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魚:全世界300種魚的彩色圖鑒(彩圖精裝)
- 朱立春主編
- 9411字
- 2019-01-02 16:59:26
鯊魚

老船員的故事和現代媒介的夸張使得大多數人認為鯊魚是兇猛的食肉動物,但事實上僅僅只有少數鯊魚是這樣的。鯊魚群落已經生存了大約4億年,軟骨魚(鯊魚、魟魚和鰩魚)在頭部兩側都長有5個以上的腮裂和軟骨骼。這些特征使它們有別于其他魚類,后者在頭部兩側各有一個鰓蓋和骨架。鯊魚長著奇異的感覺器官,而且有些鯊魚種類可以生小鯊魚。
由于鯊魚的自然天敵即獵食者很少,所以許多鯊魚生長緩慢、發育遲緩,而且幼鯊的數量很少。近年來東南亞人們生活的富足導致對魚翅(即鯊魚鰭)的需求量大增,市場需求日益增長。目前人們正以超過鯊魚自身繁衍的速度對鯊魚進行捕捉,如果這種勢頭得不到控制的話,一些鯊魚種類將會遭受滅頂之災。
熟練的獵手
牙齒和感覺系統
鯊魚最明顯的特征是它的牙齒。一頭巨大的食肉鯊魚長著巨大而鋒利的牙齒,其可以將它們的獵物撕裂和磨碎成供食用的大小。當咬住獵物時,它們通過旋轉身體或者快速轉動頭部來撕裂獵物。那些以魚類為食的鯊魚長著又長又細的牙齒,幫助它們獵取和磨碎魚。以海洋底部生物為食的鯊魚長著平頂的牙齒,以便壓碎軟體動物和甲殼類動物的外殼。大多數的鯊魚嘴中都可能長著許多排牙齒。只有前兩排牙齒用于捕食,其余的牙齒作為替代牙齒以在新牙長出前備用。當它們用于捕食的牙齒破碎或脫落的時候,備用牙齒將會通過一套傳送帶系統前移以替代脫落的牙齒。鯊魚中最大的種類,即姥鯊和鯨鯊,具有在捕食中毫無作用的細小的牙齒。事實上,它們的捕食方法與須鯨類似,即通過過濾水流以獲取浮游生物。姥鯊具有變異的腮柵而鯨鯊具有腮拱支撐的海綿狀器官,可以吞咽下小型的魚群。
知識檔案
鯊魚
綱 軟骨魚綱
目 皺鰓鯊目、六鰓鯊目、虎鯊目、須鯊目、貓鯊目、平滑鯊目、砂錐齒鯊目、鯖鯊目、真鯊目、角鯊目、扁鯊目、鋸鯊目
鯊魚包括12個目,21個科,至少74個屬、370種(在其他的分類方法中例如尼爾森1994年第三版中將鯊魚分為8個目)。

分布:鯊魚分布在全世界范圍內的熱帶、溫帶和極地海洋中的所有深度范圍內。
體型:體長在15厘米到12米之間,體重在1千克到12000千克之間。

⊙ 鯊魚通過上百萬年的進化形成了完美的流線型體形和強有力的肌肉,這使它們成為高效的捕獵者。另外,鯊魚的魚吻上還有高度敏感的感覺探測器。圖中所示的灰礁鯊正展示了鯊魚以上的這些特征。
鯊魚可以通過一系列的感覺系統發現它們的獵物。許多種類的鯊魚具有超乎人們想象的良好視力,并且與多數硬骨魚不同的是,它們還可以控制瞳孔的大小。在暗光或黑暗中捕食的鯊魚具有一個反光組織,可以放射光線,因此可以二次刺激視網膜,在黑暗中,鯊魚的眼睛閃閃發光,使它們看起來像貓的眼睛一樣。許多鯊魚具有一個眨眼隔膜,它們的作用正如保護性眼瞼一樣。當鯊魚接近獵物時,它們會合上眨眼隔膜,并切換到其他的感受器上,尤其是它的洛化茲壺腹上。