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0章 年輕人要知道的場景口才常識(16)

25.引導會議討論的技巧

主持人在引導會議討論時應有較高的認識水平,良好的思維能力。在會議上,要善于提問,積極引導,能夠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行辯證式思維、逆向式思維、發散性思維,對問題的看法不僅從質上去認識,而且還能從量上進行分析、界定。引導會議討論的方法較多是采用發問,另外,如有必要可以進行分組討論,每組指定1名小組長,到時集中小組的意見,由代表們代表小組進行發言。

美國管理學家卡爾森認為,主持會議討論的技巧有:

1.為議事活動選擇好恰當的題目,使與會者對要討論的題目發生興趣;有在眾人面前表現自己的意見和觀點的欲望。

2.布置好開會的場所,使每一個前來參加會議的人感到自在,不致因環境和座位不舒服而分散精力或產生焦躁情緒。

3.作為會議主持人的職責是推動會議的討論,但要避免親自解答與會者的問題,以便所有參加討論的人都能積極思考并參與。

4.使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在有價值的議題上,并引導會議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達到最終的一致意見,但又不使參加會議的人感到會議主持人是在強迫他們。

5.掌握和安排好時間,限定每次發言的時間,掌握好會議討論的范圍,隨時警惕有人隨意說出的一、兩句話將議題拉出會議討論的范圍之外。

6.為會議做出全面的總結、記錄或報告,并貫徹執行,保證會議所確定的事項得以實現。

26.控制會議節奏的技巧

在會議召開的全過程中,會議的節奏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節奏控制不好,會影響會議目的實現。節奏過慢,勢必會延長會議時間,耗費更多的人力、財力;節奏過快,有可能會造成認識膚淺、理解不透、決策草率,沒有真正達到會議的目的。因此,會議主持人一定要重視控制好會議的節奏。具體說來,首先主持人在會前有一個會議計劃表,對會議中議題的難易、議程的前后安排、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對策……都應做好較充分的估計。在時間的估計上最好要有一定的彈性。其次,在會議進行中要時刻留心會議的進程。一旦發現節奏過慢時,則應想法采取措施調動與會人員的注意力、積極性,主動提問,多加引導啟迪;如節奏過快,則可多提幾個細節性的問題,在廣度、深度上下工夫。時間充裕的話,可以對每個階段的工作進行簡單的小結,并適當地強調要點、難點。

27.減少會議中說空話、套話的技巧

要召開會議時,有時會出現發言人說空話、套話的現象。其發言的內容空洞乏力,陳詞濫調,對會議不起什么積極作用。在碰到這種情況時,不妨采取以下的幾點措施:

1.清楚明了地向與會者告知會議的目的、議題、要求、討論方式、注意事項等。

2.主持人自己首先不要帶頭講空話、套話,說話要簡明扼要,不能東拉西扯,

給與會者樹立壞榜樣。

3.一旦出現有人說空話、套話、主持人就要及時巧妙地加以制止,以免再出現類似的情況。

當然,這與主持人長期形成的會風、工作作風有著很大的關系,因此,會議主持者在平時就要養成嚴謹務實的會風和工作作風。

28.用指名法避免會議冷場

主持人講完開場白,讓大家發言。開始時容易出現冷場。主持人可適當指名:“老張,您對這個問題很有研究,今天一定有好主意,先講講吧!”“老王,您大概早就考慮好發言內容了,大家就等著聽您的高見哩!怎么樣?您帶個頭吧!”萬事開頭難。有人帶了頭,下面就會有人跟著講。

29.用激將法促使他人發言

好馬也要揚鞭,強將還需激勵。主持人有時要用反面的話“刺激”一些人,促使他及時發言。如說:“老黃,您今天一言不發,看來是想‘金杯漱口’了!”旁邊很可能有人接口:“老黃向來能說會道,今天怎么會甘拜下風呢?”這樣一激,老黃還能不一吐宏論嗎?

30.用點撥法讓與會者找到話源

當人們對某個問題還似明非明時,常常難于發表看法。主持人應抓住關鍵,適當點撥,與會者便會頓開茅塞,話如泉涌了。如說:“這個問題正面一時看不清,假如反過來看呢?從它究竟有多少弊端的角度看,是否應下決心解決呢?”

31.用復述法引導大家深入討論

某人的發言十分精辟,主持人對此也有同感。為引導大家順此深入討論,可復述他發言的要點。如:“老鄭認為,我校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不在于嚴格考勤、考試上,而在于聯系實際改進教學方法,說得很有道理。大家對此議論一下吧!”老鄭聽了非常高興,大家討論也有了方向,會議就會深入一步。

32.用啟示法開拓思路,引導討論

利用有啟發性的問題,開拓思路,引導討論。如在討論“私營企業主能不能入黨”時,主持人問:“有人主張應該吸收私營企業主中的優秀分子入黨,這樣才有利于引導和發展私營經濟;有人表示反對,認為私營企業主同工人之間實際上存在著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對有剝削行為的人不能吸收入黨。大家認為哪種觀點正確呢?”

