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師友詩傳録》一巻,國朝郎廷槐編。《續録》,一巻,國朝劉大勤編。二人皆學詩于新城王士禎,各述其師說以成書,以郎録在前,故劉録稱續焉。郎録雖以士禎為主而亦兼質于平原張篤慶、鄒平張實居,故每一問而三答。其稱歴友者篤慶之號,稱蕭亭者實居之號也。篤慶于士禎為中表,所著有《昆侖山房集》。實居于士禎為婦兄,所著有《蕭亭詩集》。士禎皆嘗論次之故,三人所答或共明一義,或各明一義,大旨皆不甚相逺。新城詩派以盛唐為宗而不甚考究漢魏六朝;以神韻為主而不甚考究體制。其中持論出入往往不免,然其談詩宗旨具見于斯,較諸家詩話所見終為親切也。郎録中,士禎之語或抄出別行,名《漁洋定論》。劉録亦有本別行,名《古夫于亭詩問》,實皆一書,今附存其名,不別著録焉。

問:作詩,學力與情性必兼具而后愉快。愚意以為:學力深,始能見性情。若不多讀書、多貫穿而遽言性情,則開后學油腔滑調、信口成章之惡習矣。近時風氣頺波,惟夫子一言以為砥柱。

王答:司空表圣云“不著一字,盡得風流”,此性情之說也。揚子云云“讀千賦,則能賦”,此學問之說也。二者相輔而行,不可偏廢。若無性情而侈言學問,則昔人有譏“點鬼簿”、“獺祭魚”者矣。學力深始能見性情,此一語是造微破的之論。

張厯友答:嚴羽滄浪有云“詩有別才,非闗學也。詩有別趣,非闗理也”。此得于先天者,才性也。讀書破萬巻,下筆如有神。貫穿百萬眾,出入由咫尺。此得于后天者,學力也。非才無以廣學,非學無以運才。兩者均不可廢。有才而無學,是絶代佳人唱蓮花落也。有學而無才,是長安乞兒著宮錦袍也。近世風尚,每苦前人之拘與隘而轉途于長慶、劍南,甚且改轍于宋、元,是以愈趨而愈下也。有心者急欲挽之以開寳,要不必借口于宗厯下轉令攻之者,樹幟紛紛耳。

張蕭亭答:有問王荊公者,杜詩何以妙絶古今?公曰“老杜固嘗言之矣:讀書破萬巻,下筆如有神”。黃山谷謂“不讀書萬巻,不可看杜詩”。看尚不可,況作詩乎!韓文公《進學解》云“上規姚姒,渾渾無涯。周誥湯盤,詰屈聱牙。春秋謹嚴,左氏浮夸。易竒而法,詩正而葩,下逮莊騷”。太史所録子云、相如,同工異曲。熟此,其庶幾乎。夫曰“詩有別才,非闗學也。詩有別趣,非闗理也”:為讀書者言之,非為不讀書者言之也。

問:古詩十九首乃五古之原,按其音節風神,似與楚騷同時,而論者指為枚乘等擬作。枚之文甚著,其詩不多見,且秦漢風調自殊,何所據而指為枚作耶?又,蘇李《河梁》亦有十九首,風味。豈漢人之詩其妙皆如此耶?求明示其旨。

王答:風雅后有楚詞,楚詞后有十九首。風會變遷,非縁人力,然其源流則一而已矣。古詩中“迢迢牽牛星、庭中有竒樹、西北有髙樓、青青河畔草”等五六篇《玉臺新詠》以為枚乘作。“冉冉孤生竹”一篇《文心雕龍》以為傅毅之辭。二書出于六朝,其說必有據依。要之為西京無疑。河梁之作與十九首同一風味,皆所謂驚心動魄一字千金者也。嬴秦之世但有碑銘,無闗風雅。

