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章 秦瑣征

  • 七國考
  • 董說
  • 3052字
  • 2015-12-29 09:26:11

覇水

水經注覇者水上地名也古曰滋水矣秦穆公覇世更名滋水為覇水以顯覇功

秦讖

趙世家趙簡子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懼醫扁鵲視之出董安于問扁鵲曰血脈治也而何怪在昔秦穆公嘗如此七日而寤寤之日告公孫支與子輿曰我之帝所甚樂吾所以乆者適有學也帝吿我晉國將大亂五世不安其后將覇未老而死覇者之子且令而國男子無別公孫支書而藏之秦讖于是乎出矣封禪書云秦繆立病臥五日不寤寤乃言夢見上帝上帝命繆公平晉亂史書而記藏之府而后世皆曰秦繆公上天

小咸陽

揚雄云秦使張儀作小咸陽于蜀按郡國志秦惠王二十七年使張儀筑城以象咸陽沃野千里號曰陸海所謂小咸陽也

為市

秦別紀秦獻公七年初行為市

狗堡

三秦記麗山西有白鹿原原上有狗堡秦襄公時有大狗來下有賊則狗吠之故一堡無患

馬城

搜神記昔秦人筑城于武周塞內以偹胡將成而崩者數矣有馬馳走周旋反復父老異之因依馬跡筑城城乃不崩遂以名焉

龜城

寰宇記初張儀筑成都城城屢壊不能立忽有大龜周旋行走巫言依龜行處筑之城乃得立遂名

浮橋

春秋后傳周赧王五十年秦作浮橋于河

機發橋

燕丹子秦王為機發之橋欲陷丹

上計

史記秦昭王召王稽拜為河東守三年歲不上計

檄楚書

文心雕龍曰檄者皦也宣布于外皎然明白張儀檄楚書以尺一明白之文

秦紀

列國紀聞秦史曰紀余按司馬遷本紀之名蓋因秦舊

博箭

韓子秦昭王使工人施鉤梯上華山以松柏之心為博箭長八尺棊長八寸勒之曰昭王嘗與天神博于此

鉤梯

詳上博箭

世本云秦穆公作沐

輕粉

秦穆公作輕粉見物原蕭史與秦穆公煉飛雪丹苐一轉與弄玉涂之今之水銀膩粉是也見古今注

男子書年

始皇本紀十六年初令男子書年

斗桶 權衡 丈尺

秦孝公十九年商鞅平斗桶權衡丈尺

白玉虎

太平御覽始皇二年騫霄國獻善畫之工刻白玉為兩虎削玉為毛如真矣不點兩目睛始皇點之即飛去明年南郡有獻白虎二頭始皇使視之乃是先刻玉者始命去目睛二虎不復能去事見拾遺記

石牛

蜀王本紀秦惠王欲伐蜀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見之以為牛能大便金蜀王即發卒千人使五丁力士拖牛成道致三枚于城郭蜀道得通三牛力也后遣丞相張儀等將兵隨石牛道伐蜀焉

石犀

華陽國志秦李氷為蜀守作石犀五頭以厭水精詳見河渠杜甫詩君不見秦時蜀太守刻石立作三犀牛志云五犀其說不同

田齊瑣征

棧道

國策田單為棧道木閣迎齊王與后于城陽山中王伯厚云據此非但蜀有棧道也

管仲之后

傅子云昔田氏有齊而管仲之后去之或適魯或適楚漢興有管少卿為燕令始家朱虛世有名節九世而生管寜

擊蘇秦稱臨淄之中車轂擊以為盛樂府注云齊人本好轂擊相犯以為樂也蓋其俗云

斗雞 走狗 六博 蹹踘

蘇秦說齊云臨菑甚冨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撃筑彈琴斗雞走狗六博蹹踘

以牛釁鐘

孟子引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問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陳祥道曰古之用釁者多矣若天府釁寳鎮及寳噐小子釁邦噐及軍噐龜人釁龜圉人釁廐以至社稷五祀與夫師行之主藏約之戶或釁于始成或釁于將用其禮豈一端哉然釁有司行事而君不親犬羊為牲而牛馬不預有司爵弁而不冕牲駹而不純則釁之為禮也小矣后世有以牛釁鐘而甚者叩人鼻以衈社此先王之所棄也

