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7章

蔡叆洨濱語錄二十卷

鄭世威岱陽答問六卷

李得陽羲蒼子一卷【字伯茂,廣德州人,嘉靖乙丑進士,南京工部侍郎。】

尤時熙擬學小記八卷,又圣諭衍【字季仲,洛陽人,嘉靖中犟舉人,官戶部主事,以母老乞歸,里居三十年,遠近學者宗之,人稱西川先生。】

王時槐自考錄一卷,又廣仁匯編

劉元卿諸儒學案八卷,又思問編,又先正義方,又儒宗考輯略二卷,又劉聘君會語四卷

王之士理學緒言,又信學私言,又道學考源錄

呂懷心統圖說二卷

王宗沐朱子大全私鈔十二卷

周琦東溪日談十八卷【廣西馬平人。】

殷邁懲忿窒欲編一卷,又間云館野語一卷,又逍遙館測言一卷

徐應乾士林正鵠四卷【字以清,遂昌人,貢士,官雷州府學教授,蒐輯古人孝,悌,忠,信,清,慎,勤,敏八行,凡二百余條。】

羅汝芳近溪子明道錄八卷【耿定向編。】,又近溪集語十二卷【旴江人,郎中。】,又會語續錄二卷

王敬宗俟后編四卷【一作八卷。】

呂坤呻吟語四卷,又小兒語五卷章潢大中本旨,又此洗堂語略二卷【南昌人,順天府教諭。】

賀沚尊聞錄,又敬止堂日答,又圣學管窺,又校刊揚子法言十三卷【字汝定,廬陵人,隆慶庚午舉人,蘇州府同知。】

鄒德溥畏圣錄二卷

吳炯吳氏叢語十二卷【華亭人。】

鄧球理學宗旨二卷

張位警心類編四卷,又好生編一卷

楊范道統言行集

陳云渠浙學譜一卷

劉長鱗浙學心傳四冊【提學副使。】(吳補)

唐伯元二程先生新語八卷

汪應蛟中注八卷,又理學經濟二編,又經正錄八卷,又知本同參二卷【一作十一卷。】,又經世大論四卷,又見羅先生書二十卷,又性善編,又四大儒書李材教學錄十二卷,又南中問辨錄十卷(盧補)

曾朝節臆言八卷

鄒德泳鄒聚所語錄三卷

蘇濬溪鳴偶語三卷

范淶范子龐言十卷【休寧人,號晞陽,萬歷甲戌進士,福建左布政使,又朱子語錄述要。】

鄒元標南皋仁文會語四卷,又日新編二卷,又輔仁編二卷,又宗懦語略六卷,又義語合編四卷

孟化鯉已千錄,又尊聞錄,又諸儒要錄

楊起元天泉要語,又證學編二卷,又楊子學解,又楊子格言,又識仁編二卷,又論學存笥稿囗卷【字貞復,歸善,萬歷丁丑進士,南京禮部侍郎。】

黃時熠知非錄六卷

徐師曾正蒙章句

徐即登文公全集摘要八卷,又儒學明宗錄二十五卷,又中州問答

錢一本黽記四卷

李熲同求錄

顧憲成小心齋答記十八卷【起甲午迄辛亥歲為一卷。】,又東林商語二卷,又當下繹一卷,又顧涇陽遺書囗卷【崇禎元年憲成子舉人與沐進呈。】,又顧端文語要三卷證性編八卷東林會約一卷識仁客語一卷【無錫人,光祿少卿。】

