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政治軍事(2)
- 年輕人要熟知的2000個文化常識
- 王峰
- 4886字
- 2016-03-23 16:14:21
政府
政府是指國家政權機構中的行政機關。是國家機器的最主要組成部分,它的職能是代表統治階級實行政治統治和管理社會公共事務。
政府直接指揮國家軍隊、警察、監獄、法庭等暴力機器,維護有利于統治階級的社會秩序,進行政治統治。同時,政府還必須管理社會公共事務,這是政府進行政治統治的前提和基礎。
政府的職權包括對內和對外兩個方面。對內,指揮國家機器,維持統治秩序和社會秩序,調整各種社會關系,管理公共服務事業,發展社會福利等。對外,則發展與其他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保衛本國領土完整和主權不受侵犯,維護國家的獨立等。
綠色和平組織
綠色和平組織是一個國際性的非政府組織,于1971年9月15日成立于加拿大,創始人是工程師戴維·麥格塔格。
綠色和平組織由世界各地的分會組成,總部設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目前有超過1330名工作人員,分布在30個國家的43個分會。該組織的宗旨是確保地球得以永久地滋養其上的千萬物種。
圓桌會議
所謂“圓桌會議”,是指一種平等對話的協商會議形式。據說,這種會議形式來源于英國亞瑟王的傳說。
公元5世紀,英國國王亞瑟在與他的騎士們共商國是時,大家圍坐在一張圓形的桌子周圍,騎士和君主之間不排位次。圓桌會議由此得名。至今,在英國的溫切斯特堡還保留著一張這樣的圓桌。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后,這種形式被國際會議廣泛采用。
直到今天“圓桌會議”已成為平等交流、意見開放的代名詞,也是國家之間以及國家內部一種重要的協商和討論形式。
冷戰
冷戰一詞源于當年美國政論家斯沃普在為參議員巴魯克起草的演講稿中。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政治集團,竭力想顛覆新生的社會主義國家。因此,他們開始采取了敵視和遏制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
1946年美國政治家赫伯特·斯沃甫,在他起草的演講稿中,第一次使用了“冷戰”這個詞。以此與“熱戰”區別開來。
后來“冷戰”漸漸發展成了蘇聯和美國兩個世界上的超級大國之間的爭霸之戰。
“冷戰”開始后,美蘇之間便形成了除戰爭之外,包括在經濟、政治、軍事、外交、文化、意識形態等方面的所有對抗的狀態。
法西斯
古代羅馬共和國時期的最高行政長官,有12個衛士相隨。他們各手執一束棍棒。束棒中間插有一把戰斧,象征著羅馬國家的最高權力。棒子用于施行笞刑,斧子用來執行死刑。“束棒”在古羅馬人使用的拉丁語中,讀作“法西斯”。法西斯主義一詞便由此而來。
1922年,墨索里尼發動政變,奪取政權,在意大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法西斯專政。從此法西斯成為了獨裁和暴力的代名詞。其中影響最大的則是德國希特勒的納粹法西斯。
三K黨
三k黨是美國最悠久、最龐大的恐怖主義組織。因三個字頭都是K,故稱三K黨。又稱白色聯盟和無形帝國。
三k黨于1865年創建于田納西州的普拉斯基城。黨旗呈三角形,黃底紅邊,上有一條黑龍。黨員的制服是白外套和套在頭部的白色垂胸布罩,給人一種神秘恐怖感。黨員只限于生在美國的新教徒中的白種人。入黨儀式在深夜舉行,黨紀非常嚴格。下屬對上級必須絕對服從,相互聯系只有縱向關系,黨員必須保守黨的機密。
“V”字形手勢
“V”字形手勢表示的是勝利的意思。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法西斯大肆入侵歐洲各國,迫使很多人開始流亡英國。
當時有個叫維克多·德拉維利的比利時人,每天用電臺向祖國比利時進行短波廣播,激勵同胞們奮起抗擊德國法西斯的侵略。
1940年末的一天晚上,他在廣播里號召人們到處書寫“V”字,以此來表達對勝利的堅信和渴望。
幾天之間,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和其他城市的大街小巷,都出現了“V”字。
由于它形式簡單明了,所以很快就被傳至歐洲其他各淪陷國。幾乎所有的人見面都會打出這個手勢,一時間這個手勢變成了當時的一種時尚。
當這股風潮傳到美國時,美國女人便紛紛佩戴“V”形的胸針。而這個手勢也成為英國首相丘吉爾的招牌動作。
彈劾
