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濟詩傳通證【武進人,永樂中征修大典,書成,授春坊贊善。】
瞿祐詩經正葩
何英詩經詳釋【一作增釋。】
劉翔詩口義【清江人,宣德己酉舉人,翰林院檢討,又有禮記說。】
孫鼎詩義集說四卷【字公宜,廬陵人,永樂舉人,應天提學御史,正統十二年丁卯序。】
魯穆葩經或問
易貴詩經直指十五卷【貴州宣慰司籍,吉水人,景泰甲戌進士,辰州府知府。】
范理詩經集解三卷
楊守陳詩私鈔四卷
程楷詩經講說二十卷【字正之,樂平人,成化丁未會試第一人。】
豐熙魯詩正說
倪復詩傳纂義一卷【字汝新,鄞縣人,嘉靖時。】
李賢讀詩記一卷
陳鳳梧毛詩集解【取毛傳,鄭箋,孔疏,稽諸朱子之語類參之,以讀詩記,詩緝,楊守陳私鈔而附以自得之見,別著參訂篇什一卷,以定其世次。】
陸深儼山詩微三卷
湛若水詩釐正二十卷
舒芬詩稗說三十篇
韓邦奇毛詩末喻
呂楠毛詩序說六卷
王道詩億三卷
馬理詩經冊義
許誥詩考
季本詩說解頤正繹三十卷,又總論二卷,又字說八卷【嘉靖丁巳序。】
楊慎四詩表傳一卷
豐坊魯詩世學三十六卷【一作十二卷,坊言家有魯詩世學,是書傳自遠祖稷,然實自撰也,又作詩傳讬之子貢,而同時,又有詩說讬之申培者,皆偽書不錄。】
黃佐詩傳通解二十五卷
王漸逵讀詩記【因許魯齋訂正二南之圖,竊取朱子之意,復為訂正小雅圖,以救小序之失。】
歐志學毛詩小見【字須靜,莆田人,嘉靖乙酉舉人,丙戌進士,知縣。】薛騰蛟毛詩附說十卷
王崇慶詩經衍義七卷
張忠詩辨疑【號梅江,任丘人,嘉靖己丑進士,光祿寺卿。】
薛應旂方山詩說八卷【一作六卷。】
潘恩詩經輯說七卷李淮詩經童訓辨疑【字巨川,聞喜人,正德甲戌進士,巡撫延綏,右僉都御史。】
李先芳毛詩考正【以詩注〈比阝〉、鄘諸風,多解淫奔,疑而未安,索注疏及呂氏讀詩記,考正其說,先芳,字伯承,濮州人,嘉靖丁未進士,歷官尚寶司丞,左遷亳州同知,升寧國府同知,中計典歸。】
何宗魯詩辨考證四卷【字可言,福清人,嘉靖癸卯舉人,官惠州府同知。】
陳頤正詩序折衷【慈谿人,嘉靖任戌進士,按察使。】
黃光昇讀詩蠡測
王樵詩考
劉誠風雅遺音【輯楚漢以下詞人之作,得三百篇之旨者。】
許天贈詩經正義【字德夫,黟縣人,嘉靖乙丑進士,山東參政。】
邵弁詩序解頤一卷【字偉元,太倉州人,歲貢士。】
陸奎章陸詩別傳十二卷【武進士,陸簡子,嘉靖戊子舉人,學士。】
葉朝榮詩經存固八卷【一作十卷,字時良,福清人,葉向高父,隆慶元年選貢,養利州知州。】
袁仁毛詩或問二卷
勞堪詩林伐柯四卷【凡先儒之說有異聞者,聚而錄之,非全詩也。】
林兆珂毛詩多識篇七卷【字孟鳴,莆田人,萬歷甲戌進士,刑部郎中。】
黃洪憲學詩多識
郭子章詩傳書例四帙【泰和人。】
馮時可詩臆二卷
鄧元錫詩繹三卷章潢詩原始
陳第毛詩古音考四卷【字季立,連江人,為諸生教授,清漳俞大猷一見奇之,召置幕下,勸以武自奮,薦之譚綸,綸亦奇之曰,俞戚流亞也,起家京營,出守古北口,官游擊將軍,居薊鎮,與戚繼光論兵,復相善,其后譚死戚去,第與后來開府者不合,棄官歸,聞修撰焦竑好學,往金陵從之游,離經析疑,叩擊累年,竑以為不如也,第學通五經,而尤長于詩易,古音考一書,發前人未竟之意義,尤為學者所推,萬歷三十四年丙午序。】