33.用比較法形成結論

討論會進行到一半,幾種意見已經擺出,主持人便可簡要歸納,引導大家從比較中判定優劣,從而順理成章形成結論。如說:“對第四季度的工作安排,現在有三種方案:一是……二是……三是……同志們可以比較一下,選定一種最佳方案。”

34.用收束法把扯遠的話題收回來

討論會上,有時可能出現離題現象,一些人天南海北,把話題越扯越遠。此時,主持人要及時收束,使其回到本題。運用收束法時,應注意不挫傷發言者的積極性。主持人要十分自然地收束圓場。如說:“老陳等同志說到的問題,確實是存在的,他們的看法也很有價值,今后可專門為此開討論會。不過,今天的中心議題是如何制定超產獎金的發放規定,大家應集中對這個問題思考議論一番。”

35.用諧趣法調節過激的氣氛

當會上不同意見爭論過于激烈,發言者嗓音越來越大,調門越來越高,主持人要用幽默的語言,詼諧風趣的插話,及時為之“降溫”,使雙方都冷靜地分析對方的意見,達到求同存異。如說:“同志們,別激動!聽說高分貝的聲音會把耳鼓膜震破,為了不讓我們都變成聾子,我建議大家發言時把嗓音降低20分貝好嗎?”幾句話引得哄堂大笑,會場上的氣氛也得到了調節。

36.用過渡法把討論的內容引向深入

用適當的連接詞,把會議的一項內容過渡到另一項內容。如說:“既然大家都認為搞聯營是使我廠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那么,和哪些地區、哪些單位搞聯營呢?請大家提供一些確切的信息。”這樣承上啟下的過渡,也能把討論的內容引向深入。

37.用勸說法協調會場秩序

討論會上,有人針對不同意見者言辭尖刻,刺傷了他人;有人則發言過多,壟斷了會場。主持人要以委婉的言詞,作適當的勸說。如“小李的發言也是一得之見,從正面理解,有其合理的部分,不應過多指責。再說,言者無罪!人人都可以講話嘛!”“討論會要各抒己見,讓大家都發言,小蔡說了好幾次了,算是一家之言。到會一二十人,就是一二十家,最好是百家爭鳴。還有十多家沒發言,請你們都說說吧!”

38.用歸納法進行會議總結

把會議的主要成果提綱挈領地概括出來,加深與會者的印象。如說:“今天我們學習了黨的十四大文件,主要收獲是統一了對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認識,弄清了以下兩個問題:一是……二是……現在,方向已經明確,路子已經找到,讓我們今后在各自的崗位上大顯身手吧!”

39.用啟下法進行會議總結

用在本次會議中提出而還未得到解決的問題作啟發,為下次會議作鋪墊。如說:“今天大家提了不少問題,其中‘為什么亂攤派之風屢禁不止?’提得很及時很深刻,只是限于時間,今天沒有充分討論。請大家會后廣泛收集材料,深入思考,以便下次再議。”

40.用鼓動法進行會議總結

用鼓舞人心的話語作總結,以強化會議精神。如在一次救災總結討論會上,主持人最后說:“世上總是好人多,天災無情人有情。這次搶險救災中,真正體現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一家受災,千家關懷。這次討論交流,大家敘述了許多感人的事跡,使我們體會到了許多崇高思想。愿這種精神進一步發揚,愿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加美好!同志們,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思、有所悟。散會!”

第八節 面對媒體時的口才常識

1.輕松應對刁難

2.巧妙避開敏感話題

3.機智轉移話題

4.寓理于事,不言自明

1.用優雅回答來應對刁難

優雅回答是一種站在高處,俯視對手,意味深長的回答,還可以說是大度回答。

周總理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具有非凡的口辯才能。是友也好,是敵也罷,或者亦友亦敵,不友不敵,他總是沉著應付,自由周旋,于優雅謙遜間捭闔縱橫。這其中有不少是場面十分尷尬,環境十分險惡,人們認為問題比較尖銳,十分棘手的時候。

抗美援朝期間,一次,總理批閱完文件接受一美國記者采訪。美國記者看到總理桌上放的是一支美國派克鋼筆,就詰難:“你們堂堂中國人為什么用我們美國生產的鋼筆?”總理含蓄地答道:“提起這支筆呀,那可說來話長了。這不是支普通的筆,是一個朝鮮朋友抗美的戰利品,作為禮物送給我的。我覺得有意義,就收下了這支貴國的鋼筆。”