大白鯊沒有眨眼隔膜,但當它們攻擊獵物的時候可以將眼睛向后轉以進行保護。勞倫氏壺腹是圍繞魚吻的一系列凹點,它們對其他刺激非常敏感,但其最主要的作用是作為電感受器。通過使用這些電感受器,鯊魚能夠捕捉到百萬分之一伏特電流的刺激,這些能夠捕捉到的電流遠遠小于動物身體神經系統產生的生物電流,所以鯊魚能夠通過自然的生物電磁場來定位它們的獵物。有些種類的鯊魚還可以根據地球的磁場來進行定位以幫助它們進行遷徙洄游。
和其他所有魚類一樣,鯊魚具有一個側線系統——即沿著身體兩側具有一系列的感受器,可以感覺到其他動物運動甚至是自身向一個固定物體運動時所產生的水波壓力。有些種類的鯊魚在它們的嘴巴周圍具有一些感覺觸須,可以觸探海底以進行捕獵。鯊魚具有極其敏銳的嗅覺,可以覺察到海水中百萬分之一濃度的血液。

⊙ 大白鯊所具有的錐形鋸齒狀牙齒使它們成為可怕的捕食者。當鯊魚用力擺動頭部的時候,鋸齒狀的牙齒可以從大型獵物身上撕下大塊的肉。

⊙ 鯊魚的代表種:1.皺鰓鯊(皺鰓鯊目中的關鍵種),最原始的鯊魚種類;2.項虎紋鯊(須鯊目);3.鯨鯊(須鯊目),這個易受傷害的物種是世界上最大的魚種;4.古巴光唇鯊(貓鯊目);5.豹鯊(平滑鯊目),在東太平洋既為商業捕撈的對象,又為娛樂垂釣魚類;6.劍吻鯊(砂錐齒鯊目),這種鯊魚具有特殊的顎,可以突然伸向遠方以抓住獵物;7.大白鯊(鯖鯊目);8.細尾長尾鯊(鯖鯊目),廣泛分布在熱帶和溫帶海洋中;9.長鼻鋸鯊(鋸鯊目),這種鯊魚偶爾出現在澳大利亞海岸附近;10.麗扁鯊(扁鯊目),生活在東印度洋。
皺鰓鯊
皺鰓鯊目
目前存活的最原始的鯊魚種類是皺鰓鯊,皺鰓鯊是皺鰓鯊目的唯一代表魚類。它們具有只有在鯊魚化石中才能發現的寬基的具有3個尖的牙齒。它們的名字來源于其長長的松軟的腮翼,這些腮翼在頭頂周圍形成褶皺,這些都是它們科的唯一的原始的特征。皺鰓鯊最初是19世紀80年代在日本的相模灣被發現的。深網捕撈表明它們生活在澳大利亞、智利、加利福尼亞、歐洲和南非(在南非的種類可能是一個單獨的皺鰓鯊屬)廣闊的海洋中300~600米的深度范圍內。皺鰓鯊可以長到2米長,身體狹長如鰻魚。它們以小魚為食,而且是將獵物整個吞下。雌性皺鰓鯊的卵在體內進行發育,每窩可以產下6~12條小皺鰓鯊(即這種鯊魚是胎生的)。
六鰓鯊和七鰓鯊
六鰓鯊目
六鰓鯊和七鰓鯊(通常被稱為牛鯊)之所以如此得名是因為它們具有1組或2組額外的腮裂。它們喜歡冷水,在熱帶則生活在深水中。這些鯊魚種類沒有眨眼隔膜。它們以其他魚類為食,體長可以達到4.5米。它們的上顎牙齒很長,下顎牙齒較短,并具有獨特的強壯有力的多重鋸齒。這種鯊魚的卵也是在體內發育,每窩可以產下多達40條的小鯊魚。
貓鯊和偽貓鯊
貓鯊目
貓鯊和偽貓鯊包括大約18個屬,87個種類,多數生活在冷水或深水中,可以在全世界范圍內發現它們的蹤跡。它們中的許多具有斑點圖案,這些圖案在長大成熟后也不會消失。它們生活在海底或靠近海底的地方,以軟體動物、甲殼類動物和底棲魚類為食。有些種類具有感覺觸須,可以幫助它們定位獵物。
