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紀事
- 明倫匯編閨媛典閨孝部
- (清)陳夢雷
- 4006字
- 2015-12-27 00:10:54
史記孝文本紀齊太倉令淳于公有罪當刑詔獄逮
徙系長安太倉公無男有女五人太倉公將行會逮
罵其女曰生子不生男緩急非有益也其少女緹縈
自傷泣乃隨其父至長安上書曰妾父為吏齊中皆
稱其廉平今坐法當刑妾傷夫死者不可復生刑者
不可復屬雖欲改過自新其道無由也妾愿沒入為
官婢贖父刑罪使得自新書奏天子天子憐悲其意
乃下詔除肉刑
杜預女記大女緱玉陳緱氏之女也夫之從母兄弟
殺其父玉為父報讎殺已至親縛玉付吏獄竟當行
刑有名士申屠子龍者緱玉同縣人也嘉其義勇奏
記于縣曰伏聞大女緱玉為父報讎獄已決不勝感
悼之情敢陳所聞昔太原周黨感春秋義辭師復讎
當時論者猶高其節況玉女弱耳無所聞心無所激
內無同生之謀外無交游之助直推父子之情奮發
怒之心手刃刺讎僵尸流血當時聞之人無勇怯莫
不強膽增氣輕身殉義攘袂高談稱羨今聞玉幽執
囗檻罪名已定皆心低意沮悵惋長嘆蟠雖愚昧以
為玉之節義歷代未有足以感無恥之孤激甚辱之
子瑕玉不值明時尚望追旌閭墓顯異后嗣況在清
聽不加哀矜之貸誠為朝廷痛之(
按后漢書申屠蟠傳外黃令梁配善
其言乃為讞得減死論)
水經注去江七里江士游詩之所居詩至孝母好飲
江水嗜魚膾常以雞鳴溯流汲于江溺死婦恐姑知
稱詩游學冬夏衣服實投江流于是至孝上通洞泉
出其舍側而有江之甘焉詩有田濱江澤鹵泉流所
溉盡其沃野又涌泉之中旦旦常出鯉魚一雙以膳
焉可謂孝悌發于方寸徽美著于無窮者也(
注江士游后漢
書作姜士游華陽國志云孝子江陽符長姜詩字士游)
后漢書梁竦傳竦有三男三女肅宗納其二女皆為
貴人小貴人生和帝竇皇后養以為子而竦家私相
慶后諸竇聞之恐梁氏得志終為己害建初八年遂
譖殺二貴人而陷竦等以惡逆詔使漢陽太守鄭據
傳考竦罪死獄中家屬復徙九真辭語連及舞陰公
主坐徙新城使者護守宮省事密莫有知和帝梁氏
生者永元九年竇太后崩松子扈遣從兄奏記三
府以為漢家舊典崇貴母氏而梁貴人親育圣躬不
蒙尊號求得申議太尉張酺引訊問事理會后召
見因白奏記之狀帝感慟良久曰于君意若何酺
對曰春秋之義母以子貴漢興以來母氏莫不隆顯
臣愚以為宜上尊號追慰圣靈存錄諸舅以明親親
帝悲泣曰非君孰為朕思之會貴人姊南陽樊調妻
嫕上書自訟曰妾同產女弟貴人前充后宮蒙先帝
厚恩得見寵幸皇天授命誕生圣明而為竇憲兄弟
所譖訴使妾父竦冤死牢獄骸骨不掩老母孤弟遠
徙萬里獨妾遺脫逸伏草野常恐沒命無由自達今
遭值陛下神圣之運親統萬幾群物得所憲兄弟奸
惡既伏辜誅海內曠然各獲其宜妾得蘇息拭目更
視乃敢昧死自陳所天妾聞太宗即位薄氏蒙榮宣
帝繼統史復興妾門雖有薄史之親獨無外戚余
恩誠自悼傷妾父既冤不可復生母氏年殊七十及
弟棠等遠在絕域不知死生愿乞收竦朽骨使母弟
得歸本郡則施過天地存歿幸賴帝覽章感悟乃下
中常侍掖庭令驗問嫕辭證明審遂得引見陳狀留
嫕止宮中連月乃出賞賜衣被錢帛第宅奴婢旬月
之間累資十萬嫕素有行操帝益愛之加號梁夫人
擢樊調為羽林左監調光祿大夫宏兄之曾孫也
水經注符縣長趙祉遣吏光尼和以永建元年十一
月詣巴郡沒死成濡灘子賢求喪不得女絡年二十
五歲以還至二年二月十五日尚不得喪絡乃乘小
船至父沒處哀哭自沈見夢告賢曰至二十一日與
父俱出至日父子果浮出江上郡縣上言為之立碑
以旌孝誠(
按華陽國志作先尼和女絡后漢書作孝女叔先雄父尼和為犍為功曹搜神記云
犍為叔先尼和其女名雄)
江之道南有曹娥碑娥父旴迎濤溺死娥時年十四
