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考
- 明倫匯編皇極典國號部
- (清)陳夢雷
- 3839字
- 2015-12-27 00:24:58
陶唐氏
帝堯建國號曰唐
按史記五帝本紀不載 按劉恕外紀堯年十三佐
摯封植受封于年十五改國于唐故號唐氏
有虞氏
帝舜建國號曰虞
按史記五帝本紀虞舜者名曰重華
注
索隱曰虞國名
按尚書孔序注帝舜姓姚氏國號有虞
按路史帝舜有虞氏其先國于虞始為虞氏
夏后氏
大禹建國號曰夏
按史記夏本紀禹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國號曰夏
后
按路史禹封高密處于櫟是為有夏曰夏伯
注
王充云堯以唐侯嗣位舜以虞地得達禹繇夏
起湯自商興皆本興昌之地為號重本不忘始也
商
成湯建國號曰商
按史記殷本紀不載 按通鑒前編商王踐天子位
于亳定都建國號曰商
盤庚改國號曰殷
按書經盤庚上盤庚遷于殷
蔡
傳
周氏曰商人稱殷自盤庚始自此以前惟稱商
自盤庚遷都之后于是殷商兼稱或只稱殷
按史記殷本紀帝盤庚之時殷已都河北盤庚渡河
南復居成湯之故居乃五遷無定處殷民咨胥皆怨
不欲徙盤庚告諭諸侯大臣乃遂涉河南治亳
注
鄭元曰治于亳之殷地商家自此徙改號曰殷
按竹書紀年成湯注商人后改天下之號曰殷
周
武王定天下仍太王之國號曰周
按史記周本紀不載 按尚書孔序注周武王有天
下號也
按通鑒前編殷王小乙二十有六祀古公亶父自豳
遷于岐改國號曰周
秦
始皇帝并天下仍周封號曰秦
按史記秦始皇本紀不載 按秦本紀秦非子居犬
丘周孝王使主馬于汧渭之間馬大蕃息孝王曰昔
柏醫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賜姓嬴今其后世亦
為朕息馬朕其分土為附庸邑之秦使復續嬴氏祀
號曰秦嬴
漢
高帝建國號曰漢
按史記漢書高帝本紀不載 按魏書崔元伯傳元
伯為黃門侍郎議曰漢王定三秦滅強楚遂以漢為
號
魏
文帝受漢禪仍漢封號曰魏
按魏志武帝本紀漢獻帝建安十八年五月丙申天
子使御史大夫郗慮持節策命公為魏公 按文帝
本紀注獻帝傳曰辛未魏王登壇受禪公卿列侯陪
位燎祭天地五岳四瀆曰漢歷世二十有四踐年四
百二十有六四海困窮王綱不立五緯錯行靈祥并
見推術數者占之古道咸以為天之歷數運終茲世
凡諸嘉祥民神之意比昭有漢數終之極魏家受命
之符漢主以神器宜授于臣憲章有虞致位于丕丕
祗承皇象敢不欽承謹擇元日登壇受帝璽綬告類
于爾大神唯爾有神尚饗永吉兆民之望祚于有魏
世享
晉
武帝受魏禪仍魏封號曰晉
按晉書文帝本紀魏甘露三年五月天子封帝為晉
公晉國置官司焉 按武帝本紀泰始元年冬十二
月景寅設壇于南郊百僚在位柴燔告類于上帝曰
魏帝稽協皇運紹天明命以命炎魏室多故幾于顛
墜實賴有晉匡拯之德用獲保厥肆祀弘濟于艱難
此則晉之大有造于魏也誕維四方罔不祗順敬簡
元辰升壇受禪告類上帝永答眾望
宋
武帝受晉禪仍晉封號曰宋
按宋書武帝本紀晉義熙十二年十月天子詔高祖