顧允成李時二大辨三卷【一名朱子二大辨。】

史孟麟明道會錄一卷

耿定向耿子庸言二卷,又學彖二卷,又雅言一卷【焦竑輯。】,又新語一卷,又教學商求一卷【黃安人,戶部尚書。】

李渭先行錄十卷【字湜之,思南府人,舉人,官云南參政,從耿定向學,人稱同野先生。】

李希雒益言四卷【字宗裕,太原人,嘉靖囗囗進士,吏科給事中。】

陳善自警新編

貢安國學覺窺斑六卷

王樵紫薇堂答記一卷,又戊申筆記一卷

李遂語錄三卷【豐城人,南京兵部尚書。】

蕭廩微言二卷,又論學緒言

許孚遠敬庵語要二卷

朱衡道南源委錄十二卷【萬安人,吏部侍郎。】

孫應鰲論學匯編八卷,又道林先生粹言,又教秦總錄四卷

高拱中玄子本語六卷

梁斗輝圣學正宗二十卷【新會人,隆慶丁卯舉人,太平府同知。】

張元忭張子志學錄一卷

管志道七九問辨牘四卷,又續問辨牘四卷,又理要酬咨錄四卷,又酬咨續錄四卷,又覺迷蠡測六卷,又師門求正牘二卷,又八九病榻心宗二卷【婁縣人。】

李多見學原前后編八卷

李經綸衛道錄,又稽中傳

郜永春三儒言行錄十四卷【河汾,白沙,陽明。】

徐宗濬隆沙證學記三卷【南昌人,萬歷癸未進士,宮保尚書,含經堂作六卷。】

周子義彀語二十卷,又日錄見聞十卷【吏部侍郎,謚文恪。】

李元育一中四冊【閬中人,元育謂五行各具一中,一行遞三,四行迭輔,而一行之變凡二十有四,五之凡一百二十,各著說以明之。】

吳仕期大儒敷言三十三卷

徐三重庸齋日記八卷【字伯同。】,又信大約論八卷【一作信古余論。】

徐用檢三儒類要五卷,又反聲編四卷【浙江蘭溪人,太常寺卿,三儒敬軒,白沙,陽明。】

李廷機燕居錄一卷

來知德瞿塘日錄十二卷

方學漸心學宗四卷,又性善繹一卷,又方子庸言一卷,又東游記三卷,又邇訓二十卷【桐城人。】

吳應賓性善二書五卷,又宗一圣論二卷

方大鎮寧澹語八卷,又田居乙記四卷【學漸子,萬歷己丑進士,大理寺少卿。】

姚舜牧性理指歸二十八卷

周敬止志學罪言十二卷

于孔兼顧學齋存語二卷,又述語四卷,又憶語四卷,又續憶語二卷

馮從吾元儒考略四卷,又少墟語錄六卷【一作十卷。】

唐鶴征憲世編六卷

李宗延輯曾子四卷

曾鳳儀明儒見道編二卷

郝敬時習新知六卷,又閑邪記二卷【辟李贄諸書。】,又炳燭孤談十卷

馮柯馮子求是編四卷,又洄瀾正論一卷,又馮子贅言一卷

程曈閑辟錄十卷魯邦彥就正錄十卷【歸德人,光祿寺丞。】(盧補)

