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9章 外科(3)

  • 文堂集驗方
  • 羅浮山人
  • 4980字
  • 2015-12-27 00:53:15

絲瓜葉搗汁涂之。立愈。 小麥。(炒黑為末。)以生桐油調涂。立效。 鮮蠶豆殼炒黑研末。

麻油調涂。立效。 如日久作爛。疼痛不已。膿水淋漓。用石膏。(火 研。)輕粉。(各一兩)青黛。黃柏。(各三錢)俱研細。甘草湯洗凈糝之。其痛即止。 初起用柿漆涂之。即效。

〔漆瘡〕 韭菜搗汁。入燒酒少許涂之。即效。 麻油調鐵銹末涂之。 蟹殼滑石研細末。蜜和涂之。 旱蓮草搗汁和酒服。另用煎水。日洗數次。 忌浴熱水。兼戒口味。畏漆之人。口嚼川椒。涂口鼻可免。 漆入目。蟹汁滴入愈。

〔艾灸火瘡不收口〕 瓦松陰干為末。先以槐枝蔥白煎湯洗之。以藥糝上即效。

〔蛇窠瘡〕 即纏腰火丹。小瘡如麥大。千百纏腰如蛇形。用蛇泡勒燒灰。麻油調搽。 雄黃末酒調服。外用油調涂。

〔天蛇頭瘡〕 生于手指尖。初起用生雞蛋兩個開一孔。取蜈蚣一條焙末入蛋內。套在患指上候熱。再一個即消。 豬膽一個。加入蜈蚣末套上亦妙。 白芨末一錢。蟾酥三分。

共和雞子清調涂。燥則易之。 內服綠豆粉一兩。乳香一錢。水調服三次愈。 痛不可忍。

用蜈蚣一條火上燒。以煙熏之。良久即止。(按用蜈蚣者取相制之義。) 凡手足指尖毒。用田螺搗爛涂上。即愈。

〔手指羅疔〕 菊葉搗汁和酒服三次。外以蒼耳子內蟲一枚搗敷瘡口。上以膏藥蓋之。

數次效。 夏秋取蒼耳子內或梗內蟲。以麻油浸入瓷瓶內。如遇疔瘡腫毒。將蟲敷瘡口。并沖酒服。其效神速。

〔甲疽〕 綠礬。(火燒赤五錢)蘆薈。(一錢半)麝香。(二分半)俱研末。以絹袋盛。

包患指上扎定。以好為度。 如已潰爛。用牡蠣。(濃處生研)每服二錢。靛青和酒調下。渣敷患處。凡手足甲疽。或割損成瘡。日久不愈者。用綠礬五兩火燒至汁盡。研細。色如黃丹。

收入瓷罐內。先以鹽湯洗凈。敷上即愈。

〔手指忽然腫痛〕 烏梅肉連仁搗爛。醋調稀入指浸之即愈。如因蛇蕈毒瓦斯觸痛。以柏樹葉同蜜搗爛敷之。

〔指義生毒〕 名鴉翅。用蛇瓢草搗爛。入酒釀少許敷上愈。

〔虎口毒〕 在手大指次指中縫不治。爛手。用鮮蟹搗爛涂患處自消。

〔寒濕瘡〕 雞子煮熟。去白用黃。慢火炒出油。加黃柏末調勻涂上。立效。煙膠為末糝上。若燥。香油調涂。

〔濕熱瘡〕 痛多出血。去靨即流血者。番木鱉念個切片。和麩皮同炒去油盡為末。加雄黃三錢。燭油調搽。

〔膿窠瘡〕 大楓子肉。(乙佰粒)蛇床子。(五錢)雄黃。(二錢)枯礬。花椒。(各三錢)俱為末。用燭油豬油。(各五錢)同搗爛。熔化調搽。 內服川黃連三錢。白酒十斤。雄豬板油。(一斤)共入酒瓶內。蒸三炷香。隨量飲。(須出火氣一二日服。) 苦參。(一兩)花椒。

