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章 整黨整風和“三反”“五反”運動

隨著黨的地位和環境的變化,黨內出現了許多不良思想和作風。為了提高黨員的素質,增強黨的戰斗力,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全省開展了整黨整風運動。與此同時,在全省黨和國家機關內部開展了“三反”運動,在資本主義工商業者中開展了“五反”運動,清除了黨的隊伍和國家干部隊伍中的腐化分子,有力地抵制了舊社會的惡習和資產階級的腐蝕,形成了廉潔樸素的社會風尚。

第一節 整黨整風運動

根據黨的七屆三中全會精神,1950年下半年在全省開展了整風運動。遵照中共中央《關于整頓黨的基層組織的決議》,從1951年6月至1954年6月,全省開展了整黨運動。

一、黨組織的狀況

民主革命時期,全省黨員數量少、黨的基層組織薄弱,解放后正式接洽關系的黨員只有87名。

1949年11月20日,省委發出《關于建黨工作的指示》,要求各地在肅清匪特、民主建政、征糧及冬季生產各項運動中,對涌現出來的積極分子加強教育培養,條件成熟時發展為黨員。12月20日,省委又發出《關于建黨工作的補充指示》,要求本著“積極慎重”的方針,結合整黨整風及其他各項社會改革運動,全面開展建黨工作。但是,由于大多數地區是新解放區,群眾對黨不了解,建黨工作與開展各項工作的要求極不適應,到1950年3月,多數縣以下區級機關只有2名黨員,不能組成黨的區委員會,有些區級領導機關雖有3名以上的正式黨員,但也多編為小組。

1950年2月26日至3月5日,省委召開各縣組織部長聯席會議,要求迅速開展建黨工作,有重點、有計劃地做好一個區或鄉的建黨工作,得出經驗,全面推廣,強調建黨工作必須與各種群眾運動密切結合,同時應有計劃地加強對黨員的教育,提高黨員的階級覺悟,以便更好地聯系群眾,開展農村工作。此后,建黨工作有了一定進展,省第一次黨代表會議召開時,建立了1個市委、13個縣委、1個鎮委、1個旗工委,還有13個區沒有建立黨的區委組織,金積縣還沒有1個正式區委。全省共有黨員3478名,其中,回族黨員194名,蒙古族黨員3名,婦女黨員108名。

1951年1月19日,省委制定了《寧夏省委建黨工作計劃》,計劃從1952年1月至1953年5月,全省發展新黨員1755名。截至1953年6月底,共接收新黨員2266名,新建立黨支部213個,農村已有65.8%的鄉建立了黨支部,中等以上學校建立黨支部的占42.1%,國營廠礦都有了黨的基層組織,省級機關支部較1952年6月前增加了71.1%,黨組織最薄弱的財經、文教部門也大都發展了黨員和建立了黨支部。

為了鞏固政權,領導和團結各族群眾進行革命和建設,建立和發展黨的組織十分必要。新發展的黨員絕大部分是好的,許多新黨員都是工作、生產、學習中涌現的模范人物。省委副書記朱敏在省第一次黨代表會議上所作的《解放以來寧夏黨的工作基本檢討與當前黨的工作任務》的報告中指出:接收的黨員大部分是夠條件的,銀川、寧朔、惠農、金積4市、縣新發展的298名黨員中,有33%以上都是工作與學習、生產中的模范人物,不僅壯大了黨的組織,而且也保持了新黨員一定的質量。