哀父尸不得乃號踴江介因解衣投水祝曰若值父
尸衣當沈若不值衣當浮裁落便沈娥遂于沈處赴
水死縣令度尚使外甥邯鄲子禮為碑文以彰孝烈
野客叢談王章下獄妻子皆收系章小女年十二夜
起號哭曰平生獄上呼囚數常至九今八而止我君
素剛先死者必君明日問之章果獄死孔融棄市時
七歲女九歲男以幼得全寄他舍主人有遺肉汁男
渴而飲之女曰今日之禍豈得久活何賴知肉味乎
兄號泣而止或言于曹操欲盡殺之及收女謂兄曰
若死者有知得見父母豈非至愿乃延頸就戮神色
不變自古兒女為家門累者不為不多就此二事尤
其可傷者夫七歲小女而勇決如是雖圣門結纓赴
難者不是過也
紀聞吳宣城郡青陽縣有孝女李娥廟居曾阜之巔
林木秀茂周回十里土人不敢樵采敬而事之日薦
蘋藻娥父吳大帝時為鐵官冶以鑄軍器一夕煉金
竭爐而金不出時吳方草創法令至嚴諸耗折官物
十萬即坐斬倍又沒入其家而娥父所損折數過千
萬娥年十五痛傷之因火烈遂自投于爐中赫然屬
天于是金液沸涌溢于爐口娥所躡二履浮出于爐
身則化矣其金汁塞爐而下遂成溝渠泉注二十里
入于江水其所收金凡億萬斤溝渠中鐵至今仍存
故吳俗每冶銅鐵必先為娥立祠享而祈福
世說庾玉臺希之弟也希誅將戮玉臺玉臺子婦宣
武弟桓豁女也徒跣求進閽禁不內厲聲曰是何小
人我伯父門不聽我前因突入號泣請曰庾玉臺常
因人腳短三寸當復能作賊不宣武笑曰婿故自急
遂原玉臺一門
宋書彭城王義康傳文帝元嘉二十二年太子詹事
范曄等謀反事逮義康有司請削義康王爵收付廷
尉法獄治罪詔特宥大辟免義康及子泉陵侯亢女
始寧豐城益陽興平四縣主為庶人徙安成郡二十
八年正月遣中書舍人嚴龍赍藥賜死以侯禮葬安
成世祖大明四年義康女玉秀等露板辭曰父兇滅
無狀孤負天明存荷優養沒蒙加禮明罰羽山未足
敕法烏鳥微心昧死上訴乞反葬舊塋糜骨鄉壤詔
聽并加資給
梁書張緬傳緬母劉氏以父沒家貧葬禮有闕遂終
身不居正室不隨子入官府緬在郡所得祿俸不敢
用乃至妻子不易衣裳及還都并供其母賑贍親屬
雖累載所畜一朝隨盡
唐書越王貞傳貞最幼息珍子謫嶺表數世不能歸
開元中女孫持四世柩北還求祔王塋詔嘉憫敕宗
正寺京兆府為訪其兆非陪陵者聽葬女名元貞為
道士
摭言裴晉公一日游香山寺有婦人致一緹繒于僧
伽蘭楯祈祝擲筊瞻拜而去度見其所致收取至暮
婦人竟不至詰旦復攜來向者婦人疾趨撫膺曰阿
父無罪被系昨告人假得玉帶二犀帶一以賂津要
不幸遺失老父之禍無所逃矣度因授之婦人拜泣
請留其一度不答而去
金溪縣志金溪故鎮名上幕采礦興冶唐寶歷丙午
冶監坐礦竭虧額系獄榜笞將麗重辟其二女痛之
齊投爍冶中死事聞父獲釋且罷冶
北夢瑣言唐大中年兗州奏先差赴慶州行營押官
鄭神佐陣沒其室女年二十四先亡父未行營已前
許嫁右驍雄軍健李元慶未受禮及知父神佐陣沒
遂與李元慶休親截發往慶州北懷安鎮收亡父遺
骸到兗州瑕丘縣進賢鄉與亡母合葬訖便于塋內
筑廬識者曰女子適邊取父遺骸合葬烈而且孝誠
可嘉也廬墓習于近俗國不能禁非也廣引禮經而
證之
唐書崔珙傳崔珙其先博陵人父颋官同州刺史生
八子皆有才世以擬漢荀氏八龍諸崔自咸通后名
歷臺閣藩鎮者數十人其曾王母長孫春秋高無齒
祖母唐事姑孝每旦乳姑一日病召長幼言吾無以
報婦愿后子孫皆若爾孝世謂崔氏昌大有所本云
鄭注傳注檢校尚書左仆射鳳翔隴右節度使請寮
屬于訓訓以錢可復為副訓敗監軍張仲清等策訪
注計事斬其首可復等及親卒皆族可復將死女年
十四為祈免曰殺我父何面目以生抱可復求死亦
斬之
歙州圖經章預歙縣合陽鄉人也妻程氏與二女入
山采藥程為虎嚙去二女冤叫挽其衣裾與虎力爭
虎乃舍之程由是獲全時刺史劉贊嘉之給湯藥蠲
戶稅改鄉為孝女
