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 古今醫鑒
- 龔信
- 2966字
- 2015-12-30 09:34:07
蛇床子(五錢,炒為末) 大楓子(去殼,五錢,為末) 水銀(二錢) 白錫(一錢)加枯礬(一錢,亦可)上先將錫化開,次入水銀攪勻,后入上二味研勻,用 油調搽。
一上散(王少泉傳) 治疥瘡。
枯白礬(一兩) 硫黃(七錢) 人言(三分) 五倍子(五錢,炒) 花椒(五錢)上為末,香油煎雞子令熟,去雞子,以油調搽。
香疥樂(鄭中山傳)大楓子(去殼,三十個) 木鱉子(去殼,三十個) 蛇床子(五錢) 白蒺藜(五錢)杏仁(三十個) 川椒(四錢) 枯礬(三錢) 朝腦(三錢) 輕粉(一錢半) 人言(一錢半)上各另為末,合勻,入 油三兩,搽瘡。
鐵掃帚(徐鯉川傳) 治疥癬、血風、諸瘡瘙癢難當。
硫黃(不拘多少) 人言(少許) 二味為末,入白蘿卜內,火燒存性,取出研細末聽用。另用香油四兩,入雞子三個,煎熟,去雞子不用,再入花椒四兩,油內煎至焦黑,去椒不用,用香油調藥搽患處。
玉銹球(周后峰傳) 治疥瘡。
水銀(一錢) 枯礬(五分) 樟腦(一錢) 大楓子(二十個) 花椒(五分) 油(五錢)上共研,不見水銀星,火炙擦之。
熏疥藥艾葉 核桃殼 雄黃 人言(少許)上為末,卷作筒,燒煙熏之。
洗疥藥防風 荊芥 白礬 馬鞭草 苦參 花椒 野菊花 水煎頻洗。
又方(吳北源傳)蒼術 皮硝 等分,水煎洗,愈后永不發。
仙子散 治遍身瘡疥,經年舉發者。
苦參 威靈仙 蔓荊子 何首烏 荊芥上各等分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前酒煎服,日二、三服,忌發風物。
疥靈丹白芷(一兩) 枳殼(麩炒,七錢) 連翹(七錢) 白蒺藜(炒,一兩) 羌活(七錢)梔子(炒,七錢) 當歸(七錢) 荊芥穗(七錢) 苦參(糯米泔浸一日,曬干,二兩)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五十丸,滾水下。
癬瘡
方必效散(黃賓江傳) 治風濕癬瘡,并年久頑癬。
川槿皮(四兩) 斑蝥(一錢) 半夏(五錢) 木鱉子(去殼,五錢) 檳榔(五錢)雄黃(三錢) 白砒(一錢)上俱切成片,另將雄、砒細研,共合一處,用井水一碗,河水一碗,浸曬三日,露三夜,將藥水用鵝翎掃疥上,百發百中。
立應膏(劉水山公傳) 治風癬瘡。
象皮(燒灰) 紅棗(燒灰) 針末 黃柏末 熟皮煙 黃丹(研) 輕粉(研) 大楓子(去殼)上各等分,為細末,煉香油調膏,涂癬上。
一女子兩股間濕癬,長四、五寸,發時極癢,癢定極痛。乃以利針當癢時于癬上刺百余下,其血出盡,鹽湯洗之,如此三、四次方除,蓋濕淫于內,其血不可不砭,后服浮萍散出汗。
浮萍散 治諸風疥癬癩瘡。
浮萍(四兩) 當歸 川芎 赤芍藥 荊芥 麻黃 甘草(各二錢)上銼二劑,蔥白二根,豆豉五六十個,煎至八分,熱服出汗。
治鵝掌風癬有蟲吃開。(羅岑樓傳)黃丹 輕粉(各三錢) 豬臟頭燒油調搽。
瘡
方桃梅煎(陳白野方) 治 頭瘡。
桃枝(連葉七枚,長四寸,搗爛) 烏梅(七個,打碎) 白礬(研,一錢) 胡椒(研末,一錢) 川椒(研末,一錢)上用香油二兩,煎至一兩,每早擦一次。
陀僧散 治小兒頭上白 瘡。
鵓鴿糞(炒,研末) 密陀僧 花椒末(各五錢) 硫黃(一錢) 人言(半分)上為末,香油調搽,晚間洗去。
香粉散(俞九河傳) 治小兒頭上肥瘡。
松香 枯礬 川椒(各五分) 水粉(三分)上為末,實放蔥內,扎住兩頭,白水煮沸,用時去蔥皮,擦患處。
皂礬散(賈醫官傳) 治癩頭白 瘡。
先用退殺豬湯,洗瘡令凈,用赤皮大蔥白三條,三寸長,劈開裝入皂礬,每一條入礬一錢,用紙包裹煨熟,揉擦,頭瘡即愈,其發即長矣。
神雁膏(陳小軒傳) 治白 頭。
羊糞,燒黑枯存性為末,雁油調搽,一、二次即愈。
治肥瘡、黃水瘡。
紅棗(燒灰) 枯礬 黃丹 松香(各一錢) 官粉(五分) 銀朱(三分)上為末,干則香油調搽,濕則干糝之。
癜風
方蜂房散(余靈泉傳) 治白癜風。