但是,隨著黨的執政地位的變化,黨的干部中也出現了許多不良的思想傾向和作風。一是在發展黨員的工作上,許多單位沒有經過有計劃的系統的教育訓練。二是由于疏于管理,審查不夠,控制不嚴,使少數投機分子和壞分子乘機混入黨內。據13個市、縣不完全統計,參加整黨的1711名機關和農村黨員中,查出國民黨黨員54名,三青團員19名,“一貫道”道徒20名,青紅幫成員15名,自首分子3名,通匪及釋放反革命者7名,其他13名,總計131名,更嚴重的是個別基層組織竟被壞分子所把持。三是在領導思想與干部作風方面,因形勢迅速發展,新干部增多,對舊思想和舊作風沒有來得及教育改造。老干部來自各方面,一些同志對寧夏情況不了解,在工作中強迫命令、脫離群眾、官僚主義的作風開始滋長起來,擺老資格、居功自傲的思想嚴重存在,貪污腐化行為有所增多。這就造成了黨在組織上和思想上的不純,嚴重影響了黨的形象。

二、整風運動

為了克服黨內存在的不良作風,提高黨員的素質,增強黨的戰斗力,黨的七屆三中全會提出,在1950年的夏、秋、冬三季,在全黨進行一次大規模的整風運動。6月30日,新華社發表《中共中央決定進行全黨整風》的社論,轟轟烈烈的整風運動開始。

1950年7月,省第一次黨代表會議對整風作了部署。7月17日,省總學委根據中共中央和省委關于整風運動的指示精神,制訂了整風學習計劃,提出整風主要是反對黨內首先是領導干部中的居功自滿情緒、嚴重的官僚主義、命令主義作風以及貪污腐化、違法亂紀、鋪張浪費、私情包庇等不良傾向,密切黨和人民群眾的聯系。整風的方式是學習中共中央指示,總結工作,分析情況,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整風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學習文件,組織討論,領會精神,座談醞釀,暴露問題;第二階段,檢查和總結工作,解決問題;第三階段,建立工作制度與細則,做整風總結。

時屬甘肅省的固原地區,從1950年7月開始,根據上級部署,先后用10天左右時間進行了整風,對黨員進行共產主義和共產黨的教育以及黨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整風運動中將61名不純分子清除出黨。

這次整風運動,緊緊抓住解決領導作風上的問題,采取正確的方法,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達到了預期的目的。整風以后,黨員干部情緒飽滿,干群關系有了改善,工作有了新氣象。

三、干部理論教育

隨著各項建設事業的蓬勃興起,大力培養和提高干部的理論水平和文化素養,成為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一項重大而又現實的政治任務。

解放初期,寧夏的干部主要來自四個方面:一是從人民解放軍十九兵團留在地方工作的干部684名;二是由陜甘寧邊區來到寧夏的三邊地委和三邊專署的機關干部;三是陸續從華北大學、華北人民革命大學、西北人民革命大學和西北青年干部學校分配來寧的400多名干部;四是留用了舊職人員3700多名,還動員吸收了一批中等學校學生參加工作。截至1950年底,全省共有在職干部7986名,其中:少數民族干部1396名,占干部總數的17.48%;婦女干部315名,占3.94%。當時,干部文化程度普遍較低,文盲及初識字的有798人,初小程度的有1035人,高小程度的有1716人,初中程度的有3257人,高中程度的有786人,大學程度的僅有394人,遠遠不能適應革命和建設事業發展對干部的需求。

1949年10月,在原三邊地委干部學校的基礎上建立了省委干部學校。12月,省總工會籌委會在銀川舉辦職工干部訓練班。另外,還依據全省重點工作的需要,各行業不定期地舉辦各類干部培訓班,對在職干部進行政治、業務和文化的訓練,提高了各級干部的政治覺悟、政策水平和業務能力。

1951年7月,西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習仲勛在西北局干部會議上強調要加強干部理論教育工作,隨后中共中央西北局發出《關于整頓和加強干部理論教育的指示》。8月,省委發出《關于加強黨內政治工作的指示》,要求對干部和黨員進行系統的共產主義思想教育,為土地改革完成后進行系統的理論教育工作打好基礎。

