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名畫·中國名畫(彩圖精裝)
- 青木
- 2018字
- 2018-11-08 19:37:18
最后的審判
必知理由
◎ 大師晚年的扛鼎之作,對人世審判的自我表現
◎ 體魄雄偉的人體形象,氣勢磅礴的總體布局,撼人心魄的藝術感染力
◎ 充滿傳奇的創作歷程以及巨作身后的無數傳奇
〉名畫檔案
名稱:《最后的審判》/畫家:米開朗基羅/創作時間:1534~1541年/尺寸:1370×1220cm/類別:壁畫/收藏:梵蒂岡,西斯廷教堂
名畫欣賞
米開朗基羅在創作了西斯廷禮拜堂天頂壁畫25年后,再一次走進西斯廷禮拜堂創作了《最后的審判》這幅巨作。不過,與25年前相比,此時的意大利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反對羅馬教皇和封建統治者的運動此起彼伏,米開朗基羅的弟弟就在革命中去世,畫家對教皇和皇帝們的惡行極端地憤怒。在這幅巨作中就包含著作者滄桑的人生體驗以及對教皇等統治階級的憤慨和控訴之情。
《最后的審判》描繪了耶穌來臨時,對人類進行最后審判的時刻。畫的底層描繪的是地獄的入口,左側是復活的死者,右側是墮入地獄的靈魂。引渡亡靈的神駕駛著小舟穿梭在冥河中,冥界判官在審判這些靈魂。在畫的第二層,七位天使位居中央吹響了末日審判的號角,左右兩邊是飛升天堂或墮入地獄的人,也有掩面痛哭、后悔莫及的人物造型。第三層是全畫的中心,耶穌威嚴地高居畫面上端,圣母瑪麗亞依附在他的左側。在他的周圍是先知、使徒和殉道的圣徒。最上端兩個半月形構圖中,一邊是耶穌受刑的刑柱,另一邊則是釘死耶穌的十字架。從整體來看,這幅畫以耶穌為視覺中心,形成左右對稱的布局,人物的組合構成動勢的漩渦形,猶如暴風卷過人群,體現出末日審判的混亂不堪。位居云端的耶穌,高舉有力的膀臂作出最后審判的決斷,他的面孔顯示出一種令人敬畏的強烈震怒,這是他發揮神杖,彰顯正義,懲治邪惡的時候。殉難的圣徒們,各自向耶穌訴說著自己的冤屈:如被劍射死的圣賽巴先、被吊死的勞倫斯等。畫家把他推崇的但丁、碧特麗絲等意大利的英雄們都安排在了畫中飛升天堂的位置上,而那些代表惡勢力的教皇們則被安排在了向地獄滑落的一方。在畫家心中,上帝的審判是絕對的、公正的、唯一的,不管什么人,都會惡有惡報,善有善報。
從表現手法看,《最后的審判》初看上去,似乎有些紛繁雜亂,可是細心看就會感覺到人物組合有序、比例得當,有著潛在的和諧規律。畫家把200多個真人大小般的裸體巨人塑造得栩栩如生。畫面構圖采用了水平線與垂直線交叉的復雜結構,使畫面勻稱而又有序。為了取得最佳的觀賞效果,避免從下面仰視畫中人物時出現不協調的比例,畫家特別將上面的人物畫得大了一點,底部的畫得小了一點。
據說,1541年的圣誕前夕,該畫揭幕時,曾引起了整個羅馬城的轟動。當時的教皇看到這幅宏偉巨作時,跪倒在它的面前,說:“上帝啊,當末日降臨時,不要審判我的罪啊!”可是到了后來,由于教皇的司禮官切薩諾在新教皇面前搬弄是非,說在教堂里不適合放裸體像,于是,教皇命令大師的弟子沃爾塔拉給這些裸體畫上了衣服。可笑的是這位畫家卻因此得了個“穿褲子的畫家”的綽號。
繪畫知識
西洋宗教畫
西洋宗教畫是取材于宗教之教義、故事和傳說且服務于宗教宣傳的繪畫。歐洲的歷史一直貫穿著宗教精神,因而西洋宗教畫是比較典型的宗教畫,并且大多都打上了時代的烙印。不同時期的宗教畫,往往體現出當時的世俗思潮和社會形態。比如在西洋宗教畫中波提切利的《維納斯的誕生》,就是文藝復興初期宣告異教精神重新“誕生”的一個劃時代事件。另外,宗教畫的題材是比較單一的,很少越出《圣經》的范圍,因而難免會有題材的重復,但同一宗教畫在不同時期的不同畫家筆下,卻往往傳達出大相徑庭的價值取向。宗教題材同題重畫的最突出例子是拉斐爾,在他短暫的一生中,留下的近三百幅畫中,大部分是圣母。

這是一幅教堂祭壇壁畫,表現的是人一生在不斷違逆上帝旨意,犯下深重罪孽,但終將得到救贖。構圖的中心是審判者基督,他以左右萬物的姿態高高舉起右臂,主宰著四周人們的命運。審判者外表的完善健美與嚴峻表情對比鮮明,是人的力量與神的力量強大結合的體現。基督的上方是天使、圣母與天國人物圍繞在四周,經過審判后正升入天堂的選民和被拖入地獄的罪人位于畫面下方,最底部是陰森的地獄。整個畫面流動著上升與下降的感覺,雄偉壯麗之中另有肅穆恐怖之感。那些正被拖入地獄的人們在痛苦掙扎著,表情充滿了絕望和哀求。此畫完成共花去了6年多時間,開創了將宗教人物畫成裸體形象的先例。

《圣家族》是米開朗基羅創作的許多木板畫僅存的作品之一,他在繪制復雜人像時所展現出的素描功力讓人贊不絕口,但是也有不少人批評色彩過于華麗庸俗。

《最后的審判》的細部

耶穌基督
基督高舉右臂判罪,以溫柔的左臂歡迎受祝福而上天國的人們。

天使
上方兩個半圓形的區域,沒有翅膀的天使正在搬運兩種耶穌殉教使用的刑具——施加鞭刑時綁住他的柱子與執行磔刑時釘他的十字架。

地獄守衛者
希臘神話中冥河守衛卡隆正把被判罪者運往地獄,他曾出現在米開朗基羅摯愛的意大利名詩《神曲》中。

圣人們
除了殉教刑具,也看到其他圣人們的蹤跡,一位是皮膚被活剝的圣巴多羅表,手中的人皮面孔是米開朗基羅的自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