該目中的多數鯊魚體型較小,成熟后一般在1~1.5米之間,但是有些種類體型較大,如偽貓鯊的體長可以達到3米。當受到威脅的時候,一種叫膨鯊的鯊魚會將大量的水或空氣咽入胃中,從而使它們的身體膨脹到原來尺寸的3~4倍。
平滑狗鯊
平滑鯊目
平滑狗鯊(平滑鯊)生活在熱帶、亞熱帶和溫帶海洋的淺水中。它們是中等大小的鯊魚,體長可以達到2米。盡管事實上它們是底棲魚類,以軟體動物、甲殼類動物和其他魚類為食,但它們并不會躺在海床上或在海床上爬行。該
目中的多數種類都具有變異的、適合壓擠和磨碎食物的牙齒。
生活在太平洋東北部的豹鯊具有美麗的彩色圖案,它們的身體顏色是銀灰色的,上面布有灰黑色到黑色的斑點,這使它們成為公共水族館中廣受歡迎的魚類。
事實上該目中的所有種類都進行長途遷徙洄游,它們在熱帶海域度過冬天,然后在夏天遷徙回溫帶海域。證據表明這些遷徙活動是由水溫決定的,并且海水溫度反過來也會影響鯊魚的產卵地點。這些種類中的雌性鯊魚在子宮中孕育胚胎,每次會產下10~20條幼鯊魚。盡管這些鯊魚被認為是不會傷害人類的,但是至少有一個權威可信的例子表明,豹鯊在加利福尼亞北部曾經攻擊過人。
角鯊或杰克遜港鯊魚
虎鯊目
角鯊生活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中。它們是行動緩慢的底棲魚類,體長可以達到1.65米。它們有時在白天成群躺在海藻床上或珊瑚礁上,偶爾也會躺在沙地上。當夜晚來臨的時候,它們便分散去進行捕食,因為在夜晚它們的獵物更加活躍。它們的屬名虎鯊目(或稱為異齒鯊目,希臘語的意思是“具有不同牙齒”)顯示了它們具有突出的前牙和臼齒狀的槽牙,這種牙齒組合非常適合咬住、咬碎和磨碎帶殼的軟體動物和甲殼類動物。這些種類的鯊魚體格粗壯,它們的眼睛上方具有明顯的前突的眉骨,這使它們看起來仿佛長了角,它們也因而得名為角鯊。該目的鯊魚為卵生,它們產下的卵為極其獨特的螺旋狀。雌性鯊魚將卵產到巖石的裂縫或珊瑚之間,每個卵可以孵化出一條小鯊魚。

⊙ 在中美洲哥斯達黎加海岸附近,一群白尾礁鯊聚集在一起進行捕食。這些體形細長、體格較小的鯊魚在白天行動遲緩,但在夜晚卻非常活躍,行動敏捷。它們通常生活在礁湖和珊瑚礁附近。

⊙ 角鯊(例如杰克遜港鯊魚)的鮮明特征包括眼睛上方角狀的眉骨、前突的前牙、適合磨碎食物的后牙以及底棲的生活習性。

須鯊
須鯊目
須鯊是熱帶和亞熱帶海洋中的鯊魚近親。它們多數生活在印度洋-太平洋中,但在大西洋中也發現了須鯊目的2個種類。
從體型上來講,須鯊目鯊魚的體長范圍從肩章鯊(體長1米)到鯨鯊不等,據可靠報道,鯨鯊的體長可以超過12米,它們是世界上最大的魚類。須鯊目的多數幼鯊在出生的時候都帶有斑點狀或帶狀圖案,這些圖案在它們長大成熟后逐漸消失。
須鯊目的多數種類都產卵(即卵生的),但是有些種類卻是在體內孕育卵(即胎生)。它們每次產卵或生產的數目通常都少于12個。