這是機變,也是暗示,總理由他的派克鋼筆而至“朝鮮朋友抗美的戰利品,”而至“留作紀念”,能運用這種方法的人,不僅口才好,德育高,而且思想達到一定的境界,存在于萬物之中又凌駕于萬物之上。否則,答非所問,無的放矢,貽笑大方。

2.用現引現證來應對刁難

現引現證猶如現炒現賣,即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就地取材,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使得自己的論據更充實、更充分,喻義也更深刻、更貼切。現引現證空口道的“道具”通常是和對方有關系的。現引現證的最突出特點是語言直接、單刀直入,其攻擊力足能使對方因猝不及防而落敗。

美國前總統卡特競選總統時,一位酷愛找茬兒的女記者采訪了他的母親。

女記者:你兒子說如果他說謊,大家就不要投他的票,你敢保證說卡特從未說過謊嗎? 卡特母親:也許我兒子說過謊,但卻都是善意的、無邪的。

女記者:何謂善意的說謊?

卡特母親:你記不記得,在幾分鐘之前,當你剛跨進我家的門時,我對你說你非常漂亮,見到你非常高興?

女記者立即敗下陣來。

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卡特母親“以人喻理”,現引現證,既削弱了女記者咄咄逼人的架勢,又維護了自己兒子的形象。

3.用接茬引申來應對刁難

所謂接茬引申法,就是當對方提出的問題使你實在無法回避又難以做出正面解答時,不妨順水推舟接著他的話茬往另外方面引申,用引申之處的絕妙結果來回答對方的提問。接茬引申需要具備豐富的想象力和聯想力,使間接回答的話語出乎對方的意料。所以,接茬引申法是岔題作答空口道的一種行之有效之法。

請看丘吉爾是如何妙用接茬引申的:

20世紀30年代,一次丘吉爾訪問美國時,有一位反對他的美國女議員咬牙切齒地對他說:“如果我是您的妻子,我會在您的咖啡里下毒藥的。”

丘吉爾狡黠地一笑,不屑地答道:“如果我是您的丈夫,我會喝下那杯咖啡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丘吉爾多次發表演說,極力主張與蘇聯聯合共同抵抗德國納粹的侵略。一位記者問他為什么替斯大林講好話?他說:“假如希特勒侵犯地獄,我也會在下議院為閻王講話的。”

丘吉爾并不直接亮明自己的觀點,而是用幽默含蓄的表達方式,把自己的觀點寓于其中,讓對方細細去品味。這種間接岔題作答,不但能恰到好處地制止刁難,回擊對方不友好的態度,而且能使答話的語言充滿情趣、魅力和耐人尋味的神秘色彩。

4.用模糊語言避開話題

在答記者問中往往會碰到一些不便直接回答但又不能不回答,一時無法回答但又必須回答的敏感話題。這時如果運用精確的語言往往表達不了我們的思想感情,此時模糊應對便派上了大用場。

阿根廷著名的足球運動員迪戈·馬拉多納在與英格蘭球隊相遇時,踢進的第一球,是“頗有爭議”的“問題球”。據說墨西哥一位記者曾拍下了“用手拍人”的鏡頭。

當記者問馬拉多納,那個球是手球還是頭球時,馬拉多納機敏地回答說:“手球有一半是迪戈的,頭球有一半是馬拉多納的。”

馬拉多納的回答頗具心計,倘若他直言不諱地承認“確系如此”,那么對裁判的有效判決無疑是“恩將仇報”。但如果不承認,又有失“世界最佳球員”的風度。而這妙不可言的“一半”與“一半”,等于既承認了球是手臂撞人的,頗有“明人不做暗事”的大將氣概,又在規則上肯定了裁判的權威,亦具有君子風度。

這種模糊應答,往往體現了說話者的機智,情急生智,應變自如,令人回味。這種應答方式以收縮性大、變通性強、語義不明確的詞語,回答一些不能直接回答又必須回答的問題,從而化解矛盾,擺脫被動的局面。

5.用寓理于事的方式避開話題

在答記者問之時,遇到不想回答的問題,或者已經回答過但對方又發問的問題時,不妨采用寓理于事的方法,即針對提問講一個事例,讓對方認同其中包含的道理,然后將此道理應用于對方的提問,使答案不言自明。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莫力| 乌鲁木齐县| 同德县| 雷州市| 南京市| 汝州市| 巴里| 永丰县| 乡宁县| 云龙县| 拜泉县| 陵川县| 恩平市| 台南市| 芒康县| 梁山县| 三门县| 灵寿县| 庄河市| 曲松县| 门源| 淮阳县| 文山县| 桃园市| 教育| 东光县| 黎城县| 滦平县| 大宁县| 封开县| 太康县| 屏东县| 西安市| 依安县| 连平县| 阿克陶县| 苗栗县| 新民市| 广宗县| 紫金县| 汪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