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花月飛卿
- 寒門望族
- 寧小釵
- 2519字
- 2016-06-28 17:07:35
陸續客人都到了,裴知縣親自站在內宅迎候,各家女眷頗有些受寵若驚,而第一次過府的常家小姐見狀也不好回避,害羞的跟在母親身后,上前拜見長輩。
事關親生女兒,耘農先生也來了。
裴知縣慈祥的常家小姐點點頭,扭頭對他笑道:“今日之筵,雖說因與先生疏離,借機以求見面深談一番,然亦久聞令愛冰雪多才,恨無緣由領教。今日幸侄女到此,某欲借難得機會聆閨閣芳香,聊作一時佳話,故此斗膽。”
不等常耘農夫婦回答,常小姐怯生生的回道:“晚輩只會涂鴉,怕是為長輩所不喜,惶恐勞裴伯伯如此之鄭重。”
裴知縣一聽她小小年紀盡管害羞,但應答之言卻不錯,于是非常高興,便不再復言,含笑拉著耘農先生走了出來。
外書房,沈侃和沈象道兩個人木頭似的站在那里,猶如待宰羔羊一般。
因耘農先生在場,裴知縣輕咳一聲,一本正經的訓誡道:“文章一道,乃致身之本,雖應專心致志。不過詩詞也為六藝,亦不可廢,想必二位賢侄皆精通吧?”
“考詩詞?”沈侃心里嘀咕,那我是走現代風呢,還是走古風?
相對他整個人還算自在,沈象道當著未來岳父大人的面兒,心里要多緊張就有多緊張,兩條腿直哆嗦。
來時二位太太反復叮囑過,擔心他的相貌為耘農先生所不喜,所以對答時一定要鎮定。因此現在沈侃就為了兄弟,故意對裴知縣的話沒做出反應,好讓象道先討個彩。
沈象道畢竟大族子弟,緊張歸緊張,反應飛快,馬上答道:“小侄何敢言精?不過閑暇對偶,少文固陋耳。”
這回答中規中矩,裴知縣也擔心他說錯話,當下點頭不再詢問,請耘農先生進去坐了。
其實人家耘農先生早知道好友的公子其貌不揚,黑了點也胖了點,不善于說話,自小寡言少語的,但他最看重的是這孩子生性敦厚,沒有什么壞心眼兒,此外還十分擅長下棋。
這一點很重要,善于下棋無疑說明這孩子一點不笨,哪怕因為性格做不來官,這棋下得好,將來在本地的士紳階層也能擁有一席之地,至于繼承家業那自然更不在話下,沈象道可是獨子呀。
當下二位長輩吃酒聊天,沈侃和沈象道兄弟倆沒滋沒味的陪著……
酒到半酣,就見裴知縣忽然停杯,緩緩說道:“自古男想有室,女愿有家,此謂成家矣。然或執于父母之言,或魅于他人之見,往往愿和不愿者皆有,令當事人舉棋不定,乃至抱憾終身。
今日,老夫觀二位賢侄,風流儒雅,不慚王謝,而常吳兩位侄女,端莊窈窕,不愧英皇,故我意作位月老,手牽紅線,說合兩家之美。但唯恐你等小一輩礙于我們長輩,不能明吐,以致于愿或不愿,有違老夫這一片苦心熱腸,所以今日特意準備了一題在此,要兩位賢侄和兩位賢侄女,各自賦七言律詩一首,以詩觀才,以詩明志,到底愿或不愿,那一會兒便自見分曉,庶不令他日后悔,不知常先生以為如何?”
耘農先生微笑道:“大人此舉,心意可昭日月,亦給了她們幾個孩子吐露的機會。自古良媒稱月老,呵呵,恐怕月老也沒有這份細心呀,常某甚為感激。”
這完全是客套之言,但是沈侃不知耘農先生的心意,心里猛地一跳,暗道莫非是后悔了?求了裴伯伯借考試拒絕?那么說豈不是連我也危險?