(三錢)煎湯洗效。 如生瘡周身至重。諸藥不效者。用穿山甲片。(炒黃研極細末)每服一兩。

好酒調服。至三四服后盡行發出。連進七服后。即如完體。甚驗。

〔疥瘡〕 風化鍛石和醋漿水調涂。隨手而減。 鍛石淋汁洗之。甚效。 枯礬。(五錢)滑石。(五錢)硫黃。(三錢)俱為細末。豬油同研糊搽。 莧菜根焙燥為末。香油調涂。

東瓜藤或皮煎湯洗。 遍身風癢者。濃煎浮萍湯浸浴速效。或用茵陳草濃湯洗。 遍身燥癢者。內服紅花。歸尾。荊芥。紫草。生地。(各二錢) 水酒各半煎。多服即效。

〔遍身熱疥〕 痛而不癢。粘著衣被不得臥者。菖蒲根葉曬干為細末。先鋪席上。恣臥于上。仍以衣被覆之。既不粘衣。又得安睡。五七日愈。

〔惡瘡似疥十年不愈〕 全蛇蛻一條燒灰。豬油調搽。另燒一條。溫酒服即效。

〔膝上生無名腫毒〕 名牛頭癰。不即治則傷人。用糯米三合。連須蔥頭五個同煮飯。

乘熱敷二三次即消。 曲鰍未過七日用。牛皮膠四兩入燒酒煎服。醉臥立愈。

〔凍瘡〕 鴿子糞煎湯洗之。自效。 冬瓜皮茄根煎湯洗之。 蟹殼燒灰存性研末。菜油調涂。 凍臉上。用活雀腦涂之即效。 端午日用姜蔥汁于凍處揉散血結。冬不再發。 鮮櫻桃。(不拘斤數。)入瓷瓶內封口。放在涼處發過。至冬月將櫻桃水涂凍瘡甚效。早涂數次則不凍。

〔翻花瘡〕 其狀瘡內如飯粒。破之血出。隨生反出。蒼耳葉搗汁服半碗。并日涂三次即效。

〔肛門口癢瘡〕 葫蘆。(火燒存性)糝搽。 生瘡久不愈。用雞內金。(即雞肫皮)燒灰存性。研極細。干貼立效。

〔偷糞老鼠〕 生肛門口。仙茅。(一兩)山豆根。(二兩)大黃。(一兩)金銀花。(一兩)百草霜。(五錢)俱為末和勻。每日清晨米飲和酒下五錢。外用干貓糞 灰。用井底泥調敷。

〔坐板瘡〕 牙皂莢。(微火炒。)天南星等分。俱研末。用姜汁調勻敷瘡上。即效。綠礬一把。放腳盆內。滾水沖下浸洗。待癢止坐草紙上自干。數次效。切勿入尿管中。(入則疼痛。水洗即止。) 黑芝麻口嚼敷之。立能止癢。 浮萍煎湯洗。甚效。

〔腎囊忽腫〕 韭菜地上蚯蚓糞二兩。加甘草末五錢和勻。水調涂。 腫痛者。用蔥白乳香搗涂。痛即止。

〔腎囊瘡〕 密陀僧。滑石各等分研細。姜汁調涂。 如陰汗濕癢瘡。用桴炭紫蘇葉為末。糝上即效。 連兩腿生瘡。用牡蠣。(炒)黃丹。(炒各二兩)枯礬。(四兩)為細末。

至夜睡時連擦兩三次。五七日全消。 松毛煎湯溫洗。 燥癢瘡。至五更時先以粗布擦過。口中嚼生芝麻搽涂五七次。即效。 抓搔成瘡。以致腫痛者。甘草湯洗。以絲瓜汁調五倍子末涂之。 凡下部濕氣。每日以百沸湯洗。亦能去濕。(忌用生水。)〔腎囊風〕 地骨皮。(二兩)吳茱萸。(一兩)煎湯洗。 松毛楓樹葉同煎湯溫洗。 如血熱風癢。用地膚子煎濃湯洗。 綠礬沖湯洗效。(勿可入尿管。)〔陰頸生瘡〕 白蜜調甘草末敷之。 陰頭潰爛。用女人經布燒灰油調涂之。 陰腫痛極。用馬齒莧搗爛敷之。

〔癬瘡〕 新鮮羊蹄葉不拘多少搗爛。加川椒。白糖。并食鹽少許。以布共包之。浸陳醋內半日。取布包擦癬。三日愈。 土蒺藜連根帶葉搗爛。煎水蕩洗即效。 皂礬不拘多少。

炒極干為末。豬膽調敷甚效。 大露蜂房不拘多少。以生白礬填入孔內。用破罐底盛之。仰口朝上。用炭火 令白礬化盡。為末搽癬上二三次。除根不發。 年久羅漢松樹皮 存性。

米醋調搽。 風癬時好時發者。巴豆殼二錢。明礬一錢。同研細生姜擦之。 三年老芋擦之。

能治年久頑癬。 凡癬治好后忌食茄子。

〔黃水瘡〕 石膏。(三錢火 )龍骨。(三錢火 )松香。(三錢)枯礬。(三錢)共研細。

用煮熟雞蛋黃熬油。和前藥敷上。 頭面俱生者。蒼術。(炒燥)糯米粉。(炒燥)等分。研勻。

糝〔 瘡〕 杏仁去皮尖。紙壓去油。取霜五錢。輕粉。(一錢)和勻。將雄豬脊髓同搗。

先用黃柏煎濃湯洗凈拭干敷之。將絹包好。數日即愈。 如污臭者。用龜板醋炙黃。火 存性。加輕粉麝香少許和勻。先用蔥湯洗凈敷之。 柿葉燒灰存性。同川椒為末。搽患處即效。