張厯友答:昔人謂十九首為風余。又曰“詩,母(毋?)若自列國之詩涵泳而出者,如太羮醇酒,非復泛齊醍(醴?)齊,可埒其在楚騷之后無疑。況乎騷亦出于風也。而五言至漢世乃大顯”。十九首中如“青青河畔草、西北有髙樓、涉江采芙蓉、庭中有竒樹、迢迢牽牛星、東城髙且長、明月何皎皎”七章《玉臺》皆以為枚乘作。“冉冉孤生竹”《文心雕龍》以為傅毅。“驅車上東門”《樂府》作。“驅車上東門”《行文選》以十九首為二十,葢分“燕趙多佳人”以下自為一章也。然相其體格大抵是西漢人口氣,因篇中有“驅車上東門,游戲宛與洛”,故論者或以為似東漢人口角,斷其非枚乘者,殊不知西京人亦何必不游戲宛洛耶?此真見與兒童鄰矣。至如蘇李河梁録,別其風味,亦去十九首誠不逺,亦非東京以下所能渉筆者。

張蕭亭答:騷之變為五言也。風調自別十九首。或謂楚騷同時,或謂枚乘作,想考無確據,故不書作者姓名。觀“青青陵上栢”一章內“兩宮遙相望,雙闕百余尺”,兩宮:南宮北宮也。蔡質《漢官典職》曰:南宮北宮相去七里。又,“明月皎夜光”一章內如“促織鳴東壁、玉衡指孟冬、白露沾野草、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等語所序皆秋事,乃漢令也。《漢書》曰“髙祖十月至壩上。故以十月為歲首”。漢之孟冬,今之七月也。似為漢人之作無疑。至于蘇李河梁詩,可與十九首相頡頏。東坡先生謂為偽作,亦必有見。然氣味髙古,縱不出蘇李,定漢之髙手所擬。江文通善于擬古者,似不能及也,不須深辯。總之,漢祚鴻朗,文章作新,安世楚聲,渾純厚雅,漢武樂府,壯麗宏竒。《垓下歌》于流離、《白頭吟》于閨閫,其它可以類推矣。

問:樂府之體與古歌謡髣髴,必具有懸觧。另有風神,無蹊徑之可尋,方(乃?)入其室。若但尋章摘句,摹擬形似,終落第二。義如《穆天子傳》之“白云謡”、《湘中記》之“帆隨湘轉”、《古樂府》之“獨漉獨漉,水清泥濁”之類,神妙天然,全無刻畫,始可以稱樂府。魏晉擬作,已非其長,至唐益逺矣。夏蟲語氷,殊覺妄誕。乞指示之。

王答:樂府之名始于漢初。如髙帝之“三侯、唐山夫人之房中”是也。郊祀類頌鐃歌、鼓吹類雅琴曲、雜詩類國風,故樂府者,繼三百而起者也。唐人惟韓之“琴操”最為髙古,李之“逺別離、蜀道難、烏夜啼”、杜之“新婚、無家諸別、石壕、新安諸吏,哀江頭、兵車行諸篇”皆樂府之變也。降而元白張王變極矣。元次山、皮襲美補古樂章,志則髙矣,顧其離合,未可知也。唐人絶句如“渭城朝雨、黃河逺上”諸作多被樂府,正得風之一體耳。元楊廉夫、明李賓之,各成一家,又變之變也。李滄溟詩名冠代,祗以樂府摹擬,割裂遂生,后人詆毀。則樂府寧為其變,而不可以字句比擬也,明矣。來教“必具懸解。另有風神,無蹊徑之可尋,乃入其室”,數語盡之。

張厯友答:樂府自樂府,歌謡自歌謡,不相蒙也。樂府不特另具風神而亦具有體格。古今之擬樂府者,皆東家施捧心伎倆也。雅頌為樂府之原,西漢以來如“安世房中歌、郊祀十九章、鐃歌十八曲”,不惟音節不傳,而字句亦多魯魚失真,然其辭之古穆精竒、逈乎神筆。豈操觚家效顰所可施?無論近代,即魏晉而降,如繆襲“鼓歌曲”、陳思王“鼙舞歌”、晉之“白纻拂翔”等歌,亦豈髣髴其萬一乎。至唐世,法部如伊涼甘州之屬,多采名輩絶句,其中音節今亦不傳。然而歌謡者,古逸也。樂府者正樂也。不祗神妙天然,而葉應律呂非可以騁辭縱臆為之者,觀漢之大樂,其初皆掌之協律,都尉李延年非茍然也。固知古詩可擬,而樂府必不可擬,此昔之人所以譏厯下為古宮錦也。

張蕭亭答:古之名篇如出水芙蕖,天然艷麗,不假雕飾,皆偶然得之,猶書家所謂偶然欲書者也。當其觸物興懐,情來神會,機括躍如,如兎起鶻落,稍縱則逝矣。有先一刻后一刻不能之妙,況他人乎!故十九首,擬者千百家,終不能追蹤者,由于著力也。一著力便失自然,此詩之不可強做也。易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若能因言求意,亦庶乎其有得歟?