屠本畯毛詩鄭箋二十卷
李承恩詩大義
瞿九思詩經以俟錄【九思謂三百篇皆有所用,因取當世所行典禮,自朝廟以迄里巷,即詩一一配合而歌之,以俟好古君子云,九思所著諸書,皆名以俟錄,不僅此也。】
胡文煥胡氏詩識三卷【取朱子集傳,擇其要而類編之,自天文至訓詁,凡三十七類。】
郝敬毛詩原解三十六卷,又毛詩序說八卷【天啟乙丑序。】
曹學佺詩經質疑六卷
喬中和葩經旁意一卷【字公致,蓬山人,垣曲令。(別本補)】
姚舜牧詩經疑問十二卷
李鼎編詩經古注十卷
朱謀〈土韋〉詩故十卷【原本小序,按文武周公以來,春秋左國之事而次第其世,考其習俗,論其人而以意通之,萬歷三十七年己酉序。】
朱統稽詩解頤錄【新建奉國中尉。】
程嗣光詩經講義八卷
徐即登詩說五帙
蔡毅中詩經輔傳四卷
沈守正詩經通說十三卷
凌濛初圣門傳詩嫡冢十六卷【萬歷戊午萬尚烈序。】
徐熙詩說闕疑十五卷
林世升毛詩人物志三十四卷【禮部尚書林燫子,本王應麟詩傳圖要而作。】
吳雨毛詩鳥獸草本疏三十卷【因陸璣之疏而廣之,閩縣人。】
趙宦光風雅合詮三卷
黃一正詩經埤傳八卷
陸曾曄詩學內傳三十二卷,又外傳二十卷【字章之,會稽人。】
馮復京六家詩名物疏五十五卷【字嗣宗,常熟人,萬歷乙巳焦竑等序。】
徐奮鵬詩經毛朱二傳刪補【臨川人,以毛詩朱傳繁簡不一,令學者昧比興之旨,乃為是書,人劾其擅改經傳,請治罪,神宗取其書閱之,以其不悖于經傳,有功于朱子,貸之,復著古今治統二十卷,古今道脈二十卷,辨俗十卷,怡偲集十卷,崇禎中督學駱日升,蔡懋德將上其書于朝,不果,學者稱華峒先生。】李經綸詩類考【字大經,南豐諸生。】
鄒忠胤詩經闡二十五卷【字肇敏,號黍谷居士,武進人,崇禎乙亥自序。】
徐光啟毛詩六帖六卷【字子先,上海人,萬歷甲辰進士,官至太子太保,文淵大學士,六帖者,一翼傳,二存古,三廣義,四攬藻,五博物,六正葉。】
史記事毛詩序考十卷
沈萬鈳詩經類考三十卷【字玉臺,嘉善鄉貢士,其書為古今論詩考,逸詩考,音均考,國風異同考,二雅三頌考,群書字異考各一卷,天文地理雜考二十二卷,崇禎戊寅自序。】
王志長毛詩刪翼二卷【字平仲,昆山舉人,取序說傳箋正義及宋元明諸儒之說詩者折衷,不盡從集傳。】
馬元調詩說十卷【字巽甫,嘉定縣人,師婁堅,盡得其學。】
卓爾康詩學全書四十卷
黃道周詩晷正
何楷毛詩世本古義二十八卷【取毛詩序依其世時之次第而先后之,故曰世本,所采先儒之說甚博。】
黃淳耀詩劄二卷【取漢宋諸儒之說為兩造,而以己意微加讞決,僅及王風而止,淳耀隨卒,書亦亡,太倉朱汝礪以其意更補焉。】
毛鳳苞草木蟲魚疏廣要四卷
程元初詩經葉韻四卷,又詩經反切音釋一卷
殷子義詩經疏解【嘉定人,隆慶中貢生,淮安府訓導。】
林國華十五國風論一卷
張溥詩經注疏大全合纂三十四卷
朱朝瑛讀詩略記二卷
唐汝諤毛詩微言二十卷【字士雅,松江人。】
周夢華毛詩解
顧起經詩解頤
詩贊余音【著夫子刪述本思無邪之旨。】
張元玘詩經匯解(盧補)
張次仲詩紀六卷二冊(吳補)
鍾惺毛詩解,又詩經圖史合考二十卷(吳補)
范王孫詩志二十六卷【錢塘人。(吳補)】
