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雜錄

白虎通三皇者何謂也謂伏羲神農燧人也或曰伏

羲神農祝融也禮曰伏羲神農祝融三皇也三王者

何謂也夏殷周也故禮士冠經曰周弁殷夏收三

王共皮弁也

風俗通蓋天地剖分萬物萌毓非有典藝之文堅基

可據推當今以覽太古自昭昭而本冥冥乃欲審其

事而建其論董其是非而綜其詳矣言也實為難哉

故易紀三皇書敘唐虞惟天為大唯堯則之巍巍其

有成功煥乎其有文章自是以來載籍昭晢然而立

談者人異綴文者家舛斯乃楊朱哭于岐路墨翟悲

于絲素者也是以上述三皇下記六國備其終始曰

皇霸

春秋運斗樞說伏羲女媧神農是三皇也尚書大傳

說遂人為遂皇伏羲為戲皇神農為農皇也遂人以

火紀火太陽也陽尊故托遂皇于天伏羲以人事紀

故托戲皇于人蓋天非人不因人非天不成也神農

悉地力種谷疏故托農皇干地天地人道備而三五

之運興矣

謹按易稱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

俯則觀法于地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

之情結繩為網罟以佃以漁伏羲氏沒神農氏作斫

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日中為市致

天下之民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唯

獨敘二皇不及遂人遂人功重于祝融女媧文明大

見大傳之義斯近之矣

易傳禮記春秋國語太史公記黃帝顓頊帝嚳帝堯

帝舜是五帝也

禮號謚記說夏禹殷湯周武王是三王也尚書說文

王作罰刑茲無赦詩說有命自天命此文王文王受

命有此武功儀刑文王萬國作孚春秋說王者孰謂

謂文王也

謹按易稱湯武革命尚書武王戎車三百兩虎賁八

百人擒紂于牧之野惟十有三祀王訪于箕子詩云

亮彼武王襲伐大商勝殷遏劉耆定武功由是言之

武王審矣論語文王率殷之叛國以服事殷時尚臣

屬何緣便得列三王哉經美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

王業始兆于此耳俗儒新生不能采綜多其辨論至

于訟鬩太王王季皆見追號豈可復謂已王乎

古今注程雅問董仲舒曰自古何謂稱三皇五帝對

曰三皇三才也五帝五常也三王三明也五伯五岳

中說文中子曰帝之不帝久矣王孝逸曰敢問元經

之帝何也子曰絜名索實此不可去其為帝實失而

名存矣

封氏聞見記秦漢以來天子但稱皇帝別無徽號則

天垂拱四年得瑞石于洛水曰圣毋臨人永昌帝業

號其石為寶圖于是群臣上尊號請稱圣母神皇后

稍加越古天冊金輪圣神等號至中宗踐祚號應天

神龍元宗即位號開元神武后稍加為開元天地大

寶圣文神武應道肅宗號光天文武代宗號寶應元

圣文武今上號圣神文武則天以女主臨朝茍順臣

子一時之請受尊崇之號自后目為故事允文允武

乃圣乃神皇帝盛稱莫或過此既以為祖父之稱又

以為子孫之號雖顛之倒之互有變易曷曾離此數

代之后將無所回避貞元初主上昭然覺悟乃下詔

去其徽號直稱皇帝合于古矣近歲百僚復請加尊

號上守謙沖意不許之昔光武皇帝詔群臣上書不

得言圣孔子曰若圣與仁則吾豈敢謙沖之德大矣

石林燕語堯稱陶唐氏舜稱有虞氏禹稱有夏氏唐

虞夏氏其封國或其所生土名故其先皆命以為氏

后因以為國則堯舜禹者疑其為謚號也然易稱堯

舜氏作則堯舜亦氏豈復追稱之或以謚耶其通稱

則皆謂之帝秦本欲稱秦皇既去秦號稱皇帝固已

過矣漢以后因之不能易至唐武后天授中加尊號

曰圣神皇帝中宗神龍加尊號曰應天皇帝明皇又

以年冠之稱開元皇帝其后更相衍多至十余字此

乃生而為謚果何禮哉本朝初廢不講仁宗景佑初

群臣用開元故事請以景佑為號自是每遇南郊大

禮畢則百官拜表加上尊號以示歸美之意神宗即

位諸臣累上尊號皆辭不受元豐三年遂下詔罷之

帝王之盛舉也

趨朝事類諸稱行在者謂天子駐蹕之所在也古不

聞之自秦漢方有此稱本縣百司初稱隨駕某自真

廟后皆稱行在惟三省學士院臺諫內侍省之類不

云行在蓋天子之司常侍之謂也

愛日齋藂抄太史公夏本紀自禹即天子位以后云

帝禹至于帝履癸又曰帝桀殷本紀自太甲書帝太

甲至于帝紂孔氏雜說言二王亦得稱帝引史記夏