問:《蕭選》一書,唐人奉為鴻寶。杜詩云“熟精文選理”。請問其理安在?

王答:唐人尚文選學,李善注文選,最善。其學本于曹憲,此其昉也。杜詩云云,亦是爾時風氣,至韓退之出,則風氣大變矣。蘇子瞻極斥昭明至以為小兒強作解事,亦風氣逓嬗使然。然文選學終不可廢,而五言詩尤為正始,猶方圓之規矩也。“理”字,似不必深求其解。

張厯友答:文之有選,自蕭維摩始也。彼其括綜百家,馳騁千載,彌綸天地,纒絡萬品,撮道藝之英華,搜羣言之隱賾,義以彚舉,事以羣分,所謂略其蕪穢,擥其精英,事出于沉思,義歸于翰藻,觀其自序,思過半矣。少陵所云“熟精其理”者,亦約略言之。蓋唐人猶有六朝余習,故以文選為論衡枕秘,舉世咸尚。此編非必如宋人所云理也。

張蕭亭答:夫《文選》一書,數逾千祀,時更七朝。楚國詞人,御蘭芬于絶代。漢朝才子,綜鞶帨于遙年。虛玄流正始之音,氣質馳建安之體。長離北度,騰雅詠于圭陰,化馬東騖,煽風流于江左。誠中葉之詞林,前修之筆海也。然而聲音之道,莫不有理闡理,敷詞成于意興。嚴滄浪云“南朝人尚詞而病于理,宋人尚理而病于意興,唐人尚意興而理在其中”。善讀者三復乃詞,周知秘旨,目無全文,心無留義,體各不同,理實一致,采其精華,皆成本領,故楊載曰“取材于選,效法于唐”;馬伯庸曰“枕籍騷選,死生李杜”;又昔人曰“文選爛秀才”,半皆少陵“熟精文選理”之義也。

問:李滄溟先生嘗稱唐人無古詩。葢言唐人之五古與漢魏六朝自別也。唐人七言古詩誠掩前絶后,竒妙難蹤。若五古似不能相頡頏。滄溟之言果為定論歟?

王答:滄溟先生論五言謂“唐無五言古詩,而有其古詩”,此定論也。錢氏但截取上一句,以為滄溟罪案。滄溟不受也。要之,唐五言古,固多妙緒,較諸十九首、陳思陶謝,自然區別。七言古,若李太白、杜子美、韓退之三家,橫絶萬古,后之追風躡景,惟蘇長公一人耳。

張厯友答:世無印板詩格,前與后原不必其盡相襲也。厯下之詩五古全仿選體,不肯規摹唐人。七古則專學初唐,不涉工部,所以有“唐無五言古詩”之說也。究竟唐人五言古,皆各成一家,正以不依傍古人為妙,亦何嘗無五言古詩也。初唐七古轉韻流麗,動合風雅,固正體也。工部以下一氣奔放,弘肆絶塵,乃變體也。至如昌谷、溫李、盧仝、馬異則純乎鬼魅世界矣。若以絶句言,則中晩正不減盛唐人,非可一槩論。

張蕭亭答:五言之興,源于漢,注于魏,汪洋乎兩晉,混濁乎梁陳,風斯下矣。唐興而文運丕振,虞魏諸公已離舊習,王楊四子因加美麗,陳子昂古風雅正,李巨山文章宿老,沈宋之新聲,蘇張之手筆,此初唐之杰也。開元天寶間則有李翰林之飄逸、杜工部之沉鬰、孟襄陽之清雅、王右丞之精致、儲光羲之真率、王昌齡之聲俊、髙適岑參之悲壯、李頎常建之超凡。大厯貞元則有韋蘇州之雅澹、劉隨州之閑曠、錢郎之清贍、皇甫之沖秀、下及元和雖晚唐之變,猶有桞愚溪之超然復古、韓昌黎之博大其詞,是皆名家擅場、馳騁當世、詩冠冕海內。文宗安得謂唐無古詩?至于七言,前代雖有唐人獨盛,他人勿論,如李太白之《蜀道難、逺別離、長相思、烏棲曲、鳴皋歌、梁園吟、天姥吟、廬山謡》等篇、杜子美《哀江頭、哀王孫、古栢行、劍器行、渼陂行、兵車行、洗兵馬行、短歌行、同谷歌》等篇,皆前無古而后無今,安得謂唐無古詩乎?試取漢魏六朝絜量比較,氣象終是不同,謂之唐人之古詩則可。滄溟先生其知言哉。