除了鯨鯊之外,須鯊目其他的所有種類都是底棲魚類。它們腹鰭的骨骼發生變異,因此能夠使用這些鰭在海床上“行走”。即使在受到驚擾時,許多須鯊目的鯊魚都是爬行著離開而不是游走。
多數須鯊目的鯊魚都是以軟體動物和甲殼類動物為食,它們具有適合擠壓和磨碎甲殼的牙齒。該目中所有種類的鯊魚在嘴巴周圍都具有感覺觸須。須鯊主要以魚類為食,所以它們具有細長的牙齒。鯨鯊是濾食動物,它們具有特殊的腮拱,可以過濾出浮游生物體和小型動物,所以它們以磷蝦、魷魚、鳳尾魚、沙丁魚以及鯖魚為食。它們的牙齒非常短小。鯨鯊巨大的體格需要持續的能量供應,因此它們不斷游來游去過濾海水以獲得食物。它們分布在全世界所有的熱帶、亞熱帶和溫帶海洋中。這種魚類是首先被史密斯描述的,首次發現的時候所用的屬名是Rhineodon,但在后來的描述中他所使用的屬名為Rhincodon and Rhineodon。鯨鯊屬(Rhincodon)這個屬名目前被廣泛采用,有些研究者認為鯨鯊應該被劃分為一個單獨的科。

⊙ 斑點須鯊頭部扁平,在鼻吻末端具有一圈鮮明的珊瑚狀皮翼。它們生活在澳大利亞南部海岸邊的淺水中。
砂虎鯊、偽砂虎鯊和劍吻鯊
須鯊目
砂虎鯊、偽砂虎鯊和劍吻鯊都是體型相當巨大的鯊魚種類,它們的體長可以達到3~3.5米。砂虎鯊(只有5個種類,其中有一種可能是在哥倫比亞馬爾佩洛島附近發現的新種類)生活在全世界范圍內溫帶和熱帶海洋中的淺水中。它們是巨大的魚類捕食者,具有從口腔中突出的細長的牙齒,看起來十分恐怖,再加上它們溫順的脾性,使它們成為水族館中供公眾參觀的理想魚類。北美洲的虎鯊、澳大利亞的灰護士鯊和南非的斑點糙牙鯊都屬于一個種類,該種類的學名由灰色護士鯊變為戢齒砂鯊,后來改為比錐齒鯊,最后又變回灰護士鯊魚。砂錐齒鯊目的繁殖方式是胎生的,即在子宮內孕育胚胎,和其他鯊魚種類一樣,幼鯊在子宮內都會自相殘殺互相為食。在最初階段,雌鯊在子宮內每胎孕育6~8個胚胎,但是當小鯊魚胚胎逐漸長大的時候,最大的小鯊魚將在子宮內吞食它的同胞、別的胚胎和其他未受精的卵,最后生產的時候只有2條小鯊魚被產出。
偽砂虎鯊或鱷鯊生活在中國沿海和非洲東西部沿海的深水中,劍吻鯊可能是現存的所有鯊魚中外貌最奇特的。它們的“前額”上有一個扁平的鏟狀的如同角的突出物,目前對這一角狀突出物的作用還不得而知。它們的嘴巴可以前伸超過角狀突出或者縮回到眼睛下面。日本漁民在第一次捕捉到這種鯊魚時稱它們為“劍吻鯊”。和皺鰓鯊一樣,劍吻鯊最初是19世紀90年代在日本的相模灣被捕獲的。從那以后在全世界各地深度為300米或300米以上的海水中都曾經捕獲過劍吻鯊。然而除了了解它的體長為4.3左右米之外,人們對這一物種的其他特性知之甚少,但DNA研究表明它們在進化過程早期發生了特殊變化。活著的劍吻鯊的顏色是半透明的銀白色,但死去后它們的顏色會變成深暗棕色。
白眼鯊
真鯊目
白眼鯊可能是目前存在的鯊魚中種類最多的群體,它們具有10個屬,大約100個種類。從身體形狀和行為方面看來,它們都是人們所認為的“典型的”鯊魚。它們生活在所有的熱帶和溫帶海洋中,體長可以達到3.5米。