錢澄之田間詩學五卷(吳補)
惢泉手學二卷【題曰環琉堂石經魯詩正。(吳補)】
【補】
宋
段昌武叢桂毛詩集解三十卷,又詩義指南一卷【字子武,廬陵人,官朝奉郎,是書為舉業發題作也。】
李簡詩學備忘二十四卷
陳煥詩傳征【字時可,豐城人,宋兩與漕薦,入元不仕。】
陳深清全齋讀詩編
趙德詩辨疑七卷【一作十卷,附朱倬者其撮要,此則全編也,本宋宗室,入元隱居豫章東湖,自號鐵峰。】
曹粹中放齋詩說十卷
朱鑒詩傳遺說六卷【一名朱氏詩說補遺。】
李樗黃〈木熏〉毛詩集解三十六卷【樗字若林,閩縣人,師呂本中,領鄉薦,學者稱迂齋先生,〈木熏〉字實夫,漳州人,淳熙進士,官宣教郎。(盧補)】毛詩纂圖互注重言重意二十卷(吳補)
元
許謙詩集傳名物鈔八卷【集傳所未備者,旁搜博采,多引魯齋王氏,仁山金氏說而附己見,又以小序及鄭氏,歐陽氏譜世次多舛,一從朱子補定,正音釋考,名物度數,粲然異具,退何彼秾矣甘棠于王風,而削去野有死麕一章,則因魯齋之疑云。】
胡一桂詩傳纂疏附錄八卷【以朱子集傳為主,而纂諸儒異同之說,及朱子語錄文集之要語附之。】
雷光霆詩義指南十七卷【分寧人,程鉅夫嘗從受業,至元間遣使征之,未至卒,學者稱為龍光先生。】
羅復詩集傳音釋二十卷【字中行,廬陵人。(盧補)】
陳櫟詩大旨,又讀詩記
程直方學詩筆記
吳迂詩傳眾紀
劉瑾詩傳通釋二十卷【字公瑾,安城人,博通經史,隱居不仕,其書宗朱子而錄各經傳及諸儒所發要義,并考求其世次源流。】
俞琰弦歌毛詩譜一卷
韓性詩音釋一卷
李恕毛詩音訓四卷,又毛詩故訓四卷
梁益詩傳旁通十五卷【本閩人,隨父家江陰,舉江浙鄉試,書主發明朱子之傳,又有詩緒余未見。】
貢師泰詩經補注二十卷
夏泰亨詩經音考【字叔遠,會稽人,官元翰林修撰。】
包希魯詩小序解一卷
朱公遷詩傳疏義二十卷【樂平人,至正鄉舉,處州教授。】
楊璲詩傳名物類考【字元度,余姚人。】
盧觀詩集說
朱倬詩經疑問七卷【稱進士盱黎朱倬孟章編,自為問答以發朱子集傳之蘊,末附趙德詩辨疑一卷。】
曹居貞詩義發揮【廬陵人。】
林泉生詩義矜式十二卷【字清源,三山人。】
李公凱毛詩句解二十卷【字仲容,宜春人,其書專取呂氏讀詩記而隱括之。】
翟思忠詩傳旁通十卷【以下不知時代。】
李少南詩解二十卷
詩錢氏集傳【以下失名氏。】
逸齋補傳二十二卷【按宋史藝文志有范處詩補傳三十卷,經義考謂即此書,而此止二十二卷,不可解,今通志堂刊本亦三十卷。】
詩纂圖四帙
詩圖說
毛直方詩學大成【字靜可,建安人,咸淳中薦舉,入元不仕,編詩學大成,見尚友錄。】
頃堂書目·卷二
【三禮類】
儀禮逸經十八篇【洪武中御史沅州劉有年以辭秩養母,忤旨罰輸站役通州,后于州舊家得其書獻之朝,命付史館有年,建文中起知太平府,成祖靖難,不行迎駕,謫戍云南,后官交趾按察司僉事卒。】
汪克寬經禮補逸九卷【克寬歿后,是書為人所竊,幾不傳,程敏政使族人啟訪,得手稿乃為刊行,一名儀禮補逸,弘治二年己酉曾魯序。】
黃潤玉儀禮戴注附注五卷【析儀禮為四卷,以禮記比類附之,其不類者載諸卷首末,又以軍禮獨缺,取周官大田禮補之,及禮記載田事者別為一卷,通為箋釋。】
程敏政儀禮注
