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0章

  • 傷寒門
  • (清)陳夢雷
  • 3533字
  • 2015-12-27 00:59:34

青葙子丸治熱病毒攻于眼,內生翳膜,宜服。

青葙子防風枳殼麩炒,各一兩枸杞子生地黃石決明澤瀉各一兩半茺蔚子細辛黃連各三分麥門冬二兩半,去心焙車前子一兩

右為細末,煉蜜和搗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以粥清飲下,不拘時服。

解毒犀角丸治熱病毒氣外攻,皮膚斑出,狂亂躁熱,宜服。

犀角屑黃芩麥門冬去心焙馬牙硝大青各一兩梔子仁牛黃細研赤茯苓天竺黃細研甘草生用川黃連各半兩麝香細研,一錢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不拘時,竹葉煎湯調下。

白蘚皮散治熱病毒氣不散,遍身生熱毒瘡。

白蘚皮升麻犀角屑梔子仁赤芍藥黃芩大黃炒甘草炙杏仁湯浸去皮尖炒元參各半兩麥門冬一兩,去心焙

右(口父)咀,每服四錢,水一中盞,煎六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藍葉散治熱病熱毒盛,皰瘡出頭黑者,為難治。

藍葉元參大香瞿麥各一兩犀角屑升麻各一兩半甘草炙半兩

右(口父)咀,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五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茵陳散治熱病黃疸,目黃如金,小便如血,心煩躁悶,口苦頭痛,宜服。

茵陳梔子各三分木通(艸舌)蔞根柴胡秦艽各一兩甘草炙,半兩麥門冬一兩半

右(口父)咀,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竹葉三七片,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承氣丸治熱病若十余日不大便者,宜服。

大黃炒芒硝各二兩枳實麩炒火麻仁研(木郁)李仁湯浸去皮研,各一兩

右為細末,和勻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不拘時,以溫水下,未利再服。

木通散治熱病小便不通,或淋瀝疼痛。

木通琥珀別研,各一兩赤芍藥枳實麩炒茅根甘草炙,各半兩

右(口父)咀,每服四大錢,水一中盞,煎六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石葦散治熱病小便不通。

石葦去毛瞿麥各一兩木通甘草炙子芩各半兩葵子三合

右(口父)咀,每服四錢,水一中盞,煎六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人參養胃湯 【《入門》】 治傷寒陰證,及外傷風寒,內傷生冷,憎寒壯熱,頭痛身疼。