1951年10月7日,省委發出《關于一年半培養、提拔干部計劃》指出,目前干部情況是數量不足,質量不高,計劃在“三反”運動的基礎上,從1952年7月至1953年底,提拔一批經過各種運動考驗的優秀青年為領導干部,提拔區長級以上干部272名,在1953年底前配備省、縣、區三級領導干部559名。據此,省委迅速推行了速成識字法和掃除干部及工農群眾中文盲與半文盲的學習計劃,省委宣傳部還試辦了干部業余理論學校,開展干部理論學習,并采取各種措施在各部門與群眾組織中培養宣傳力量。省上多次舉辦省級理論教員訓練班,培訓區、縣級宣傳干部,建立各級黨員干部理論學習考核制度,并以初、中、高級組政治理論學習的形式,培訓和提高黨內宣傳人員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工作水平,還有計劃地發展黨的報告員、群眾宣傳員、讀報員,在全省建立起廣泛的宣傳網絡。為加強對宣傳員的領導,省委宣傳部先在銀川市郊區試辦宣傳員傳授站,取得初步經驗后,在全省范圍內加以推廣。截至1952年底,全省黨的宣傳員共有6795人,占全省人口的0.85%,省、縣兩級報告員有128人。

1951年10月12日,《人民日報》報道《毛澤東選集》第一卷出版的消息。10月20日,省委代書記李景林在寧夏省《毛澤東選集》第一卷出版慶祝會上發表談話,號召全省黨員、共青團員和干部要認真學習《毛澤東選集》,提高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水平,促進各項工作。

1951年11月24日,省政府頒發《寧夏省培養少數民族干部五年計劃》,計劃在1952年至1956年,以輪訓現有民族干部和提拔吸收新干部并重,分批將現有民族干部普遍輪訓一次,并逐年新培養民族干部1500名。5年內提拔專員級10名,縣長級40名,縣科級86名,區長級70名,以達到各族干部和各族人口相適應的比例。為實施這一計劃,相繼創立了寧夏民族公學等,舉辦了各級各類專業培訓班和短期培訓班。到1953年5月,全省培養少數民族干部達2249名,占全省干部總數的17.27%。省干部學校從1949年11月創建到1953年撤銷的4年中,共辦7期,培養、輪訓干部3920人,輪訓在職干部2314人。此外,還先后舉辦了黨務、宣傳、土改、青年、婦女、公安、司法、財經、貿易、銀行、農林、畜牧等專業干部訓練班,共培養學員1384人。

省委十分重視對干部隊伍的團結教育。省委書記潘自力在省政府成立大會上要求,無論是老干部還是新干部,無論是來自軍隊的干部還是原來的地方干部,無論是來自華北的干部還是原在西北的干部,都必須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相互團結,尤其是黨員干部要在工作、學習、執行政策和紀律、加強團結方面作表率、作模范,起帶頭作用,各級黨委、政府要模范執行黨的干部路線和政策,堅持五湖四海、德才兼備的原則,使來自各方面的干部心情舒暢、團結合作。

1952年7月,根據中共中央和西北局關于加強干部理論教育的決定,全省機關干部開始正規化理論學習。各機關根據具體情況編定了學年級次:第一級學習政治常識讀本,第二級學習《中國共產黨三十年》、選讀《毛澤東選集》中的若干著作,第三級學習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毛澤東的理論著作及《聯共(布)黨史》等。為了保證學習不流于形式,各機關都建立了學習考試與獎勵制度,并鼓勵干部學習俄語。

四、整黨運動

1951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決定從1951年下半年起,用3年時間,在黨內進行一次有計劃、有準備、有領導的整黨運動。3月28日至4月9日,全國第一次組織工作會議通過了《關于整頓黨的基層組織的決議》,5月整黨運動在全國展開。這次整黨的目的是通過黨的基層組織對黨員進行一次認真的審查,清除壞分子,并對不合格黨員作出組織處理,同時對全體黨員進行一次認真的共產主義和共產黨員標準的教育,以便繼續提高黨員的理論水平和思想覺悟。

