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7章

目錄:卷二十

篇名:痘小便不利

屬性:《痘疹方》云∶痘疹未出之先,熱盛,恐欲起驚,小便不利,導赤散微解之。熱入膀胱,如有血淋,犀角湯。初出不快,小便赤色,生圣散。已出未愈之間,白術散或五苓散加木通。收靨之后,小便不利,煩熱而渴,豬苓湯。竊謂前癥當分所因,若小腸熱結,用導赤散。肝經熱,用柴胡麥門冬湯。脾經熱,用犀角湯。肺經熱,用生地黃湯。腎經熱,地黃丸。靨后氣血虛弱,用八珍湯。中氣虛弱,用五味異功散。

一小兒小便不利,口舌生瘡,干渴,用導赤散、加味四物湯而膿貫;又用白術散去木香,治之而愈。

一小兒小便不通,口舌如靡,作渴面赤,左尺脈數,此膀胱熱結,先用五淋散,而小便利;又用地黃清肺飲、參四圣散而愈。

一小兒小便數而欠利,面赤口渴,兩足發熱,此稟陰虛也,地黃、滋腎二丸煎服,用四劑而愈;又用地黃丸料加黃、當歸而痊愈。

一小兒痘將愈,小便不利,服五苓散之類,小便愈少,喘咳唾痰,此脾肺復傷也,先用補中益氣湯二劑送滋腎丸,卻用補中益氣、五味異功二藥而痊。

八正散 治下焦積熱,大小便不通,或小便淋澀,脈癥俱實者。

大黃(酒炒) 車前子(炒) 瞿麥 蓄 山梔(炒) 木通(各一錢) 甘草(一錢) 滑石(煨,二錢)上每服二錢,水煎。

滋腎丸黃柏(炒黑) 知母(炒黑,各二兩) 肉桂(二錢)上為末,水糊丸。

益元散 治痘疹初起,煩躁作渴,小便不通。

滑石(六錢) 甘草(一錢)每服五六分,白湯調下。

導赤散 治小腸實熱,生瘡作渴發熱,小便秘赤,或小便不利者。(方見作癢搔破)柴苓湯 治疹瀉,小便不利。(方見 癥)五苓散茯苓 豬苓 白術 澤瀉(各等分) 肉桂(減半)上為末,每服四分,白湯調下。

黃芩清肺飲黃芩(炒) 山梔(炒,等分)上每服二錢,水煎。

生地黃湯生地黃(五錢) 杏仁(去皮尖,二錢) 麥門冬(七錢) 款冬花 陳皮(各三錢) 甘草(二錢五分)上每服二三錢,水煎。

紫草木通湯 治痘疹不快,小便不利。

紫草 人參 木通 茯苓 糯米(各等分) 甘草(減半)柴胡麥門冬散(方見作癢抓破)犀角湯(方見頂陷心煩)生圣散(方見痘瘡出遲)加味四物湯(方見痘入目)白術散(即七味白術散)六味地黃丸(二方見發熱屬陰陽)

目錄:卷二十

篇名:痘便血或黑屎

屬性:聞人氏云∶痘瘡大便下血或黑糞,若睡而不醒,是為惡候,乃內熱盛也,用犀角地黃湯、抱龍丸、小柴胡湯加生地黃主之。竊謂前癥若寒熱作渴,小柴胡加生地黃。發熱體倦,用五味異功散加當歸。口干作渴,用人參白術散。大凡作渴引飲發熱者,屬實熱;作渴飲湯,手足不熱者,屬虛熱;手足逆冷者,屬虛寒。治者審之。

