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 唐書直筆
  • 呂夏卿
  • 4431字
  • 2015-12-27 01:32:35

○帝紀第一

名字

王者帝天下名所以事宗廟禮天地也其余接見臣下從謙稱則名無所通焉帝名之例始于范蔚宗陳壽古今之通制也史記漢書不載帝名失于簡畧也

漢高祖以劉季稱光武以文叔稱然則帝之有字尚矣唐高祖字叔徳劉昫之書不載【案劉昫原本訛劉敬今改正】史之闕文也

書母

禮家貴嫡示天下之本也非嫡則不書母母以子貴子以母貴子立然后書所以生于母傳正也

代宗紀書曰母章敬呉皇后【案章敬原本訛章恭今改正】余則不書所生母如元獻楊太后傳中載生肅宗故略于此

即位

繼世而立書即位用常文

書曰皇太子即位于柩前書柩前示承顧命之重也

繼故而立其賊不討則為子之誼輕不稱太子無嗣父之道也

文宗紀書曰寳厯二年十二月皇帝即位敬宗遇弒文宗以弟繼統縱賊不討貶也穆宗紀書曰元和十五年正月皇帝即位不稱太子者陳弘志不討則太子之誼不明故從兄弟稱用文宗例明以帝制而立也中宗紀書曰【案中宗原本訛哀宗今校改】景龍四年六月溫王即皇帝位哀帝紀書曰天佑元年八月輝王即皇帝位微不足以討賊非貶也不稱皇太子者矯先君之顧命出于一時之權宜故但以溫王輝王書

內禪

內禪非正之制也涉權宜而逼大體則書踐阼而不稱太子傳襲計定人無異志則書踐阼而不稱皇帝若讓不忍嗣然

高祖紀書曰武徳九年八月皇帝傳位為太上皇睿宗紀書曰【案睿宗原本訛高宗今校改】先天元年八月皇帝傳位為太上皇太宗紀書曰八月太上皇傳位皇帝踐阼于顯徳殿明皇紀書曰八月太上皇傳位庚子皇帝踐阼于武徳殿太宗明皇紀皆先載建成元吉太平公主之難及事克內禪之命行焉臣子之謀非一朝一夕之故變也于傳位之下復出太上皇傳位明神器有所授也順宗紀書曰貞元二十一年八月皇帝傳位于皇太子憲宗紀書曰貞元二十一年八月內禪乙巳皇太子踐阼于宣政殿録內禪以起踐阼者人望所屬宗廟有主推天命之歸故不書太上傳位不嫌所授不明也受內禪不書即位嫌父在而取大寳稱踐阼明代父之誼從緩文