根據中共中央和西北局的指示,從1951年6月至1954年6月,全省開展了歷時3年的整黨運動。

省第二次黨代表會議對整黨運動作了部署,確定整黨分三個步驟:第一步,進行思想教育;第二步,進行登記、審查和處理;第三步,改選黨支部,建立健全各項制度,鞏固整黨成果。會后,整黨運動逐漸開展起來。9月1日,省委組織部發出《關于今冬明春整黨與建黨工作幾個問題的指示》,要求各級黨委辦好整黨訓練班,切實做好整黨試辦工作,結合土地改革及其他中心工作,對所有黨員認真地進行“怎樣做一個共產黨員”的教育。

1951年9月19日,中共中央西北局發出《對寧夏整黨建黨工作的意見》,指示省委把整黨重點放在省直機關和鹽池、寧朔、磴口3縣。10月25日,中共中央對省委關于整黨建黨工作計劃作出批示,同意中共中央西北局對省委整黨建黨的意見。11月省委作出《整黨時期的黨員教育計劃》,指出整黨教育主要以共產主義與共產黨員標準教育為基本內容,使所有黨員通過學習,能夠進一步比較系統地認識自己的最高理想與最終奮斗目標——共產主義,同時了解自己的政黨——中國共產黨。

1951年7月至年底,為整黨運動的準備階段,著重進行了思想準備、干部準備和整黨典型試辦。各級黨委向全體黨員認真傳達了中共中央、西北局和省委有關整黨工作的文件、指示精神,并且結合土地改革等社會改革,對黨員普遍進行了一次“怎樣做一個共產黨員”的教育。省委組織部先后舉辦了6期組織員培訓班,培訓整黨干部259人,派至各市縣開展工作,還在鹽池、寧朔、磴口的7個農村黨支部和省人民銀行、省衛生處兩個機關黨支部進行了整黨典型試辦,取得了初步經驗。

1952年2月,中共中央發出《關于整黨工作必須與“三反”運動相結合的指示》。5月,中共中央和西北局又下發了《關于在“三反”運動的基礎上進行整黨建黨工作的指示》。6月至7月,省委先后召開省、市兩級黨員干部會議,修訂了整黨建黨計劃,明確指出整黨工作必須與“三反”運動相結合。各級黨組織要在“三反”運動的基礎上進行黨員8項標準教育,并進行黨員登記、審查和處理工作。在機關整黨中,著重批判資產階級思想,反對在部分黨員干部中發生的貪污、浪費、腐化、墮落行為,劃清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思想的界限;在工礦企業整黨中,著重批判資本主義的經營管理方法,明確依靠工人階級的思想,樹立共產主義勞動態度;在學校整黨中,著重劃清無產階級思想與資產階級思想的界限,批判宗派主義、自由主義、個人主義等小資產階級思想;在農村整黨中,主要是教育黨員做一個合格的共產黨員,明確農村發展的方向,促使互助合作運動蓬勃發展。9月底,省級機關完成了黨員的登記、審查和處理工作。10月,各工礦企業和學校也進行并完成了整黨。10月至11月,寧朔、永寧、賀蘭3縣進行了整黨,鹽池縣于12月底完成整黨,其余各縣的整黨從1952年底開始,到1953年2月基本結束。在這期間,共有119名黨員被開除黨籍,65人退黨。至1953年初,全省共接收新黨員1951人,新建立黨支部265個,地方國營廠礦企業都有了黨的基層組織,農業區的473個鄉中已有397個鄉建立了黨支部。

從1951年12月開始,按照甘肅省委的部署,時屬甘肅的固原地區各縣開展了“三反”運動。在“三反”運動的基礎上,從1952年8月開始,各縣陸續成立了整黨建黨委員會,分期分批進行了整黨建黨工作,同時有步驟、嚴要求地發展了一批新黨員。至1952年底,固原地區5縣共發展新黨員180名,使黨員總數達1035名。