一小兒出痘便血,痘赤痛如錐,或瘡內出血,余謂肝火熾盛,用小柴胡湯加生地黃一劑,隨用犀角地黃湯,一劑而痊。

一小兒痘瘡下血,且不起發,先君謂氣血不足,用紫草快 湯加參、 、歸、術,血頓止,瘡頓起,用八珍湯而愈。

一小兒痘瘡下血,小便赤色,瘡色如赭,發熱飲冷,二便不利,先君謂心小腸實熱,用八正散,后用解毒防風湯,及飲芹菜汁而痊。

一小兒痘疹便血倦怠,作渴飲湯,余謂∶倦怠便血,脾虛下陷也;少食作渴,津液枯涸也,用五味異功散加紫草而愈。

一小兒便血腹脹,困倦身熱,口干飲湯,四肢逆冷,先君謂脾氣虛寒不能攝血,用五味異功散加丁香、干姜,二劑血止,痘貫而靨。

一小兒痘將愈而便血,面白惡寒,大便欲去而不去,余謂此元氣虛而下陷也,用益氣湯,不信,服涼血之劑,致吐瀉腹痛而歿。

一小兒痘將愈,患便血,面白惡寒,手足并冷,脈沉細如無,余謂陽氣虛寒,欲用人參、姜、桂。不從,翌日而死,手足青黑。惜哉!解毒防風湯 治痘瘡,毒瓦斯熾盛便血。

防風 地骨皮 黃 荊芥 白芍藥(炒) 牛蒡子(各等分)上每服四錢,水煎。或為末,白湯調下。

紫草快 湯 治痘疹下血,不能起發,出不快,色不紅活等癥。(即紫草湯,方見頂陷心煩)圣濟犀角地黃湯 治熱毒內蘊,煩躁作渴,面色赤,大便黑屎,或神昏便血。(方見頂陷心煩)小柴胡 治肝經有熱,不能藏血而便血。(方見痘身疼)五味異功散 治脾胃氣虛,不能統血,而大便下血。(方見寒戰切牙)八珍湯 治氣虛不能懾血而便血。(方見頂陷灰白)八正散 治心小腸有熱,小便赤,并大便下血。(方見痘小便不利)七味白術散(即人參白術散,方見痘發熱)

目錄:卷二十

篇名:痘瘡裂出血

屬性:聞人氏云∶痘瘡大便不通,小便如血,或結癰毒,身痘破裂,乃內火熾盛,失于解利,急用犀角地黃湯、小柴胡湯加生地黃,四順飲之類治之。竊謂前癥若心脾熱盛,用犀角地黃湯。心肝熱盛,用小柴胡湯加生地黃。若大便不通,先用四順飲,次用犀角湯。若色赤 痛,二便不通,急用活命飲加硝、黃。若色赤 痛,惡寒發熱,用活命飲加麻黃。若因乳母怒火,用加味逍遙散、加味歸脾湯。

一小兒痘根赤色,寒熱作痛,此肝經有熱也,先用加味小柴胡湯二劑,諸癥漸退;又用加味逍遙散,三劑而貫膿,末用八珍湯而愈。

一男子痘根赤痛,發熱作渴,服紫草飲,痘裂出血,余謂心肝二經風火相搏,先用小柴胡湯加生地黃、犀角二劑,用圣濟犀角地黃湯而愈。

一小兒患前癥,大便不利,小便赤澀,作渴飲冷,先君謂腸胃實熱,先用涼膈散,一劑漸愈;又用犀角地黃湯、芹菜汁而痊。

一小兒患此,診乳母有郁火,用加味逍遙散、加味歸脾湯而痊。同時患是痘而用雜藥者,俱致不救。

涼膈散 治上焦實熱,煩渴面赤,咽燥喉痛,便溺赤澀,狂言譫語,睡臥不安。

大黃 樸硝 甘草 連翹 山梔 黃芩 薄荷葉(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少許,煎竹葉蜜湯調,乳母同服。

加味清胃飲(方見痘癰)加味逍遙散(方見痘潮熱)犀角地黃湯(方見頂陷心煩)加味小柴胡湯(即小柴胡湯加山梔、地黃,方見痘身疼)八珍湯(方見頂陷灰白)圣濟歸脾湯(方見痘癰)

目錄:卷二十

篇名:痘衄血吐血

屬性:《痘疹方》云∶若痘發之際,正宜微見,與發汗同體,然血與汗雖殊,其源其一。蓋痘疹乃穢血所發,邪結肺胃,毒瓦斯自然上越也。若見此癥,不可妄投以藥,恐治失其宜,瘀蓄者不出而已,出者復傷,反生變癥也。若作渴飲冷,手足并熱,此毒瓦斯熾盛,而血上溢也,宜用圣濟犀角地黃湯。若肺經熱毒而鼻衄,用地黃清肺飲。胃經熱毒而吐血,亦用圣濟犀角地黃湯,若腸胃熱毒而便血亦用之。作渴飲湯,手足不熱者,肝肺氣虛,不能攝血而妄行也,宜用五味異功散。若出血作渴煩躁,面赤色者,血脫也,宜用當歸補血湯。