進位相國總百揆封十郡為宋公永初元年夏六月
丁卯設壇于南郊即皇帝位柴燔告天策曰晉帝以
卜世告終歷數有歸欽若景運以命于裕敬簡元辰
升壇受禪告類上帝用酬萬國之情克隆天保永祚
于有宋惟明靈是饗
按玉堂鑒綱武帝仕晉為太尉封宋王受恭帝禪國
號宋
南齊
高帝受宋禪仍宋封號曰齊
按南齊書高帝本紀宋升明三年三月甲辰宋帝詔
太祖進位相國總百揆封十郡為齊公四月癸酉詔
進齊公爵為王辛卯宋帝禪位詔曰相國齊王天誕
圣河岳炳靈拯傾扶危澄氛靖亂獄訟去宋謳歌
適齊天之歷數皎焉攸征朕遜位別宮敬禪于齊建
元元年夏四月甲午上即皇帝位于南郊
按魏書孝文帝本紀太和三年蕭道成廢其主劉準
而僣立自號曰齊
梁
武帝受齊禪仍齊封號曰梁
按梁書武帝本紀齊中興元年十二月齊帝詔高祖
進位相國總百揆封十郡為梁公天監元年夏四月
丙寅高祖即皇帝位于南郊設壇柴燔告類于天曰
齊氏以歷運斯既否終則亨欽若天應以命于衍敬
簡元辰恭茲大禮升壇受禪告類上帝克播休祉以
弘盛烈式傳厥后用永保于我有梁惟明靈是饗
按魏書宣武帝本紀景明三年夏四月蕭衍廢其主
寶融而僣立自稱曰梁
陳
武帝受梁禪仍梁封號曰陳
按陳書武帝本紀梁太平二年九月梁帝詔進高祖
位相國總百揆封十郡為陳公永定元年冬十月乙
亥高祖即皇帝位于南郊柴燎告天曰梁氏以圮剝
薦臻歷運有極欽若天應以命于霸先敬簡元辰升
壇受禪告類上帝用答民心永保于我有陳惟明靈
是饗
按北齊書文宣帝本紀天保八年陳霸先弒其主方
智自立是為陳
北魏
道武帝天興元年詔建國號曰魏
按魏書道武帝本紀天興元年六月丙子詔有司議
定國號群臣曰昔周秦以前世居所生之土有國有
家及王天下即承為號自漢以來罷侯置守時無世
繼其應運而起者皆不由尺土之資今國家萬世相
承啟基云代臣等以為若取長遠應以代為號詔曰
昔朕遠祖御幽都控制遐國雖踐王位未定九州
逮于朕躬處百代之季天下分裂諸華之主民俗雖
殊撫之在德故躬率六軍掃平中土兇逆蕩除遐邇
率服宜仍先號以為魏焉布告天下咸知朕意
按北史崔宏傳宏為黃門侍郎與張袞對總機要草
創制度時詔有司議國號宏議曰三皇五帝之立號
也或因所生之土或以封國之名故虞夏商周始皆
諸侯及圣德既隆萬國宗戴稱號隨本不復更立唯
商人屢徙改號曰殷然猶兼行不廢始基之號故詩
云殷商之旅此其義也國家雖統北方廣漠之土逮
于陛下應運龍飛雖曰舊邦受命維新以是登國之
初改代曰魏慕容永亦奉進魏土夫魏者大名州之
上國斯乃革命之征驗利見之元符也臣愚以為宜
號為魏道武從之于是稱魏
北齊
文宣帝受魏禪仍魏封號曰齊
按北齊書文宣帝本紀魏武定八年三月辛酉進封
齊王夏五月戊午即皇帝位于南郊柴燎告天曰魏
帝以卜世告終上靈厭德欽若昊天允歸大命以禪
于臣洋敬簡元辰升壇受禪肆類上帝以答萬國之
心永隆嘉祚保佑有齊以被于無窮之祚
北周
孝閔帝受魏禪仍魏封號曰周
按周書孝閔帝本紀魏恭帝三年十二月丁亥魏帝
詔以岐陽之地封帝為周公庚子禪位于帝元年春
正月辛丑即天王位戊申詔曰上天有命革魏于周
致予一人受茲大號
隋
文帝受周禪仍周封號曰隋
按隋書文帝本紀周大象二年五月靜帝即位九月
