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地理名勝(4)
- 年輕人要熟知的2000個文化常識
- 王峰
- 5050字
- 2016-03-23 16:14:21
紐約名稱的由來
1624年,一艘荷蘭船“新尼德蘭號”把30戶荷蘭人運到哈得遜河口。在這里開辟了一塊殖民地,命名為新尼德蘭。
在新尼德蘭南邊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小島叫做曼哈頓島。1626年,新尼德蘭總督用約值24盾的紐扣、別針、眼鏡等小玩意兒把該島從印第安人手中買了下來,然后著手在島上建立城堡,以自己的國都把它命名為新阿姆斯特丹——即紐約的前身。
在那時,新阿姆斯特丹東北方是英國殖民地新英格蘭,西南方的廣大地區也為英國所有。因此,英國人不愿意讓自己的殖民地中間存在一塊競爭對手荷蘭人的殖民地。
1664年,英王查理二世正式把新英格蘭和德拉維爾灣以東的英國殖民地交給他的弟弟約克公爵管轄,但要求他清除荷蘭勢力。因此在1664年,約克公爵派遣軍隊與新阿姆斯特丹的荷蘭人作戰,結果荷蘭人戰敗,被迫交出城堡。新阿姆斯特丹被英國人占領后,名字也改成了“新約克”——紐約。
好望角名稱的由來
在15世紀下半葉,葡萄牙國王若奧二世決定尋找一條通往東方印度的航道,妄圖稱霸海外,于1486年派遣了著名航海家迪亞士為首的探險隊,從葡萄牙出發,沿著非洲西海岸航行,探索開辟通往印度的航道。
一年多以后,當船隊航行至印度洋時,遭遇了罕見的巨大海浪,整個船隊命懸一線。危機之際,迪亞士率少數船員流亡到了非洲南端岬角處,喪魂失魄的迪亞士將其登陸的岬角命名為“風暴角”,讓人們永遠記住這里風暴巨浪的威力。
當他們返航回國后,迪亞士向國王匯報風暴角的歷險經過時,國王對這個令人沮喪的名字極為不滿,為了急于打通駛向東方的航道和鼓舞士氣,國王下令將“風暴角”改名為“好望角”,示意闖過這里前往東方就大有希望。
埃菲爾鐵塔名稱的由來
埃菲爾鐵塔是巴黎市的標志,也是法國的象征。
1880年,法國剛剛擺脫在普法戰爭中失敗的恥辱。為了顯示國力,法國政府預定在1889年法國大革命100周年舉辦世紀博覽會。為此,需要在塞納河畔的戰神廣場上修筑一座300米高的鐵塔。于是政府便組織了一個專門的委員會來征求該塔的圖案,當時應征的圖案達700多件,最后埃菲爾的圖案被選中。
鐵塔于1889年3月落成。為了永久地紀念鐵塔的設計者,這個鐵塔被命名為埃菲爾鐵塔。
“中國”一詞溯源
“中國”一詞最早見于周代文獻,后來隨著所指對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含義。大致說來,有以下6種概念:一是指京師而言,如《詩經·民勞》注:“中國,京師也。”二是指天子直接統治的地區,如諸葛亮對孫權說:“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三是指中原地區,如《史記·東越列傳》:“東甌請舉國徒中國。”四是指諸夏族居住的地區,如《論語集解》:“諸夏,中國也。”五是指華夏或漢族建立的國家,《史記》、《漢書》經常出現這樣的稱謂如《史記·武帝本紀》:“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蠻夷,五在中國。”所以自漢代開始,人們常常把漢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稱為“中國”。
而“中國”正式作為國名,始于辛亥革命以后。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成立,國際上通稱Republic of China,簡稱China(“中國”)。至此,“中國”一名才成為具有近代國家概念的正式名稱。
中國的別稱
九州:相傳禹治水后,分中國為九州:冀、兗、青、徐、荊、揚、豫、梁、雍。
《淮南子·地形》又載:古代中國設置九個州:神州、次州、戒州、合州、冀州、臺州、濟州、薄州、陽州。后來,九州泛指中國。
赤縣神州:《史記·孟子荀子列傳》戰國鄒衍言:“中國名曰赤縣。赤縣內,自有九州。”《谷梁恒五年傳》又載:“九州之內,名曰赤縣。”
神州:《中華大字典》:“神州,中國之別稱。”始于戰國后。
海內:《辭源》“四海”條注:古人以為中國四周皆是海,所以把中國叫做海內,外國叫海外。
華夏:《史記·夏本紀》:“禹封國號為夏。”《左傳定公十年》:“夷不亂華。”夏原為國號,華原為國名。后稱華夏為中國。
中夏:《后漢書》:“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棱。”
函夏:《漢書》:“以函夏之大漢兮,彼曾何足與比巧。”