牛鯊生活在全世界范圍內的熱帶和亞熱帶海岸邊,有時也能夠長時期地進入到淡水中。有報道表明牛鯊曾經上溯到亞馬孫河入海口以上3 700千米之處,以及曾經從海洋沿著密西西比河向上游動到2 900千米的地方,還曾經沿著贊比西河向上游動到距入海口1 000千米的地方,另外在尼加拉瓜湖中也曾經發現它們的身影。最初錯誤地以為這些淡水中的鯊魚絕對不會游到海洋中,因此將它們劃分為一個單獨的種類,并以這些鯊魚的發現地命名,例如尼加拉瓜真鯊。
真鯊所有的種類都分布廣泛,在夏天,有些種類的真鯊會長途遷徙到溫帶海洋中。它們的背部是金屬灰色或棕色的,但有些種類的鰭緣是白色或黑色的,因此它們被稱為銀鰭鯊、白鰭鯊和黑鰭鯊。體型最大的真鯊是虎鯊,體長可以達到6米,虎鯊毫無疑問是所有鯊魚中最危險的種類之一。作為兇猛的清道夫,它可以吞咽下能從喉嚨咽下的任何東西——包括鞋子、罐頭、鳥類以及人類的肢體。幼年虎鯊在銀灰色的皮膚基色上具有黑色的條帶狀,這些條帶狀如虎紋,由此它們得名為虎鯊,但當它們成年后這些斑紋便會消失。
錘頭鯊的得名是因為它們的頭頂橫向延伸,2只眼睛位于延伸的末端。除了它們獨特的腦袋之外(正是這些獨特的腦袋的形狀被用來命名錘頭鯊屬的屬名,或者可能是2個屬的屬名),它們是典型的真鯊。有人認為錘頭形狀的腦袋有助于使它們的身體呈流線型,或者使它們的視野更開闊,但是進一步的研究表明,延長的頭部包含有額外的電傳感器,即洛侖茲壺腹。錘頭鯊通常在海底的沙灘上像使用金屬探測器一樣擺動腦袋,然后迅速地潛入到沙中抓住隱藏在那里的魚類——多數情況下是線鰩;它們還可以跟隨地球的磁場進行有規律的遷移。大錘頭鯊是體型最大的種類,體長可以超過5米,而圓齒錘頭鯊是潛水者最常見的錘頭鯊種類。
白斑角鯊和其同類
角鯊目
白斑角鯊是生活在冷水中的鯊魚種類,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有分布。該目的所有種類都是卵生的,每次大約產下12枚卵。白斑角鯊的大小從30厘米至6米以上。該目中的多數種類尤其是深水種類都以魷魚和章魚為食。

⊙ 錘頭雙髻鯊分布在全世界的溫暖海域,經常遭到商業捕捉(它們的鰭非常昂貴)或者是無意捕獲。圖中兩條海魚正為一頭錘頭雙髻鯊清潔皮膚。
在北大西洋常見的白斑角鯊(也被稱為鹽狗鯊)是一種重要的食用魚類,每年都有數以千萬計的白斑角鯊被捕撈和儲存。白斑角鯊的體長很少超過1米,它們成群游動,并進行長途遷徙,每個夏天從大西洋遷徙到北冰洋中。它們的每個背鰭前面都有一根刺,刺上具有能夠分泌有毒液體的器官。這些毒液能讓人類感覺到劇痛,但沒有致命危險。
多數深水種類,尤其是烏鯊屬的身體兩側具有發光器官,可以吸引作為它們深水中獵物的魷魚。它們還可以通過“逆光”進行偽裝。其巨大的眼睛在暗光條件下非常敏銳。
體型非常細小的雪茄鯊(尤其是達摩鯊屬)下顎上有巨大的延長的牙齒,它們靠近某巨大的動物(例如一條大魚、魷魚甚至是鯨),然后咬它們,通過扭動身體從這些大獵物身上撕下一塊鮮肉。這種捕食技巧使它們得到了另一個俗名——“甜餅切割師鯊”。
