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 蘇談
- 楊循吉
- 5871字
- 2015-12-27 00:52:40
姚守重士
革除年間,太守姚公最為重士,嘗禮俞貞木于布衣之中,數數饋以薪米。因此遂復得錢繼中二老儒,皆征出部下。自姚公折節,顧好悉為貴客,郡中常開宴彥士,并集一右列指使據坐上席。繼中罵之貞木踐繼中,足勸使勿罵,繼中罵愈急。太守問故,繼中曰:公今日設會,當以尊士為重,更五日子使一武臣坐諸賓上耶!右列慚,謝退避下座。是時四海初定,武公方盛,衛將赫赫在,姚公固不敢與之抗禮,置之上坐蓋非其本心云。而繼中當筵叱罵太守,為之彌縫,周全指使,為之從容避席,皆可謂難得者也。
黠妓賺詩
老儒陳體方,以詩名吳中。有一妓黃秀云,好詩繆,謂體方曰:吾必嫁君,然君家貧如此,肯為詩百首贈我,以為聘資乎?體方信之,為賦至六十余篇,而沒情致清婉傳誦詞林。然是妓性實黠慧,利于多得其詩,而己于體方本無意也。體方之為詩,時人多笑其老耄被詒,而欣然每談于人,以為奇遇焉。
韓公有度量
韓公永熙作鎮兩廣時,峒蠻方熾,公深追之斬,大藤峽嶺表悉安。梧州兩廣中界也,公于此開都府聽治焉。門列盡鼓數十面,每有出入則撾之,以為節凡。給侍左右皆三品,指使盡極。一時之富貴,其尊嚴,擬于王公也。公度量宏大,每賓客過,必有厚贈。軍前取資無算,而士氣懾伏,無敢有不盡力者。諸蠻因是遂屏息不出,至于今,猶公之功也。然公得謗,亦竟坐用侈一事解政,及后代者至,則拘拘繩墨,無復公之洞達矣。當公之時廣中兩司,自正使而下交代皆一。至梧州,參謁候于門下若小吏,然及見,則長跪白事,惴惴不敢以方面自居也。及公歸后,凡易四五人,皆不得然矣。惟交代一見為不廢也。則知公之威望豈可以時輩小節求之乎?
僧中善記
陽山寺僧道吊,能默誦法華經七軸,熟如注水。每旦入城,則沿途持以為課,至半道輒一周焉。他如圓覺了義、慈悲懺法、金光明地藏,皆能口述,不煩披閱,余惟華嚴般。若則稍對經,本然閉目,亦能諷誦,略據行墨而已。吾輩士人固多愧之也。
吳中醫派
今吳中醫,稱天下蓋有自矣初。金華戴原禮,學于朱彥修,既盡其術,來吳為木客。吳人以病謁者,每制一方率銀五兩。王仲光為儒,未知醫也,慕而謁焉,因咨學醫之道。原禮曰:熟讀素問耳。仲光歸而習之三年。原禮復來,見仲光談論,大駭,以為不如,恐壞其技。于是登堂拜母,以定交時。仲光雖得紙上語,未能用藥。原禮有彥修醫案十卷,秘不肯授仲光。仲光私窺之,知其藏處,俟其出也,徑取之歸。原禮還,而失醫案,悔甚嘆曰:惜哉!吾不能終為此惠也。于是仲光之醫名吳下,吳下之醫由是盛矣。
史明古修志
史明古修《吳江縣志》,欲列山川為一門,吳江本無山,循吉因論間,及此間之,明古曰:橫山亦在吾邑境內。循吉曰:橫山是吳縣山,吳江但得一角耳,豈可相割與乎!時都玄敬亦在座,相與一笑。
顧阿瑛豪侈
