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靈武市概況

第一節(jié) 行政區(qū)劃

靈武市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中部東南方向,地處黃河上游,銀川平原與鄂爾多斯臺地結(jié)合部。靈武市東與鹽池縣相連,南與吳忠市利通區(qū)、同心縣接壤,西傍黃河,與永寧縣隔河相望,北與銀川市興慶區(qū)、內(nèi)蒙古鄂托克前旗相鄰。西部川區(qū),沃野阡陌、魚躍糧豐;東部山區(qū)既有廣袤無垠的草原,又有黃沙漫漫的荒漠丘陵。全市轄區(qū)總面積4639平方千米,總?cè)丝?3萬,全市轄6個鎮(zhèn)(東塔鎮(zhèn)、郝家橋鎮(zhèn)、崇興鎮(zhèn)、寧東鎮(zhèn)、馬家灘鎮(zhèn)、臨河鎮(zhèn)),2個鄉(xiāng)(梧桐樹鄉(xiāng)、白土崗鄉(xiāng)),1個農(nóng)場(靈武農(nóng)場)。

第二節(jié) 歷史沿革

戰(zhàn)國時期為秦北地郡轄地,秦統(tǒng)一全國后,置富平縣(今靈武市西南),靈武屬其管轄。西漢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置靈州(因其地處河之州,“隨水上下,未嘗淪沒”,故名),此乃該地最早的行政區(qū)設(shè)置。北魏太延三年(437年)在今市境置薄骨律鎮(zhèn)。孝昌二年(526年)又改薄骨律鎮(zhèn)為靈州,北周時改置回樂縣。隋大業(yè)三年(607年)為靈武郡治。唐武德元年(618年)再為靈州治,唐太宗李世民為修民族和好曾親臨此地,天寶末年安史之亂,肅宗李亨于756年即位于此,遂升為大都督府。宋咸平五年(1002年),地入黨項,縣廢,改稱西平府。1038年西夏建國,一度為西夏國臨時國都。元仍為靈州治,屬甘肅省寧夏府路管轄。設(shè)置靈州守御千戶所,屬陜西布政使司所轄。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置靈州,屬甘肅省寧夏府。民國2年(1913年)廢州置靈武縣,屬甘肅省朔方道(即寧夏道)。1929年朔方道改建為寧夏省。1945年寧夏省建行政督察專員區(qū),靈武縣屬第一督察專員區(qū),不久,此區(qū)撤銷,仍屬寧夏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寧夏省于1954年建立河?xùn)|回族自治區(qū),靈武即屬河?xùn)|回族自治區(qū)。同年秋,寧夏省撤銷,并入甘肅省,寧夏省河?xùn)|回族自治區(qū)改為甘肅省河?xùn)|回族自治區(qū)。1955年河?xùn)|回族自治區(qū)改稱吳忠回族自治州。1958年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成立,吳忠回族自治區(qū)隨即撤銷,靈武縣直屬于寧夏回族自治區(qū)。1972年,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銀南地區(qū)建立,靈武縣歸其管轄。

1996年5月20日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靈武撤縣設(shè)市(縣級),仍屬銀南地區(qū)。1996年9月16日,靈武市正式掛牌辦公。1998年,靈武市由地級吳忠市代管馮茂.寧夏現(xiàn)代政區(qū)變遷沿革.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98

2002年10月25日,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寧政發(fā)〔2002〕92號)批準:將靈武市由吳忠市代管變更為由銀川市代管。

第三節(jié) 自然地理環(huán)境

靈武市自然地形大致可分為兩大部分,即東部山區(qū)和西部川區(qū),平均海拔在1107米~1647米。東部山區(qū)屬鄂爾多斯臺地,包括丘陵、沙漠,占全市總面積的89%;丘陵地帶地形開闊,是天然牧場,占山區(qū)面積的22%。川區(qū)系黃河沖積而成,占全市總面積的11%,是全市的糧食主要產(chǎn)地。

靈武巖畫主要分布在靈武東部山區(qū)的丘陵之中。這些丘陵主要由固定和半固定的低山、沙漠低山和緩坡3種類型構(gòu)成(見圖1)。

圖1 靈武東山地貌

一、低山丘陵

主要分布在引黃灌溉區(qū)平原的東側(cè),平均海拔在1400米左右。呈南北走向,長約47千米,寬約38千米,大河子溝自東向西,將低山丘陵分割成南北兩段。北段為馬鞍山主峰,高達1512米;南段有旗眼山、面子山。山地母質(zhì)為基巖風(fēng)化后的殘積物,風(fēng)蝕嚴重,土層較薄,含石礫較多。

二、沙漠低山丘陵

主要分布在鄂爾多斯臺地剝蝕丘陵上,位于毛烏素沙地的南緣,東起鹽池縣境內(nèi)的寶塔村,西至引黃灌溉區(qū)的邊緣,向南延伸到長流水溝,呈帶狀分布,東西長約40千米,南北寬約10千米,中部突起的豬頭嶺海拔1435米,將沙漠分為東西兩部分。

三、緩坡丘陵

該類型為鄂爾多斯臺地邊緣的剝蝕丘陵,海拔在1300米~1400米,由東南向西北平緩傾斜,相對高差50米左右,坡度小于10°。緩坡丘陵地區(qū)母質(zhì)由第四紀洪積沖積物組成,地面切割嚴重,水土流失造成的沖溝較多,較有名的大河子溝、邊溝和沙溝都是沖刷而成。

第四節(jié) 氣候

靈武市地處中國中溫帶大陸內(nèi)部,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冬春長、夏秋短,冷熱懸殊,雨雪稀少,氣候干燥,日照充足,風(fēng)大沙多。全年日照時數(shù)4434.7小時,平均每天12.1小時。7月最長,每天日照14.5小時;12月最短,每天日照9.5小時。日照時數(shù)川區(qū)平均每年為3012.5小時,日照百分率為67.9%;山區(qū)平均每年為2775.3小時,日照百分率為62.3%。氣溫特點是年平均氣溫川區(qū)略高于山區(qū),山川均為7月最熱,1月最冷。氣溫絕對最高為41.4℃(1995年4月17日),最低為-28℃(1954年12月28日),氣溫日較差最高達33.1℃(1995年4月17日),無霜期多年平均為157天。年平均降水量192.9毫米,年最大降水量352.4毫米,年最小降水量80.4毫米,一日最大降水量95.4毫米;年蒸發(fā)量1762.9毫米。年平均風(fēng)速2.6米/秒,最大風(fēng)速21.0米/秒,年最多風(fēng)向北風(fēng),年平均大風(fēng)日數(shù)8.7天,年最多大風(fēng)日數(shù)27天。年平均沙塵暴日數(shù)3天,年最多沙塵暴日數(shù)7天。最大積雪深度13厘米,年最大凍土深度109厘米。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仆寺旗| 十堰市| 浦城县| 涞水县| 同江市| 石狮市| 名山县| 咸阳市| 南召县| 天台县| 鲁山县| 丰城市| 佳木斯市| 嘉禾县| 垦利县| 咸宁市| 铜梁县| 松溪县| 梁平县| 九台市| 德庆县| 闸北区| 保德县| 南木林县| 扎赉特旗| 彭泽县| 那坡县| 库尔勒市| 柘荣县| 二连浩特市| 万全县| 阿城市| 原阳县| 乐昌市| 双柏县| 屯门区| 大宁县| 河池市| 成武县| 泾川县| 陇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