九牧:《荀子》:“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又據《漢書·郊祀志》載:“禹牧九牧之金,鑄九鼎,象九州。”
九區:晉朝陸士衡《皇太子宴玄圃宣狀猷堂有令賦》:“九區克咸,燕歌以詠。”
九域:《漢書》:“《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據宋朝《九域圖》、《九域志》,皆記全國各地的地理圖志。
八州:《漢書·許皇后傳》:“殊俗慕義,八州懷德。”
百年來中外歷史上著名的大地震
1.海原地震——1920年12月16日20時5分53秒,寧夏海原縣發生震級為8.5級的強烈地震,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度17千米,死亡24萬人。
2.古浪地震——1927年5月23日6時32分47秒,甘肅古浪發生震級為8級的強烈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死亡4萬余人。
3.疊溪地震——1933年8月25日15時50分30秒,四川茂縣疊溪鎮發生震級為7.5級的大地震,震中烈度10度。
4.察隅地震——1950年8月15日22時9分34秒,西藏察隅縣發生震級為8.5級的強烈地震,震中烈度12度,死亡近4000人。喜馬拉雅山幾十萬平方千米大地面目全非,雅魯藏布江被截成四段。
5.邢臺地震——邢臺地震由兩個大地震組成:1966年3月8日5時29分14秒,河北省邢臺專區隆堯縣發生震級為6.8級的大地震,震中烈度9度;1966年3月22日16時19分46秒,邢臺專區寧晉縣發生震級為7.2級的大地震,震中烈度10度。兩次地震共死亡8064人,傷38000人。
6.通海地震——1970年1月5日1時0分34秒,云南省通海縣發生震級為7.7級的大地震,震中烈度為10度,震源深度為10千米,死亡15621人,傷殘32431人。
7.唐山大地震——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發生于河北唐山的地震,震級為7.8級242769人死亡,164851人受傷。
8.美國舊金山大地震——1906年4月18日晨5時13分,舊金山發生8.3級地震,無數房屋被震倒,水管、煤氣管道被毀。地震后不久發生大火,整整燃燒了3天,燒毀了520個街區的近3萬棟樓房。
9.意大利墨西拿大地震——1908年12月28日晨5時25分,意大利西西里島的墨西拿市發生7.5級地震。地震時,城市房屋跳動旋轉,地縫開合噴水,海峽峭壁坍塌入海。
10.日本關東大地震——1923年9月1日上午11時58分,日本橫濱、東京一帶發生7.9級地震。兩座城市如同米籮作上下和水平篩動,建筑物紛紛倒塌。城市陷入火海,日本全國財富的5%化為灰燼。
11.智利大地震——1960年5月21日下午3時,智利發生8.5級地震。從這一天到5月30日,該國連續遭受數次地震襲擊,地震期間,6座死火山重新噴發,3座新火山出現。5月21日的8.5級大地震造成了20世紀最大的一次海嘯。
12.秘魯欽博特大地震——1970年5月31日,秘魯最大的漁港欽博特市發生7.6級地震。在地震中有6萬多人死亡,10多萬人受傷。
13.日本神戶大地震——1995年1月17日晨5時46分,日本神戶市發生7.2級地震,造成5400多人喪生,3.4萬多人受傷,19萬多幢房屋倒塌和損壞,直接經濟損失達1000億美元。
14.中國汶川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時28分,中國四川汶川發生里氏8.0級地震,造成69225人死亡,374176人受傷,17923人失蹤,直接經濟損失達8451億元。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范圍最大的一次地震。
中國“九大關”
1.山海關——在河北省秦皇島市,是萬里長城的起點。
2.居庸關——在北京市昌平區西北部,長城要口之一。
3.紫荊關——在河北省易縣紫荊嶺上。
4.娘子關——在山西省平定縣東部。
5.平型關——在山西省繁峙縣東北邊境。
6.雁門關——在山西省代縣北部。
7.嘉峪關——在甘肅省嘉峪關市西,嘉峪山東南麓,長城終點。
8.武勝關——在河南省信陽縣南部。
9.鎮南關——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憑祥市西南,為中國通向越南的交通要道。
中國的“五岳”
1.東岳泰山——自漢代我國確立“五岳”以來,泰山就居于“五岳獨尊”的地位。泰山古稱“岱山”,又名“岱宗”,春秋時始稱“泰山”。“山以岳遵,岳為東最”。