顧阿瑛在元末為昆山大家,其亭館蓋有三十六處,每處皆有春帖一對。阿瑛手題也,記必名公,詩必才士,雖篆隸二三字亦必選當代之筆。當時如楊廉夫、鄭明德、張伯雨、倪元鎮皆其往還客也。尤密者為秦約于立釋良琦有二妓,曰小瓊花、南枝秀,每會必在焉。阿瑛好事,而能文,其所作雖不逮諸客,而辭語流麗亦時動人,故在當時得以周旋騷壇之上者,則亦非獨以財故也。后阿瑛遭亂,財盡散去,遂削發為在家僧。
吳都憲膽氣
常熟吳都憲(訥),少為士時,素負氣剛介。章御史(圭),于都憲差后,然亦一不屈士也。二人不相下,各以豪邁自雄。欲斗,見之福山有東岳祠,塑酆都獄,至為獰惡。又為機括,設伏于地下,人不知躡之,則有群偶鬼萃而搶焉。殿堂闃寂,人非攜一二伴侶,不敢單身而入也。章與吳約,以月黑天陰之時獨往,以散餅為驗,每鬼前必留一餅。約既定,章私先往福山,匿神帳中,具持餅諸鬼前,每至一鬼,必云與汝一個。次章所匿處,章伸手出乞,我也要一個。吳遂以餅與之,云:也與汝一個,殊無驚異。由是章大驚,服后吳仕至都御史。亦多有著述,為時名儒焉。然福山今亦焚毀,余數年前一至,土偶零落,無復向日之可駭者矣。
常熟酒令
常熟士人飲酒立令至為嚴酷,杯中余瀝有一滴,則罰一杯,若至肆滴伍滴,亦罰如其數。人惟酒錄事是聽,不敢辭也。又其為例頗多,如不說后語,及落臺說話不檢,舉飲不如法,皆有罰。罰而辨者,為攪令,亦有罰。必滿飲,飲復犯令,則復罰,雖十罰,必罰十杯,無一恕者。其為深刻慘酷,殆杯勺中商君矣。如飲者飲本干,主令者故欲其飲,則驗杯,喝云有五滴,則徑罰五杯。或主令者初舉酒時,揚杯喝云:如法而不告以其故,及飲者效之揚杯,則喝云不如法不得不飲。故其宴會非有深量者,未有不被荼毒者也。不知此法起于何人,亦不仁之甚矣。然亦其本邑自行之,他邑不用也。飲酒本以為歡,乃苦人,如是豈善飲乎?
中峰草堂
中峰卓錫處,皆以幻住名之,道行既高,四眾皈向,凡建所謂幻住庵者,有數十處。今在吳中者,居吾家雁蕩村之西無二里遠也,殘碑墮草莽中,雖殿堂三間基址去地殆五尺余,云禪師之所筑也。故老相傳建此庵時,馮海粟煉泥,趙子昂搬運,中峰自以涂壁,即此草堂是也。或謂馮趙二公貴為王臣,豈屑為是此?俗人之見耳。前人高勝處至多,要此亦是其摽致。常事何足怪也。
武功治水
武功在章秋治水,久未就功。問于王尚書來,尚書曰:分水勢,尋水源。武功于是先開數渠,引水散為各支流去。而時或泛濫,其害終在。再三求源發處不得,乃投以物,使人離數十里候之物,復浮出,如是者數處。武功曰:水流則不受,物源不在,是再投之,一處不浮。曰:此乃真水源也。以百計塞之,皆莫效,下以土石,若無者。聞一僧有道,武功就往謁之問術,僧不肯言,強之,但曰:圣人無欲。武功歸,思而不得。數日忽悟,曰:此下殆有龍窟耶,龍所欲者珠也。吾能使之去。于是鑄長鐵柱,洞釜底,貫而下焉,水始受塞,不逾時遂成平陸。蓋鐵汁能蝕珠,龍愛珠,故去也。武功時時為人道之。
姚少師廣孝雅量
