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脾氣
在寧夏土語里我們時常聽到“沒脾氣”這句話,“沒”在這里的準確發音應該讀為mò,從字面上講,都是沒有的意思,也就是沒有脾氣。這話聽起來很好聽,沒有脾氣該多好,和氣生財,還利于健康呢。不過寧夏土語里的這句話,卻又不完全是沒有脾氣的意思,甚至帶有沒有辦法的意思,多少有一點兒無奈的味道。
譬如年前那段日子,天氣驟冷,供熱告急,由此而發生的投訴屢增無減,而澤翔供熱公司則幾乎成為眾矢之的。但是,媒體曝光也好,領導指示也好,主管部門督察也好,似乎并沒有發生什么大的變化,溫度依然如昨,也不見人家出來說過什么致歉的話。于是乎,便有百姓說到這句“沒脾氣”的話了,也就是說,任誰也拿人家澤翔沒辦法,人家就是這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完全讓你沒脾氣。還有,人家也公布了所謂的投訴電話,114查號臺里也是注冊的,但就是任你怎么打也打不通,什么分時段打也好,什么不住氣地打也好,永遠都是那個甜蜜蜜的女聲在告訴你,“您撥打的電話正在通話中,請稍候再撥。”——怎么樣,沒脾氣了吧?
有人說,這是人家采取了技術手段。聽到技術,立刻讓我們想到了科學,想到了進步,甚至想到了文明。但是,類同于這樣的技術,能夠給我們帶來什么呢?不過是雕蟲小技罷了。但就是這樣的臭東東,也竟然能夠大行其道,時常讓你感到沒脾氣。現在我們的114好了,沒有先前打通以后先給你灌輸一通廣告的情況了,但其他一些公共服務電話仍然存在于民不便的因素。譬如那個按語音提示進行操作的辦法,更多的方便對象應該不是大眾。據說一些地方的120急救電話,也竟然采取了這樣的方法。12345,多好記的一個電話號碼,之所以用這樣的一個號碼,初衷顯然是為了方便大眾。但是好了,人家開始用語音提示了,硬邦邦的,一家伙就拉遠了與百姓的距離。
我們強調環境,特別是發展環境,其實更多的方面是強調服務。服務的意識、方法、成效,構筑了我們環境的基礎。這話已經是老生常談了。但何以要繼續談?道理是顯而易見的。與計劃經濟時代不同的是,我們所針對的對象更側重于政府和壟斷行業了。這是一塊最易缺失的區域。近期最為突出的個例,當屬那個聞名遐邇且臭名昭著的“綏德事件”。還有一件就是迎戰雪災最前線的某位公務員,強調因出行不便而沒有上班達18天之久。該同志所在單位好像也沒脾氣,只好以離崗扣發獎金之類隔靴搔癢的辦法草草處理了事。雖然網上沸沸揚揚,有譴責離崗者德行的,也有指責處理不當的,但說一千道一萬,最后好像也拿這件事沒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