露蜂房一個,將生鹽筑滿諸孔眼,火燒存性,去鹽。后用膽礬、天花粉、蟬蛻各等分,俱為細末,均分,用紙包三分,將活鯽魚一對同酒煮熟,無風處細嚼,連刺飲酒,后后癢自上而下,趕入四肢。
金櫻丸(懷園叔傳) 治白癜風。
苦參(一兩) 何首烏(半斤) 胡麻仁(一兩) 牛蒡子(酒炒,一兩) 蔓荊子(一兩) 白蒺藜(二兩) 蒼耳子(一兩) 蛇床子(酒炒,一兩) 牛膝(酒洗,二兩) 肉蓯蓉(二兩) 蒼術(泔制,一兩) 菟絲子(酒制,一兩) 金櫻子(酒炒,一兩)上為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每服七十丸,溫酒送下。
三黃散 治白癜風。
雄黃 硫黃(各五錢) 黃丹 天南星(各三錢) 枯礬 密陀僧(各三錢)上為末,先以姜汁擦患處,姜蘸藥擦,擦后漸黑,次日再擦,黑散則無恙矣。
治白癜風。
硫黃 生白礬(等分,為末) 用絹包水煮一日,搽。
治紫癜風。
官粉(五錢) 硫黃(三錢) 為末,雞清調搽。
治赤白汗斑。(劉進士傳)雄黃 硫黃 全蝎 僵蠶 白附子 密陀僧(各五分) 麝香(二分)上為末,蘸生姜于患處擦之,五日除根,決效。
諸瘡
方隔蒜灸法 治一切瘡毒,大痛或不痛,或麻木。如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其毒隨火而散。蓋火以暢達,撥引郁毒,此從治之法也。
用大蒜頭去皮,切三文錢濃,安瘡頭上,用艾壯于蒜上,灸之三壯,換蒜復灸。未成者,即消;已成者,亦殺其大勢,不能為害。如瘡大,用蒜搗爛攤患處,將艾鋪上,燒之,蒜敗再換。如不痛,或不作膿,及不起發,或因瘡尤宜多灸。灸而仍不痛,不作膿,不起發者,不治,此氣血虛之極也。
蔥熨法 治虛怯人肢體患腫塊,或作痛,或不痛,或風襲于經絡,肢體疼痛,或四肢筋攣骨痛,又治流注,跌撲傷損腫痛杖打,刺痛及婦人吹乳,乳癰陰證腹痛,手足厥冷。
蔥頭細切,杵爛炒熟,敷患處,冷則易之。再熨腫痛即止,其效如神。
豆豉餅 治瘡瘍腫硬不潰,及潰而不斂,并一切頑瘡惡瘡。
江西淡豆豉為末,唾作餅子如錢大,濃如三文,置患處,以艾壯于餅上,灸之,干則易之。如背瘡用漱口水調作餅,復患處,以艾鋪餅上灸之。如未成者即消,已成者能消其毒,如有不效者,氣血虛故也。
洪寶丹(西園公方) 治一切腫毒,散血消腫,治湯蕩火燒,金槍打撲,出血不止,如神。
天花粉(三兩) 白芷(二兩) 赤芍藥(二兩) 郁金(一兩)上為末,熱用茶調,冷用酒調涂患處,如衄血不止,水和涂后項上,最能絕血路。
隔紙膏(兩川叔傳) 治一切惡瘡腫毒頑瘡。
雞屎(炒,一兩) 松香(生,一兩) 百草霜(八錢) 雄黃(五分) 枯礬(四分)上為末,香酒調,用傘紙貼患處,攤藥于紙上,再將原紙返展蓋住。
神捷膏(鄭中山傳) 治諸般頑瘡,及內外 瘡,久年不愈者。香油半斤,先煎,入黃蠟一兩,松香五錢,慢火熬至滴水成珠,不散為度,取出候冷,加后藥。
乳香(三錢) 沒藥(三錢) 輕粉(三錢) 血蝎(三錢) 孩兒茶(三錢) 枯礬(三錢)龍骨(火 ,三錢) 川椒(四錢)上為細末,攪之煎膏內,瓷器收貯。若遇頑瘡,先用花椒、細茶、艾葉濃煎水,頻頻溫洗令凈。卻用油紙以封刺孔,比如瘡口大,俱刺遍傷,藥將孔面貼瘡上,一日換三次,二日后換一日一次,每換藥必須洗凈方貼,效。
斂瘡止痛生肌散(杜桐岡傳) 治諸瘡及癰疽、黃水、熱泡等瘡。
官粉(火 黃色,一錢) 黃柏(末,一錢) 黃連(末,五分) 乳香(五分) 沒藥(五分) 孩兒茶(五分)上為末,摻患處。
散解毒(黃賓江傳) 治諸瘡腫毒,并喉閉、赤眼暴發疼痛。
雄黃(三錢) 白硼砂(三錢,銅杓微火炒) 膽礬(六錢,打碎,先炒白色,再炒紫色)上共為細末,治瘡,或將燒酒,或吐津抹濕瘡上,將末藥著指磨上,立消。治眼用津抹濕眼胞,將藥抹之,立消。喉閉,吹喉中。
追風解毒湯(兩川叔傳) 治血風瘡,并濕熱生霉,其形如釘高起寸許者。
連翹 黃芩 梔子 黃柏 防風 荊芥 羌活 獨活 全蝎僵蠶 蒺藜 金銀花 威靈仙 歸尾 赤芍 甘草上銼,各等分,水煎服。
寸金黃(劉甘泉傳) 治一切紅腫熱毒瘡癤。
黃連 黃芩 黃柏 大黃 皮硝 青黛 白礬 五倍子上各等分為末,雞清調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