夏時正士儀禮略十卷【以朱子家禮為未成之書,而晚年多從儀禮,故從儀禮參定。】,又舉要十卷【即刪前書。】
何澄刊正儀禮纂疏【字應清,歙縣人,有孝行。】
胡纘宗儀禮鄭注附逸儀禮二十五卷
阮琳儀禮經解【字廷佩,莆田人,官恩平知縣。】
王樵校錄古禮
郝敬儀禮節解十七卷
劉宗周儀禮經傳考次
王志長儀禮注疏刪翼十七卷【昆山人,舉人。】
儀禮明解八卷【失名姓。】
儀禮節要三冊【失名姓。】
【補】
宋
方回儀禮考
元
吳澄敘次儀禮十七篇【至正十四年甲午李浚民序。】儀禮傳十五篇【與逸經俱入三禮考注中。】儀禮逸經八卷【澄以小戴記投壺奔喪,大戴記公冠諸侯遷廟釁廟,鄭注之中霤禮,禘于太廟禮,王居明堂禮,皆禮之遺者,取以補之,元集慶路有刊本,今收入三禮考注中。】
敖繼公儀禮集說十七卷【刪鄭注之不合于經者,而存其是者,意見有未足,則取疏記及先儒之說以補之,又未足,則附以己意見,繼公,閩長樂人。】
顧諒儀禮注【字季友,吳江人,王行為作傳。】
宋濂周禮集說
梁寅周禮注【梁氏書莊記云,于周禮刪剔其注,使之明暢也。】
蘇伯衡序官考一卷
汪克寬周禮類要
王冕仿周禮書
方孝孺周禮考次目錄一卷
丁禮周禮補注【字思敬,丹徒人,永樂中河南南陽府知府。】
何喬新周禮集注七卷【弘治九年丙辰序。】周禮明解十二卷【每篇首仿鄭本列其目次,則取四家所論定其屬,黜考工記別為卷,不使列諸圣經,參考諸儒,附以臆見,作集注以俟后之君子擇焉。】
王啟周禮疏義【黃巖人,成化進士,刑部侍郎。】
吳昂周禮音釋【號南溪,海鹽人,進士,官福建布政使。】
余本周禮考誤
張詡周禮互注十二卷
何廷矩禮意大全三卷存羊錄十卷【字時振,番禺人,陳憲章門人,二書皆本之周禮。】
桑悅周禮義釋
陳鳳梧周禮校正六卷周禮合訓六卷【以類相從而參以舒芬所注圖釋及諸家之解,別有周禮合訓,未知與此書同異。】
舒芬周禮定本十三卷【五官序辨五卷,六官圖釋一卷,別編一卷,校訂正經六卷。】
魏校周禮天官沿革傳六卷官職會通二卷
王應電周禮傳十卷【嘉靖戊午序。】翼傳二卷圖說二卷【五官各二卷,翼傳者上卷為冬官補義一,天王會通二,學周禮法三,治地事宜四,下卷握機經傳五,非周禮辨六,經傳正誤七,圖說亦上下二卷,應電,字昭明,號明齋,昆山人,師事莊渠,魏校,善釋經,有五經繹,今不傳。】
馬理周禮注解
季本讀禮疑圖六卷【一名禮疑,嘉靖戊申序。】
李如玉周禮會注十五卷【如玉,同安縣儒士,嘉靖十八年令其子詣闕奏進,帝嘉其究心禮書,令給冠帶榮身。】
應廷育周禮輯說
柯尚遷周禮全經釋原十二卷附錄二卷【字喬可,長樂人,天官三卷,地官二卷,春官三卷,夏官秋官共三卷,冬官一卷,末附周禮通論,周禮通考續論二卷,嘉靖丙午自序。】
陳深周禮訓雋十卷周禮訓注十八卷【字子淵,長興人,嘉靖乙酉舉人,雷州府推官。】考工記句詁一卷
金瑤周禮述注六卷【字德溫,休寧人,嘉靖中選貢,廣西衛經歷。】
王樵周官私錄囗卷(別本補)
王圻續定周禮全經集注十四卷【因柯尚遷之書而重為更定,凡五官所載有關于工者四十有二則,擷而匯之為冬官上卷,而考工記三十一條,皆造作營繕不系,仍附于冬官之后,列為下卷。】
袁表周禮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