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蟲:全世界80種昆蟲的彩色圖鑒(彩圖精裝)
- 朱立春主編
- 2084字
- 2019-01-02 16:24:02
昆蟲的身體
在所有的動物中,昆蟲的種類最多,分布也最廣。除了海洋的水域外,昆蟲幾乎群集于每一個你能想象到的棲息地:陸地、水中、空中、土壤里,甚至是動植物的體表或體內。科學家們已經為上百萬種的昆蟲取了名字,但可能尚有1000多萬種昆蟲至今仍然默默“無名”,有待于人類去發現、鑒別。
昆蟲之所以能如此廣泛地分布于地球上,主要是靠其飛行能力和高度的適應性。昆蟲一般個頭都很小,可以被氣流或水流傳播到遙遠的地方。昆蟲的繁殖能力也很強,蟲卵在精心的保護下能抵抗惡劣的環境,并能在鳥類和其他動物的遠距離活動中,被帶到很遠的地區生活。許多昆蟲具有極為復雜的生命循環過程,需要經過幾個界線鮮明的生長階段才能變為成蟲。
昆蟲家族如此興旺,那么什么樣子的動物才算是昆蟲呢?昆蟲隸屬于被稱為節肢動物的群系,它們的外形十分獨特,即身體外面通常包著一層很硬的外骨骼,軀干明顯地被分為3個部分:頭、胸、腹。頭部長有一雙一對一的觸角(觸須)和一張適用于特殊食物的嘴巴;胸部長有腿和翅膀;腹部里面有腸和生殖器官;腿部帶有6條關節。

許多種跳蚤都能長距離跳躍,以逃脫危險或從一個寄主向另一個寄主搬遷。一個跳蚤長2~3毫米,能以0.002秒跳過1米的距離,其加速度約為200個地心引力,與之相比,人類若超過20個地心引力的加速度就不能生存了。

昆蟲身體構造示意圖
昆蟲構造的變化主要體現在翅、足、觸角、口器和消化道上。這種廣泛的形態差異使得這個旺盛的家族能夠通過一切可能的方法生存下來。
所有昆蟲的成蟲都有6只腳,絕大多數有2對翅膀,長在胸部。它的翅是由中、后胸體壁延伸而成的。少數昆蟲只有1對翅,后翅變成1對細小的平衡器,在飛行時起平衡作用。還有一些昆蟲的翅膀已完全退化,但若用放大鏡仔細觀察的話,還是可以找到翅膀的痕跡的。昆蟲的骨骼長在身體的外邊,叫做外骨骼。防水的外骨骼可以防止水分的蒸發,保護并支持軀干,使其適合于陸地生活。同時,昆蟲還要通過外骨骼上的氣孔進行呼吸,與外界進行能量交換。
昆蟲還有極其發達的肌肉組織。它的肌肉不僅結構特殊,而且數量很多。一只鱗翅目昆蟲竟有2000多塊肌肉,而人類也不過有600多塊而已。發達的肌肉不僅可以使昆蟲跳得高、跳得遠,還可以幫助它們進行遠距離飛行,甚至舉起比自身重得多的物體。如小小的跳蚤,身體扁得不能再扁,體長僅為1 5毫米,但它卻能跳到22厘米高、33厘米遠的地方,是昆蟲世界的跳躍冠軍。跳蚤之所以有如此驚人的跳躍能力,完全是依靠它的后足及肌肉。跳蚤的后足很發達,足的長度比身子還長,又粗又壯。跳躍前,肌肉發達的脛節緊貼著腿節,用力將強大的脛節提肌收縮得緊緊的,然后再伸展開來,利用強大的反彈力跳起來。同時,跳蚤的中足和前足也可后蹲,協調整個身體的跳躍動作,這就更增強了它的跳躍力量。此外,蝗蟲和蟋蟀的跳躍能力也十分出色。螞蟻可以舉起相當于自身體重52倍的物體。蜻蜓、蝴蝶、蜜蜂等昆蟲依靠胸背之間連接翅膀的那部分肌肉,能夠飛到很遠很遠的地方。

昆蟲的復眼
科學家認為昆蟲通過復眼所看到的現象,是由千萬個六角形的小視像連在一起而形成的圖案,因而視覺極其敏銳。
昆蟲的視覺器官極為發達。它們的飛翔、覓食、避敵都離不開敏銳的視力。大多數昆蟲都有大大的復眼,位于頭部的前上方,呈圓形或卵圓形。復眼又是由許多六角形的小眼組成的,每只復眼至少有5 6只小眼,最多的可以達到幾萬只。蜻蜓、螳螂的復眼就很具有代表性。
蜻蜓成蟲的個頭一般在20150毫米之間,頭大而靈活,一對復眼占頭部體積的一半左右,復眼是由1.2萬個小眼組成的,視覺非常敏銳,可以幫助它們迅速地捕捉到食物。螳螂也有2個很大的復眼,其作用除了能夠辨別物體外,還可以用來測定速度。
單眼結構的昆蟲,只能辨別外界光線的強弱,因而它們更多依靠觸覺、嗅覺和聽覺來感覺外部世界。昆蟲的頭部有一對能靈活轉動的觸角,有的細長,有的短小,但都是出色的感覺器官,就像給它們裝了一副多功能的天線似的。在昆蟲的嘴巴下,還有兩對短小的口須,其作用就像鼻子一樣,可以辨別氣味。在昆蟲的軀干上還有一些知覺鬃毛,其作用是分辨聲音。昆蟲的種類不同,這些知覺鬃毛長的地方也不同。蝗蟲是在腹部第一節的左右兩邊各長有一些知覺鬃毛,外表就像半月形的裂口,清晰可見;蚊子的知覺鬃毛則長在頭部的兩根觸角上;蟋蟀的知覺鬃毛則長在前肢的第二節上。
昆蟲的嘴巴的學名叫口器。昆蟲令人難以置信地進化了多種多樣的口器構造,以適應它們特定的需要。昆蟲口器的形式雖然很多,但人們通常將其分為咀嚼式、舐吸式、刺吸式、虹吸式、吸嚼式等幾大類。
昆蟲中有一些是寄生,有一些則是自己捕獵食物。其中有的是吸取植物的汁液,有的是咀嚼植物的葉片,還有一些以動物的血液為生。因而有的昆蟲對人類有益,如蜜蜂、蝴蝶、螳螂、蜻蜓等。它們有的可以幫助果樹傳播花粉,有的能消滅害蟲。而有些昆蟲對農作物則十分有害,如蝗蟲、棉鈴蟲等。我們應該根據其生長特點,對其進行有效的防治。

螳螂在捕食時,通常會先將頭部對準獵物,然后將頭轉動到一側,使頭部擠壓到一叢感覺毛上,讓大腦辨別自己與獵物之間的距離。這樣,螳螂不僅知道獵物所在的方向,而且能夠精確地測算出距離,從而提高了命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