少師在松下散飯,曳履獨步,不將余人。一縣丞喝道來,少師行如故。丞怒笞而訊之,少師受笞不自道。丞使人紲置。后隨行人有識之者,曰此少師也。丞大驚,伏地請罪。少師徐云,且送郡獄。明日出之,謂太守曰:秀才官人不識事,一野僧行道,何足怒而遽笞之?吾昨者乃以相戲耳,更不罪也。
林屋洞天
武功平生好奇,每遇游覽,必窮其勝。林屋洞天在包山,其中深窈幽黑,久無游者。武功列炬而入,行頗久,至一處,平敞寬崇,特為幽妙,壁上下皆作金色,有石乳白上滴下,相接至地,瑩如白玉。謂之曰:金亭玉桂者是也。中設石床數,為仙者之外室。再欲進步,則有流水阻絕,漸為深,不能前矣。不知何人題曰“隔凡”,字勢飛逸,疑非人間書也。武功欲留作其間,為同游俗子所促,悵然而出。自后更無往者。
東平志異
前輩王某,正統中為東平州判官,因浚水于石堤下,得一壙,有石志曰:前卦吉,后卦兇,五百年后水來沖。幸遇王州判,移我葬河。東王異之,顧河東果有義冢,乃移葬焉。后王升知州,嘆曰:前人止言我為州判,今至握印,得無過平,竟終于官。其子洪余與交親言之也。
文襄仁政
周文襄公閱一死獄,欲活之無路,形于憂嘆。使吏抱成案讀之,至數萬言,背手立聽,至一處,忽點首喜曰:幸有此可生,遂出其人。
文襄佛噱
文襄在吳中,好徜徉梵剎旌鄴,所至鐘磬交接,每至佛殿,則膜拜致敬。人或誚之,文襄笑曰:即如以年齒論之,彼長吾蓋二三千歲,豈不直得人拜一二拜也。行之自若。
桐村事武
周伯器寓客具中,以教授為業。正統末,福建盜作,金尚書統兵往征厥討,伯器拱立胥門,水次自薦唱曰:有嘉興儒人周鼎,愿效力軍前。尚書壯之,顧其衣猶儒服,謂曰:既趨武事,難仍舊衣。伯器曰諾,亟易短袍,戴小帢,束腰而進。尚書納之,后至福中,遂為尚書親信。凡帳前合用文字,皆令制焉。賊平論功,尚書與張僉都不協其勞,不得盡上。止為沐陽典史。
蘇治失火
況守時,府治被火焚,文卷悉燼。遺火者一吏也。火熄,況守出坐礫場上,呼吏痛杖一百,喝使歸舍。亟自草奏,一力歸罪己躬,更不以累吏也。初吏自知當死,況守嘆曰: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當哉。奏上罪止,罰俸而已。
東里薦吳人
楊文貞公薦達士,數多踐清華,如吾蘇一郡蓋有三人,則天下從可知也。三人為尚書楊仲舉,都御史吳訥,五經博士陳嗣初。仲舉與文貞在武昌因患難之交,訥黑窯匠以一文,嗣初教書儒生,以一詩皆入啟事,悉登臺閣。今人雖曰詩文百篇,誰復聞有存一人者哉?
楊尚書遇仲舉
仲舉昔戌武昌,楊文貞公為學官,以失印避罪至其地,流落無依,變名曰楊立可。因行途中值雨,偶憩仲舉之家,見其方為童子句讀,與談有契,文貞因善易遂許授焉。仲舉下拜,碩終其聽。文貞以無資為言,仲舉即讓館與之,而自教授于他處,往返日十余里,不以為勞。文貞被薦乃相引拔。
文貞貴德
楊文貞公作第初成,設中門未行,使人亟請,仲舉先至焉,曰:此門何不容有德之人先踐也?