陳皮厚樸半夏制,各一錢二分半茯苓藿香各一錢人參草果甘草炙,各五分蒼朮一錢半

右銼,作一貼,入姜三片,棗二枚,烏梅一個,水煎服,令微汗,濈濈然自然解散。若有余熱,以參蘇飲款款調之。

藿香正氣散 【《醫鑒》】 治傷寒陰證,頭痛身疼,如不分表里證,以此導引經絡,不致變動。

藿香一錢半紫蘇葉一錢白芷大腹皮白茯苓厚樸白朮陳皮半夏制桔梗甘草炙,各五分

右銼,作一貼,入姜三片,棗二枚,水煎服。

不換金正氣散 【《入門》】 治傷寒陰證,頭痛身疼,或寒熱往來。

蒼朮二錢厚樸陳皮藿香葉半夏泡甘草各一錢

右銼,作一貼,入姜三片,棗二枚,水煎服。

正陽散 【《本草》】 治陰證傷寒。

麻黃一錢半陳皮大黃生干姜肉桂芍藥附子炮半夏制甘草炙,各七分吳茱萸五分

右銼,作一貼,入姜三片,棗二枚,水煎服,取汗。

麻黃杏仁飲 【《入門》,下同】 治傷寒,太陽經發熱惡寒,頭痛無汗,脈浮緊。

防風七分麻黃桔梗前胡黃芩陳皮半夏制,各一錢杏仁細辛各八分甘草四分

右銼,作一貼,入生姜三片,水煎服。

香蘇飲治四時傷寒頭痛身疼,發熱惡寒,及傷風、傷濕、傷寒,時氣瘟疫。

香附蘇葉各二錢蒼朮一錢半陳皮一錢甘草炙,五分

右銼,作一貼,入姜三片,蔥白一莖,水煎服。

芎芷香蘇飲 【《得效》】 治傷寒傷風表證,頭項強,百節痛,陰陽未分皆宜。

香附子紫蘇葉各二錢蒼朮一錢陳皮川芎白芷各一錢甘草五分

右銼,作一貼,入姜三片,棗二枚,水煎服。

十神湯 【《入門》】 治兩感風寒,頭痛寒熱無汗。

香附紫蘇葉升麻赤芍藥麻黃陳皮川芎干姜白芷甘草各一錢

右銼,作一貼,入姜三片,蔥白二莖,水煎服。

人參敗毒散 【《醫鑒》】 治傷寒時氣,發熱頭痛,項強,肢體煩疼,及傷風咳嗽,鼻塞聲重。

羌活獨活柴胡前胡枳殼桔梗川芎赤茯苓人參甘草各一錢

右銼,作一貼,入姜三片,薄荷少許,水煎服。本方加天麻、地骨皮等分,名人參羌活散;加荊芥穗、防風等分,名荊防敗毒散。

香葛湯 【《得效》】 治傷寒不問陰陽兩感,頭痛寒熱。

蒼朮紫蘇葉白芍藥香附升麻干葛陳皮各一錢川芎白芷甘草各五分

右銼,作一貼,入姜三片,蔥白二莖,豉七粒,水煎服。

蔥白散 【《局方》】 治四時傷寒傷風,頭痛體熱煩渴。

麻黃二錢蒼朮白朮川芎各一錢半石膏干葛甘草各七分半

右銼,作一貼,入姜三片,蔥白二莖,水煎服。

參蘇飲 【《易簡》】 治外感風寒,頭痛發熱,咳嗽,及內因七情痰盛,胸滿潮熱。

人參紫蘇葉前胡半夏制干葛赤茯苓各一錢陳皮桔梗枳殼甘草各七分半

右銼,作一貼,入姜三片,棗二枚,水煎服。

神朮散治傷寒傷風,頭痛體疼,惡寒無汗。

蒼朮二錢荊芥槁本干葛甘草炙麻黃各一錢

右銼,作一貼,入姜三片,蔥白二莖,水煎服,驗。

消風百解散 【《入門》】 治感傷風寒,頭痛身疼,鼻塞聲重。

荊芥蒼朮白芷陳皮麻黃各一錢甘草五分

右銼,作一貼,入姜三片,蔥白二莖,水煎服。

雙解散河間治傷寒表里不解。

滑石三錢石膏黃芩桔梗各七分防風川芎當歸赤芍藥大黃麻黃薄荷連翹芒硝荊芥白朮梔子各五分甘草一錢

右銼,作一貼,入姜二片,蔥白三莖豉半,合同煎服。此方乃益元散與防風通圣散合劑也。益元散通里,通圣散發表,兩得其宜也。

三一承氣湯 【《得效》】 治傷寒雜病入里之深,大小便不通者。

甘草三錢大黃厚樸枳實芒硝各一錢半

右銼作一貼,入姜三片,煎至半,去渣入芒硝,再一沸溫服。

六一順氣湯 【《入門》】 治傷寒熱邪傳里,大便結實,口燥咽干,讝語發狂,潮熱自汗,胸腹滿痛等證,以代大小調胃三一承氣、大柴胡、大陷胸等湯之神方也。

大黃二錢枳實厚樸芒硝柴胡黃芩芍藥甘草各一錢

右銼,作一貼,入姜三片,水煎至半,去滓,入鐵銹水二匙,調服。

陶氏黃龍湯節庵治熱邪傳里,胃中燥糞結實,心下硬痛,純下清水。

大黃二錢芒硝一錢半枳實厚樸各一錢人參當歸甘草各五分

右銼,作一貼,入姜三片,棗二枚,水煎溫服。

正陽散 【《得效》】 治傷寒陰毒證。

附子炮,一兩干姜炮甘草炙,各二錢半皂角一挺麝香一錢

右為末,每二錢,水一杯,煎至五分,去渣熱服。一方用白湯調下。

