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氏成娘,周必石妻;自晉江遷入廈。生二女、一子而夫亡,年二十九。舅姑在堂、叔氏異居,舅姑曰:『而賢能事我,我從而居,飲水亦甘也』。許畫為人浣衣、夜針黹纴縫,二女佐之;男登山拾椹、擷菜甲自度。儉嗇口腹養舅姑。舅姑俱年逾大耋,殯殮躬任;叔氏不與焉。年今六十一(凌屏述)。
許氏三娘,澳水村人;霞溪林川妻。二十二歲,川歿,守節。家中落,至日不舉火,閨門蕭然。年今七十二(許廷勛述)。
郭氏銀娘,外清保周媽生妻。年二十四,夫歿;遺孤幼、姑在堂,歷節已二十八載。養生送終,煢煢獨任(職員郭炯述)。
陳氏玉娘,海澄人。年二十二,適廈門鄭趨干。數載,趨干服賈天津卒,陳遣人扶櫬歸葬。嗣一子,曰晚生。鄰有服親,昏夜扣門;陳驚呼怒詈,始遁去。未幾,晚生就里塾從師,日昃不歸;尋無蹤,旋獲其尸海畔,首臂僅存。心疑服親所為,事無左證,隱忍焉。久之,服親死,子病癲、妻改適,人謂冥報云。年今五十三。
李氏文娘,外清保陳敦初妻。年二十三,父與夫同時卒。念父痛夫,愿以身殉。累日不食飲,氣息奄奄;家人灌以粥方蘇,苦勸嗣續為重,乃勉就食。繼立夫嗣,撫子、撫孫,瘁苦交并。年今七十余。
葉氏涼娘,吳厝保李悅妻。年二十四,夫從征臺灣戰歿。葉撫遺腹,壯歲未娶先卒。年今六十余(并凌翰述)。
李氏月娘,外清人;鄉賓正暹女,嫁澳水村許敏。年二十三,敏泛洋死;遺一子椿,竭力哺字。后椿生子,歿;復撫孫。年今六十九(楊士儀述)。
李氏箴娘,蓮坂葉祀妻、舉人葉沈翥孫婦也。年二十四,杞歿。李知書,自教其二子。尋殀,寡姑復歿;人曰:『未可以去乎』?李曰:『葉、李世書香,豈可以窮苦玷家風耶』!孑然貧守,采蕨充饑;族人憐之,為之繼嗣。年今七十九(葉兼材述)。
葉氏坤娘,年二十,適龍溪籍梁江河。未三載,寡。家貧無出,父母以為難;葉七日不食,父母嘿而息,遂依外家以居。今年五十(守備鄭蘭述)。
曾氏悅娘,龍溪籍,同知蘊峰女,適海澄生員陳芳桂。年二十九而寡,子亦繼亡。奉養老姑,年至九十三而歿。曾年今六十九(陳鴻述)。
陳氏富娘,店前人。年十七,歸濠頭楊步。四載夫歿,子甫周歲;貧苦鞠育,奉姑壽終。年今七十(楊士僑述)。
吳氏敬娘,澳水社許妙妻。幼讀書,識大義。年二十八,寡;無子。女紅自給,晨夕焚香誦佛經;戚〈尙阝〉問故,曰:『為亡夫祈福』。卒年八十二。
吳氏衎娘,張厝保林耀恩妻。年十七〔于〕歸,期而夫歿。生一女,殤;撫侄為嗣,亦早卒。耀恩之弟婦繼亡,子女幼;翼之成人,畢其婚嫁,林氏之脈賴以存焉。年今七十一(并葉化成述)。
吳氏就娘,棣頭村人;適林僯。年二十八,夫歿外洋。吳孀守,事舅能孝。三年舅歿,家計窘,勤儉鞠二幼孤以居。年今八十(陳振聲述)。