立太子

太子社稷之系父在不得以君稱書名從臣下之辭人神所歸則書立

睿宗紀書曰景云元年七月立皇太子隆基是也

立不以正非天下之心所在則書子從私恩也

高宗紀書曰永隆元年八月立子哲為皇太子是也

太子薨不名謚葬在乎傳不成恩也徳或無良雖嫡亦絀先書廢從天下之志也

文宗紀書曰開成三年九月廢皇太子永為太宗紀廢皇太子承干同文天下之人知其可廢亦不足以為君故先云廢

嬖奪其恩廢不以過后書廢非得罪于天下天下不知太子之廢也

明皇紀書曰開元二十五年四月皇太子忠廢與高宗紀皇太子賢廢同文謂無可奪之罪后云廢從緩不忍辭

其徳足以奉宗社而失愛君親罹于非命書殺迫也

中宗紀書曰景隆三年七月殺皇太子重俊不書部下所殺稱君命以紓海內之痛

立皇后

皇后共承宗廟海內之母立以徳不以愛正家之道也先書君命正也

太宗紀書曰武徳九年八月立皇后長孫氏先書立徳選肅宗紀書曰至徳元年四月立皇后張氏同文張氏雖以兇終然其惡不累故用異例

廢以罪不以私則書廢從天下之人廢之也

明皇紀書曰開元十二年六月廢皇后王氏不稱廢為庶人嫌齊體之偪也王皇后詔載于本傳若無罪不出詔加罪之誣不足信于后人也

立以嬖不以徳廢以譖不以罪則異文見實

中宗紀書曰神龍元年立妃韋氏為皇后高宗紀書曰永徽六年七月皇后王氏廢是也

以愛奪權以計得眾立非恩徳則從自立文

高宗紀書曰永徽六年十月皇后武氏立是也凡立后恩澤皆出于已大赦天下老人賜粟不出高宗紀者惡武后之立正始而杜漸故但載武后本傳

國變遭絀書權臣之命幽逼致崩云死惟皇后不云殺嫌齊體也

哀帝紀書曰天佑二年十二月皇后何氏死乙酉朱溫追廢皇太后何氏是也庚戌輟郊詔載于何后本傳者惡朱溫之誣不出哀紀

宰相拜復

宰相國之股肱升黜書于紀重安危之本也書得人不備官

睿宗紀書曰景龍四年四月以許州刺史姚元之為丞相不書為兵部尚書門下三品具本傳

瘝官不書君命懲濫恩也

明皇紀書曰開元二十四年十一月牛僊客為丞相是也

用得其人功利社稷因其媒孽而輟柄用則先名而后免

明皇紀書曰開元二十四年十二月丞相張九齡罷以一時之罪而惜其功不欲聞罪免之命故后罷用緩辭于本傳復書某月某日罷以某代之足紀文也罷相之后或更方鎮遷他官皆詳于本傳徳宗紀書曰貞元十一年四月丞相陸贄貶于忠州贄以太子賓客貶忠州別駕為丞相書者繇上意之回惑庸讒之枉譖雖竄謫善人逺方而天下之望不替故猶稱丞相不書別駕而稱貶者君命實放逐其虛器所加從略

不勝其任以過而罷則先免而后名國罰明也有罪之放先書貶録過以正罰則罪名正而天下服

徳宗紀書曰建中四年十二月貶丞相盧〈木巳〉于新州位浮其材海內知其可去故先書貶竄之命

宰相薨于位書名而不氏

代宗紀書曰天厯十二年七月丞相綰薨是也罷相書氏

大勲勞書薨記功也賢臣死于貶所書地隱之也

徳宗紀書曰建中元年五月汾陽王郭子儀薨貞元五年八月庚戌西平王李晟薨録勲勞也徳宗紀書曰貞元某年某月丞相陸贄卒于忠州文宗紀書曰太和九年七月丞相宋申钖卒于開州非罪而黜雖死書舊官記終也變薨言卒者傷賢臣不復故輕文譏王者不能用舊臣也宗室屬逺亦書明皇紀書曰天寳十一年十月信安王祎薨是也

賢臣云亡海內所痛位名氏備而書卒若廢朝簡而贈賻殺則不書

敬宗紀書曰長慶四年十二月吏部侍郎韓愈卒賢臣記終也賢相告老乞骸骨書薨與賢臣異文文宗紀書曰開成四年三月晉國公裴度薨不書丞相罷也

殺大臣有罪書伏誅無罪書賜死非君命書害

代宗紀書曰大厯十二年宰相元載伏誅國法行也中宗紀書曰天授二年十月左相岑長倩賜死【案舊書新書并載殺岑長倩于武后紀此作中宗記當是夏卿修史時所擬改】逼君命也中宗紀書曰神龍二年某月武三思害侍中桓彥范及敬暉袁恕已文宗紀書曰太和九年十一月仇士良害宰相王涯及賈餗舒元輿書三思與士良之名惡專戮大臣也

