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 文章精義
  • 李耆卿
  • 5402字
  • 2015-12-27 01:18:49

易、詩、書、儀、禮、春秋、論語、大學、中庸、孟子,皆圣賢眀道經世之書,雖非為作文設,而千萬世文章従是出焉。《國語》不如《左傳》,《左傳》不如《檀弓》,敘晉獻公驪姫申生一事,繁簡可見。

《孟子》之辯,計是非不計利害,而利害未嘗不眀;《戰國策》之辯,計利害不計是非,而二者胥失之 。

《荘子》文字善用虛,以其虛而虛天下之實;太史公文字善用實,以其實而實天下之虛 。

《荘子》者,易之變;《離騷》者,詩之變;《史記》者,春秋之變。

史記、帝紀、世家,從二雅、十五國風來;《八書》從禹貢周官來。

李斯上秦始皇書,論逐客,起句即見事實,最妙中間論物“不出于秦而秦用之,獨人才不出于秦,而秦不用”,反復議論,痛快!深得作文之法,未易以人廢言也 。

老子、孫武子,一句一語,如串八寳珍瑰,間錯而不斷文字,極難學,惟蘇老泉數篇近之(心術春秋論之類是也);韓非子文字絶妙 ,賈誼政事書,是論天下事有間架的;賈讓治河策,是論一事有間架的。

孟子就三綱五常,內立議論,其與人辯是不得巳;荘子就三綱五常,外立議論,其與人辯是得已而不已;義理有間矣,然文字皆不可及。(二人同處齊梁,不知如何不相見,若相見,其辨必然有可觀。)韓退之文,學孟子不及左傳,(有逼真處,如董晉行狀中、兩叚辭命是也);栁子厚文,學國語(國語叚全,栁叚碎句,法卻相似)西漢(諸傳髣髴似之);歐陽永叔,學韓退之(諸篇皆以退之為祖,加以姿態,惟五代史《過順宗實録》,逺甚青出扵藍而青扵藍也);子瞻文,學荘子(入虛處,似《凌虛臺》、《記清風閣記》之類是也)戰國策(論利害處,似《策畧》、《策別》、《策斷》之類是也)史記(終篇惟作他人說,末后自已只說一句,《表忠觀碑》之類是也)楞嚴經(《魚枕冠頌》之類是也。子瞻文字,到窮處便濟之以此一著,所以千萬人過他闗不得)曽子固文,學劉向(平平說去,亹亹不斷,最淡而古。但劉向老子固嫩,劉向簡子固煩,劉向枯槁子固光潤耳。)

韓如海,栁如泉,歐如瀾,蘇如潮。

司馬子長文字,一二百句做一句;下韓退之,三五十句做一句;下蘇子瞻亦然。初不難學,但長句中轉得意去,便是好文字,若一二百句、三五十句,只說得一句,則冗矣 。

孟子譏蚳鼃,不諫,卒以諫顯;退之譏陽城,不諫陽城,卒以諫顯;歐陽永叔譏范仲淹,不諫范仲淹,卒以諫顯。三事相類,然孟子數語而已,退之費多少糾說,永叔歩驟退之而微不及,古今文字,優劣扵此可見。

退之雖時有譏諷,然大體正;子厚發之以憤激,永叔發之以感慨,子瞻兼憤激感慨,發之以諧謔,讀栁蘓文方知韓文不可及 。

文章,不難扵巧而難扵拙,不難扵曲而難扵直,不難于細而難扵麄,不難扵華而難扵質,可為智者道,難與俗人言也。

司馬子長文,拙于春秋,內外傳而力量過之;葉正則之文,巧扵韓栁歐蘇,而力量不及 。

文字,請客對主極難,獨子瞻《放鶴亭記》,以酒對鶴,大意謂;清閑者莫如鶴,然衛懿公好鶴,則亡其國;亂徳者,莫如酒,然劉伶阮籍之徒,反以酒全其真而名后世,南面之樂,豈足以易隠居之樂哉?鶴是主,酒是客,請客對主,分外精神,又歸得放鶴亭隠居之意,然須是前面嵌“飲酒”二字,方入得來,亦是一格 。

退之《平淮西碑》,是學舜典;《畫記》,是學顧命。

退之諸文。多有功扵吾道,有補于世教,獨《衢州徐偃王碑》一篇害義。蓋穆天子在上,偃王敢受諸侯朝,是賊也,退之乃許之以仁,豈不謬哉 !