張恒學辨撤蔀一卷,又因明子一卷【字伯常,嘉定縣人,江西左參政。】

楊東明性理辨疑,又山居功課

姚君俞性命緒言五卷

江囗囗續近思錄十四卷

許世卿太玄玄言【無錫人,萬歷中舉人。】

周汝登圣學宗傳十八卷,又程門微旨一卷,又王門宗旨十四卷,又東越證學錄十二卷【嵊縣人,尚寶卿。】

馮應京朱子錄要十五卷

何棟如道一編五卷

高攀龍正蒙釋四卷【徐必達發明。】,又朱子節要十四卷,又就正錄二卷,又高子遺書十二卷【門人陳龍正編定。】

徐必達周子全書七卷,又張子全書十五卷,又二程全書六十五卷,又邵子全書二十四卷,又豫章全書囗卷

吳尚學明四先生要語二卷

鐘韶明四先生繹訓編四卷

孫慎行玄晏齋困思抄四卷

岳元聲圣學范圍圖說一卷

張信民日鈔,又理學匯梓剖疑,又講學會解,又噱錄,又印正稿,又洗心錄【字孚若,澠池人,萬歷中選貢,懷仁知縣。】

徐奮鵬古今道脈二十卷,又辨俗十卷,又怡偲集十卷【輿弟奮鶚講習語。】

連城璧朱陸參同辨解

史記事澗陸語略二卷

吳道南日講錄

李修吉理學邇言二卷【字允敬,同州人,萬歷丙戌進士,戶部主事。】

馬樸日省近言四卷近取譬言一卷

丁雄飛矜情錄,又旦氣宗旨

李登顏學編,又寶唐語錄【字士龍,上元人,選貢,授新野令,語錄吳道南輯。】

馮子咸日進答記,又自警私錄

徐守綱圣矩參考

劉宗周理學宗要一卷,又證人要旨一卷,又古學經【目凡四,曰小學,集曲禮,少儀,內則,玉藻,王制語為之,曰大學,曰學記上,以文王世子合大戴保傅為之,曰學記下,則本書也。】,又合璧連珠【凡孔孟之言仁者曰合璧,周,程,張,朱,五子之言仁者曰連珠。】,又圣學宗要【亦擇五子書之醇者。】,又陽明傳信錄三卷,又明道統錄,又選人譜,又劉子遺書四卷

張國綱續性理十五卷【安定人。】

葉秉敬荊關叢語六卷,又讀書錄鈔八卷

耿汝志廓如編三卷【字克勵,黃安人,耿定向子,萬歷中舉人。】

朱之馮在疚記一卷

張鼐讀書印一卷

黃道周榕檀問業十八卷,又太函經八卷【以形,聲,色,九九相推,各得七百二十九,本河圖曲折之勢,兩其陰陽,以六因之,諸生時作。】

陳龍正程子詳本二十卷【放近思錄而類分之,其重復雜記,無關理道者節去。】又參定朱子語類囗卷,又陽明先生要書八卷,又幾亭全書六十四卷

姚張斌尚絅小語三卷

吳桂森息齋筆記二卷【字叔英,無錫人,從錢一本學,自號東林素衣。】

成勇消間錄十卷,又西銘解

金鉉狷庵先生語錄

黃淳耀語錄二卷,又答記二卷,又吾師錄一卷

孫奇逢理學宗傳二十六卷,又取節錄十卷,又歲寒居答記十五卷

賀時泰思聰錄【江夏人,賀逢圣父。】

辛全養心錄

刁包辨道錄四卷,又潛室答記二卷【字蒙吉,祁州人,天啟丁卯舉人,錄濂,洛,關,閩之文。】

陸世儀思辨錄輯要三十卷【字道成,號桴亭,太倉諸生。】

顏茂猷迪吉錄八卷

陸瑞家學契三卷【金華人。】

夏云蛟心學直指二卷【嘉定縣人。】

章世純留書十卷

喬可聘讀書答記四卷

林胤昌弟經一卷

李培講學二卷【秀水人,龍南知縣。】(吳補)

胡澄警時新錄二卷【臨川人。】(吳補)

揭其大圖書直指

劉子全書【子汋輯。】

劉子節要十四卷【門人惲日初輯。】

子劉子學言二卷(吳補)

劉竟中心學旨歸,又性理晰疑,又蕺山證道集【字子庸,山陰人。】

張镃就正編【山陰人。】

邢大忠證人錄【字仲安,山陰人。】

何國輔理學正宗【字紹寧,山陰人。】

張應槐存養錄,又鳳山博議【字汝植,浦江人。】

曾承業曾子全書三卷【五經博士,萬歷乙卯周延儒序。(別本補)】

朱朝瑛罍庵雜述二卷(吳補)

太祖御制資世通訓一卷【洪武八年三月成,凡十四章,首君道,次臣道,又次曰民用,士用,工用,商用,皆著勸導之意。】

祖訓一卷【洪武二十八年九月庚戌頒于內外文武諸司。】

祖訓條章一卷【洪武二年四月乙亥詔中書省編定封建諸王國邑及官屬之制,至六年六月書成,目凡十三,帝自為序,頒之諸王,且錄于謹身殿及乾清宮東壁,命諸王亦書于王宮正殿內宮東壁,以時觀省。】

昭鑒錄五卷【太祖常命禮部尚書陶凱,主事張籌等,采錄漢唐以來藩王善惡以為鑒戒,后凱出參行省,編輯未成,于是詔秦王傅文原吉,翰林編修王僎,國子博士李叔元,助教朱復,錄事蔣子杰等續修之,至六年三月書成,太子贊善宋濂為序以進,頒賜諸臣,一作二卷。】