問:七言律詩而外,如古詩“歌、詞、行、曲、引、篇章、吟、詠、嘆、謡、風、騷、哀、怨、擬弄”諸體,其體格音律,字句何以分別始不混雜?

王答:《姜白石詩說》云“載始末曰引,體如行書曰行,放情曰歌,悲如蛩螀曰吟,通乎俚俗曰謡,委曲盡情曰曲”,大略如此,可以意會耳。

張厯友答:《珊瑚鉤詩話》云“猗裁遷抑,以揚永言,謂之歌。步驟馳騁,斐然成章,謂之行”,兼此二者謂之歌行,如古詩中長歌行、短歌行、燕歌行是也。“感觸事物,托于文章,謂之辭”,辭即詞也。“聲音雜比,髙下短長,謂之曲。品秩先后而推之、而原之,謂之引”,如箜篌引、霹靂引之類是也。“煌然而成篇,謂之篇章”也者,順理之名,斷章之謂也。“吁嗟嘅想,悲憂愁思,謂之吟。長吟宻詠,以寄其志,謂之詠。憂深思逺,一唱三嘆,變而不滯,謂之嘆”,古相和歌有吟嘆曲,葢兼斯二者之能也。見徐伯臣《樂府原》。“非鼓非鐘徒歌謂之謡”,始于康衢而流于俚俗者也。“刺美風華,緩而不迫,如風之動物,謂之風。幽憂憤悱,寓之比興,謂之騷”,始于靈均而暢于宋玉唐景諸人者也。七哀八哀之類本于哀時命,流于“哀江南、哀江頭”者也。“幽思激切謂之怨”。“擬,録別之類,謂之擬琴曲,曰弄”。凡此者亦不盡七言也。五言長短歌本無定則,非如元人詞曲方按音律宮譜也。

張蕭亭答:《白石詩說》云“守法度曰詩,載始末曰引,體如行書曰行,放情曰歌,兼之曰歌行,怨如蛩螀曰吟,通乎俚俗曰謡,委曲盡情曰曲”,《談藝録》云“詩家名號區別種種,原其大義固自同歸。夫情既異其形,故辭當因其勢。譬如寫物,繪色倩盼,各以其狀,隨規逐矩,圓方故獲其舊則。此乃因情立格,持字圍環之大略也。若夫神工哲匠,顛倒經樞,思若連絲,應之杼軸,文如鑄冶,逐手而遷,縦衡參互,恒度自若,此心之伏機不可強也”。嗚呼!盡之矣。

問:樂府五七言與五七言古,何以分別?學樂府宜宗何人?

王答:古樂府五言如“孔雀東南飛、皚如山上雪”之屬,七言如“大風、垓下、飲馬長城窟、河中之水歌”之屬,自與五七言古,音情逈別,于此悟入,思過半矣。

張厯友答:西漢樂府隸于太常,為后代樂府之宗,皆其用之于天地羣祀與宗廟者,其字句之長短,雖存而節奏之聲音莫辨。若徒挦摭其皮膚、徒為擬議以成其腐臭耳。何變化之有后人,但讀之而得其神理,翫其古光幽色可也,不必法其篇章字句。葢樂府主紀功,古詩主言情,亦微有別,且樂府間雜以三言四言以至九言,不專五七言也。若五七言古詩,其神韻聲光自足以飫儉腹而被詞華,故學詩而不熟于漢魏六朝者,皆傖父也。何必其有定宗乎。

張蕭亭答:樂府之異于詩者,往往敘事。詩貴溫裕純雅,樂府貴遒深勁絶,又其不同也。“烏生八九子、東門行”等篇如《淮南小山之賦》,氣韻峻絶,下(止?)可為孟徳道之,王劉文學輩當內(袖?)手矣。如曹公之“短歌行”、子建之“來日大難”,皆獨步千古,句法如鐃歌之“臨髙臺以軒,江有香草目以蘭,黃鵠髙飛離哉翻”等句皆工美可宗,降而六朝工拙之間,相去無幾,頓自殊絶。至唐人多與詩無別,惟張籍、王建猶能近古,而氣象雖別亦可宗也。

問:七律:三唐宋元,體格何以分優劣?