花椒水洗過。將婦女頭上帶過通草花。不論顏色。貼之即效。 敷治后不合口。以血竭為末糝之。將好用鯉魚腹前鱗眼貼之。半月揭下。則不再發。

〔注腳 瘡〕 馬齒莧搗爛敷之。或焙燥研細。蜜調涂之。

〔 瘡膈紙膏〕 松香。(一兩。火上化開。傾入水中取起。)乳香。血竭。(各三錢)共為末。香油調攤貼紙上。用針刺數百孔。反貼瘡上。三日一換。貼時先用米泔水溫洗凈。 初起陳年豬脂油。(數年久者佳各等分)乳香。(三錢研末)共入鍋內熬化。用白綿紙裁成瘡大二三十張。每張在藥內提過。候紙兩面蠟凝濃為度。將三十張疊成半寸濃。用針刺數百孔。以便通氣。貼于瘡上。用絹縛住。過一夜將貼瘡一張抽去。又復包上。每日如此。俟惡水消盡。

即生肌長肉矣。 血 用桑根白皮。(搗爛加豬油研勻。照隔紙膏貼之。)〔兩腿血風瘡〕 豬鬃。( 灰五錢)煙膠。(即皮市熏皮煙煤炒凈五兩)黃柏。(一兩炒研)真川連。(三錢)輕粉。(三錢)乳香。(去油)沒藥。(去油各五錢)血丹。(炒五錢)俱為細末。用真地瀝青調勻。先以蔥椒水洗透。拭干敷上。用油紙包好絹扎。至七日后。再洗再敷。

屢驗如神。 如腿瘡流黃水。瘙癢不止。用地膚草。(四兩)花椒。(三錢)煎湯洗之。再用房內倒掛屋龍灰敷之。二三次立效。

〔腳面惡瘡〕 羊糞 成白灰。麻油調涂。癢入枯礬。輕粉。少許。 久不收口。枯礬。

杉木。(燒灰各一錢)共研細。麻油調敷。

〔腳指縫爛瘡〕 鵝掌黃皮焙干。燒灰存性。為末糝之。 赤石脂。蒼術。(炒焦)俱研極細末。糝上皆效。 暑月抓爛瘡。口嚼細茶葉敷之。 風癢流黃水者。黃柏。(去皮不拘多少)用豬膽汁涂搽。曬干數次。酥透柏皮。方研末。先用花椒湯洗過拭干。隨以末藥敷之。

二三次即效。 極癢有蟲者。用烏 根為細末。油調涂上。少頃涎水出即愈。 濕爛不愈者。

以多年尿桶燒灰存性敷之。 凡下部濕氣腳爛。不能移步者。內服黃柏。(酒炒)蒼術。(米泔水浸一宿鹽水炒燥各五錢) 水煎食前服。連服四五次。再無不效。

〔腳上生瘡亂孔如蟻窩〕 如意草搗爛敷上。 桃樹嫩精和陳年鍛石。共搗成餅敷之。 穿山甲燒灰敷之。皆效。

〔遠行足打成泡〕 水調生干面涂之。一夜即消。

〔腳墊毒〕 人走長路緊急。被石塊腳底墊。腫痛不能移步者。急用舊草鞋入尿桶內浸半日。或一夜。將新磚燒紅。以浸濕草鞋放磚上。隨以腫腳踏上。火逼尿氣入里即消。若不即治。爛則難愈。遠行腫痛。亦用此法。

〔腳堿雞眼〕 蔥白荸薺搗汁一碗。再取松香四兩。蜈蚣三條。麻油八兩。另煎滴水成珠。方入前汁再煎。攤膏貼之即落。

〔手足凍裂〕 蛇殼。亂發。鮮豬板油。(各二兩) 用清水十數飯碗。鍋置露天。入藥同煮。以棍頻攪。熬至殼發無形。(如不化。再加水五十碗。)加入黃蠟四兩。俟蠟化。傾入極濃瓷缽內。待其自凝。患裂者。先以溫湯洗凈。臨睡時。用抿腳挑入裂內。立時定痛。冬至日制更效。

〔痔瘡〕 初起用馬齒莧。不拘鮮干。煮熟食之。并煎湯熏洗即效。 痔瘡腫痛。用白鵝蛋兩個去殼。入熊膽二分。冰片少許。研勻。入瓷罐內。密封。臨用以手指蘸藥搽之。

〔痔瘡紅腫翻頭痛不可忍〕 極大螺螄一個去蓋。入冰片五分。置茶鐘內一夜。盡化為水。用雞翎蘸掃患處。其性涼。立能止痛消腫。 蔥頭和蜜搗點腫處。覺冷即消。 破流膿血。用兒茶口中嚼爛敷瘡上。先作微痛。數次后即結靨愈。