睡鯊是白斑角鯊中體型巨大的種類,也是永久生活在北極海水中唯一的鯊魚種類,通常生活在冰川之下。它們以海豹和魚類為食,被認為是唯一具有對人類和狗都有毒害作用的魚肉的鯊魚種類。
棘鯊是具有非同尋常的巨大扁平的突出在皮膚外面的牙齒的鯊魚種類,這使它們從外表看起來像是長滿刺棘。可能包含2個種類,一種生活在大西洋,另一種生活在太平洋。盡管它們的體型巨大,體長可以超過2.7米,但它們的骨骼卻沒有鈣化,非常軟。
長尾鯊、鯖鯊和巨口鯊
鯖鯊目
長尾鯊、鯖鯊和巨口鯊是世界上最大的鯊魚種類,它們生活在熱帶和溫帶的海洋中。
長尾鯊得名于它們在尾鰭后面長著的非常細長的上瓣葉,其尾巴的長度幾乎占了整個體長的一半。當它們游入小魚群的時候,便會搖動尾巴,如揮動鞭子一樣在魚群中抽打,將小魚殺死或擊暈,然后吃掉。它們可以長到6米左右,產下的小鯊魚數量不多。但是鯖鯊目中最大種類的鯊魚所產下的幼鯊體長可以達到1.5米!
令人激動興奮的一次關于鯊魚種類的新發現是發現被稱為“巨口鯊”的鯊魚。巨口鯊最早于1976年11月在夏威夷島被發現。巨口鯊的體長可以超過5米,目前在日本、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美國、巴西和塞內加爾附近的海域都發現有它們的存在。巨口鯊是濾食動物,進行垂直遷移。它們白天潛入深水中,夜晚則向上游動到達距海面12米左右的海水中進行捕食。據推測,巨口鯊可以利用嘴上部發出的光來吸引獵物。研究者認為它們可能是姥鯊的遠親,但它們之間具有足夠的差異表明兩者是不同的鯊魚種類。巨口鯊是雪茄鯊的獵物。另外令人擔心的是,隨著深海捕撈的發展,巨口鯊越來越多地成為捕撈的副產品。

⊙ 正張開大口的鯖鯊目的姥鯊
姥鯊生活在溫帶海洋中,以靠近海洋表面的浮游生物為食。它們具有發育良好的腮柵,牙齒則已經退化。盡管它們體型巨大,外表恐怖,但事實上卻對人類沒有威脅。
8個鯖鯊科中包括一些非常著名的鯊魚種類,如鼠鯊、灰鯖鯊、姥鯊以及毫無疑問最為臭名昭著的大白鯊。這些鯊魚體型巨大,多數生活在所有的熱帶和溫帶海洋中。姥鯊的體長可以達到10米,但它們只被發現生活在溫帶海洋中。該科中的所有鯊魚都具有一個非同尋常的尾鰭,尾鰭上長有幾乎等長的瓣葉,尾骨位于尾巴的兩側,它們的游泳速度相對都較快。鯖鯊中的多數種類以各種魚類為食。有些種類還具有“躍泳”行為,即從水中極其壯觀地躍向空中。產生這種行為的原因目前還不得而知,但有推測認為,這是為了驅逐皮膚上的寄生物。據說姥鯊的這種跳躍可以掀翻船只。在鯖鯊科鯊魚中,即使不是所有的種類,那也至少有大多數種類都是恒溫的,即它們保持比周圍環境溫度更高的體溫。藍灰色到灰棕色或灰銅色。
鼠鯊和鮭鯊(有時也被稱為太平洋鼠鯊)的體長大約為2.7米,它們是鯖鯊科中最小的鯊魚種類,分別生活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中。