周巡撫解嘲
周文襄公以侍郎初蒞美化,未行歲,適不登,人譏之曰周白地。文襄笑曰:今年呼我周白地,明年教汝米鋪地。治未逾年,粟米盈羨,民間銀十兩至糴米五十石。
夏卿風致
夏太卿以七十致仕家居,風度曠達,為吳中一時人士所宗。其子鉞奉之甚備,太卿好與賓客游樂,未嘗一日不具酒食。或無客至,則鉞先令人遍召,太卿所善客集城外盤桓,所以肩輿舁太卿至其處,盡歡方歸。盤桓太卿之別業也。有林木花竹之勝,太卿晚歲優游凡二十二年。而下世太卿為人善,因娛飲后情暢,則以杯擲起而接之歌弄,自若其風韻如此,近世所不復見也。
劉氏世德
先外祖虞衡府君,厚德人也。先舅初為學生,小試第一,人以為賀,府君曰:須得鄉試如此方可喜耳。及試,應天府學士高谷,得先舅之文而奇之,曰:是必山林老儒,果擢第一。揭曉日先舅才二十歲,人來報府君曰:且喜賢郎已作解元。府君徐曰:知會試如何?顏色自若,不異平時。明年試禮部,復魁天下,府君得信復然。府君后以先舅貴封虞衡主事,為人好事禮佛諷經,終身每坐竟日。人有誑之者未嘗不信也。年八十歲得疾數日,延至次年元日而歿。蓋復添一歲焉。
薦人反噬
葉文莊公在兩廣巡按御史,吳禎有小才,文莊愛之,遂舉同治戎事,吳由此得,驟為僉都。既而吳,不樂為之下謀傾,葉結閣老李賢,召之還鎮口外,而已得獨任。文莊后至吏部,由此不薦一人。與先舅參政劉公為莫逆交,參政以文學知名四方,而浮沉外藩二十年,文莊不為引薦,士論薄之,或以其猶以禎故。若其果然,是何以一人之負己,而遂以天下為皆然耶。大臣之量恐不如是。后文莊歿,其家請參政作傳,參政辭之,縉紳稱快。蓋文莊在吏部僅僅保祿卒,至老死未聞有進賢之稱云。
壽不系人
酒之為害有至酷烈者,尊生之士不可不知也。成化中,故崇真宮道士龔尚賢,飲燒酒過多,夜向臥吹燈,引火入喉中燒死。是事非遠數年間耳。大抵酒皆有火,非但燒酒也。然,世固有一生飲酒而壽者,吳中蔣大卿平生未嘗一夕脫于姬妾,其飲酒至百鐘不醉,今年九十余,猶日行數十里也,則亦其稟受之厚。有酒色不得而損者乎,若曰酒色不能害人則非也。然不飲酒而得壽者,世固多有之。吾家先伯祖老亦不絕姬妾,惟不飲酒,壽九十一而沒。又毋族之一長者曹翁,居京師年九十余,步履如壯,人間其飲酒亦涓滴不飲也。則可知飲酒之能損壽矣。余以為蔣大卿之飲酒得壽,此自其得于天者厚耳,不可學也。吾家二老之不能飲酒,登九十,則養生者宜師之。雖不能必如二老,要亦有此理也。若龔尚賢則其死信不由命,可為狂飲者之深戒也。
陳氏世家
陳惟允在張太尉開府時,為潘左丞客甚貴常。在馬上遇王止仲步來,止仲嘗微賤,不為所齒,惟允揚鞭呼,云王行可去我家看畫,止仲羞之。惟允死,其子繼事止仲為師,止仲待之殊薄,報前恨也。止仲嘗稱惟允為先友,后有譏之者云:當時止仲望惟允馬塵,猶且不及,安得與之為友乎!繼即五經博士,為西楊公所薦者也。
萬三遺宅
沈萬三家在周莊,破屋猶存,亦不甚宏壯,殆中人家制耳,惟大松猶存焉。被沒者非萬三家,蓋萬四之在黃墩者耳。
劉守鎮訛言
處州葉宗留叛時,在童謠曰到中秋過蘇州,人皆相傳,驚疑不已。或傳賊有二飛劍,能殺人者人,蓋惑之。忽有決囚使臣自北來者,郵卒執小黃旗馳報,呼云:殺人者至矣。人聞之莫問其詳,皆相傳報,以為處賊至也。棄擔負皆,返走入城,自楓橋至閶門,肩背相疊,皆滿至不能行焉。明日始定,郡守執郵卒杖殺之。
陸道判捐資
元時富人陸道原,貨甲吳下,為甫里書院山長。一時名流咸與之,游處莫年。對其治財者二人,以貲歷付之,曰:吾產皆與汝,惜為汝禍耳。道原遂為黃冠師,居陳湖之上,開瑞云觀居之,改名宗靜。又納貲為道,判時稱陸道判。其故宅今為竹堂寺,所謂二者其一,即沈萬三秀也。其一姓葛亦富名不傳。
