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上下五千年(超值全彩白金版)
- 宛華主編
- 1453字
- 2019-01-02 20:13:33
蕭規曹隨
漢惠帝即位第二年,相國蕭何年紀大了,身患重病。漢惠帝親自去慰問他,就將來誰來接替相位的人選一事,向蕭何請教。
蕭何不愿意直接說出自己的意見,只說:“陛下是最了解臣下的。”
漢惠帝問他:“你看曹參這個人怎么樣?”
公元前188年
中國大事記:
漢惠帝死,呂后臨朝稱制。
蕭何說:“陛下的主意太好了。有曹參接替,我可以放心地走了。”
曹參文武全才,先做了將軍,后做了丞相。在滅秦、擊楚以及平定叛軍的諸多戰役中,他披荊斬棘,立下赫赫戰功,計攻占兩個諸侯國、一百二十二縣,俘二諸侯王、三個諸侯相、六個將軍,另大莫敖、郡守、司馬、軍侯、御史各一人。劉邦論功行賞,他功居第二。韓信被誅殺后,劉邦封長子劉肥為齊王,曹參出任齊國相國。
蕭何死后,漢惠帝馬上命令曹參進長安,繼任相國。蕭何在世時制定的規章、制度主要有:《九章律》,這是以秦朝《六律》為藍本,增加《戶律》《擅律》《廄律》,合為九章;田賦、口賦、獻費三種構成賦役;徭役制度,有正卒、戍卒、更卒三種。還有許多其他制度。曹參對這些規章制度不做任何變動,而是全盤執行。在他出任相國的三年內,沒提出任何建議和措施。
一些大臣見曹參這種無所作為的樣子,有點著急,也有人去找他,想幫他出點主意。但是他們一到曹參家里,曹參就請他們一起喝酒。有些人想借機向他說起朝廷政務,他總是岔開話頭,讓人開不了口。
漢惠帝看到曹相國這種做法,認為他瞧不起自己,心里挺不舒服。于是,他把在皇宮里侍候他的曹參之子曹窋叫來,對他說:“你回家的時候,找個機會問問你父親,高祖歸了天,皇上年輕沒有經驗,國家大事全靠相國來處理。可您天天喝酒,不管政事,這么下去,能治理好天下嗎?看你父親怎么說。”
曹窋回去的時候,就照惠帝的話對曹參說了。
曹參一聽,馬上火了,他罵道:“你這個毛孩子懂得什么,國家大事也輪到你來啰唆。”說著,竟叫仆人拿板子打了曹一頓。
曹窋莫名其妙地挨了一頓打,非常委屈,回宮的時候就一五一十地向漢惠帝說了。漢惠帝聽了很不高興。
第二天,在朝堂上,惠帝就對曹參說:“曹窋跟你說的話,是我讓他說的,你打他干什么?”
曹參向惠帝謝過罪,接著說:“請問陛下,您跟高祖比,哪一個更英明?”
漢惠帝說:“我比不上高皇帝。”
曹參說:“我跟蕭相國比較,哪一個能力強?”
漢惠帝禁不住微微一笑,說:“好像蕭相國強一些。”
曹參說:“陛下說的對。陛下比不上高皇帝,我又比不上蕭相國。高皇帝和蕭相國平定了天下,又給我們制訂了一套規章。我們只要照著他們的規定辦,不要失職就行了。”
漢惠帝這才明白了過來。
曹參采用黃老無為而治的學說,做了三年相國。那個時候,正處于長期戰爭的動亂之后,百姓需要安定,他那套辦法沒有加重百姓的負擔,國家也得以休養生息。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韓信是劉邦的大將,為漢朝大業的開創立下了汗馬功勞。據《史記》記載,韓信起初在項羽手下當一個郎中小官,屢次向項羽獻策,都未被采用。于是就從楚軍逃亡至漢軍,做了一名小小的治粟都尉。蕭何將他推薦給劉邦,于是,韓信從一名小軍官,一下子被劉邦拜為統率全軍的大將。后巨鹿守將陳郗造反,韓信已事先與之達成默契,愿為內應。劉邦親自率兵前去平叛,韓信借病不從,卻秘密聚集一些亡命之徒欲襲擊呂后和太子。不幸事情泄露,呂后用蕭何之計,假稱皇上已平定陳,讓群臣皆來拜賀,騙韓信入朝。韓信一來便被武士捆綁,呂后命人在長樂宮前將他斬首。
韓信的成功是由于蕭何的大力推薦;韓信的敗亡,也是蕭何出的計謀。所以民間就由這個故事概括出“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一成語。
公元前146年
世界大事記:
羅馬軍隊毀迦太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