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嶼,在福建泉州府東南海中;山形平衍,東西約十五里,南北約二十里。考「泉州府志」:自府城東,由海舟行三里可至。又有東、西二碇山,皆在海中;自東碇開洋,一日夜可至。其海水,號澎湖溝。水道分東西流,西達漳、泉,東達小呂宋。「海防考」:隋開皇中,嘗遣虎賁將陳棱釀秫為酒,土商興販,以廣其利。洋舶至者,歲常數(shù)十艘:固泉州之外府,亦入閩之要隘也。元末,置巡司。明初,徙其民于近郭,其地遂墟。年中倭人往來貿(mào)易,恒停泊于此以取清水。我朝特設重兵以戍守之。
其地環(huán)衍有一百余里,有三十六嶼之勝;蓋清漳、溫陵二郡之門戶也。嶼之正中,為媽宮嶼。波平浪靜,無奔騰澎湃之雄;海闊天空,有回急瀾湍之勢。其形若湖,故名澎湖。湖面寬積里許,深穩(wěn)可泊舟。我兵巡洋遇南北風,輒進此以為汛守。自前明以來,外人恒窺伺之而不可得;近則商通各國有建行戶于其地者。左為案山,西為西安;今各置小城、筑土壘,列銃其中,名曰銃城。由陸至媽宮,三十余里;舊有舟師防守,令更設銑城以資保護。沿海諸山,亂石羅列、港道迂回,非練熟舵梢者不能駕舟也。
明萬歷三十七年,有洋船一艘闖進澎湖,久之乃去。天啟二年,有高文律者乘戍兵單弱,以師船十余艘突據(jù)其地。遂因山為城、環(huán)海為地,破浪長驅(qū),肆毒于漳、泉沿海一帶;要求互市,欲如粵東之香山開為商埠,不許。嗣由總兵俞咨皋移諸北港,乃復澎湖。
論者謂澎湖為漳、泉門戶,而北港則澎湖唇齒;北港有失,則唇亡齒寒,不特澎湖可慮,即漳、泉亦可憂。北港在澎湖東南,即今之臺灣也。澎湖有警,則基隆、打狗一帶亦不能安枕。蓋打狗為通商之埠而基隆為產(chǎn)礦之區(qū),皆為敵人所覬覦者也。
麻衣神算子
爺爺教了我一身算命的本事,卻在我?guī)腿怂懔巳蚊螅x開了我。從此之后,我不光給活人看命,還要給死人看,更要給……
龍族Ⅱ:悼亡者之瞳(修訂版)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六年前的暴雨之夜,楚子航第一次誤入龍的國度——尼伯龍根,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人。六年后的夏天,龍王還未蘇醒,就已經(jīng)對世界發(fā)出了沉雄的呼喚:“誰來殺我?”這一年,群龍?zhí)K醒,災難接踵而至,那個宿命中的日子即將到來。卡塞爾學院最優(yōu)秀的學員們,被輸送到世界各地,最高級別的預警已經(jīng)發(fā)出。有時候,你留著命,就是等著把它豁出去的那一天。而在那個古銅色的輪盤上,路明非的生命刻度只剩下1/2。
棺香美人
我出生的時候,江水上漲,沖了一口棺材進了我家。十五年后,棺材打開,里面有個她……風水,命理……寫不盡的民間傳說,訴不完的光怪陸離。
天之下
昆侖紀元,分治天下的九大門派為新一屆盟主之位明爭暗斗,關(guān)外,薩教蠻族卷土重來……亂世中,蕓蕓眾生百態(tài)沉浮,九大家英杰輩出,最終匯成一首大江湖時代的磅礴史詩,并推動天下大勢由分治走向大一統(tǒng)。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guān)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chǔ),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quán)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zhàn)爭、帝王心術(shù)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jīng)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wǎng)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