第二節 “三反”“五反”運動

隨著國民經濟的恢復,資本主義工商業呈現出了生機。但是,一些不法資本家為了追逐高額利潤,腐蝕、賄賂國家工作人員,猖狂進行偷稅漏稅、盜竊國家資財、在國家加工訂貨中偷工減料等非法活動。同時在資產階級糖衣炮彈襲擊和舊社會流毒影響下,一些國家工作人員的貪污、浪費現象和官僚主義作風也日益暴露。在這種情況下,開展“三反”“五反”運動就成為客觀形勢的需要。

一、“三反”運動

解放初期,一些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經不起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襲擊,腐化墮落、貪污浪費和官僚主義十分嚴重。1951年,省紀律檢查委員會共處分違紀黨員干部382人,其中有貪污行為者144人,占37.7%;省監察委員會共處理各類案件211例,其中貪污浪費案件124例,占58.8%。省財政系統在兩年多的時間內就查處貪污浪費分子231人,涉及金額達4.5億元(舊人民幣)。一些部門工作人員貪污擁軍費、水利費、農會費、合作社股金、民工工資、公糧,甚至貪污救濟糧和抗美援朝款,有的區、鄉干部在土地改革中利用職權將沒收來的大煙、銀元、黃金等據為己有。

1951年1月13日,省監察委員會對銀川市內17個單位的38個人民意見箱進行檢查,發現共積壓群眾來信51封,僅銀川市法院就有33封,有的已經超過8個月,信封已陳腐,字跡已模糊不清,暴露出嚴重的官僚主義作風。

1951年12月1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實行精兵簡政、增產節約、反貪污、反浪費和反官僚主義的決定》,8日又發出《關于反對貪污斗爭必須大張旗鼓地去進行的指示》,要求全國各地立即發動群眾在共產黨內和國家機關內部開展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三反”運動。按照全國的統一部署,12月25日成立了以省政府主席邢肇棠為主任的省節約檢查委員會,對增產節約和“三反”運動進行組織領導。

12月29日,省政府在銀川市召開了有省、市兩級干部參加的開展增產節約和“三反”運動的動員大會。邢肇棠在會上對全省的“三反”運動作了統一部署:省級機關和銀川市市級機關及36個國營企業于1951年12月至1952年4月進行;其他14個市、縣級機關于1952年春耕結束后的4月至6月進行;縣以下的區、鄉兩級結合土改復查和民主建政等工作,通過正面教育和自我檢查糾正貪污、浪費現象和強迫命令等思想作風;阿拉善旗和額濟納旗只在省里派去的干部中進行;對少數民族干部則著重于學習,進行一般的思想教育工作。

“三反”運動按學習動員、揭發檢舉和暴露問題,復查核實和定案處理,轉變作風、加強思想建設和制度建設三個步驟進行。

“三反”運動伊始,省委認真做好思想動員和宣傳工作,省、市、縣以及黨政軍系統都分別召開了宣傳動員大會,并派出大量宣傳員和報告員深入基層,利用報紙、黑板報、墻報、標語等形式大造輿論、大造聲勢。1951年12月28日,《寧夏日報》對銀川市人民法院院長等人的貪贓枉法行為進行了公開報道,并發表《大張旗鼓地展開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斗爭》的社論,刊發了省委第二書記李景林發表的題為《搬掉阻撓“三反”運動的絆腳石,猛烈地展開對大貪污犯的圍攻》的講話,對教育廣大干部和群眾、震懾犯罪分子起到了很大作用。1952年初,省委和省政府就周恩來總理1952年1月11日在政務院會議上關于“三反”運動的方向、政策、步驟及運動發展中的幾個關鍵問題所作的報告精神,作了層層傳達和部署,保證了運動的健康、有序開展。

在“三反”運動之初,一些干部對運動的目的、意義缺乏正確理解。1952年1月7日,省委召集省直機關科長以上黨員干部進行動員,要求各單位用半個月的時間集中學習相關文件,深入進行思想動員。各單位集中學習了毛澤東主席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的報告,中共中央關于開展“三反”運動的決定,以及中共中央批轉華北局關于劉青山、張子善大貪污案調查處理情況等文件。通過學習和動員,廣大黨員干部對“三反”運動的目的和意義有了明確的認識,端正了態度,打消了顧慮,有力地推動了運動的發展。