余臣有罪書誅無罪書殺

明皇紀書曰天寳六載春正月誅北海太守李邕開元二十五年三月殺監察御史周子諒書誅者成法不可變王者至公之刑也書殺者觸威忤旨罹于非命王者一時之罰也

命將征伐

征伐國家廢興之大政也將得人書帥師討有罪書伐

高宗紀書曰干封元年十月遼東道大總管李績帥師伐高麗不云命司空英國公李績為遼東大總管案文宗原本訛中宗今校改者紀書成命傳其實事也

將非其人書王師伐不得罪大戰書及

明皇紀書曰天寳十四載四月王師及云南大戰于瀘川敗績不書劍南節度使鮮于仲通將之者貶無功也書及者無名興師及爭土拓地玩威喪徒國家危亡之釁故不書王師不勝通以敗績書

將擅出師雖伐得罪出而有功皆書自專

書曰某月某日將軍某以師伐某國以者左右自用之文

官軍失利以將名師惡衂國也効命而死書失利將奔北俘辱書大敗

明皇紀書曰開元二十年閠三月郭英杰之師失利于都山英杰死之英杰蹈義喪元不隕臣節書死而再名嘉之也明皇紀書曰天寳十四載十二月封常清之師大敗于罌子谷幸陜郡十五年六月哥舒翰之師大敗于靈寳執哥舒翰翰及常清奔書執之再名罪失律也英杰常清皆一時名將雖敗軍猶不稱王師

王師有功執其丑虜書獲

明皇紀書曰天寳十四載十二月常山太守顏杲卿敗安祿山之軍獲其將何千年高邈以似禽獸稱獲

將以辱命而誅書斬于軍中否則書斬殺無罪也

明皇紀書曰天寳十四載十二月高仙芝封常清斬于軍中誅辱命也勝負之勢用兵常數士不素習輿尸奔北雖國法必申而其罪可貰用輕文書曰某年斬將軍某

裨校之屬雖有功書元帥之名重兵柄之分也

徳宗紀書曰建中二年十一月宣武節度劉洽破淄青李納之軍于徐州不書神策將曲環名一軍政于劉洽也

執戎狄則大將不名

太宗紀書曰貞觀四年三月執突厥頡利可汗是也以能禽之故大將不名也

破戎狄必稱王師

太宗紀書曰王師破突厥于陰山不書李靖之名舉中國之重也其余具突厥靖傳

不稱王師者窮兵黷武非中國之道用輕文

太師紀書曰十四年八月平高昌城十九年五月甲申收遼東城是也

戎狄之心勢窘則幸生服叛不一無向化之常惟可汗來奔則書

太宗紀書曰三年十二月突厥突利可汗什缽苾來奔其余雖名王酋豪來皆載之本傳不列帝紀不與中國受叛人也明皇開元二年突厥黙啜妹壻火拔頡利發石失畢來奔不書明皇紀是也

戎狄之俘獻于社廟不書大將之名受俘亦如之懲首事也

太宗紀書曰貞觀四年三月獻突厥之俘于太廟二十三年正月獻龜茲之俘于社廟明皇紀書曰開元二十年五月皇帝御應天門受俘是也

中國之俘獻于社廟皆書大將之名受俘亦如之襃大功也

高祖紀書曰【案高祖舊訛高宗今校改】武徳二年七月秦王獻竇建徳王世充之俘于太廟憲宗紀書曰元和十四年二月皇帝御興安門受田弘正所獻李師道之俘是也

宰相統兵書天子遣師重本朝之寄也

憲宗紀書曰元和十二年八月裴度征淮西呉元濟皇帝御通化門遣師昭宗紀書曰龍紀元年五月張浚征大原李克用帝御安喜門再拜銜涕而辭上賜之犀帶具本傳

公主下降

公主下嫁外國必書逆女之使

太宗紀書曰十三年十二月吐谷渾遣使來逆女十四年二月弘化公主歸于吐谷渾春秋紀裂繻來逆女中國之臣得以名通吐谷渾慕容諾曷缽逆女不書名惟以使稱

不書逆女之使以公主大歸為名

淮陽王道明送弘化公主不書本紀尊中國也具吐谷渾傳而已

外國求婚之使不書于紀使若其請不必皆然

貞觀十四年六月薛延陀遣使求婚具吐蕃傳是也中宗紀書曰景龍三年十一月吐蕃遣使逆女四年正月車駕幸始平送金城公主歸吐蕃緣當時之意故異文非新例也曲赦咸陽故不書于紀具吐蕃傳足本傳之文也

