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夏黨史故事
- 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委員會黨史研究室
- 1099字
- 2019-01-01 06:12:36
紅二十五軍在單家集
1935年8月5日,六盤山下的單家集在夜色中顯得格外祥和與寧靜,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3000多人悄悄開進了這座睡夢中的村莊。為了不驚擾村里的老百姓,紅軍首長和戰士們悄無聲息地露宿在街道兩旁的屋檐下。行軍的疲憊讓戰士們倒頭酣睡,偶爾的狗叫也無法驚攪他們甜美的夢鄉。清晨第一聲清脆的雞叫,讓這座純樸的山莊漸漸蘇醒。早起到清真寺做禮拜的穆斯林長者推開大門,驚奇地發現,村里來了神秘的客人。當得知他們就是傳說中走到哪里都會幫助老百姓挑水、劈柴、掃院,不拿老百姓一針一線,不動老百姓一草一木的窮人的部隊——紅軍時,村里男女老少紛紛奔走相告。
為了充分尊重回族的宗教信仰和生活風俗習慣,嚴格執行黨的民族宗教政策,黨中央給部隊制定了“三大禁令、四大注意”:禁止部隊進駐清真寺,禁止在回民中吃豬肉,禁止打回族中的土豪;注意遵守回族風俗習慣,注意用回民的水桶在井里打水,注意回避回族婦女,注意實行公買公賣。政委吳煥先還邀請當地的知名人士和阿訇開座談會,宣傳黨的抗日救國主張及紅軍的政策和紀律。并申明紅軍不在單家集拉夫抓丁,不征糧要款。隨后,紅軍首長帶著繡有“回漢兄弟親如一家”的錦緞匾額和6個大元寶、6只大綿羊等禮品隆重地拜訪了清真寺阿訇。看到紅軍如此尊重回族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穆斯林群眾完全打消了顧慮,清真寺阿訇按照回族的禮節在清真寺設宴盛情款待了紅二十五軍領導,并給部隊送去了幾十只染著紅色標記的大綿羊表示慰問和支持。
有一天晚上,一位村民得了急病,生命垂危,家中哭聲一片。紅二十五軍軍醫院院長錢信忠聞訊后,二話沒說拿出比金子還珍貴的藥品,徑直跑到村民家中,親自給病人做手術,使這個村民轉危為安。紅軍親民愛民的舉動,無聲無息地感染著村里的每一個人。看到山頂上每天警衛的紅軍哨兵吃不飽飯,村里的回族婦女自發組織起來,為他們蒸饅頭、熬粥湯。
紅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不僅贏得了當地回族群眾的信任和尊重,而且讓他們第一次真正親身體驗到世界上還有這樣一支為窮人打天下的好軍隊。紅二十五軍臨走時,單家集的回族群眾以前所未有的熱情歡送紅軍。當地阿訇利用主麻日(穆斯林群眾聚禮的日子)動員單家集的年輕人參加這支仁義之師,并通過做禮拜為紅軍祈福,當地回族群眾齊聚街頭,為紅軍送上馓子、油香饃等回族傳統食品,村里部分回族青年踴躍加入了紅二十五軍。
紅二十五軍在中國革命最為困難的時期深知中國革命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所以他們心中始終裝著人民,他們是不折不扣的人民軍隊,人民群眾理所當然會擁護和支持他們的。在紅二十五軍走后短短數月內,單家集群眾迅速成立了蘇維埃自治政府,積極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之中。
(執筆:何成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