楚瑣征

典籍

王子朝以典籍奔楚見左傳困學紀聞曰周之大寳河圖大訓列焉易象在魯三墳五典在楚周不能有寳矣然而老囗〈日冉〉之禮萇弘之樂文獻猶存及王子朝之奔楚于是觀射父倚相皆誦古訓以華其國以得典籍故也

營丘九頭圖

盛弘之荊州記云衡山南有南正重黎墓也楚靈王時山崩毀其墳得營丘九頭圖焉

離騷

楚語伍舉曰德義不行則邇者騷離而逺者距違注騷愁也離畔也伍舉所謂騷離屈平所謂離騷皆楚言也揚雄為畔牢愁與楚語注合

梼杌

列國記聞云楚史曰梼杌亦曰書曰志曰記梼杌獸名或曰木也湘東紀聞云梼杌之獸能逆知未來故人有掩捕輙逃匿史以示徃知來故名梼杌

夏州

左傳楚子為陳夏氏亂伐陳鄉取一人焉以歸謂之夏州

楚滅陳為縣見史記縣名始此非始于秦也

金陵

立齋閑録云金陵即今南京戰國楚威王時以其地有王氣埋金以鎮之故名

覇山

春秋說文云楚武王獵山自名覇山一統志武王山在棗陽縣東楚武王獵于此又名覇山

玉米田

書舊云歸州有玉米田屈原耕于此產白米如玉楚人遂名其田曰玉米又見屈原外傳

競渡

隋書志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羅土人追至洞庭不見湖大船小莫得濟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河因雨鼓棹爭歸競會亭上習以相傳為競渡之戲