永叔《醉翁亭記》結云》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是學詩《采蘋》篇“誰其尸之,有齊季女”二句 。

傳體,前敘事,后議論,獨圬者王承福傳,敘事論議相間,頗有太史公伯夷傳之風 。

孟子《公孫丑下》首章起句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下面分三叚:第一叚,說天時不如地利;第二叚,說地利不如人和;第三叚,卻専說人和,而歸之“得道者多助”,一節髙似一節,此是作文中大法度也 。

子瞻《喜雨亭記》結云: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是化無為有;《凌虛臺記》結云:蓋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臺之存亡也。是化有為無 。

文字有反類尊題者,子瞻《秋陽賦》,先說夏潦之可憂,卻說秋陽之可喜,絶妙!若出文選諸人手,則通篇說秋陽,漸無余味矣。

班孟堅敘霍光廢昌邑王,讀至一半,太后曰:止為人臣子,當悖亂如是耶?再讀畢奏,此叚最妙哉,一時君臣堪畫。

盧仝《月蝕》詩,膾炙人口,其實大東后二章耳 。

詩云:漢有“耗斁下土,寧丁我躬”之句,退之、永叔禱雨文,遂各演作一篇,其實皆自云漢來,然不逮遠矣 。

孟子“辨百里奚”一節,辭理俱到,健讀數遍,使人神爽飛越 。

子瞻《萬言書》,是歩驟賈誼《治安策》;然虛文有余,實事不足,去誼逺矣 。

陸宣公文,字不用事,而句語鏗鏘,法度嚴整,議論切當,事情眀白,得臣告君之體 。

作世外文字,湏換過境界。荘子寓言,是空境界文字;靈均、九歌之類,是鬼境界文字(宋玉招魂亦然);子瞻《大悲閣記》之類,是佛境界文字(《魚枕冠頌》亦自楞嚴經來,《芙蓉城》、《黃鶴樓詩》之類是鬼仙境界文字);《上清宮辭》之類,是仙境界文字;惟退之不然,一切以正大行之,未嘗造妖揑怪,此其所以不可及 。

六經是治世之文,左傳國語是衰世之文,(書平王之命一篇巳見衰世氣象)戰國策是亂世之文 。

唐人文字,多是界定叚落做,所以死;惟退之一片,做所以活(栁子厚文字,便有界畫得斷者)

退之《張中丞傳》后敘云“翰以文學自名為此”,傳頗詳宻,然尚恨有闕者。不為許逺立傳,又不載雷萬春事,俗本誤耳。前半篇是說廵逺,后半篇是南霽云,即不及雷萬春事,三字誤無疑 。

《堯典》“命羲和纔”,數句耳;《七月》便詳似堯典,《月令》又詳似七月,而病處極多。然《堯典》分時,《月令》分月,其為文也易,《七月》顛倒月分,而以衣食為脈絡,其為文也難(此詩與周人之文不類)

《原道》、《送文暢師序》等作,辟佛老,尊孔孟,正是韓文與六經相表里處,非止學其聲響而已 。

《送文暢師序》,退之辟浮屠,子厚佞浮屠,子厚不及退之;論史書,子厚不恤天刑人禍,退之深畏天刑人禍,退之不及子厚 。

退之諸墓志,一人一様絶妙 。

退之《志樊宗師墓》,其不蹈襲前人一言一句,蓋與鑿鑿乎陳言之務去,戞戞乎其難哉!意適相似,所以深喜之。然銘謂“文従字順,各識職則”,宗師之文,文不従字,不順者多矣,亦微有不滿意。

退之志樊紹述,其文似紹述;志栁子厚,其文似子厚。春蠶作繭,見物即成,性極巧。

子瞻作《醉白堂記》,一叚是說魏公之所有,樂天之所無;一叚是樂天之所有,又魏公之所無;一叚是樂天魏公之所同;方纔說是為韓魏公作《醉白堂記》王介甫乃謂“韓白優劣論”不亦謬乎。