破陰丹 【《入門》,下同】 治陰毒脈伏,及陽脫無脈,厥冷不省。

硫黃五兩硝石太乙元精石各二兩干姜附子桂心各五錢

為末,用鐵銚先鋪元精,次鋪硝石各一半,中間鋪硫黃末,又鋪硝石、元精余末,蓋上,以小盞合著地上,候冷取出,入余藥同為末,糊丸梧子大,艾湯下三十丸,汗出為度。

復陽丹治陰毒面青,肢冷脈沉。

蓽澄茄木香吳茱萸全蝎附子炮硫黃各五錢干姜一錢

右為末,酒糊和丸梧子大,姜湯下三十丸,復以熱酒投之,取汗。

還陽散 【《本事》,下同】 治陰毒面青肢冷,心躁腹痛。

硫黃

為末,每二錢新汲水調下良久,或寒一起,熱一起,再服汗出而差。

退陰散治傷寒陰毒。

川烏干姜等分

右為粗末,炒令轉色,放冷,再為細末,每一錢,鹽一捻,水少許,同煎溫服。

三黃石膏湯 【《醫鑒》】 治陽毒發斑,身黃眼赤,狂叫欲走,讝語,六脈洪大。

麻黃一錢石膏三錢黃芩黃連黃蘗山梔仁各一錢半香豉半合

右銼,作一貼,入姜二片,細茶一撮,水煎服。

三黃巨勝湯 【《入門》,下同】 治陽毒發狂極甚,姑以劫之。

即前三黃石膏湯,去麻責、豆豉,加芒硝、大黃。入姜一片,棗二枚,水煎,臨熟加泥漿清水二匙服

霹靂散治陰盛格陽證。

附子一枚,炮過,以冷灰焙半時許,取出,切半個

細銼入蠟茶一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渣,入熟蜜半匙,放冷服之。須臾躁止,得臥,汗出差。

回陽返本湯治陰盛格陽證。

附子炮干姜炮人參陳皮麥門冬五味子甘草炙蠟茶各一錢

右銼,作一貼,以清泥漿二盞同煎,去滓,入蜜五匙,調和放冷服之,取汗為效。面赤者,入蔥白七莖黃連少許,同煎服。

陽毒升麻湯 【《活人》,下同】 治傷寒陽毒,面赤狂言,或見鬼,脈浮大數。

黃芩二錢甘草十分升麻射干人參犀角各一錢半

右銼,作一貼,水煎服,出汗則解。

陽毒梔子湯治陽毒。

石膏二錢升麻黃芩杏仁柴胡各一錢梔子赤芍藥知母大青各七分甘草五分

右銼,作一貼,入姜五片,豉百粒,同煎服。

葛根湯海藏治陽毒。

葛根二錢黃芩大黃酢炒梔子(石卜)硝甘草各一錢半

右銼,作一貼,水煎服。

芍藥甘草湯 【丹溪】 治汗后惡寒。

桂枝二錢甘草炙,一錢半芍藥白朮附子炮,各一錢

右銼作二貼,水煎服。

陶氏益元湯 【《入門》】 治傷寒戴陽證。

甘草炙二錢附子炮干姜炮人參各一錢五味子二十粒麥門冬黃連知母各七分熟艾三分

右銼,作一貼,入生姜五片,棗二枚,蔥白三莖,水煎,臨熟入童尿三匙,去滓放冷,服之。

陶氏升陽散火湯治撮空證。此因肝熱乘肺,元氣虛弱,不能主持以致讝語神昏,叉手胃心,或撮空摸床

人參當歸芍藥柴胡黃芩白朮麥門冬陳皮茯神甘草各一錢

右銼,作一貼,入姜三片,棗二枚,入熟金同煎服。

甘李根湯 【《入門》】 治動氣誤發汗,氣上沖,正在心端。

李根皮五錢桂枝一錢半當歸芍藥茯苓黃芩各一錢半夏甘草各五分

右銼,作一貼,入姜三片,水煎服。

三白飲 【《醫鑒》】 治傷寒熱病,熱極狂走。

雞子清一個白蜜一大匙芒硝三錢

右合作一處,涼水調下。

活龍散 【《入門》】 治陽毒發狂。

活地龍大者四五條,凈洗研取汁

入姜汁薄荷汁及蜜各一匙,新汲水調和,徐徐灌盡,漸次涼快。若熱熾則加片腦尤妙,名曰地龍水。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晋县| 乌鲁木齐县| 拜泉县| 北安市| 仙居县| 龙井市| 龙岩市| 石门县| 惠来县| 六枝特区| 漳浦县| 博罗县| 全州县| 金堂县| 清丰县| 平山县| 华坪县| 合阳县| 绥化市| 新乡县| 北宁市| 鲁甸县| 镇雄县| 邢台市| 贵南县| 洪江市| 岳西县| 榆林市| 定远县| 上高县| 元朗区| 登封市| 信宜市| 黔江区| 化德县| 社会| 祁连县| 红桥区| 定南县| 福清市| 西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