王答:唐人七言律以李東川、王右丞為正宗,杜工部為大家,劉文房為接武。髙廷禮之論確不可易。宋初學西昆于唐,卻近歐蘇。豫章始變,西昆去唐卻逺。元如趙松雪,雅意復古而有俗氣余可類推。

張厯友答:七言近體斷乎以盛唐十四家為正宗。再羽翼之,以錢劉足矣。西昆吾無取焉。宋元而下姑舍是。

張蕭亭答:七言律詩,五言八句之變也。唐初始專此體。沈宋精巧相尚,然六朝余氣猶存,至盛唐聲調始逺,品格始髙,如賈至、王維、岑參,早朝倡和諸作,各臻其妙。李頎、髙適皆足為萬世法程。杜甫渾雄富麗,克集大成。天寶以還,錢劉并鳴。中唐作者尤多,韋應物、皇甫伯仲,以及大厯才子接跡而起,敷詞益工而氣或不逮。元和以后,律體屢變,其造意幽深,律切精宻,有出常情之外,雖不足鳴大雅之林,亦可為一唱三嘆。至宋律,則又晩唐之濫觴矣。雖梅歐蘇黃卓然名家,較之唐人,氣象終別。至于元人,品格愈下,雖有虞楊揭范,亦不能力挽頹波。葢風氣使然,不可強也,況詩家此體最難求其神合氣完。代不數人,人不數首,雖不敢妄分優劣,而優劣自見矣。

問:五古句法宜宗何人?從何人入手簡易?

王答:古詩十九首如天衣無縫,不可學已。陶淵明純任真率,自寫胸臆,亦不易學。六朝則二謝、鮑照、何遜。唐人則張曲江、韋蘇州數家,庶可宗法。

張厯友答:五言之至者其,惟十九首乎!其次則兩漢諸家及鮑明逺。陶彭澤,骎骎乎古人矣。子建健哉而傷于麗然,亦五言圣境矣。韋蘇州其后勁也。陳子昂遁入道書矣。

張蕭亭答:漢魏古詩如無縫天衣,未易摹擬。六朝綺靡,實鮮佳篇,故昔人謂“當取材于《選》,取法于唐”。宋文公謂“學詩當從韋栁入門”,愚謂不盡然。盛唐詩或髙或古,或深或逺或長,或雄渾或飄逸,或悲壯或凄婉,皆可師法。當就筆性所近學之,方易于見長。嚴滄浪云“入門須正,立志須髙,行有未至,可加工力,路頭一差,愈緊愈逺,由入門之不正也。”

問:竹枝、桞枝自與絶句不同,而竹枝、桞枝亦有分別,請問其詳?

王答:竹枝泛詠風土,桞枝專詠楊枝,此其異也。南宋葉水心又剏為橘枝詞,而和者尚少。

張厯友答:竹枝本出巴渝。唐貞元中,劉夢得在沅湘,以其地俚歌鄙陋,乃作新詞九章,教里中児歌之其詞,稍以文語縁諸俚俗,若太加文藻,則非本色矣。世所傳“白帝城頭”以下九章是也。嗣后擅其長者,有楊廉夫焉。后人一切譜風土者,皆沿其體,若桞枝詞始于白香山,楊桞枝一曲葢本六朝之折楊桞歌詞也。其聲情之儇利輕雋,與竹枝大同小異,與七絶微分,亦歌謡之一體也。竹枝桞枝詞詳見詞統。

張蕭亭答:竹枝、桞枝其語度與絶句無異,但于句末隨加竹枝桞枝等語,因即其語以名其詞,音節無分別也。

問:七言長短句,波瀾巻舒,何以得合法?

