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內氣之道(上)
- 戰國蒼云傳
- 許二仙
- 2100字
- 2016-03-11 20:00:00
常羽和展跖等人爬上厚重的青石臺階,在八只齜牙舞爪的銅獅身下穿行,心里竟然生出驚悚之感,生怕身邊哪只銅獅一擺首抬爪,就撲上身來。
這僅有一百級的石階,竟然也讓眾人中途休息了三次,才爬到頂部,回望臺階下去,如同站在小山坡上。
站在兩扇絳色木門面前,大門高三丈,木門兩側的巨大石柱上,各有八只銅獅獸首從石面中猙獰欲出,探出森森利齒。
兩門掩起來的中間處,一把巨大的銅制斷鋒匕首嵌于木門之內。這把匕首正是刺金門面具上的斷匕圖形。
一陣吱呀聲,大門緩緩打開,銅制匕首一分為二,向兩退去,一線亮光從門縫中透來,打入常羽眼中,露出望之不盡的廣闊視野:
從身前的青石板延伸而去,便是可容納三千人的巨大廣場。
一道道砌起的青石板磚如同田間阡陌,縱橫交錯,將廣場又切分為二十個方塊場地。
各塊場地上旗風獵獵,場中均有兩人身形交錯飛舞,刀來劍往,打斗切磋,圍觀之人的喝彩聲更是起伏不斷,仿佛連各場的觀眾們也在暗中比勁。
巨大的廣場上竟是熱鬧異常!
廣場之后,便是一片氣魄雄渾屋舍庭院,向東西綿延而建,有如雙臂抱著前方的巨型廣場,渾然成為一體。
越往后望去,亭臺樓閣,碧湖林木,間布在成千上萬的屋舍之中,說是大國的宮庭后院也不為過。
這一片庭院的盡頭,一座高大的山丘地驀然拔地而起,高十余丈,在四周紅墻碧瓦的閣樓中顯得突兀而高大,山丘之上,山林掩映,翠意盎然,在清晨的薄霧中露出幾座威嚴的建筑,不知住得是何人。
常羽幾人跟著一名青衣弟子,走下臺階,向面的庭院的方向而去。
自從到達刺金門對面一棟類似酒樓的店鋪之后,一個滿面油光的老伯,便從一間四壁掛滿各色木牌的廳堂中迎了上來,把昌流堂主和燕菁等人接上樓去,又遣了一名管事之人,把他們的登記手續做完,派了這名青衣弟子,帶著常羽等人到門內安排好的廂房處下榻。
那名身材玲瓏的黑衣女子在上樓之前,常羽感覺似乎又被其冷眼掃了一下,等他回過頭去時,那女子早已不見了身影。
不過,他的疑慮早就被初到濮陽城、和進入刺金大門時的新奇感,一下沖消掉了。
此時的常羽,正饒有興致地看著廣場上。
聽這位領隊的方師兄所言,每日清晨都會有刺金門的弟子到廣場中比武試煉。
刺金門中共有二十個分堂,每個分堂都擁有一塊小型方塊場地,用于分堂中的弟子比試,也可與其它分堂的弟子進行切磋。
看這人聲鼎沸的各處場地,足可見刺金門人之多,以及對武術的熱愛。
“方師兄,我們已經成為刺金門的弟子了,請問我們什么時候可以開始習武呀?”展跖將憋了一路的問題拋出來。
常羽等人也關注這個問題,側耳聽著。
青衣弟子微微一笑,熟練地回答道,“如果是在刺金門的正式選拔中入圍的弟子,就可以直接成為內門弟子,選擇刺金門的一個分堂后,就會由分堂按門人的資質分配一個教頭,在教頭的教導下開始習武?!?
“因為你們是昌堂主在軍營中由選拔而來,目前直接分到飛云堂中,三日后便會有教頭來指導你們的練氣。但你們目前還只是刺金門的外門弟子,只有順利在體內凝聚出內氣,通過了考驗,才能成為內門弟子。只有成為了內門弟子,才算在刺金門中真正開始了習武煉氣之路?!?
原來千辛萬苦,只是個外門弟子,眾人面面相覷。
常羽不禁問道,“請問方師兄,這內門弟子和外門弟子和什么區別呢?”
“若只是就門中新人而言,只是入門先后的區別。長老們認為內門弟子是經過正式選拔的,資質會勝出幾分,外門弟子則是放低門檻招收,良莠不齊,還有不少是在選拔中落敗后以此方式進入刺金門的,所以會對大家有一輪凝聚內氣的考驗。只有成為凝聚出內氣,才能正式加入門中習武,畢竟連內氣都無法凝聚出的,確實與習武無緣,也無法執行門中刺令,刺金門也會對其另勸出路的?!鼻嘁碌茏佑终f道。
眾人中一時有些尷尬,展跖更是面色通紅,左右顧盼,顯然是自己曲線迂回的路線,被這位方師兄道破了。
青衣弟子一看眾人臉色,微笑地說道,“不過,歷來外門弟子中都有不出杰出的人才,最終成為了刺金門的中流砥柱。門中公認的武學奇才——封天河副門主,便是出身于你們外門弟子之中,此外還有一些優秀的師兄也是如此,所以大家也不必擔心,也許你們之中便有人日后能登上武學巔峰?!?
最后一句也不知是否是安慰眾人,但確實讓大家心中又燃起一些希望和斗志。
青衣弟子見此,又補充道,“外門弟子除了新人之外,也有很多是來自其它百家宗門、甚至特立獨行的游俠劍客,他們只是在我們門中掛名,目的是為了領取刺令和賞金,并不算真正門中之人。這些人多是修為七八段以上的高手,作為執行刺令的力量補充,我們刺金門也會將門內多余的刺令交給這些外門弟子來執行,對提供的消息和刺令收取一定的傭金,對雙方都是有好處的。呵呵,這個說遠了,以后你們有機會便可再深入了解。眼前的首要任務,還是專心煉氣,將丹田中的內氣凝聚出來。”
常羽早對這些習武之人口中說的練氣和武學修為的具體情況大為不解了,之前還未有機會向那個青羊老頭請教,趙里長更是遮遮掩掩,這展跖也是個半吊子,如今到了刺金門中,便把心中疑問向這位師兄請教。
“萬物皆有氣理。人生于天地,蘊于自然,精血氣脈,七魂六魄,氣理游走于精妙之間。習武之人便是將體內游散的氣理凝聚于丹田中,形成如球形一般的‘內氣’,運轉于體內。只有擁有內氣,才能支撐武學功法、奇門異術的施展?!鼻嘁碌茏咏忉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