紀稱帝桀是也何獨桀云帝哉商紀云周武王為天

子其后世貶帝號號為王索隱曰按夏殷天子亦皆

稱帝代以德薄不及五帝始貶帝號為王故本紀皆

帝而總曰三王也又譙周云夏殷之禮生稱王死稱

廟主皆以帝名配之見索隱國語云商王帝辛大惡

于民帝辛紂也然而易曰帝乙書亦曰帝乙夏殷之

稱帝莫信于此

老學庵筆記本朝廢后入道謂之教主郭后曰金庭

教主孟后曰華陽教主其實乃一師號耳政和后群

黃冠乃敢上道君尊號曰教主不祥甚矣孟后在瑤

華宮遂去教主之稱以避尊號吁可怪也

退朝錄尊號起于唐中宗稱應天神龍皇帝后明皇

稱開元神武皇帝自后率如之陸贄嘗以諫德宗常

袞著尊號錄一篇系以贊云損之又損天下歸仁蓋

托諷焉上即位群臣凡再上尊號率不許

珩璜新論謂天子為官家蕭梁時已有此語梁簡文

諸子傳建平王大球見武帝禮佛謂母曰官家尚爾

兒安敢辭耶

攬微言蔣濟萬幾論曰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

故指天子為官家宋真宗以問李仲容仲容亦以是

對是殆不然所謂官家者猶人言公家云爾如今世

俗婢仆稱主人為大家也

珍珠船唐人呼天子為宅家

日知錄堯舜禹皆名也古未有號故帝王皆以名紀

臨文不諱也考之尚書帝曰格汝舜格汝禹名其臣

也堯崩之后舜與臣言則曰帝禹崩之后五子之歌

則曰皇祖引征則曰先王無言堯舜禹者不敢名其

君也自啟至發皆名也夏后氏之季而始有以十干

為號者桀之癸商之報丁報乙報丙主壬主癸皆號

以代其名自天乙至辛皆號也商之王著號不著名

而名之見經者二天乙之名履辛之名受是也曰湯

曰紂則亦號也號則臣于所得而稱故伊尹曰惟尹

躬暨湯頌曰武湯曰成湯曰湯孫也曰文祖曰藝祖

曰神宗曰皇宗曰烈祖曰高祖曰高后曰中宗曰高

宗而廟號起矣曰元王曰武王而謚立矣曰大舜曰

神禹曰大禹曰成湯曰寧王而稱號繁矣自夏以前

純乎質故帝王有名而無號自商以下寖乎文故有

名有號而德之盛者有謚以美之于是周公因而制

謚自天子達于卿大夫美惡皆有謚而十千之號不

立然王季以上不追謚猶用商人之禮焉此文質之

中而臣子之義也嗚呼此其所以為圣人也歟

人君之號唐虞曰帝夏曰后商曰王然帝王天子所

專后則諸侯皆得稱之故書言肆覲東后群后四朝

禹乃會群后誓于師伊訓之祠先王侯甸群后咸在

周王大告武成亦曰嗚呼群后而后夔后羿伯明后

寒之稱皆見于傳引征之篇亦稱引后康王作畢命

曰三后協心同底于道穆王作呂刑曰乃命三后恤

功于民然則禹之降帝而稱后是禹之謙禹之不矜

也諸侯謂之群后故天子獨稱元后

三王之名自后人追稱之而禹之為王未嘗見于書

也甘誓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引征引后承王

命徂征而夏小正言十有一月王狩夏之王見于書

者始此然無稱禹為王者經傳之文凡言夏必曰夏

后氏周人之追王止于太王而組紺已上至后稷則

謂之先公詩禴祀蒸嘗于公先王是也通言之則亦

可稱之為王書武成惟先王建邦啟土周語太子晉

諫靈王自后稷之始基靖民十五王而文始平之十

八王而康克安之是也王而尊之曰帝黃歇上秦昭

王書先帝文王武王王之身三世不忘接地于齊以

絕從親之要是也王而等之曰諸侯漢王告諸侯曰

愿從諸侯王擊楚之殺義帝者是也

賈誼新書天子卑號稱陛下蔡邕獨斷陛階也所由

升堂也天子必有近臣執兵陳于陛側以戒不虞謂

之陛下者群臣與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

下者而告之因卑達尊之義也上書亦如之及群臣

士庶相與言曰殿下合下執事之屬皆此類也據此

則陛下猶言執事后人相沿遂以為至尊之稱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福县| 舞阳县| 浦县| 乐陵市| 文成县| 湟源县| 蓬莱市| 苗栗县| 梅州市| 高碑店市| 泰州市| 法库县| 马尔康县| 福清市| 凯里市| 五寨县| 郁南县| 沙雅县| 满城县| 清水河县| 济源市| 陆河县| 绥阳县| 海安县| 丰顺县| 洛宁县| 米泉市| 汽车| 武山县| 黔南| 图木舒克市| 枝江市| 老河口市| 嘉禾县| 高安市| 买车| 仁寿县| 宁安市| 尖扎县| 永兴县| 北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