后跋文中具詳)。歷時年余,乃成此冊。正古本之歧誤,便初學之誦習。宏護律教,功在萬世!居士校刊諸書近二千卷,當以此冊為最精湛。而扶衰救弊之功亦最偉矣!今復檢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經》詳為覆校,與舊宋藏及宋元明藏并南山疏鈔靈芝記文,精密審訂,稍有修改,俾臻完璧。學者讀此,應生難遭之想。宋元明藏本中,此書訛誤最多,舛錯脫落,滿紙皆是,唯有掩卷興嘆,束置高閣。若無今新校訂本,決定無人能誦習者。南宋已后,南山律教漸以湮沒,殆由斯耶?余以夙幸,獲讀新校訂本,歡喜忭躍,嘆為稀有!誓愿盡未來際、舍諸身命,竭其心力,廣為弘傳。更顯后之學者,奉持此冊,珍如球璧,講說流布,傳燈不絕。俾吾租律教可以光大熾盛,常耀世間耳。歲次甲戌五月十日沙門演音敬書。

隨機羯磨疏濟緣記校記(三則)

甲戌六月二十一日對續藏經校訖,后五日對律宗會元校訖。弘一。

乙亥十月三日始補點黃點,十四日標竟,十六日去凈峰,居此半載矣。演音。

校點此本,始於二十一年壬申正月,迄於二十五年丙子九月二十日,時居鼓浪日光別院,春秋五十有七,南山律苑演音謹志。

四分律拾毗尼義鈔校記(三則)

此丘尼觀愿錄寫科文,今略校正,未及詳審。或恐猶有訛誤,且俟他日更復披尋鈔文,一一對勘,以補其闕略也。於時癸酉七月十三日剃染十五周年,居溫陵尊勝院。

歲次甲戌八月,對日本續藏校勘一過,於時衰病纏綿,精力頹弊,多有未盡,俟后當更詳審耳。八月二十一日校竟并記。時居晉水蘭若。

案此科文,元照律師錄,別為一卷。今移寫冠首,以便尋覽。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亭县| 濉溪县| 仙居县| 台南县| 怀集县| 积石山| 得荣县| 大安市| 深圳市| 东山县| 金堂县| 嘉善县| 乌鲁木齐市| 泸水县| 长泰县| 巴塘县| 教育| 宝丰县| 蒲江县| 同仁县| 梓潼县| 丽江市| 武邑县| 汤原县| 安陆市| 安岳县| 西乌| 二连浩特市| 昭通市| 仪陇县| 南丹县| 汉阴县| 泗水县| 金寨县| 牡丹江市| 隆德县| 潮州市| 芦溪县| 平谷区| 清镇市| 建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