“不會的。”沈侃對自己和紫仙很有信心,只要他們倆都表明心跡,除非紫仙她迫于母親的壓力。
象道要危險了,畢竟他和常小姐素未謀面,第一印象這一關怕是就過不去。
過不去就過不去吧,沈侃沒放在心上,人家女方不愿意,很正常。
就是紫仙到底發生了什么事?
當下他稀里糊涂的跟著進了內宅,伊人就在屏風之后,卻苦于無法溝通……就在皺眉思緒連篇的時候,裴知縣以命人把那兩幅白綾制成的錦箋取出來,其中一幅放在他面前。
沈侃凝視著潔白如玉的綢緞,眉頭緊鎖,身邊又被放上了毛筆硯臺。
這時候裴知縣對在場女眷將前言重說了一遍,每個人都認為有理,如此吳紫仙和常小姐面前也有了一幅錦箋。
裴知縣朗聲說道:“婚姻大事,不可草草,你們開始作詩吧。”
一側的香爐里點燃了香,裴知縣說完又拉著常先生就近繼續喝酒。皺著眉頭的沈侃先看了眼屏風,依然什么也看不到,便隨手揭開蓋在錦箋上面的白紙,看著白緞上的題目——《花開并蒂》。
題目簡單明了,可也并不好寫,沈侃思索該怎么下筆……
一首七律自然已經難不倒他,問題是吳夫人看不上他的話,詩再好也沒用,而如果不反對,那即使平平無奇也無妨。
“無論如何也不能落入俗套,就當做最后一次給紫仙寫詩。”沈侃很快有了決斷,毅然下筆。
可是他寫東西早已養成了習慣,永遠是先打個草稿,仔細修改一下,然后再正式書寫。
無意中又讓兄弟拔得頭籌,沈象道老實聽話,叫我寫我就寫,那香還未燒到半寸,他已經起身將錦箋送到了裴知縣席前。
見他如此有才,裴知縣頓時大喜,笑著讓他入座,沒等展開來觀看,就見兩個丫鬟從屏風后走了出來,一人手里捧著一幅錦箋。
這時候,沈侃也已然一躍而起,畢竟不是作文,短短幾十字而已,打草稿也用不了多久。
裴知縣徹底放了心,對常先生笑道:“詩暫且不論,幾個孩子的才華看來不相上下,可為此暢飲一杯,再觀賞之。”
“不錯。”耘農先生欣然舉杯,心里不由有些得意,象道這孩子把兄長比下去了,希望詩也能更勝一籌。
各自吃了一杯酒,當下按照先后順序一個個看來。
《花月飛卿》——沈象道敬。
生來花月是深緣,月天花地伴年年。
銀月照花春弄影,嬌花送月夜籠煙。
月光灑下花才放,繁花凈麗月正圓。
月色花容常不改,古今花月景無邊。
融融花海夜讀書,郎朗更使月滿輪。
月添書聲花韻致,一簾花得月精神。
花月相伴同伴我,邀花憑月結為鄰。
花外飛霞月下人,且約卿卿共此生。
裴知縣認真看完,一時喜不自勝,遞給了常先生,說道:“先生你看,這孩子字字紅絲,言外又寓含求婚之意,真佳作也!”
耘農先生看了一遍,滿意的道:“實實虧了他,真不錯,大都仰賴于潛齋兄的教導之功。”
沈象道沒有令人失望,耘農先生不免擔心女兒作的不佳,與裴知縣對飲一杯后,想了想,說道:“此子之詩端的不俗,倒要我女兒之詩,何以為辭?”
“先生多慮了。”裴知縣興致高漲,“從來秋月不亞于春月,閨閣之詠,自古才情卓越者多矣,不能等閑。”
因而取出常小姐的錦箋,展開一看,裴知縣哈哈大笑道:“真是絕了!”
只見上面寫的是:《花月吟》——常瀟瀟。
月出中天花自然,慕色而來月老牽。
月華憐才花盈地,花夢迷離月在天。
欲解花愁須月老,獨憐花瘦是花仙。
若問花月誰為最?戴月尋花問酒家。
裴知縣見常小姐的詩風雅絕倫,暗暗欣賞,因侄女而沒有開口,默不作聲的將紫仙的錦箋拿了起來,仔細看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