王答:七言長短句,唐人惟李太白多有之,滄溟謂其英雄,欺人是也。或有句雜騷體者,總不必學,乃為大雅。

張厯友答:按長短句本無定法,惟以浩落感慨之致,巻舒其間,行乎不得不行,止乎不得不止,因自然之波瀾,以為波瀾,易所云“風行水上渙”,乃天下之大文也。要在熟讀古人詩吟詠而自得之耳。昔人云“法在心頭,泥古則失”是已。然而起伏頓挫,亦有自然之節奏在。

張蕭亭答:七言長篇宜富麗宜峭絶而言不悉。波瀾要弘闊,陡起陡止,一層不了又起一層、巻舒要如意,警拔而無鋪敘之跡,又要徘徊回顧,不失題面,此其大略也。如栢梁詩人各言一事,全不相屬,讀之而氣實貫串,此自然之妙得,此可以為法,若短篇,詞短而氣欲長,聲急而意欲有余,斯為得之。長篇如王摩詰《老將行》,短篇如王子安《滕王閣》最有法度。

問:七言平韻仄韻句法同否?

王答:七言古平仄相間,換韻者多用對仗間,似律句無妨。若平韻到底者,斷不可雜以律句。大抵通篇平韻貴飛揚。通篇仄韻貴矯健。皆要頓挫,切忌平衍。

張厯友答:七古平韻上句第五字宜用仄字以抑之也。下句第五字宜用平字以揚之也。仄韻上句第五字宜用平字以揚之也。下句第五字宜用仄字以抑之也。七言古大約以第五字為闗捩,猶五言古大約以第三字為闗捩,彼俗所云“一三五不論”,不惟不可以言近體而亦不可以言古體也。安可謂古詩不拘平仄,而任意用字乎?故愚謂古詩尤不可一字輕下也。

張蕭亭答:詩須篇中煉句,句中煉字,此所謂句法也。以氣韻清高深渺者,絶以格力雅健雄豪者勝。故寧律不諧,而不得使句弱。寧用字不工,而不可使語俗。七言第五字要響,所謂響者致力處也。愚竊以為字字當活,活則字字皆響,又何分平仄哉。

問:七古換韻法?

王答:此法起于陳隋,初唐四杰輩沿之,盛唐王右丞、髙常侍、李東川、尚然。李杜始大變其格。大約首尾腰腹須銖兩勻稱,勿頭重腳輕、腳重頭輕乃善。

張厯友答:初唐或用八句一換韻,或用四句一換韻。然四句換韻其正也。此自從三百篇來,亦非始于唐人。若一韻到底,則盛唐以后骎多矣。四句換韻更以四平四仄相間為正平韻,換平仄韻,換仄必不葉也。

張蕭亭答:或八句一韻或四句一韻或兩句一韻,必多寡勻停,平仄逓用,方為得體。亦有平仍換平,仄仍換仄者,古人實不盡拘,亦有通篇一韻,末二句獨換一韻者,雖是古法,宋人尤多。

問:五古亦可換韻否?如可換韻?其法何如?

王答:五言古亦可換韻。如古《西洲曲》之類,唐李太白頗有之。

張厯友答:五古換韻十九首中已有。然四句一換韻者,當以西洲曲為宗。此曲系梁祖蕭衍所作,而詩歸誤入晉無名氏,不知何據也。

張蕭亭答: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冉冉孤生竹、生年不滿百”皆換韻。魏文帝雜詩“棄置勿復陳、客子常畏人”、曹子建“去去勿復道,沈憂令人老”皆末二句換韻,不勝屈指。一韻氣雖矯健,換韻意方委曲。有轉句即換者,有承句方換者,水到渠成,無定法也。要之,用過韻,不宜重用,嫌韻不宜聨用也。

問:字中五音何以分別?古人作詩原為歌誦其宮商角征羽,乃其指要,如有不葉,終未合法,宜于何書探討?