彈劾,是指由法律或憲法設定的,當享有特別權力(或豁免權)的政府高級官員或者法官等有特定的違法行為(如叛國、腐敗或與其職業道德不相符的行為等)時,對其進行刑事追訴的一種程序。
彈劾始于14世紀的英國,當時是作為根據“群眾呼聲或輿論”提起刑事訴訟的一種方式。1376年,英國的議會樹立了第一批公認的彈劾案例,其中最重要的是與愛德華三世政府有密切聯系的威廉·拉蒂默男爵第四提起的彈劾案。
此后,彈劾的對象通常為王室大臣之類的政治人物。拉蒂默一案標志著彈劾不僅是一種提起刑事訴訟的手段,而且也是審判的一種方式。
15世紀中葉以后,彈劾作為一種提起刑事訴訟的手段,曾一度被棄置不用。到了17世紀,議會又重新把它作為解除不得人心、往往又是受到國王保護的宮廷寵臣職務的一種手段。
到18世紀末,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開始認識到,彈劾作為一種政治手段未免過于草率,而對于王室大臣也無須采取一種國王無權阻止的刑事訴訟程序。
因此自1806年起,英國就不再使用彈劾訴訟。在美國,彈劾程序用得很少,根據美國憲法第二條第四項的規定:“總統、副總統及合眾國政府之文官,受叛國罪、賄賂罪或其他重罪輕罪之彈劾與定讞時,應受免職處分。”其彈劾的對象是法庭無權審訊的高級官員,如總統、副總統、聯邦法官和內閣部長等。
古巴導彈危機
1962年,加勒比海地區發生了一場震驚世界的古巴導彈危機。它是由蘇聯在古巴部署導彈、美國則堅持要求撤除導彈而引發的。這是冷戰期間美蘇兩大國之間最激烈的一次對抗。這次危機雖然僅僅持續了13天,但美蘇雙方在核彈按鈕旁徘徊,使人類空前地接近毀滅的邊緣,世界處于千鈞一發之際。
水門事件
在1972年的總統大選中,為了取得民主黨內部競選策略的情報,1972年6月17日,以美國共和黨尼克松競選班子的首席安全問題顧問詹姆斯·麥科德為首的5人闖入位于華盛頓水門大廈的民主黨全國委員會辦公室,在安裝竊聽器并偷拍有關文件時,當場被捕。
事件發生后尼克松曾一度竭力掩蓋開脫,但在隨后對這一案件的繼續調查中,尼克松政府里的許多人被陸續揭發出來,并直接涉及尼克松本人,從而引發了嚴重的憲法危機。
1973年10月20日尼克松為了要罷免要求他交出證據的特別檢察官,迫使拒絕解任特別檢察官的司法部長辭職,司法次長繼任司法部長后,又因為拒絕罷免這位特別檢察官而辭職,最后司法部的三號人物才答應罷免特別檢察官,尼克松更動員FBI(聯邦調查局)封鎖特別檢察官及司法長官、次長的辦公室,宣布廢除特別聯邦檢察局,把此案的調查權移回司法部。尼克松濫用行政權力來維護自己的舉措,招來國民嚴重指責。
于是騎虎難下的尼克松不得不被迫于1974年8月9日正式宣布辭職。他也因此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辭職的總統。這次事件便被稱為“水門事件”。
水門事件是美國歷史上的最重大的政治丑聞之一。水門事件之后,每當國家領導人遭遇執政危機或執政丑聞,便通常會被國際新聞界冠之以“門”的名稱,如“伊朗門”、“拉鏈門”等。
只當了一天的美國總統
1849年5月4日,美國第12任總統波爾克的任期屆滿,離開了白宮。由于這天是星期天,所以新上任的總統扎查利·泰勒決定到星期一再宣布就職。
但是國家不可一日無主,盡管只是一天,也是不允許的。所以根據繼任總統職位的順序,當時參議院的臨時議長艾奇遜便充當了一天美國總統。當被人問到,他在擔任美國總統期間,都做了什么的時候,他毫無避諱地說:“我一直在睡大覺。”
無記名投票
“無記名投票”來源于意大利語“球”。早在公元5世紀左右,羅馬和古希臘的人們在進行選舉時就采用球進行投票。這種用于投票用的球分為白色和黑色兩種。白色代表支持,黑色代表反對。所有參選的選民將球投進一個特定的箱內。
到了19世紀80年代的時候,這種投票方法傳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國,但當時并不限于小球,蠶豆和玉米粒等也經常被用來作為投票用的選票。
而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紙張開始出現,并日漸盛行起來,因此選票也就逐漸變成了現在的無記名投票。
兩位總統:林肯與肯尼迪的“巧合”
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和第35任總統肯尼迪有著罕見的相似之處。
林肯就任總統的時間是1860年,肯尼迪就任的時間是1960年,兩者相差的時間整整100年。林肯遇刺的那天是星期五,肯尼迪遇刺的那天也是星期五。
而他們的繼任者都是叫約翰遜的人。林肯的繼任者叫安德烈·約翰遜,出生于1808年,肯尼迪的繼任者名叫林頓·約翰遜,出生于1908年,兩人出生的時間相差整整100年。此外,這兩個人同是南方人。