1952年1月下旬,全省范圍內很快掀起了大檢舉、大揭發、大清理的高潮。在短短的十幾天內,省節約檢查委員會就收到各類檢舉信件1300多封,坦白交代信件500多封,使許多原來隱匿起來的問題得以暴露。

1952年4月初,運動進入復查核實和定案處理階段。4月1日,成立了省級“三反”人民法庭,由省公安廳廳長趙文獻任審判長,負責處理省級機關工作人員的問題,銀川、永寧等11個重點市、縣也相繼成立了“三反”人民法庭。根據政務院發布的《關于處理貪污浪費及克服官僚主義錯誤的若干規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貪污條例》,本著嚴肅與寬大相結合、改造與懲治相結合的方針和多數從寬、少數從嚴,過去從寬、今后從嚴,坦白從寬、抗拒從嚴,一般從寬、惡劣從嚴,黨外從寬、黨內從嚴,非國家工作人員從寬、國家工作人員從嚴的政策,對檢舉揭發和坦白交代的人員、金額、物資等進行了嚴肅認真的復查核實。

經過認真核查,查出貪污公款81.65億元(舊人民幣),其中,貪污千萬元(舊人民幣)以上的207人,百萬元以上至千萬元(舊人民幣)以下的1091人。僅據省級機關的不完全統計,各單位揭發出的浪費金額約40億元(舊人民幣),至于計劃不周、保管不善等原因造成的浪費更為嚴重。在復查核實的基礎上,對查出的貪污案件進行了處理和審判,對少數罪行嚴重、情節惡劣或抗拒不交代又毫無悔改表現的分子從嚴懲治;對于情節輕微或者罪行嚴重,但能主動坦白交代、主動退贓的作了從寬處理。其中受刑事處分的有118人,受行政處分的有1057人,免予處分的4069人。對有貪污行為的黨員,也視情節輕重分別進行了處理。對蛻化變質不可救藥者堅決清除出黨,純潔了黨的組織;對偶爾失足并能誠懇改正錯誤者,則分別給予黨紀處分或批評教育。

各單位還狠抓了追贓退款及收繳“小公家務”(即“小金庫”)工作。至“三反”運動結束時,全省共追回贓款36.5億元(舊人民幣),對于有些一時退不出的贓款,則制訂了分期退款計劃。在運動中共收繳“小金庫”32.5億元(舊人民幣)。

“三反”運動中暴露出黨和國家機關各種規章制度不健全,官僚主義思想和作風問題嚴重。1952年下半年以后,按照中共中央的統一部署和西北局的指示精神,省委要求各地各部門進行以如何轉變作風、加強思想建設和制度建設為主要內容的討論和學習總結。在此基礎上,各地都根據實際建立健全了規章制度,制訂了增產節約計劃,鞏固了“三反”運動的成果。

二、“五反”運動

新中國建立之初,私營工商戶基本上是守法的,對全省經濟的恢復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隨著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其中一些人唯利是圖的本性日益暴露出來,開始進行違法犯罪活動。朝鮮戰爭爆發后,其偷稅漏稅、偷工減料、以次充好、倒賣違禁物品、盜竊國家經濟情報等違法犯罪活動愈演愈烈。銀川市“自立全”商號經理先后向28名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總額達2300多萬元(舊人民幣),共偷漏國家稅款7800多萬元(舊人民幣)。在其承做志愿軍皮大衣時偷工減料,牟取暴利達2.35億多元(舊人民幣)。據不完全統計,至“五反”運動前,銀川市工商業的各種違法獲利總額達49.7億元(舊人民幣)。針對這些情況,必須大張旗鼓地開展針鋒相對的斗爭。