五經文累
陳五經嗣初家居,后王淮學士展墓還臺州,遇蘇相與登城而游焉。王公引其二子,拜五經于城上乞文,遂為命筆。時五經老矣,冥摟耗精至成疾,乃戒弗復親篇。翰后一客頗無狀,必欲五經為之,辭而不獲,因怒曰:若強吾作,須死耳!客責曰:王學士固有勢人,文宣與之。吾故人輩,何足勞公耶!五經不得已,勉領之。操觚而疾重,遂以不起。大抵作文出于思索,其傷心役氣時甚。又況執筆對題,為世俗酬應之文,亦何意味茍非沛。然有余之才鮮有不為所困者也。
桐村健文
周伯器往來吳中,常以文自賣平生所作,蓋將千篇。開卷視之,自初至終,非堂記則墓銘耳,甚至有慶壽哀挽之作,亦縱橫其間。然伯器之才,特長于此,每為人作一篇,必有所得。多或銀壹兩,少則錢一二百文耳,伯器每諾而許之。一日作數篇不竭,精粗間出,在平得者遇之。然伯器稍舉筆便得成章,細字正書雖趁草,亦然不見其勞也,豈其才固有長于此者歟。及既死,所遺論著無一篇識者,惜其有才而錯用之也。
巧仕
練從道御史初在大學時,有例選諸生為御史,堂上大臣各舉一人。時吾鄉陳僖敏公在都察院,俞尚書公在刑部。從道先詣僖敏曰:綱貧士窮約久矣,適有御史之選,本不敢覬然賴。俞公見憐,已許相舉,望公贊之,勿沮其成也。僖敏駭愕,不意俞公之舉之也,頷之而去。然俞公實未嘗有意舉之也。從道則文詣俞公,請曰:陳公將薦我,公勿格之。俞亦愕然。明日二公會于朝,各以所聞相質,乃始知從道有求薦之意,而故為此也。然二公已各有所舉,又從道鄉人,涉嫌不可,乃別請他堂上薦之,從道竟得為御史。是時從道嘗進中興十二策,其言激切,又有吏材,二公實畏之,故為所脅,不敢不從焉。
骰驗
韓公雍初浙江參政,居憂在郡中。而兩廣蠻弗靖,朝廷,以都御史起之,令往征焉。公將行,祖客駢列酒間,公持骰子祝曰:看吾此行能撫定諸夷,不負委任,愿一擲六紅。展手而六骰皆四在盆焉。眾客歡慶,公為引滿。及到廣,一征悉定,卒如所祝。
王止仲
止仲為吳中文人,藍玉家請為子師,人勸勿往,答曰:大蟲穴中可游戲也。及到玉家未久,玉方自云南凱歸,不肯往謁。曰:吾人師也,將軍主人也。玉壯其言,遂先垂訪塾中。以為儒生而易之,及發談,皆兵家語,無異老將。玉深敬異,禮為上賓。及玉被收,止仲亦連坐死。
棺香美人
我出生的時候,江水上漲,沖了一口棺材進了我家。十五年后,棺材打開,里面有個她……風水,命理……寫不盡的民間傳說,訴不完的光怪陸離。
龍族(1-4合集)
累計銷售量達千萬冊的青春幻想小說,被譽為“東方的《哈利·波特》”,作者江南本人獲得2013年中國作家富豪榜榜首的榮譽。主角路明非原本只是一個普通的高中生,在申請留學的時候收到了來自屠龍學院——卡塞爾學院的來信,從此開啟了他不平凡的人生,在伙伴陳墨瞳、楚子航、愷撒等人的幫助下,屬于龍族的神秘世界逐漸在他們面前展開,路明非神秘莫測的身世也慢慢浮出水面。
三體全集(全三冊)
【榮獲世界科幻大獎“雨果獎”長篇小說獎,約翰·坎貝爾紀念獎,銀河獎特別獎】套裝共三冊,包含:《三體I》《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I:死神永生》對科幻愛好者而言,“三體”系列是繞不開的經典之作。這三部曲的閱讀體驗和文字背后的深刻思想配得上它所受的任何贊譽。
天之下
昆侖紀元,分治天下的九大門派為新一屆盟主之位明爭暗斗,關外,薩教蠻族卷土重來……亂世中,蕓蕓眾生百態沉浮,九大家英杰輩出,最終匯成一首大江湖時代的磅礴史詩,并推動天下大勢由分治走向大一統。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