封高祖為隋國公大定元年二月周帝禪位于隋
唐
高祖受隋禪仍周封號曰唐
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玉堂鑒綱帝祖虎仕西
魏有功封隴西公父囗于周世封唐公淵襲爵隋末
起兵受恭帝禪國號唐
中宗嗣圣七年太后臨朝稱制改國號曰周(
即武后天授元
年)
按唐書武后本紀后專寵與政高宗崩皇太子即位
尊后為皇太后臨朝稱制光宅元年二月戊午廢皇
帝為廬陵王幽之天授元年九月壬午改國號周
按通鑒綱目嗣圣七年侍御史傅游藝上表請改國
號曰周賜皇帝姓武氏太后不許擢游藝為給事中
于是百官宗戚百姓合六萬余人俱上表如游藝所
請太后可之御則天樓赦天下以唐為周
神龍元年中宗復即帝位復國號曰唐
按唐書中宗本紀中宗即皇帝位皇太后臨朝稱制
嗣圣元年正月廢居于均州又遷于房州圣歷二年
復為皇太子太后老且病神龍元年正月張柬之等
以羽林兵討亂甲辰皇太子監國丙午復于位二月
甲寅復國號唐
后梁
太祖開平元年建國號曰梁
按五代史梁太祖本紀開平元年夏四月甲子皇帝
即位國號梁
后唐
莊宗同光元年即皇帝位仍國號曰唐
按五代史唐莊宗本紀同光元年夏四月己巳皇帝
即位國號唐
按通鑒綱目唐莊宗同光四年夏四月有司議即位
禮李紹真孔循以為唐運已盡宜自建國號監國問
左右何謂國號對曰先帝賜姓于唐為唐復讎故稱
唐今梁朝之人不欲殿下稱唐耳監國曰吾年十三
事獻祖獻祖以吾宗屬視吾猶子又事武皇先帝垂
五十年經綸攻戰未嘗不預武皇之基業則吾之基
業也先帝之天下則吾之天下也安有同家而異國
乎李琪曰若改國號則先帝遂為路人梓宮安所托
乎不惟殿下不忘三世舊君吾曹為人臣者能自安
乎前代以旁支入繼多矣宜用嗣子柩前即位之禮
眾從之監國服斬衰于柩前即位百官縞素既而御
袞冕受冊百官吉服稱賀
后晉
高祖天福元年建國號曰晉
按五代史晉高祖本紀天福元年十一月丁酉皇帝
即位國號晉
按遼史太宗本紀天顯十一年冬十月甲子封敬瑭
為晉王丁卯召至賜坐上從容語之曰吾三千里舉
兵而來一戰而勝殆天意也觀汝雄偉弘大宜受茲
南土世為我舊輔遂命有司設壇晉陽備禮冊命十
一月丁酉冊敬瑭為大晉
后漢
高祖建國號曰漢
按五代史漢高祖本紀不載 按遼史太宗本紀大
同元年二月辛未河東節度使北平王劉知遠自立
為帝國號漢
按通鑒綱目漢高祖天福十二年晉主知遠入大梁
諸鎮多降始改國號曰漢仍稱天福年曰余未忘晉
也
后周
太祖廣順元年建國號曰周
按五代史周太祖本紀廣順元年春正月丁卯皇帝
即位國號周
遼
太宗大同元年建國號曰遼
按遼史太宗本紀大同元年二月丁巳建國號大遼
宋
太祖建隆元年建國號曰宋
按宋史太祖本紀建隆元年春正月乙巳定有天下
之號曰宋
金
太祖收國元年建國號曰金
按金史太祖本紀收國元年正月壬申朔即皇帝位
上曰遼以賓鐵為號取其堅也賓鐵雖堅終亦變壞
惟金不變不壞金之色白完顏部色尚白于是國號
大金 按禮志收國元年春正月壬申朔諸路官民
耆老畢會議創新儀奉上即皇帝位阿離合懣宗翰
乃陳耕具九祝以辟土養民之意復以良馬九隊隊
九匹別為色并介胄弓矢矛劍奉上國號大金建元