永叔《晝錦堂記》,全用韓稚圭《晝錦堂》詩意。

子瞻《灔滪堆賦》,辭到;《天慶觀乳泉賦》,理到。

西漢制度散見諸傳中,此是孟堅筆力。

歐陽永叔《五代史》,贊首必有“嗚呼”二字,固是世變可嘆,亦是此老文字遇感慨處便精神。

《禹貢》簡而盡(山水、田土、貢賦、草朩、金革、物產,敘得皆盡。后敘山脈一叚、水脈一叚、五服一叚,更有條而不紊)《周禮職方氏》,冗而踈。

《左傳》《史記》西漢,敘戰陳堪畫。

文字湏有數行不整齊處,湏有數行整齊處。

意對處文卻不必對,文對處意卻著對。

文有圓有方,韓文多圓,栁文多方,蘓文方者亦少(唯《上神宗萬言書》《代張方平諫用兵書》數篇方)圓者多。

退之《琴操》平淡而味長,子厚《鐃歌鼓吹曲》險怪而意到。退之墓志,篇篇不同,蓋相題而施設也;子厚墓志,千篇一律。

《資治通鑒》是續《左傳》,《綱目》是續春秋。

真希元集《文章正宗》分作四體:辭命一也,議論一也,敘事一也,詩賦一也,井然有條。

史遷《項籍傳》最好。立義帝以后,一日氣魄一日;殺義帝以后,一日衰颯一日,是一篇大綱領。至其筆力馳驟處,有喑嗚叱咤之風。

班固設問答最弱(如西都責東都之類),至子瞻《后杞菊賦》起句云:“吁嗟先生,誰使坐堂上稱太守?”便是風采百倍。

子瞻《表忠觀碑》,終篇述趙清獻公奏,不増損一字,是學《漢書》。但王介甫以為《諸侯王年表》則非也。

呂相《絶秦書》雖誣秦,然文字自佳。

荘子《胠篋篇》,辭理俱到。

不讀荘子《秋水》,見識終不宏闊。

佛是掃除事障,禪是掃除理障(熟讀《楞嚴經》自見)。

《維摩詰經》亦有作文法。三十二菩薩各說不二法門,此未得不二法門者也;維摩黙然,不說不二法門者,乃真得不二法門者也。子厚《晉問》微用此體。

歐陽永叔《豐樂亭記》之類能畫出太平氣象。

禇少孫(《史記》稱禇先生者是也)學太史公句句相似,只是成叚不相似;子厚學《國語》叚叚都似只是成篇不似。

學文切不可學人言語,文中子所以不及諸子,為要學夫子言語故也。

《論語》氣平,《孟子》氣激,《荘子》氣樂,《楚辭》氣悲, 《史記》氣勇,《漢書》氣怯。文字順易而逆難,六經都順,惟《荘子》《戰國策》逆;韓栁歐蘓順(《封建論》一篇逆),惟蘇眀允逆;子瞻或順或逆,然不及眀允處極多。

文字有終篇不見主意,結句見主意者,賈誼《過秦論》“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韓退之“守戒在得人”之類是也。

韓退之辟佛,是說吾道有來歴,浮屠無來歴,不過辨邪正而已。歐陽永叔辟佛,乃謂“修其本以勝之”,吾道既勝,浮屠自息,此意髙扵退之百倍。

文字起句發意最好,李斯《上秦始皇逐客書》起句,至矣,盡矣,不可以加矣!張伯玉作《六經閣記》,謂“六經閣者,諸子百家皆在焉,不書,尊經也。”亦是起句發意,但以下筆力差乏。

唐子西文極荘重縝宻,雖幅尺稍狹,無長江大河一瀉千尺之勢,然最利初學。

李邦直《勢原》只一勢字,《法原》只一法字,演出數千言,所謂“一莖草化為丈六金身”者。惜文字斷續,然亦是一法。

唐代宗時,有晉州男子郇謨者,上三十字條陳利害,一字是一件事,如團字是說團練使之類,謨自知之,他人不喻也。吾謂世之作文務要﨑嶇隠奧,辭不足以達意者,皆郇謨之徒也。

胡致堂文字就事論理,理盡而辭止,而氣極不衰,雖不必調弄文法,自然見有不可及處。

子厚文不如退之,退之詩不如子厚。

學楚辭者多,未若黃魯直,最得其妙。魯直諸賦及他文,愈小愈工,但作長篇苦扵氣短,又且句句要用事,此其所以不能如長江大河也。

樂毅《答燕王書》,孔眀《出師表》,不必言忠而讀之可想見其忠;李令伯《陳情表》,不必言孝而讀之可想見其孝。杜甫詩之忠,山谷詩之孝,亦然。

杜子羙《哀江頭》妙在“渭水東流劔閣深,去住彼此無消息”二句。眀皇在蜀,肅宗在秦,一去一住,兩無消息,有天下而不得養其父,此情何如耶?父子之際,人所難言,子羙獨能言之,此其所以不可及,非但“細栁新蒲”之感而已。

《詩》《生民篇》如廬山瀑布泉,一氣輸冩直下,畧無回顧,自“厥初生民”至“以迄扵今”只是一意。

盧仝《月蝕詩》,韓退之刪改耳,謂之“效玉川子作”,何耶?