牽鉤

隋書志楚又有牽鉤之戲云從講武所出楚將伐呉以為教戰流遷不改習以相傳鉤初發動皆有鼓節羣噪歌謡振驚遠近俗云以此厭勝致豐穰

角抵

漢武故事云內庭常設角抵戲角抵者六國時人所造也或曰角抵楚人造

竹卜

楚辭索瓊茅以筳篿兮王逸注楚人名結草折竹卜曰篿筳荊楚歲時記曰秋分以牲祠社擲茭于社神以占來歲豐歉或折竹以卜

包茅

左傳包茅不貢盛弘之荊州記曰零陵郡有香茅桓公所以責楚榖梁作菁茅也

畫羊懸榖

廣州記曰州廳梁上畫五羊又作五榖囊隨羊懸之云昔髙固為楚相五羊銜榖萃于楚庭故圖其象為瑞【六國時廣州屬楚】

雞駭犀

國策楚王獻雞駭之犀夜光之璧于秦王抱樸子云通天犀中有一白理如線置米其上以飼雞雞見之驚故名雞駭犀

夜光璧

詳上

明月珠

魯連子云楚之明月出蚌蜃

和氏璧

楚惠文王時得和氏璧見史記

白珩

趙襄子問王孫圉曰楚之白珩猶在乎見國語

方府金

見荘辛說楚襄王注云方府之金四方所貢之金也

黃金 珠璣 犀象

國策楚王曰黃金珠璣犀象出于楚寡人無求于晉國

朱鷺

詩疏義楚成王時有朱鷺合沓飛翔而來舞舊鼓吹朱鷺曲是也

茹黃狗

呂覽荊文王得茹黃之狗說苑作如黃

鐵膓兎

異苑云楚王與羣臣獵于云夢縱良犬逐狡兎三日而獲之其膓似鐵良工曰可以為劍

文繡馬

史記楚荘王有愛馬衣以文繡

康王谷

青藤山人路史云世傳始皇并吞六國楚康王避難谷中名康王谷在匡廬山亦見一統志

采菱城

一統志采菱城在桃源縣東北二十五里其湖產菱肉厚味甘楚平嘗采之

趙瑣征

摩笄之山

趙襄子擊殺代王其姊聞之泣而呼天摩笄自殺故趙氏有摩笄之山詳見音樂按今鎮江府城西南五里亦有摩笄山志云劉宋戴颙女于此摩笄誓不適人因名

米山

一統志米山在山西澤州髙平縣東一十里趙將亷頗積米于此俗呼大糧山

夫人城

郡國志洛州夫人城即趙武靈王夫人筑也

潘吾刻跡

韓子趙主父令工施鉤梯而緣潘吾刻踈人跡其上廣三尺長五尺而勒之曰主父常游于此【潘吾山名】

正旦放生

孔叢子邯鄲之民以正月之旦獻雀于趙王而綴之以五絲王大悅申叔以告子順曰王何以為也對曰正旦放之示有生也

魏瑣征

徑寸珠

史記齊威王二十四年與魏王會田于郊魏王問曰王亦有寳乎威王曰無有梁王曰若寡人國小也尚有徑寸之珠照車前后各十二乗者十枚

夜光璧

鄒陽書曰白圭顯于中山中山人疑之魏文侯投以夜光之璧

君臣相博

史記信陵君與魏王博

樂羊城

郡國志定州博陵縣樂羊城魏文侯使樂羊取中山造

上計

韓子西門豹為鄴令居期年上計新序魏文侯時東陽上計錢布十倍上計者上其計簿

木鵰

異苑魏安厘王觀翔鵰而樂之曰寡人得如鵰之飛視天下如芥也呉客有隠游者聞之作木鵰而獻之王王曰此有形無用者也召隠游欲加刑焉隠游曰臣請為大王翔之乃取而騎焉遂翻然飛去莫知所之

韓瑣征

氷井

湖南志氷井在開封府延津縣西南二十里世傳韓襄王藏氷之處

韓王之爻

古今萬物史魏時鑿土得尺鐵刻云韓王之爻不知爻為何物或云古大事必卜六爻已奠刻而記之疑亦影說姑附于此

燕瑣征

三九之數

王應麟曰燕三九之數書不傳

五位之卦

應劭曰燕昭王作五位之卦是曰燕易

蠡卜

春秋后語曰蘇秦事鬼谷學終辭歸道乏因行以燕人蠡卜傳說自給

黍谷

劉向別録曰鄒子在燕燕有黍谷地美而寒不生五榖鄒子居之吹律而溫氣至今名黍谷

龍膏燈

拾遺記燕昭王二年海人乗霞舟以雕壺盛數斗膏以獻昭王王坐通云之堂以龍膏為燈光耀百里煙色丹紫國人望之咸言瑞光世人遙拜之燈以火浣布為纒

荃蕪香

燕昭王散荃蕪之香見拾遺記

銷暑招涼珠

拾遺記昭王時有國獻珠于昭王王取瑤漳之水洗其沙泥乃嗟嘆曰自懸日月以來見黑蚌生珠已八九十遇此千歲一生珠也珠漸輕細昭王常懐此珠當隆暑之月體自清涼號曰銷暑招涼之珠也

恒春樹

拾遺記燕昭王通霞臺左右種恒春之樹葉如蓮花芬芳似桂花隨四時

明真里

拾遺記昭王徹色減味居乎正寢賜甘需羽衣一襲表其墟為明真里也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江县| 黄骅市| 普格县| 屯昌县| 吴忠市| 莫力| 徐水县| 呼和浩特市| 县级市| 乐亭县| 中阳县| 安图县| 涞水县| 沐川县| 邳州市| 两当县| 扶绥县| 威海市| 建昌县| 甘肃省| 广饶县| 乐亭县| 惠安县| 应用必备| 油尖旺区| 诏安县| 民权县| 高碑店市| 资源县| 富裕县| 沙坪坝区| 长治市| 大丰市| 康乐县| 五峰| 建阳市| 民权县| 济宁市| 来宾市| 揭东县| 安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