自漢代我國確立“五岳”以來,泰山就居于“五岳獨尊”的地位。異峰突起在華北平原大地上的泰山,山勢突兀挺拔,氣勢磅礴,頗有“擎天捧日”之勢,通常被人們看作是崇高、偉大的象征,成為中華民族的驕傲。
2.西岳華山——華山位于華陰縣境內,為五岳中的西岳。華山之險居五岳之首,有“華山自古一條路”的說法。華山有東、西、南、北、中五峰。
3.北岳恒山——恒山又名玄岳,集“雄、奇、幽、奧”特色為一體,素以“奇”而著稱。
4.中岳嵩山——嵩山屬伏牛山脈,其主體在今登封縣境內,東鄰省會鄭州,西鄰九朝古都洛陽。嵩山群峰挺拔,氣勢磅礴,景象萬千。
5.南岳衡山——是我國著名的五岳名山之一。衡山自然風光秀麗多姿,素有“五岳獨秀”之稱。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
1.五臺山——位于山西繁峙五臺縣境內,又名清涼山。五臺山之名因東、南、西、北、中五座高臺而得名。五臺山有中國最大的佛教建筑群,現存寺院100多處。
2.普陀山——位于浙江杭州灣外的普陀縣。北宋時御賜的“寶陀觀音寺”使其聞名。普濟、法雨、慧濟等寺院是普陀山上現存最完整的寺院。
3.峨眉山——位于四川峨眉縣。明清建造的萬年寺、報國寺、光相寺等是其今最完好的建筑。
4.九華山——位于安徽青陽縣南,山上有80余處寺院,其中以護國肉身寶塔、祗祇園、百歲宮等最為著名。
長城“八大雄關”
1.山海關——號稱天下第一關,位于河北省和遼寧省的交界處,聳立在“萬里長城的脖頸”之上。它北臨燕山支脈的角山,南靠蒼茫無垠的渤海,山清水秀,山海相依。明朗之日,登高遠眺,雄奇秀麗的山色海景蔚為壯觀。山海關由此而得名。
2.紫荊關——位于河北易縣紫荊嶺上。因此關周圍漫山遍野長滿了紫荊樹而得名。
3.居庸關——位于北京市昌平區。明朝洪武元年修建,與紫荊關、倒馬關合稱“內三關”。建成后,被命名為居庸關。
4.娘子關——原名葦澤關,位于山西陽泉市平定縣城東北,是長城上的著名關隘,人稱萬里長城第九關。關城坐落在懸崖之上,居高臨下,桃河水由西南折向東北,環繞關城奔騰而過。這里山險溝深,形勢險要,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5.雁門關——位于山西代縣北郊的一條峽谷內。因關的兩側山峰陡峭,直刺云天,大雁到此無法飛過,只好飛下峽谷從關前穿過。故此而得名。
6.偏頭關——位于山西偏關縣境內。因偏頭縣地勢不平,東頭高,西頭低,縣又偏斜,故稱偏頭關。
7.嘉峪關——是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是明代長城沿線建造規模最為壯觀,保存程度最為完好的一座古代軍事城堡,是明朝及其后期各代,長城沿線的重要軍事要塞,素有“中外鉅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稱。關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歷時168年,于公元1540年建成完工。嘉峪關關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寬約15千米的峽谷地帶,該峽谷南部的討賴河谷,又構成關防的天然屏障。嘉峪關附近烽燧、墩臺縱橫交錯,關城東、西、南、北、東北各路共有墩臺66座。嘉峪關地勢天成,攻防兼備,與附近的長城、城臺、城壕、烽燧等設施構成了嚴密的軍事防御體系,又被譽為“天下第一雄關”。
8.玉門關——是萬里長城的最后一關,位于甘肅省敦煌市之西。古時,新疆和田出產玉石,玉石運往內地,必須經過此關,故稱玉門關。
昔日古關今何在
鎮南關——今廣西境內。
瓦橋關——今河北雄縣西南。
草橋關——今河北高陽西。
大散關——今陜西寶雞市南。
南津關——今湖北宜昌縣西。
天水關——今甘肅天水市。
天門關——今山西太原市西北。
玉門關——今甘肅玉門市。
蕭關——今寧夏固原市東南。
潼關——今陜西潼關縣北。
榆關——即山海關。
陽關——今甘肅敦煌西南。
平型關——今山西繁峙縣東北。
昭關——今安徽含山縣北。
嘉峪關——今甘肅嘉峪關市西。
娘子關——今山西平定縣。
函谷關——今河南靈寶市東。
雁門關——今山西境內。
紫荊關——今河北易縣西北。
居庸關——今北京昌平區西北。
中國部分城市雅號
青城——內蒙古呼和浩特市
春城——云南昆明市
山城——重慶市
果城——甘肅蘭州市
草原鋼城——內蒙古包頭市
日光城——西藏拉薩市
泉城——山東濟南市
水城——江蘇蘇州市
冰城——黑龍江哈爾濱市
江城——湖北武漢市
蓉城——四川成都市
榕城——福建福州市
牡丹城——河南洛陽市
花果城——山西臨汾市
油城——甘肅玉門市
鹽城——四川自貢市
錫都——云南個舊市
煤都——遼寧撫順市
酒城——四川瀘州市
紡織城——陜西咸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