呂氏甘娘,丙洲陳前冰妻;自丙洲遷入廈。嘉慶二年,前冰販海死于盜,呂年二十二;子邦畿,甫六月。聞訃,欲捐生;父某止之曰:『凡殉節者,以上無舅姑、下無子女耳。今老姑在堂、幼兒在抱,遽欲以殉,知書識禮者如是乎』?乃悚然聽命,事姑三十二載,朝夕惟謹。年今五十六。子邦畿,充伍水師后營(廩生陳文德述)。
林氏招娘,同安溪邊陳士輝妻;僑居廈門。年二十五,夫從征臺灣陣亡;林立嗣以守。年今六十九(王汝嘉述)。
吳氏金娘,同安翔鳳里林槐妻;住廈門。年二十八,孀守;撫三幼孤,冰霜自勵。年今五十六(監生陳捷登述)。
蔡氏昆娘,夫庠生藍振春;漳浦籍,居廈門鎮南關。年十七歸藍,八閱月而振春游安南病歿。年今八十三(楊士僑述)。
薛氏進娘,鼓浪嶼人;歸海澄林宏。年十九,寡。遺孤九歲殤,繼夫侄為嗣。年今六十余(南安舉人楊丹桂述)。
陳氏,黃鳳儀妻。年二十三,鳳儀薄游廣東歸,得疾以為諱;父母強行奠雁鳳儀,自知內惴惴,恐失婦歡。陳無怨,侍疾兩載而寡。年今四十四(孫云鴻述)。
蔡氏發娘,廈港布政司經歷王如山妻、海澄職員蔡昭增女。年二十三,寡。生一子,撫童養媳為伴,苦心孀守。存年四十六(武舉蔡紹齊述)。
楊氏瓊娘,濠頭鄉楊融次女。年十六,嫁嘉禾里陳等為妻。越四年,等病歿;弟三人、妹一人,俱幼。時楊年方二十,長子榮四歲、次子華二歲。辛勤紡績,撫二子及等弟妹俱成人。今二子相繼亡,惟撫一孫,零丁孤苦。今年六十五。
郭氏燕娘,石村人;呂厝鄉呂伴妻。二十而嫁,二十五而寡;子始四歲。家貧如洗,事舅姑以禮終。年今五十九(呂世宜述)。
以上境遇困蹇。
列女傳(三)
鄭氏錦娘,嘉禾里人;許適同里黃謙。未婚,而謙物故。錦娘聞變,遽自經,以救不死。請于父母往歸黃,不許;噭然哭亡夫。哭已,伺守者懈,投井;水淺復遇救,遂不食;乃許之。黃故貧,錦娘竭力奉姑甘旨。無何,謙弟訓旅死,有遺腹男鐵;乃與訓妻陳氏交撫之。長,為娶婦吳氏;生兩孫而鐵又死。吳氏感兩姑義,愿同守志;卒長兩雛,以一后謙。黃氏死亡相繼,卒延一線之緒,俾兩家有后者,三寡婦也。陳氏名素娘,方遺腹男生,年二十。其姑以貧遣之,素娘曰:『姒未婚再守,新娘生子矣而嫁,狗彘亦不食;愿偕姒同守鐵也』。姑不之強,令自謀食。素娘乃別爨,織纴為活計。久之,雙目病瞽。錦娘給食與衣,親為滌裙帬,如奉老姑;吳氏至,始少息。而素娘尋病卒,年四十八;錦娘傷之。吳氏名參娘,年二十四,孀守四十四年而終。錦娘卒,年七十三。廈防同知張某表其盧焉。
論曰:鄭氏尚矣!而陳氏、吳氏亦行其心之所安,不盡內慕義也;茲所謂一家仁者歟?余撰是傳,至『陳氏雙瞽,鄭氏親為滌帬牏』,覺凄風苦雨中,太和之氣滿盈;初不勝惻怛,已又健羨而惜無人能圖畫也。
郭氏,岐西保劉承芳妻。承芳從父渡洋,父溺不得救,亦赴水死(見「孝友」傳)。時郭年二十七,誓死守,勤操家政。夫弟舉人志賢、進士承業,事之惟謹。歷節二十一載卒。孫元昌,歿于異域;婦林氏玉娘,亦撫子登科,守節二十九年,卒年五十一。孝子、雙節婦萃于一門,里人至今稱「節孝劉家」。