王答:詩但論平仄清濁,詩余亦然。惟元人曲則辨五音,故有中州韻,中原韻之別。

張厯友答:古人作詩,動葉律呂。今人但求工于字句可耳。若必欲動葉律呂而其詞不工亦無用處。不知五音之精微,不過于等攝門法,通廣局狹處辨之,此是識字學問,與詩歌古文詞無甚闗切。若作詞曲,分四聲為三音,則非精于九宮十三調不能。若但作詩與詩余,即陰平陽平亦可不計,況五音乎。葢五音之學,原于五行,通于五味,發于五臓,葉于唇舌齒喉腭之間。其門法多端又有濁聲法,以盡四聲之變。非數言可盡,愚實未暇問津。夫亦謂雕蟲小技,抑壯夫所不為矣。

張蕭亭答:五音分于清濁。清濁出于喉齒牙舌唇,如公〈革貢〉貢榖,喉音屬宮之宮。中腫眾:祝齒音屬宮之商。怱〈謥,礻代言〉謥簇:牙音屬宮之角。東董凍:篤舌音屬宮之征。蒙蠓夢:木唇音屬宮之羽。此其一隅也。清濁分而五音自判矣。今人作詩但論平仄而抑揚清濁多所不講,似亦非是。試述一例“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飽飯二字皆仄轉,作飯飽,黃昏二字皆平轉,作昏黃則不諧矣。雖然三百篇而后,未必盡被管弦,但求冩意興而已,故寧使音律不葉,不使詞意不工,此杜律之所以多抝體也。不特詩為然,傳竒之曲乃必用之謳歌者,湯若士先生四夢多不合譜,有改其牡丹亭以葉音律者,先生題詩曰“醉漢瓊筵風味殊,通仙鐵笛海云孤,縦饒割就時人景,終愧王維舊雪圖”,此亦可作一證。

問:律古五七言中最不宜用字若何?

王答:凡粗字纎字俗字皆不可用,詞曲字面尤忌,即如杜子美詩“紅綻雨肥梅”一句中便有三字纎俗,不可以其大家而槩法之。

張厯友答:詩,雅道也。擇其言尤雅者為之可耳。而一切涉纎、涉巧、涉淺、涉俚、涉佻、涉詭、涉淫、涉靡者戒之如避酖毒可也。然則如之何曰“麗以則,屏溫八義,放韓致堯”,其庶幾乎?

張蕭亭答:王敬美先生曰“律詩句有不可入古者,古詩字有必不可為律者”。又曰“作古詩先須辨體,無論兩漢至難,苦心模仿,時隔一塵,即為建安。不可墮落六朝一語,為三謝縱極俳麗。不可雜入唐音,小詩欲作王韋,長篇欲作老杜,便應全用其體,不可羊質虎皮,虎頭蛇尾。詞曲家非當家本色,雖麗語博學,無用。惟詩亦然,況鄙俗之言不典之語乎。”

問:七言五句古、六句古,其法若何?

王答:七言五句起于杜子美之“曲江:蕭條秋氣髙”也。昔人謂貴詞明意盡。愚謂:貴矯健有短兵相接之勢。乃佳。

張厯友答:古體之限句,非古也。然七言五句者,漢昭帝“淋池歌”是也。六句者古“皇娥歌”是也。要只以簡古為主,此外無法矣。然“皇娥歌”或以為后代擬作,亦在然疑之間耳。

張蕭亭答:七言五句:或第四句既合之后,復拖一句,掉轉使余韻悠然。或二三句雙承第四句方轉,以取第五句之勢,六句似當如律法,前后起結三四兩句,如律中兩聨。總之宜孤峭中有悠揚之致。

問:“五言六句古”作法?五言亦有五句古否?

王答:五言短古詩昔人謂“詩貴詞簡味長,不可明白說盡”。楊仲弘曰“五言短古只是選詩首尾四句,所以含蓄無限”。

張厯友答:五言六句古齊梁間多用之。唐人劉文房“龍門八詠”亦善此體。然幾于半律矣。特以其參用仄韻,故亦仍為古體。大約中聨用對句,前后作起結,平韻仄韻皆可用也。五言古五句體,惟劉宋“前溪歌”為然,其詞曰“黃葛結蒙籠,生在洛溪邊,花落逐水去。何當順流還,還亦不復鮮。”此詩頗為創格妙、有余韻,或以為車騎將軍沈充所作舞曲也。

張蕭亭答:五言長篇宜富而贍。短篇宜清婉而意有余。五句樂府間有,似無定體,興會所至,無不可也。

問:秦漢風味與三唐何如?