公主厘降無求婚逆女之使則不書于紀禮不足也

開元五年固安公主妻奚首領李大酺【案舊唐書奚國傳作李大輔】永樂公主妻李失活干元元年肅宗第二女寧國公主【案寜國舊訛寜親今校改】出降回紇皆具本傳而略于帝紀為中國諱也

公主無子絶歸則書自還

肅宗紀書曰干元二年八月寧國公主自回紇還是也

結好不固以師而歸變文書至喜之也

武宗紀書曰會昌三年三月太和公主至自回紇是也

公主死于外國則書于帝紀而略于本傳

書曰某月某日公主薨于某國是也

外國之君赴告不書于紀

春秋呉越之國卒而不書葬惡其僭而失禮外宗稱藩而臣其一國風化之所不及卒雖赴告當例于本傳

絶域內屬書本傳儆慢防之易也

圣人內寧必有外憂故四夷奉珍獻寳奔走京師其心非素被天王之化顧其勢使然故不列帝紀是不忘豫防之警

結好之盟先書戎狄以明汲汲也

徳宗紀書曰建中四年正月吐蕃及鳯翔節度使張鎰盟于清水戎狄無信盟詛末節要以神明之信非中國之福故先書吐蕃示汲汲于中國也不書吐蕃相尚結贊之名所以重中夏也

渝盟有變則不地

徳宗紀書曰貞元二年閠月吐蕃及侍中渾瑊盟執我行人崔漢衡路泌以下皆不書微也

戎狄乞盟不書蒞盟之臣蒙上文也

穆宗紀書曰長慶元年九月吐蕃乞盟十月及吐蕃盟不地不書丞相植蒞盟皆具吐蕃本傳

亂臣

亂臣賊子其謀有漸王者執馭下之柄必防微塞源焉書起而不云叛貴失御也

明皇紀書曰天寳十四年十一月安祿山起于漁陽是也

負固怙亂之雄乘伺釁隙而作有國所不免書叛有地也

徳宗紀書曰興元元年二月李懷光以河中叛憲宗紀書曰元和二年十月李锜以潤州叛是也

無地書據

劉辟以西川行軍司馬因韋皋之薨竊據成都憲宗紀書曰貞元二十一年八月劉辟據成都以叛無地也

竊地自固非君命所授用自立文

徳宗紀書曰建中二年二月梁崇義以襄陽自立以五使宣諭李舟如荊襄拒境不納是反狀已明至是加崇義同平章事不受詔故以崇義自立為文

軍逐其帥不預謀而立用眾立文

穆宗紀書曰長慶元年七月幽州立其帥朱克融是也不書立洄具本傳

蕃臣失撫馭之和以罹逼脅用眾逐文

穆宗紀書曰長慶元年七月幽州逐其帥張弘正是也

非意之變失備見逐書奔

文宗紀書曰【案文宗原本訛太宗今校改】太和五年正月李載義自幽州出奔是也

春秋諸侯之子列于盟會則位定方鎮之孤以留后自立朝廷因而授之容非篡盜書立

徳宗紀書曰貞元二年六月滄州程懐直立是也不書程日華卒者方鎮不卒

拒君命于外失臣子之義書拒命以見惡

肅宗紀書曰上元元年二月來琪以襄陽拒命是也不云叛其惡輕

主站蜘蛛池模板: 牙克石市| 进贤县| 荆门市| 额尔古纳市| 承德县| 红原县| 开原市| 西林县| 晋城| 桑植县| 同心县| 福建省| 江永县| 钟祥市| 巩义市| 浪卡子县| 伊吾县| 宁河县| 东至县| 来安县| 微山县| 宁乡县| 措勤县| 定安县| 安顺市| 聊城市| 株洲市| 霍邱县| 河北省| 崇左市| 龙里县| 乌鲁木齐市| 临夏市| 海口市| 北安市| 河津市| 商水县| 博客| 郸城县| 昌黎县| 颍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