五代史雜傳安重榮因怒殺指揮使賈章誣之以反
章女尚幼欲舍之女曰吾家三十口皆死于兵存者
特吾與父爾今父死吾何忍獨生愿就死遂殺之鎮
人于是高賈女之烈而知重榮之必敗也
幸蜀記四月流軍使王承綱于茂州衍嘗私至承綱
家悅其女有美色欲私之某與承綱有隙奏其出怨
言故被貶女聞綱得罪剪發求贖其罪不從乃自縊
死
紫微雜記干道中江西水災豐城農夫挈其母及妻
子就食他所過小溪密語妻曰谷貴艱食豈能俱生
我襁兒先渡母老不能來可棄之婦不忍掖姑以行
足陷泥淖方取履見白金爛然在水中拾得之語姑
曰本為貧徙今幸天賜可歸矣登岸望其夫不見兒
戲沙上問之云被黑牛銜入林中入林視之流血丹
地已為虎食矣
連州志嚴武高良人祖某治平中為獄吏里有孝婦
孀居事姑甚謹姑忽以疾終姑之女利其貲產誣孝
婦謀他適毒其母孝婦久系苦棰遂誣服武祖得其
情抱案詣郡守力為之辨郡守怒勒歸田里孝婦尋
亦釋
高要縣志梁聰有四女暨其子南正之女并五其先
南雄人咸淳間隨父避國亂遷于寶查之甫草坊因
世居焉時嶺南土曠常數十里無民居一日母謂女
曰他日爾屬良人皆求之百里外女曰諸兄終身膝
下兒輩能百里外從人乎遂并誓不嫁聰父子義之
建剎于其居之東額曰梅花寺塑佛像立田祀焉寺
頗幽麗森然林木尢多梅樹皆拳曲勁折亭宇竹石
點綴之妙移人都人士歲時萃業于茲為其鄉一小
都會
元典章節婦魏阿張大都路左警巡院咸寧坊人適
魏明子蔓其夫不事家業取回回銀二定蔓被監收
夤夜掣囗竄逃不知所往阿張父為代還蔓有老母
阿張孝養十余年甘旨不闕后其夫還復合生一子
至元三年夫亡賃屋以居子七歲姑年九十五阿張
孝養愈謹里老朱進何常等具狀有司以聞詔加旌
表以厲風俗
滇載記梁王殺段功其女僧志奴者恒不忘復讎將
適建昌阿黎氏出手刺繡文旗以與弟寶曰我自束
發聞母稱父冤恨非男子不能報此旗所以識也今
歸夫家收合東兵飛檄西洱汝急應兵會善闡又作
詩二章曰珊瑚勾我出香閨滿目潸然淚濕衣冰鑒
銀臺前長大金枝玉葉下芳菲烏飛兔走頻來往桂
馥梅香不暫移惆悵同胞未忍別不因含恨在生離
又云何彼秾秾花自紅歸車獨別洱江東鴻臺燕苑
難經目風刺霜刀易塞胸云舊山高連水遠月新春
迭與秋重淚珠恰似通宵雨千里關河幾處逢(
按云南通
志羌娜大理人一名僧奴段功女至正間人)
南翁夢錄陳太王女號曰韶陽方坐蓐時王已旬月
不豫數遣人起居左右紿曰王已平復無事至棄世
日忽聞鐘聲連響曰得非不諱事耶左右紿之不聽
乃慟哭長號氣絕瞑目而逝
閩書翁氏御史慶長女也慶奉敕巡鈔四川不避權
貴又奉敕武當山獻元帝眼珠賜一品服以行亡何
坐累下獄慶無子女詣闕上書請代仁孝皇后召入
宮留之三月為宮中女師人以比緹縈云
武進縣志崇禎間東門有顧孝婦錢氏女也適歸寧
顧舉家病疫婦踉蹌歸視病人聞囗第間窸窣作聲
數鬼竊竊私語曰孝婦來矣我等當避去俄孝婦抵
家病尋愈
上海縣志陸家行陶氏仆婦夏氏夫姓曹以父有少
子異室而居夏孝甚每以酒肉竊食其翁翁饑夏以
雞卵四沸酒食之夫歸疑夏食所私詈之夏含憤伺
夫出闔扉自縊鄰媼排闥視之氣已絕馳告夫歸將
入殮矣忽黑云疾飛雷電繞戶百余匝而夏復活此
崇禎十三年六月十三日事今歷癸亥年七十而強
飯如故
建德縣志孝女高子家斗嶺之沖坑山幼持籃與父
采栗山上其地時方發虎高子父適與虎遇高子急
以所持籃投虎適蒙虎頭虎性烈咆哮跳躍愈不能
脫猛力無所用逐者漸眾須臾就擒
莆田縣志方登鑾有女名雨娘嫁周姓家貧事舅姑
孝舅為縣吏卒官迫其夫承役會兵興夫避姑系獄
氏請代不從即欲自殺捕者索賄無所得詈之遂投
井死官廉得其狀出姑獄夫得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