一小兒出痘三四日,大便下血,日有數滴,至八日不能止,瘡不能起,御醫錢春林謂其脾氣虛寒,用木香散二劑加丁香十一粒、人參五錢,次日痘起有膿,由是血止,二十余日而愈。

一小兒痘瘡紅活,但不時作癢,口渴便血面赤,先君謂腸胃有熱,用圣濟犀角地黃湯加柴胡一劑,諸癥漸退;用四君加當歸、紅花而愈。

一小兒痘瘡赤痛,煩熱作渴,或便血衄血,先君用犀角地黃湯而血止,又用紫草快斑湯而痛愈。后瘡痕色白,用四君、黃 、當歸而痊。

一小兒衄血,右寸脈數,此肺金有火也,用瀉白散而血止,但四肢倦怠,用益氣湯而愈。

一小兒痘痛赤色,吐血發熱,此胃經熱毒也,先用圣濟犀角地黃湯,諸癥漸愈,又用五味異功散而痊。

一小兒痘后衄吐,面色黃白,因脾肺氣虛弱,用麥門冬散而愈。后因勞,衄血發熱,痘痕赤色,用四君、歸、 而衄止,用五味異功散而熱退。

一小兒痘后衄血,發熱則痕赤,熱止則痕白,此脾胃氣虛也,朝用補中益氣湯加干姜,夕用五味異功散加當歸而愈。

一小兒痘后衄血頭暈,唇白惡心,此中氣虛,而清陽不能上升也,用補中益氣湯加蔓荊子稍愈,去蔓荊子,又數劑而痊。

一小兒痘后,非衄血即便血,痘痕赤白靡定,手指冷熱無常,余謂此元氣虛,而無根之火倏往忽來也,朝用補中益氣湯,夕用五味異功散,各二十余劑而愈。后因勞心復發,仍用前二藥為主,佐以十全大補湯而愈。

瀉白散桑白皮(炒) 甘草 地骨皮上每服二三錢,水煎。

人參竹葉湯 治虛煩不得寐,或兼自汗。

人參 竹葉 甘草(各二錢) 半夏(二錢五分) 小麥 麥門冬(各一錢半)上每服二三錢,姜二片,粳米二撮,水煎服。

八珍湯十一味木香散(二方見頂陷灰白)五味異功散當歸補血湯(二方見寒戰切牙)紫草快 湯(方見便血屎黑)十全大補湯(方見腹脹氣促)四君子湯(即六君子湯去陳皮、半夏,方見不靨悶亂)

目錄:卷二十

篇名:痘煩躁

屬性:東垣云∶火入于心則煩,入于腎則躁,皆心火為之。蓋火旺則金爍水虧,故心腎合而為躁也,宜用梔子豆豉湯。凡痘瘡盛作之時,必令心火有所導引,茍或毒瓦斯出而未盡,遂生煩躁,以生黑豆煎湯,或生犀磨汁飲之亦可。若津液不足,虛煩不得臥者,活人酸棗仁湯。此癥多因脾胃氣虛,或服克伐之劑所致,但當調補中氣為善。

一小兒患此,飲冷不止,或作脹痛,余謂胃火所致,用犀角地黃湯、芹菜汁而頓愈。

一小兒煩躁作渴,飲冷不止,先君謂脾胃熱毒,用犀角地黃湯而愈。后復作,喜飲熱湯,面目赤色,用當歸補血湯而痊,惟倦怠少食,用白術散而愈。

一小兒貫膿之際,煩躁不寧,肝脾脈數,用圣濟犀角地黃湯,一劑稍止,用八珍湯加牡丹皮而止,又二劑漿漸貫,卻用內托散,倍用參、 、歸、術而靨。

一小兒痘將貫膿,煩躁面赤,脈數大而虛,此氣血虛也,先用參 四圣散,又用當歸補血湯而愈。

一小兒出痘煩躁作渴,面赤口干,脈洪而大,按之無力,兩尺為甚,此稟腎不足,陰虛而火動也,用大劑地黃丸料加五味子,煎與恣飲,諸癥頓減,乃佐以補中益氣湯,二劑痘齊,乃用參 四圣散而靨。

一小兒出痘煩躁,作渴飲湯,面目赤色,脈數無力,兩尺為甚,此稟足三陰虛也,用益氣湯及地黃丸料加五味子大劑,始末服而靨。

一男子出痘,煩躁作渴,虛癥不能悉舉,先君用益氣湯、地黃丸料加五味子,各三十余劑,更用人參五斤煎湯代茶,飲兩月余而靨;又用參、 、歸、術各數斤,半載始能步履,得元氣充實,且慎調攝而痊。