收國
元
世祖至元八年建國號曰元
按元史世祖本紀至元八年十一月壬戌建國號曰
大元詔曰誕膺景命奄四海以宅尊必有美名紹百
王而紀統肇從隆古匪獨我家且唐之為言蕩也堯
以之而著稱虞之為言樂也舜因之而作號馴至禹
興而湯造互名夏大以殷中世降以還事殊非古雖
乘時而有國不以利而制稱為秦為漢者著從初起
之地名曰隋曰唐者因即所封之爵邑是皆徇百姓
見聞之狃習要一時經制之權宜概以至公不無少
貶我太祖圣武皇帝握干符而起朔土以神武而膺
帝圖四震天聲大恢土宇輿圖之廣歷古所無頃者
耆宿詣庭奏章申請謂既成于大業宜早定于鴻名
在古制以當然于朕心乎何有可建國號曰大元蓋
取易經干元之義茲大冶流形于庶品孰名資始之
功予一人底寧于萬邦尢切體仁之要事從因革道
協天人于戲稱義而名固匪為之溢美孚休惟永尚
不負于投艱嘉與敷天共隆大號
明
太祖洪武元年建國號曰明
按明昭代典則洪武元年春正月乙亥太祖即皇帝
位詔曰朕惟中國之君自宋運既終天命真人于沙
漠入中國為天下主傳及子孫百有余年今運既終
海內疆土豪杰分爭朕本淮右庶民荷上天眷顧祖
宗之靈遂乘逐鹿之秋致英賢于左右凡兩淮兩浙
江東江西湖湘漢沔閩廣山東及西南諸郡各處寇
攘屢命大將軍與諸將校奮揚威武已皆戡定民安
田里今文武大臣百司眾庶合辭勸進尊朕為皇帝
以主黔黎勉徇余情于吳二年正月初四日告祭天
地于鐘山之陽即皇帝位于南郊定有天下之號曰
大明以吳二年為洪武元年布告天下咸使聞知
天之下
昆侖紀元,分治天下的九大門派為新一屆盟主之位明爭暗斗,關外,薩教蠻族卷土重來……亂世中,蕓蕓眾生百態沉浮,九大家英杰輩出,最終匯成一首大江湖時代的磅礴史詩,并推動天下大勢由分治走向大一統。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棺香美人
我出生的時候,江水上漲,沖了一口棺材進了我家。十五年后,棺材打開,里面有個她……風水,命理……寫不盡的民間傳說,訴不完的光怪陸離。
龍族(1-3合集)(修訂版)
《龍族》同名動畫正在騰訊視頻熱播,8月19日首播三集,每周五10:00更新一集。人類歷史中,總是隱藏著驚人的秘密。在多數人所不知道的地方,人類與龍族的戰爭已經進行了幾千年。路明非的十八歲,在他最衰的那一刻,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門轟然洞開,掩蓋于歷史中的戰爭就要在他面前重開大幕。歡迎來到……龍的國度!中國幻想扛鼎之作,千萬冊暢銷奇跡,三年修訂,六萬字新篇。每個人都曾是荒原上的孩子,走出去的那個是扛起戰旗的王。
龍族Ⅴ:悼亡者的歸來
熱血龍族,少年歸來!這是地獄中的魔王們相互撕咬。鐵劍和利爪撕裂空氣,留下霜凍和火焰的痕跡,血液剛剛飛濺出來,就被高溫化作血紅色的蒸汽,沖擊波在長長的走廊上來來去去,早已沒有任何完整的玻璃,連這座建筑物都搖搖欲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