陳氏寶娘,龍溪籍;石玉鳳妻,居廈門。年二十四,夫歿;撫二幼孤成立。卒年五十六。先是,陳祖姑任氏,年二十七寡,苦節四十余年;清操樹型,克成世節,有自來也(并凌翰述)。
黃氏元娘,文灶人;北門外羅璘妻。其孫承道,娶陳氏懿娘。璘及承道,俱先后泛洋死。初,璘死,黃生子甫四十六日。哺孤、事姑嫜,艱苦二十余載;知縣蔣廷重旌以匾。及承道死,黃已前卒;有母病床,其弟秘不言。陳氏聞諸外家,噭然而哭;忽止曰:『是將劇我病姑也』。飲泣而已。久乃發喪。教育二子,皆成立。黃氏以二十八歲孀,至七十五而終;陳氏以二十七歲孀,至七十而終(羅士基述)。
林氏京娘,三峰陳以昭妻。年二十五而寡。次子世烈,娶塔頭林嫄娘;二十九而寡,遺孤周歲。姑婦共撫以成立。死之日,京娘八十三、嫄娘七十五(楊士儀述)。
陳華姐,懷德保石埕黃文炳側室、諸生鶯之庶母也。年二十一,寡。大婦先夫卒,遺嫡三人,撫之成立。年七十七卒。鶯少有文名,總兵林國彩妻以女;其媵孫碧桃,南澳人,作妾。六載林歿,遺一幼女郁娘;明年,鶯繼歿,碧桃年二十二。或勸之去,泣曰:『主婦惟此女,我去焉賴?且何以對我庶姑』?矢志益堅,庶姑亦賴焉。郁娘則依之如母然,事事執婢子禮。后郁娘適吳生,亦早寡;有孤一、遺腹女一,碧桃迎之共室。未幾,郁娘卒;更撫其子女至于成人,己亦藉以終老焉。卒年六十五(葉化成述)。
黃氏然娘,店前村人;配官潯村李瞬。年二十一,夫歿。家貧,撫遺腹孤春受室,生兩孫而歿;婦韓氏日紡木綿易粟奉姑,自以蔬菜果腹。姑病,慮倉卒無以斂,遣女為人繼室,預治喪具。及二孫長泛洋,家信歸寄不時;韓仍窮困以終。黃卒年八十三,韓亦六十余(蔡克篤述)。
張氏訓娘,龍溪人;廈門鄭開陽妻。年二十五,夫卒;子承業纔周歲。繼姑待之嚴,委曲承順。承業長,羈臺灣不歸;夫弟僅自給,姑令反母家,張氏弗敢忤。其庶姑陳秋娘,二十而寡,少張五歲。卒俱七十余。
戴氏,長泰戴毅仁女;歸龍溪張君約。君約居廈門,三世同爨,食指百余;以卜葬父母,得疾不起。時戴年二十七。初,毅仁客死姑蘇,戴方七歲;母陳氏居寡苦節,在家習見。至是,加勵撫子有成。卒年六十五。
何氏嫣娘,城內保林仍妻。年二十七,寡。卒年四十三。子光發、孫允中。叔姒黃氏謙娘,林容妻。亦二十七歲、寡;年今四十八。
陳氏,走馬路人;貢生元華女、工部員外郎璜之姑。歸龍溪鄭志捷,二十七歲而寡。撫遺腹子開茂,援例入太學;中年繼逝,復撫幼孫。年八十二,卒。方志捷死,有婢陳氏年二十,自矢不嫁,與主母共撫孤。今七十五,存(并陳鴻述)。
周氏越娘,城內保李季思妻。年二十四,寡。嗣一子曰仁,娶周侄女旅娘。仁旋歿,旅娘誓撫子養姑。越娘卒年六十九,旅娘今亦七十(節員外郎陳璜撰傳)。
