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1章 儒魔

  • 武道輪回紀事
  • 不空不凈
  • 2138字
  • 2016-04-26 16:00:01

只見秦穆面如金玉,雙目微垂,一手成掌一手成錘,赫然是他縱橫龍蛇世界的生死輪法。石之軒眼前一亮,腳尖在地上輕點,他手掌從身后輕輕推出,在秦穆身前,卻仿如蓮花一般綻開,一時之間,秦穆眼中居然是密密麻麻的掌印。

石之軒化身大德圣僧多年,對佛家武學也是精通,他又是天賦縱橫之人,如今這佛教中名動江湖的蓮花掌印被他使來,不僅無有一絲光明寧靜之意,反而如那幽深的黑洞一般,將秦穆的眼與神都要捉了進去。

秦穆卻依舊如參禪打坐一般,目光定在那虛空之中冥冥一處,手中卻是有意無意之間慢慢的輪轉。他雖然是嗜武成癡之人,但卻并非看不清形勢,石之軒武學最善幻術,最重速度,秦穆若然與他貿然爭鋒,必然迅速落敗,故而只是守著一顆本心,一點靈光,在他狂風暴雨的攻勢之下,自成一體。

兩人雖都是全力相擊,但卻都默契得維持著場上的均衡,石之軒雖然強勢,卻一直并未使出殺招,秦穆雖然手捏著那剛猛無匹的炮捶,卻也是引而不發。

其中的緣故,也只有秦穆二人知曉。卻說秦穆生死輪法與不死印法,雖然是根基不同,卻好像殊途同歸一般,都在那一個“化死為生”的精義上做文章,只不過一個是強在招式意境,一個是強在內力的運用,此時兩者交戰,皆是受益匪淺。

不說秦穆默默的體察那石之軒攻入體內的真氣,將那生死之氣的運轉互化看了個清清楚楚,石之軒此時,卻也是為秦穆的招式眼前一亮。

須知他雖然日后吸收了邪帝舍利創出了不死七幻,但此時卻并沒有那等境界,故而面對秦穆這化繁為簡的手段,一時之間被深深吸引。

秦穆的生死輪法,融合了張三豐的太極拳論,后世國術中最為剛猛和柔和的打法,在這方世界,堪稱聞所未聞,是第一等的武學招式,石之軒這等大家,哪里看不出其中的精妙。

一戰下來,兩人居然打的全無殺氣,反而目光愈打愈亮,手中招式也是越發精妙,近乎論道了。

這也是秦穆雖然身受重傷卻仍要和邪王一戰原因所在,大唐世界中,最為令秦穆心動的武學便是這石之軒所創的不死印法,如長生訣等,雖然珍貴,但卻只能借鑒,不死印法,卻是他生死論在由國術慢慢的蛻變成在這諸天世界亦可稱雄的絕學過程中不可或缺,至關重要的一部分。

他在這世上,最期待的對手,便是這面前此人。

兩人各有穎悟,只見秦穆抽身一退,居然一下子跳出了這戰圈,石之軒抬頭看著他,依舊是不驚不喜的模樣,只是眼神中是純然的歡喜和了悟,可見方才一戰,所得甚多。

秦穆含笑向他說道:“此戰到現在,我對武學已然有了另一番理解,沒有心思和石兄對戰了,意已盡,不妨來日。”

石之軒挑眉看向這年輕的后生,面目中流露出深深的忌憚和欣賞,他忌憚這人年紀輕輕便能有如此修為,怕是一段時間過后,便是他之大敵。

他欣賞卻是秦穆全然不為俗禮所拘,不為生死所動,欲要戰時,便悍然出手,興盡之后,卻又一身氣息圓融,站在那地,全無破綻,卻也全無威脅。

石之軒看著他,似是好笑的說道:“你怎知我會就此放過你?”

秦穆像是沒有感受到他的殺意一般,斬釘截鐵的說道:“因為你是裴矩。”

在江湖上,人人都說,是石之軒化身裴矩,但在這天下而言,裴矩卻才是那翻云覆雨的棋手,石之軒不過是其馬甲而已。

裴矩出身河東裴家,裴家在歷史上什么地位,大概一個詞便能說清楚——“五姓七家”。作為世家大族的模范,五姓七家在中古時代,是連李唐皇室都能不鳥的存在。

河東裴氏雖然不入五姓,但其聲勢卻絲毫不弱,它與京兆韋氏領銜的以韋、裴、柳、薛為成員的“關中四姓”是關隴集團后期中最為重要的文人團體,京兆韋氏號稱“城南韋杜,去天尺五”,可見其勢力之強。

河東裴氏在唐朝出了一十七位宰相,天下氏族之冠,更重要的是,裴家人出頭的,往往不是庸才,世人評價“懿夫百家郡望,四姓為先;天下氏族,莫如裴氏!”對于這等家世,縱然花間派是兩派六道之一,又怎么能說裴矩只是一個馬甲呢?

裴矩投身花間派,其中的含義,牽扯到了儒門和魔門的聯合。

隋朝以前,中原上勢力大致分為南朝,北周,北齊,其中北周除了一代雄主北周武帝之外,都是虔誠的佛教徒,更何況佛教在北齊和南朝勢力也是非常強大,故而佛門在儒釋道三教之中,幾乎是一枝獨秀。

而儒門的傳承卻是在北齊之地,山東世家大族中,如河東裴家便是一例,以家族的方式代代傳承,如河東裴家便是一例,北周滅了北齊之后,儒門的日子就不好過了,雖然武帝不信佛,但對這些北齊臣子,也不算信重,故而儒門此時,已經算是山河日下。

問題出在那隋文帝楊堅身上,楊堅和其皇后獨孤氏都是極為虔誠的佛教徒,他在位期間,對群臣宣稱“我興由佛法”,所以積極提倡佛法,晚年甚至排斥儒學,佛教成為隋朝國教。他剛登基,隋文帝招請隱居僧侶出山,號召佛徒“為國行道”,并且聽任人民出家,佛教由此進入了新的高度。

有隋一代,不過短短二十來年,共修建寺塔5000余所,塑造佛像數萬,并且翻譯數萬佛經,使佛經流布多于儒經數百十倍。隋文帝狂熱重崇佛,僅頭兩次在各州興建舍利佛塔就有83所之多,其中以大興善寺最有名。又令計口出錢,營造佛像;替京師和大都邑的佛寺,寫經四十六藏,凡十三萬卷,修治舊經四百部。

更為令儒門不安的是,隋文帝雖然是看似三教一視同仁,但對道教還算客氣,對儒門卻不算友好,在仁壽年間,頒布詔書說學校“徒有名錄,空度歲時,未有德為代范,才任國用。”下令廢天下之學,唯存國子學一所,弟子七十二人。

這對儒學的打擊,是空前的。

PS:三江三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合奇县| 林甸县| 界首市| 镇巴县| 河间市| 深水埗区| 延长县| 桓台县| 鄂伦春自治旗| 雅江县| 南丹县| 建湖县| 佛学| 渝中区| 长垣县| 佳木斯市| 秦安县| 固始县| 娄烦县| 绥芬河市| 鹤壁市| 黄平县| 大余县| 北碚区| 平利县| 彰化县| 上虞市| 都匀市| 西盟| 白城市| 许昌县| 莲花县| 徐汇区| 丰县| 临颍县| 雅江县| 台山市| 尚义县| 道真| 黎城县| 灌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