姥鯊是體長僅次于大白鯊的鯊魚。它們通常可以達到10米長。姥鯊是濾食動物,它們的牙齒退化,并具有發育良好的柵格可以過濾浮游生物。它們的肝臟含有大量的脂肪和油,因此成為太平洋北部當地漁民捕撈的對象。姥鯊的名字(Basking,舒適、取暖之意)得自于它們喜歡在海面游泳和休息的習性。
扁鯊
扁鯊目
灰鯖鯊的體長可以超過6米,它們是世界上游泳速度最快的魚類之一,有記錄稱灰鯖鯊的游泳速度曾經超過每小時90千米。
毫無疑問,世界上最“臭名昭著”的鯊魚是大白鯊——有時也被稱為藍鯊、食人鯊,或簡稱為白鯊。它們是在提到鯊魚攻擊人類時候最常被引用的鯊魚種類,盡管其實這些對人類的攻擊中有許多是虎鯊和牛鯊所為(詳見“鯊魚的攻擊”的部分內容)。
大白鯊主要以海洋哺乳動物為食(它們是唯一以海洋哺乳動物為食的魚類)。它們寬大鋒利的牙齒可以從鯨、海豹和海獅身上咬下大塊的鮮肉。目前已知的體長最大的大白鯊可以達到6.7米,它們的平均體長為4.5米。大白鯊的繁殖方式為胎生,發育中的胚胎以吞食未受精的卵為食。和許多鯊魚一樣,大白鯊身體的顏色為逆向隱蔽色,腹部白色,背部表面為
扁鯊的外形非常奇特,它們的身體扁平,被認為是比其他鯊魚更接近魟魚和鰩魚的鯊魚種類。它們的體長可以超過1.8米,在扁鯊屬中,有12~18種鯊魚生活在所有的熱帶到溫帶的海洋中。它們的胸鰭前面有一個鰭瓣,延伸到腮裂的前面。扁鯊具有細長的牙齒,它們能在很淺的水中很好地偽裝起來,等待獵物游近,當有獵物靠近時,它們會迅速撲出,用前伸的顎抓住獵物。盡管它們通常都是昏昏欲睡,行動遲緩的,但它們卻可以非常快速地游動以捕捉獵物。扁鯊是胎生的,每次能夠產下10條左右的幼鯊。
鋸鯊
鋸鯊目
鋸鯊具有長長的扁平的刀片狀鼻吻,鼻吻的末端有不同大小的牙齒,它們與鋸鰩非常相像,但它們卻是真正的鯊魚。鋸鯊非常稀少,體長可以達到1.8米,其中的一個種類六腮鋸鯊包括一套額外的腮。鋸鯊屬具有7個種類的鯊魚,多數生活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西南部,其中也有一種生活在巴哈馬群島、古巴和佛羅里達附近的深水中。它們鋸齒狀的牙齒下面長有一對細長的觸須,可以幫助它們在海底發現軟體動物和甲殼類動物。它們的牙齒扁平寬大,可以磨碎獵物,它們的“鋸”只有在防衛的時候才會用到。鋸鯊是胎生的,每次可以產下3~22條幼鯊,剛產下的幼鯊的鋸齒是回縮的,以防止刺傷它們的母親。
鯊魚的攻擊

⊙ 澳大利亞海岸附近的一條大白鯊正在攻擊一個躲在籠子中的潛水者。大白鯊對于人類的攻擊通常是屬于錯誤辨認后的攻擊,因為游泳者或在水面戲水的人從水下看來與海豹非常相像。
鯊魚最著名的特征是一些說法宣稱的它們具有擊殺和吃掉人類的傾向,但實際上只有極少數的鯊魚種類會在無挑逗狀態下對人類進行攻擊。所謂的鯊魚等待人類進入水中便進行攻擊的說法是錯誤的。如果將鯊魚攻擊人類的數目進行比較可以發現,每年有更多的人被蜜蜂蟄傷至死,約有多于10倍的人被閃電擊斃,更有數千倍的人被其他人殺死或者在交通事故中喪生。有關國際鯊魚攻擊人類的文件資料表明,每年鯊魚在未受挑釁狀態下無緣無故攻擊人類的事件大約有70~100例,約有5~15例中有人喪生。