文章有短而轉折多,氣長者,韓退之《送董邵南序》王介甫《讀孟嘗君傳》是也;有長而轉折少,且氣短者,盧裒《西征記》是也。

退之《送孟東野序》,一“鳴”字發出許多議論,自《周禮梓人》“為筍簴”來。

永叔《山中樂》三章贈恵勤,望其出佛而歸儒,持論甚正,從退之《送文暢序》來。

“石駘仲卒,無適子,有庶子六人,卜所以為后者,曰:‘沐浴佩玉則兆。’五人者皆沐浴佩玉。石祁子曰:‘孰有執親之喪,而沐浴佩玉者乎?’不沐浴佩玉。石祁子兆,衛人以龜為有知也。”此叚言“沐浴佩玉”者四,而不覺其重復。

文字貴相題廣狹。晦庵先生諸文字,如長江大河,滔滔汩汩,動數千萬言而不足;及作《六君子贊》,人各三十二字,盡得描畫其生平,無欠無余,所謂相題者也。

做大文字,湏放胷襟如太虛始得。大虛何心哉?輕清之氣,旋轉乎外,而山川之流峙、草朩之榮華、禽獸昆蟲之飛躍,游乎重濁渣滓之中,而莫覺其所以然之故。人放得此心,廓然與太虛相似,則一旦把筆為文,凡世之治亂、人之善惡、事之是非,某字合當如何書、某句如何下,某叚當先、某叚當后,殆如妍丑之在鑒,如低昻之在衡,決不至顛倒錯亂,雖進而至扵圣經之文,可也。今人時文,動輙先立主意,如詩賦論策,不知私意偏見,不足以包盡天下之道,以及主意有所不通,則又勉強遷就求,以自伸其說,若是者,時文之陋態也,可不戒哉。

《選》詩惟陶淵眀,唐文惟韓退之自理趣中流出,故渾然天成,無斧鑿痕,余子止煉句煅字,鏤刻工巧而已。今人言詩,動輙曰《選》言;文,動輙曰唐;何泛然無別之甚。

西漢文字尚質,司馬子長變得如此文,終不失其為質。

唐文尚文,韓退之變得如此質,終不失其為文。

晦庵先生治經眀理,宗二程而宻于二程,如《易本義》《詩集傳》《小學書》《通鑒綱目》之類,皆青扵藍而寒扵水也。但尋常文字多不及二程,二程一句撒開,做得晦庵千句萬句;晦庵千句萬句揫斂來,只作得二程一句。雖世變愈降,亦闗天分不同,然晦庵先生,三百篇之后一人而已。

濓溪先生《太極圖說》《通書》,眀道先生《定性書》,伊川先生《易傳序》《春秋傳序》,橫渠先生《西銘》是圣賢之文,與四書諸經相表里;司馬子長是史官之文,間有紕繆處;退之是文人之文,間有弱處;然亦宇宙所不可無之文也。

晦庵詩,音節従陶韋栁中來,而理趣過之,所以不可及。

蘇門文字,到底脫不得縦橫氣習;程門文字,到底脫不得訓詁家風。

學文切不可學怪句,先眀白正大,務要十句百句只如一句貫串意脈。說得通處盡管說去,說得反復竭處自然佳,所謂“行乎其所當行,止乎其所不可不止”,真作文之大法也。

古人文字,規模、間架、聲音、節奏皆可學,惟妙處不可學。譬如幻師塑土朩偶,耳目口鼻儼然似人,而其中無精神魂魄,不能活潑潑地,豈人也哉?此湏是讀書時一心兩目痛下工夫,務要得他好處,則一旦臨文,惟我操縦,惟我捭闔,此謂“一莖草化丈六金身”,此自得之學,難以筆舌傳也。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巨野县| 溆浦县| 辽宁省| 长岛县| 灵丘县| 吴忠市| 怀安县| 南投县| 马尔康县| 齐河县| 乌恰县| 汕头市| 绥棱县| 沧源| 卢湾区| 台南市| 罗江县| 长阳| 莲花县| 吕梁市| 于都县| 子洲县| 五台县| 盐津县| 遵化市| 鹤山市| 古蔺县| 通海县| 东丽区| 荆门市| 石楼县| 廉江市| 云安县| 杭锦后旗| 贵州省| 宽甸| 根河市| 青阳县| 玉环县| 孙吴县| 江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