〔痔瘡日久成漏〕 胡黃連。(一兩)穿山甲。(麻油內煮黃色)石決明。( )槐米。(微炒各五錢)煉蜜丸如麻子大。每服一錢。空心清米湯下。早晚日進兩服。至重者四十日全愈。

如漏之四邊有硬肉突起者。加蠶繭二十個炒枯研末。和入藥內。外用苦參煎湯洗。每日二次效。如膿血多。腸污從瘡孔中出者。先服刺 皮。(炙切片再炒黃)胡黃連。(切片姜汁炒各一兩)麝二分俱為末。軟飯丸如麻子大。食前酒下一錢。服后膿水多去盡。再服前藥。更易見功。

〔痔瘡去管〕 犀角。(末)象牙。(末)乳香。(去油)沒藥。(去油各一兩)明礬。(末)黃蠟。(各五錢)先將黃蠟銅鍋內熔化。糝入藥末。丸如桐子大。再用連翹。金銀花。各一兩。

好酒五斤。同煮去渣。收入瓷瓶內。每日酒一杯。服前藥二十一丸。即能除根。 辣茄一百個連蒂曬干為末。糯米粉三升拌勻。水法為丸。如芡實大。每空心服十丸。白湯下。藥完其管掛出如帶。用麻藥剪切。貼膏收口。 立秋后馬齒莧三十斤。取汁熬膏。用槐米三斤焙研細和入膏內。每服三錢。空心滾水下。即能去管。

〔洗痔極效方〕 威靈仙。槐米。防風。(各一兩)五倍子。(五錢)瓦松。柳須。(即楊柳小紅根各二兩)各銼碎。水煎濃熏洗。 未破者茄蒂或根曬干煎洗。日二三次即效。 已成漏者。用蒲公英一斤。豬蹄一只。煎湯去油。濾凈熏洗。

〔血痔內脹〕 枯桑樹燒成白灰。每服酒下三錢。 韭菜煎濃湯先熏透。候溫洗瘡。日二次。(蓋韭菜大能散血也。)〔痔瘡出血〕 橡子。(研成粉)糯米粉各一升炒黃。滾湯和作餅。飯上蒸熟食之。四五次即效。 如不因瘡內由大便而下血者。用干蓮蓬殼。(燒灰煎湯。) 代茶飲即止。以好為度。

〔內痔不出〕 草烏為末。津調點肛門。痔即反出。便于敷治。

〔灸痔瘡法〕 蘄艾丸黃豆大。灸手背腕陷內。待灸瘡發。用清涼膏貼之。灸瘡愈時。

痔亦愈矣。

〔痔瘡脫肛〕 腳魚頭 灰為末。糝上即收。

〔楊梅瘡〕 凡生瘡之人。只圖速效。因而醫家投之升丹輕粉。半月奏功。至后半年。

或數載。水銀輕粉之毒。流入四肢。以致結喉爛頭。無藥可治者。不可勝數矣。更有甚者名狀有五。或觀燈。(藥燈點于房中。病患眼看臭煙。數日即愈。)或焚香。(藥香入鼻。)或看水。(藥投水內。)或烘被。(藥香熏被。) 或藥擦脈息。犯此復發。無藥可解。 凡一切楊梅廣瘡。周身紅塊廣栗。不論初起已經潰爛。先用茯苓。木通。防風。荊芥。(各一錢)當歸。

(二錢)生黃 。(三錢)麻黃。(一錢。大熱有汗時少用。犯此癥者五火并升。即病至瘦弱者皆可發汗。有羊肉為佐。即大汗無損。)用精羊肉二斤。水五碗。煮至三碗。去肉用湯。煎藥至二碗。先于下午照常食飽。至晚吃藥。如寒冷時。服生白酒一杯。蓋被出汗。(已經得汗。不必過濃。)頭面亦須出汗。發汗一處不透。此一處即有后患。至天明時自然汗止。即用熱湯沐浴。另換新衣被。(將有汗衣被換水自洗。病中大便瀉無人空處。)不可使他人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滁州市| 武穴市| 城市| 富顺县| 南京市| 合肥市| 海兴县| 酉阳| 蓬安县| 洮南市| 茂名市| 抚远县| 曲水县| 南靖县| 长顺县| 堆龙德庆县| 白玉县| 五家渠市| 固镇县| 宿松县| 长治市| 长沙县| 静海县| 昌平区| 手游| 治县。| 茌平县| 鸡东县| 贵定县| 颍上县| 郧西县| 房产| 东乌珠穆沁旗| 纳雍县| 鄂托克前旗| 上蔡县| 惠来县| 神农架林区| 和田县| 武义县| 喀喇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