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大于男廁
有消息說,鄭州市新近出臺了一項規(guī)定,在今后的公共場所公廁建設中,女廁面積要大于男廁。消息還說,在鄭州市以往的公共廁所建設中,男、女廁面積的比例大多是1∶1或3∶2,還有比這嚴重的,男廁除了有蹲位還有小便池,而女廁就只有一個蹲位。造成的后果是,鄭州市的公共女廁前往往排起長隊。
其實這樣的現(xiàn)象又豈止僅在鄭州能夠見到,或許我們大到城市小到鄉(xiāng)鎮(zhèn)的公共廁所,其布局大約莫不如是。之所以有這樣的局面,與我們的男權主義思維定勢不無關聯(lián)。一是男人多女人少,二是男主外女主內(nèi),男人自然在外面活動的時間要多于女人,在外面拉屎撒尿的可能性就要大于女人了。恐怕還有第三個方面的緣由,那就是潛藏在男人思維意識里的并一度囂張的霸權思想。新中國成立以后“解放思想”的一個最大動作,就是男女平等。后來我們在計劃生育的政策中也是倡導“生男生女都一樣”。半個多世紀以后的今天,應該說,封建的“男尊女卑”思想已經(jīng)處于茍延殘喘的境地了。但是你看,男女人口比例仍然比較懸殊,“抱個大胖兒子”的心態(tài)仍然在“新新人類”中處于上風。所以說,思想上的解放觀念上的更新,比干任何事情都要難。
從生理角度上講,女廁應該想當然地比男廁大才對。這方面的道理無需贅述。但是想當然的事情卻偏偏事與愿違,而且建造公共廁所又都是政府行為,從設計到施工也都不關老百姓的事。也就是說,男廁大于女廁,甚至男強女弱的思維定勢,已經(jīng)成為自上而下的一種慣性思維了。大家似乎都不會也不愿意因地制宜,具體事情具體辦。比方單位里的女同志多,在建辦公樓的時候有意識地把女廁建大一點。其實很多事情上我們都非常教條。譬如供暖,今年銀川就不教條了不死板了,更人性化了。做這樣的變化難嗎?肯定不難。但為什么總是成為“遲來的愛”?還是那句老話套話,解放思想是關鍵。
我們贊美一部成功的文學作品,有一句老話就是,它寫出了“人人心中有,人人筆下無”的東西。筆下沒有而能夠寫出來,需要的是一種“吃螃蟹”的精神和膽識。在我們的傳統(tǒng)和慣性思維里,“另類”往往是受到排斥和指責的。“聽話的人”總是據(jù)有更多的人脈資源,也往往受到領導的青睞。但是,“活力”這個東西,是最怕缺乏想象和沒有挑戰(zhàn)意識的。解放思想的過程,某種程度上講,其實就是挑戰(zhàn)自我意識的過程。女廁之所以能夠大于男廁,莫不是這種挑戰(zhàn)過程的成功。我們這個時代,實在太需要敢于挑戰(zhàn)敢于創(chuàng)新的人了,太需要作出女廁大于男廁這種舉措的求真求實的精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