林氏,廈港保卜發妻。年二十五,夫亡;索绹養姑,撫遺腹子生孫而歿。媳依姑不嫁,姑媳食貧勵操,鄰罕聞聲。今林年七十六。媳亡其姓氏(傅元章述)。
林氏,岐西保張國基妻、左都督榮祿大夫丕元曾孫婦也。十六于歸,二十三而寡。國基弟國修,娶婦亦林姓;寡時長二歲。其季弟國柱,娶黃氏,亦二十三寡;歷節十七載,先二林而卒。國基、國柱子俱成立。國修之子三:常衡、常和、常昭,皆早世;婦陳氏、黃氏、李氏咸年少,矢志奉姑存祀。二林已年踰六十(監生林時茂述)。
楊氏淑娘,湖里村楊丙女;嫁塘邊村林能章。年二十五,夫歿暹羅;撫孤成立。長子毓魁,年十八,娶寨上村陳熟娘,生員陳圭女也。毓魁歿,姑婦共守三孫。楊年今六十一,陳年四十(林聯芳述)。
林門雙節者,關仔內民林家姑媳也。姑黃照娘,為世忠繼室;媳陳鳳娘,為其子學樂妻。學樂殀,陳哭無時;黃曰:『老婦于此先嘗之矣;聞哭聲,重增凄斷』。乃少節哀,窮廬對守,閨門之內肅如也。寡時俱未三十,黃卒年六十九,陳年今五十五(監生林必瑞述)。
陳氏概娘,鼓浪嶼黃錦妻。年二十,錦歿,號哭絕粒。舅姑勸宜守、不宜殉,為嗣二子曰三綱、曰四體;受室生孫,相繼亡。二婦亦依姑守節。陳年今五十余(陳克修述)。
任氏,前溪仔周虞妻。年二十六,寡;今六十三。女探娘,適張厝保林當權。年二十一,寡;今四十三(生員張廷彬述)。
吳氏惜娘,林成妻;晉江籍,居廈門。二十七歲,成歿;苦節四十八載卒。
子光輝,續娶陳喜娘。年三十,生二子,又寡。吳女機娘,嫁姚某。年二十一,寡。光輝在日,憐其孤苦無依,迎養于家;三十七載,全節以終。陳年今六十七(凌屏述)。
呂氏,呂厝村人。年二十歲,歸楊世義;龍溪籍,居外清。生一女;夫病瘵,年二十六而寡;遺腹生子光輝。女適柯姓,亦二十六寡。呂年今五十一(生員楊士儻述)。
岐西保民王氏,兩世三節。曰王順發妻,廖譽娘;年二十六而寡。順發卒之歲,弟順麟先卒;妻鄭金娘方二十一歲,親屬有諷其姑,謂『婦年少無嗣,難終守者』。姑不悅,然不敢使婦聞。鄭知,怫然曰:『殆輕我也』。焚脂卻粉、撤珥毀簪,黯然深閨,終日無笑語;與廖氏嫂敬事老姑。順發長子煥章,早殀;妻蔡滿娘年二十四又寡。三孀同志,交相慰藉。廖年今五十六、鄭六十一、蔡四十一,娣姒姑媳一門幽貞,異哉(洪文成述)。
林氏銀娘,張厝保人;鄭九苞妻、武生林龍光孫女也。年二十九而寡;三子曰忠、曰盛、曰蘭,蘭方二齡。窶甚,為人澣衣,謀粗糲。或為貧不可為也,林以言逆耳,遷居避之。乾隆十年旱荒,日不足一餐。又有勸鬻蘭者,愕然曰:『是何言?即饑死不能』。后蘭官福建撫標左營守備。盛娶黃氏,十八于歸,四匝月而寡;無子,忠與蘭為之立嗣。忠繼卒,妻葉氏年三十又寡。二婦同居,與姑一志。林卒年五十八,黃年今三十六,葉年今四十一(林毓麟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