王答:秦詩具于《詩》之秦風。漢人蘇武、李陵、枚乘、傅毅之作,去《國風》未逺。六代惟陶彭澤。三唐惟韋蘇州二公可以企及。

張厯友答:秦詩所傳者不多,皆古逸歌謡耳。漢人詩,風味醇茂,髙渾中具見淡泊,豈唐人所能徑造?然唐人詩有過于六朝者,有不及六朝者,風格一正,絶去淫哇,此所以過也。若中晚而下,氣體漸薄漸削,則又不及六朝之濃且厚矣。六朝尚不及,何況兩漢。

張蕭亭答:髙庭禮曰“詩自三百篇以降,漢魏質過于文,六朝華浮于實,得二者之中,備風人之體,惟唐為然”。李本寧曰“譬之水。三百篇,昆侖也。漢魏六朝,龍門積石也。唐則溟渤尾閭矣。將安所益乎 ?”由二公之言觀之,時代不同,風氣自變,茍法嚴而辭諧,意貫而語秀,皆為絶倡,未可先后論也。

為你推薦
天之下
會員

昆侖紀元,分治天下的九大門派為新一屆盟主之位明爭暗斗,關外,薩教蠻族卷土重來……亂世中,蕓蕓眾生百態沉浮,九大家英杰輩出,最終匯成一首大江湖時代的磅礴史詩,并推動天下大勢由分治走向大一統。

三弦 29.5萬讀過
成何體統全2冊(熱播動漫《成何體統》原著)
會員

超人氣作家七英俊腦洞力作!腦洞奇詭的反套路宮廷文,反轉到后一刻!穿進網文小說,成為暴君的枕邊人是種什么樣的體驗?經過簡單的計算,庾晚音得出結論:自己只能另辟蹊徑。在這個全員惡人的故事里,她想殺出一條血路,就得當最大的那個惡人,先幫助暴君干死端王,然后再干死暴君,直接當女帝。可當她見到了暴君,仔細琢磨他一言一行中那一絲詭異的似曾相識的感覺,終于忍不住試探道:“Howareyou?”夏侯澹沉默良久,眼眶一紅。“I'mfine,andyou?”

七英俊 5.2萬讀過
龍族(1-3合集)(修訂版)
會員

《龍族》同名動畫正在騰訊視頻熱播,8月19日首播三集,每周五10:00更新一集。人類歷史中,總是隱藏著驚人的秘密。在多數人所不知道的地方,人類與龍族的戰爭已經進行了幾千年。路明非的十八歲,在他最衰的那一刻,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門轟然洞開,掩蓋于歷史中的戰爭就要在他面前重開大幕。歡迎來到……龍的國度!中國幻想扛鼎之作,千萬冊暢銷奇跡,三年修訂,六萬字新篇。每個人都曾是荒原上的孩子,走出去的那個是扛起戰旗的王。

江南 36.1萬讀過
我叫趙甲第(原名:老子是癩蛤蟆)
會員

【扮豬吃虎+逆襲燃爽+掉馬打臉】豪門棄子打工記!烽火戲諸侯都市勵志作品、元祖級男頻爽文!影視劇《我叫趙甲第》原著!我叫趙甲第,綽號趙八兩,偽宅男,武力值不詳,智力值比較變態,理科無敵。聰明絕頂卻錦衣夜行,家財萬貫卻素袖藏金。別人笑我癩蛤蟆,我笑別人看不穿。看似屌絲一枚,實際卻是豪門繼承人、超一線富二代。但作為最“窮”富二代,我的底氣不是姓趙,是敢拿命賭明天。翻開本書,看“土強慘”如何一路逆襲、攪弄風云!

烽火戲諸侯 13.5萬讀過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會員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當年明月 275萬讀過
主站蜘蛛池模板: 锡林郭勒盟| 汕尾市| 万安县| 郓城县| 青岛市| 沧州市| 内黄县| 道真| 龙岩市| 普兰县| 郑州市| 平果县| 新巴尔虎右旗| 郯城县| 西充县| 南投市| 禄劝| 集贤县| 赤水市| 黑龙江省| 桐城市| 巴中市| 特克斯县| 靖宇县| 诸暨市| 稷山县| 常德市| 扶余县| 漾濞| 安龙县| 娱乐| 江川县| 水城县| 都昌县| 改则县| 平江县| 永年县| 增城市| 上蔡县| 东光县| 广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