為了打退不法資本家的猖狂進攻,中共中央于1952年1月26日發出《關于在城市中限期展開大規模的堅決徹底的“五反”斗爭的指示》,省委決定在資本主義工商業中開展反行賄、反偷稅漏稅、反盜竊國家財產、反偷工減料、反盜竊國家經濟情報的“五反”運動。

根據全省資本主義工商業主要集中在銀川市的實際情況,省委決定“五反”運動只在銀川市進行,其他市鎮則采取一般教育和個別檢查的辦法整頓市場。

1952年1月,銀川市工商聯合會召開全市商民大會,動員工商界廣泛開展“五反”斗爭,“五反”運動拉開帷幕。運動最初由市工商聯領導。從2月下旬起,省委派省公安廳廳長趙文獻、省檢察院副檢察長陳滄等人協助銀川市委、銀川市工商聯加強對“五反”運動的領導,并從省、市兩級機關抽調126名干部,組成10個工作組,廣泛宣傳黨的“五反”政策,發動店員和工人大膽揭發檢舉不法商人的違法行為。

經過大張旗鼓地發動群眾檢舉揭發,一部分資本主義工商戶的“五毒”行為很快暴露出來。全市32個行業2560多戶工商戶中,85%以上有不同程度的違法行為,其中完全違法戶4戶、嚴重違法戶11戶、半違法戶111戶,違法總額達42.06億元(舊人民幣)。同時,還查出寧夏解放時隱藏的應繳國家接管的財產7.67億元(舊人民幣)以及走私、倒販的銀元86萬元、黃金1000多兩。

為了更好地開展“五反”運動,銀川市成立了“五反”人民法庭。根據毛澤東主席為中共中央起草的關于在“五反”運動中對工商戶處理問題所作的重要指示和政務院批轉的《北京市委關于“五反”運動中對工商戶分類管理的標準和辦法》,本著過去從寬、今后從嚴,多數從寬、少數從嚴,坦白從寬、抗拒從嚴,工業從寬、商業從嚴,普通商業從寬、投機商業從嚴的5條基本原則,對大多數一般違法戶均在以教育為主的基礎上合理處理,追繳了偷漏稅款13億多元(舊人民幣)。對于極少數情節嚴重、行為惡劣、侵吞騙取國家財物數額巨大的犯罪分子則依法進行了嚴懲,“自立全”商號經理和“裕記”皮莊經理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6年和5年。1952年6月8日至9日,銀川市召開全市工人、店員代表大會,總結了全市的“五反”運動,并宣布銀川市的“五反”運動勝利結束。運動結束后,廣大工商戶十分感謝黨和政府的寬大處理,紛紛表示要做守法工商戶,他們積極補退贓款,共交回贓款21.2億元(舊人民幣)。

“三反”“五反”運動有力地懲治了部分黨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中存在的腐敗現象,打退了資產階級的猖狂進攻,使新老干部都受到了一次廉潔奉公、為人民服務的教育,增強了拒腐防變能力和執政能力,純潔了黨員干部隊伍,端正了思想作風,保持了黨的先進性,為鞏固人民民主專政奠定了基礎,為實現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創造了條件,也為開展大規模經濟建設掃清了道路。但在運動中存在政策掌握不穩、有的單位涉及面過寬、在打“老虎”(即貪污舊人民幣1000萬元以上者)過程中掌握分寸和斗爭方法不當等問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邛崃市| 柏乡县| 镇平县| 新和县| 专栏| 四子王旗| 剑河县| 革吉县| 湘潭县| 当涂县| 射洪县| 罗源县| 仙居县| 庄河市| 绿春县| 柘荣县| 察雅县| 准格尔旗| 吐鲁番市| 江阴市| 汨罗市| 巩留县| 密山市| 桂林市| 察哈| 宝清县| 美姑县| 屏东市| 新建县| 新安县| 观塘区| 连城县| 建平县| 泊头市| 马山县| 天门市| 新野县| 淮南市| 湟中县| 吴川市| 中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