大白鯊是最為臭名昭著的攻擊人類的鯊魚種類,但實際上大白鯊主要以海洋哺乳動物為食。大白鯊通常向它們的獵物猛咬一口,然后后退等待獵物死亡。由于這樣的原因,許多人在受到大白鯊攻擊后如果被及時救治就可以幸免遇難,但由于大量失血或組織器官受到損壞也會導致死亡。
其他鯊魚種類的攻擊是為了捕食充饑的,統計表明其他最危險的鯊魚種類是虎鯊、牛鯊和砂虎鯊。毫無顧忌地潛入到具有300個圓齒的錘頭鯊所捕食的魚群中的潛水者是會有一定危險的。所有捕食的鯊魚在黃昏和夜晚都會更加活躍,如果有機會出現,多數鯊魚都會吞食腐肉。它們能夠敏銳地嗅察到漁民所持有的死魚的味道,垂死的、被釣在魚鉤上或穿在魚叉上的魚的掙扎,以及其他正在受到其他捕食者攻擊的魚類的振動,因此許多鯊魚的攻擊都是和這些事件相關的。同樣游泳者游動時候水花所引起的振動也會吸引鯊魚到來。對于任何獵手來說,處于水面附近的任何其他魚類都將身處麻煩之中并且很容易被捕獲,因此潛入水中的潛水者會比在水表面的潛水者或游泳者更安全些。
雖然鯊魚對血液極其敏感,但它們也會受到腐爛的魚的強烈吸引,潛水者和漁民通常利用魚油、死魚、凍魚或馬肉來吸引誘惑鯊魚。由此帶來的一個問題是當游泳者在靠近漁民棄置其宰殺魚的廢棄物或清洗魚的區域的時候,容易受到被吸引而來的鯊魚的攻擊。近些年來,有些潛水者冒險靠近或進入釣魚餌球布置區域,而這些區域已經處于鯊魚和海豚的攻擊之下,它們有時會咬錯對象也并不奇怪。同樣當魚群靠近海岸的時候也會發生類似的情況——佛羅里達海灘的空中監視表明當游泳者在靠近海岸的魚群中嬉戲時,他們顯然容易受到鯊魚的攻擊,因為鯊魚通常以這些魚群為食。
現在每年都有越來越多的潛水者進入水中,他們之中的許多都有可能遇到鯊魚。這看起來似乎會增加人類受到鯊魚攻擊的機會,但事實并非如此。事實上目前每年受到鯊魚攻擊的人數越來越少,并且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如果他們留心注意一下自己所去的區域和所做的事情,那么受到鯊魚攻擊的機會將會微乎其微。
目前對于如何阻止鯊魚攻擊已經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不同的化學物質(包括清潔劑和紅海莫賽斯產生的皮膚分泌物)、斑紋網衫、全封閉袋、空氣泡以及減緩心跳和體內生物電場的方法都被嘗試使用。多數方法都是無效的,另外有些方法雖然能夠阻止某幾種鯊魚的攻擊,但同時卻會引誘其他種類的鯊魚進行攻擊。在公眾游泳海灘修筑防護網可以阻止各種大小鯊魚的攻擊,但這些防護網有時會使許多鯊魚陷身其中而死亡。一副厚重的鎖子甲可以阻止大于2米的鯊魚的攻擊,但避免更多鯊魚攻擊的唯一有效方法是躲在一個堅固的籠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