一小兒十五歲,痘將愈而煩躁,脈數而無力,勞則益甚,且無寐,或驚悸,余用歸脾、補中二湯漸愈。后因勞仍作,或用四物、化痰之劑,前癥益甚,更發熱惡寒頭暈而歿。

一小兒痘愈后,煩躁面赤,脈洪大,按之如無,余謂血虛,朝用補中湯,夕用歸脾湯將愈。因飲食過多,功課勞心,吐瀉腹痛,頭暈惡寒,反服藿香正氣散,發熱如炙,汗出如雨,手足并冷而歿。

活人酸棗仁湯 治痘疹虛煩,驚悸不得眠。

酸棗仁(炒) 甘草(炙) 知母(炒) 白茯苓 麥門冬(去心) 川芎 干姜(炒。各三分)上水煎溫服,兒大倍之。

梔子豆豉湯山梔(四個) 豆豉(半兩)上水二盞,先煮梔子一盞,內豆豉煎至七分去滓,溫服得快吐,即止后服。

當歸六黃湯 治血氣不足,虛火內動,或煩躁,盜汗不止。

熟地黃 當歸 黃 (炒) 黃柏(以下俱炒黑) 黃芩 黃連 生地黃上每服三五錢,水煎。

八珍湯 治氣血俱虛,或用克伐之劑,脾胃虛損,肌肉消瘦,發熱惡寒,飲食少思等癥。(方見頂陷灰白)補中益氣湯當歸補血湯(二方見寒戰切牙)六味地黃丸(方見痘發熱屬陰陽)圣濟犀角地黃湯(方見頂陷心煩)內托散(即托里散,方見痘癰)七味白術散(方見痘發熱屬陰陽)

目錄:卷二十

篇名:痘腹痛

屬性:婁全善先生云∶痘腹痛多是熱毒為患,當臨癥消息之。又云∶痘出腹痛,或身痛脈洪數者,用解毒涼藥加芍藥、甘草。竊謂前癥若痘未出而發熱煩躁,或作渴飲冷,大便堅實,此熱毒壅滯也,用疏利之藥。若痘已出而不熱躁,不飲冷,大便不實,此元氣虛弱也,用白術散之類補之。若噯腐吞酸,大便穢臭,乳食停滯也,用保和丸消之。凡腹痛作渴飲冷,手足并熱者,屬實熱;作渴飲湯,手足并冷者,屬虛寒。虛寒者,當溫補脾胃;虛弱者,當調補脾胃。

一小兒善食作渴,腹痛便秘,痘痕赤色,先用加味四物湯而愈。后仍痛惡食,此脾胃受傷,用白術散而痊。

一小兒痘將靨,腹脹發熱面赤,午后益甚,按其腹不痛,余謂脾虛,用五味異功散而痊。

一小兒出痘腹痛,大便似利,寒熱往來,余以為脾氣虛,用白術散而痊。

一小兒出痘,腹痛作渴,飲食如常,光澤紅活,此胃經實熱,先用瀉黃散,一劑頓安,又用白木散而痊。

一小兒痘后,腹痛作渴,飲冷便秘,用清涼飲末五分頓安。后腹痛吐瀉發搐,用白術散加鉤藤鉤而愈。

一小兒出痘腹痛,噯腐吞酸,此飲食停滯,先用保和丸二服,續用五味異功散而痛止,又用托里散而靨。

人參理中湯 治脾胃虛寒,胸膈痞滿,或心腹疼痛,痰逆嘔吐少氣;或霍亂吐利,手足厥冷,不喜飲水。

(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湯)人參 白術 干姜(炮。各等分) 甘草(炒,減半)上每服三錢,水煎。或研末,白湯調下。

一味異功散 治小兒諸般釣癥,角弓反張,胸膈臍凸,以透明沒藥為末,姜湯調下。

桔梗枳殼湯 治氣壅痞結,腹脅疼痛。

桔梗 枳殼(炒。各二兩) 甘草(炙,半兩)上每服二三錢,姜水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余县| 徐水县| 贵州省| 治多县| 固始县| 南皮县| 望江县| 新宾| 绩溪县| 那曲县| 张北县| 卢氏县| 安岳县| 合水县| 石林| 布拖县| 二连浩特市| 蓬安县| 武宣县| 仙居县| 洮南市| 金华市| 温泉县| 黔西县| 龙南县| 岳阳县| 阜宁县| 平定县| 盐池县| 汤阴县| 乌兰县| 张家口市| 佛山市| 仪陇县| 彭水| 德化县| 神农架林区| 台安县| 石楼县| 内丘县| 临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