刺殺林肯的兇手出生于1829年,刺殺肯尼迪的兇手出生于1929年,也相差100年。
世界軍銜制度
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實行軍銜制度,而對于軍銜等級的設置,大都采用的是西歐式的軍銜體制。
目前比較完善的世界上通行的軍銜體制采用的是以兵、軍士、尉官、校官、將官、元帥為次序的分等設級制。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又分成了兩大類型。一種是以前蘇聯為代表的東方類型,一種是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類型。
前蘇聯的軍銜設置,以陸軍為例,共分六等二十二級。其中,兵分列兵和上等兵;軍士分下士、中士、上士、大士;準尉分準尉、高級準尉;尉官分少尉、中尉、上尉、大尉;校官分少校、中校、上校;高級軍官分少將、中將、上將、大將、兵種元帥、主帥、蘇聯元帥、大元帥等七級八銜。
美軍的軍銜等級設置,以陸軍為例,共分六等二十五級。其中兵分三級,軍士分六級,準尉分五級,尉官和校官各分三級,將官分五級。
美國十大五星上將
在美國歷史上,被授予五星上將軍銜的高級指揮官總共只有10名。他們分別是:
1.約翰·約瑟夫·潘興(陸軍五星上將)(1860—1948)
2.喬治·卡特里克·馬歇爾(陸軍五星上將)(1880—1959)
3.道格拉斯·麥克阿瑟(陸軍五星上將)(1880—1964)
4.德懷特·戴維·艾森豪威爾(陸軍五星上將)(1890—1969)
5.亨利·哈利·阿諾德(空軍五星上將)(1886—1950)
6.威廉·丹尼爾·萊希(海軍五星上將)(1875—1959)
7.歐內斯特·約瑟夫·金(海軍五星上將)(1878—1956)
8.切斯特·威廉·尼米茲(海軍五星上將)(1885—1966)
9.威廉·弗雷德里克·哈爾西(海軍五星上將)(1882—1959)
10.奧馬爾·納爾遜·布萊德雷(陸軍五星上將)(1893—1981)
美國為何沒有“元帥”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英、蘇等大國紛紛將“元帥”一銜授予了戰功卓著的高級軍官,并且將這一軍銜保留了下來。美國也同樣設置了這一軍銜。
但當國會對這一議案進行審議時,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元帥”的拼寫正好和當時出任美國陸軍參謀長的馬歇爾的姓氏英文拼寫相同。這樣的話就會造成誤解,所以這一議案沒有被通過。
為了彌補這一缺憾,國會授予了麥克阿瑟、艾森豪威爾、馬歇爾等立下了赫赫戰功的將軍們“五星上將”軍銜。于是“五星上將”軍銜便成為了美軍中的最高軍銜。
明清兩代六部的職能
六部指明清中央行政機構中直接對皇帝負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及工部。
它們的職能分別是:
吏部——是管理文職官員的機關,掌品秩銓選之制,考課黜陟之方,封授策賞之典,定籍終制之法。下設四司:明清為文選清吏司、驗封司、稽勛司和考功司。
戶部——掌全國疆土、田地、戶籍、賦稅、俸餉及一切財政事宜。其內部辦理政務按地區分工而設司。
禮部——掌典禮事務與學校、科舉之事。考吉、嘉、軍、賓、兇五禮之用;管理全國學校事務及科舉考試及藩屬和外國之往來事。
兵部——掌全國軍衛、武官選授、簡練之政令。清職掌全國綠營兵籍及武職官員的機構。職掌內外武職官員的除授、封蔭之典,乘載、郵傳之制,甄核、簡練之方,士籍、軍實之數。
刑部——是主管全國刑罰政令及審核刑名的機構,與督察院管稽查、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后審理和復核,共為“三法司制”。刑部的具體職能是:審定各種法律,復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會同九卿審理“監候”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審理京畿地區的待罪以上案件。
工部——是管理全國工程事務的機關。職掌土木興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陵寢供億之典。凡全國之土木、水利工程、機器制造工程(包括軍器、軍火、軍用器物等),礦冶、紡織等官辦工業無不綜理,并主管一部分金融貨幣和統一度量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