永鑒錄一卷【其書輯歷代宗室諸王為惡悖逆者,以類為編,直序其事,洪武二十六年十二月書成,頒賜諸王,一作二卷。】

紀非錄一卷【訓周,齊,潭,魯諸王。】

世臣總錄二卷【自魯周公至唐劉蘭止,各為論斷。】

宗藩永鑒錄五卷(吳補)

公子書一卷,又務農技藝商賈書【太祖征儒士熊鼎,朱夢炎至建康,令纂是書,取古忠良奸惡事實怛詞直解之,以訓世臣子弟,又以民間農工商賈子弟所當務之事,直詞解說,使之通曉,至丙午年十一月壬辰書成,命頒行之,賜鼎等白金,衣帽,靴蔑等物。】

省躬錄七卷【存心錄既成,復命贊善劉三吾編類漢,唐,宋以來災異之應于臣下者為一書,洪武十九年三月成編,詔頒行之。】

精誠錄三卷【洪武十六年二月東閣大學士吳沈等撰進,類編古圣賢敬天,忠君,孝親之言,散見于六經,語,孟,國語諸書者,每事各為一類,命沈為序。】

醒貪錄二卷【洪武二十五年八月命戶部臣將內外月給俸米之數,以米計其用谷之數,又計其田畝米谷之數,與其用力多寡為書,頒賜中外,使知卹民,一名醒貪簡要錄。】

成祖文華寶鑒囗卷【永樂二年四月甲申編成,先是命侍臣輯自古以來嘉言善行有益于太子者,為書以授太子,至是成,上御奉天門召皇太子授之,蓋用太祖所輯儲君昭鑒錄而稍廣之,益以太祖謨訓而成。】

傳心要語一卷

里賢心法四卷【永樂七年二月甲戌朔,上出一書示翰林院學士胡廣等曰,古人治天下,皆有其道,雖生知之圣,亦資學問,由唐虞至宋,其間圣賢明訓,具著經傳,然簡帙浩繁,未易遽領其要,帝王之學,但得其要,篤信而力行之,足以為治矣,太子天下之本,于今正當進學之時,朕欲使知其要,庶幾將來太平之望,秦漢以下教太子者,多以申韓刑名術數,皆非正道,朕間因間暇,采圣賢之言,若執中建極之類,切于修齊治平者,今已成書,卿等試觀之,有未善更為朕言,廣等觀覽畢,奏曰,帝王道德之要,備載此書,宜與典謨訓誥并傳萬世,請刊印以賜,上曰然,遂名曰圣賢心注,命司禮監刊行,七年五月庚寅賜皇太子,其書四卷,曰君道,臣道,父道,子道,上親為之序。】

務本之訓一卷【永樂八年上以皇孫生長深宮。欲其知稼穡艱難,因巡幸北京,命侍行使歷觀民情風俗,及田野農桑勞苦之事,因采太祖創業事跡及往古興亡得失,為書以示訓,十月書成。】

宣宗御制帝訓一卷【自君德至藥餌,凡二十五篇,宣德三年三月書成,上親序其首,并跋于后,一作四卷。】

外戚事鑒五卷【采漢以下歷代戚里之臣,其善惡之跡并其終所得吉兇,舉其大略而類別之,得七十九人,宣德元年四月書成,皇親各賜一本。】

歷代臣鑒三十七卷【三代以上見諸經者不錄,自春秋以下二千余年,凡臣之行事,其善惡大概,分類錄之,用賜群臣,亦宣德元年四月成書,并自制序。】

五倫書六十二卷【先是宣宗萬幾之下,采輯經傳子史嘉言善行,有關于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之道者為是書,英宗正統十三年五月制序頒行。】

景皇帝御制勤政要典一卷【景泰三年制。】

歷代君鑒五十卷【景泰四年御制序。】

憲宗御制文華大訓二十八卷【成化十八年十二月編以賜皇太子,其書為綱四,目二十有四,嘉靖八年制序刊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兴市| 榆树市| 萍乡市| 邵阳市| 长宁县| 永宁县| 中超| 淳化县| 渝中区| 博湖县| 山阳县| 兰州市| 乃东县| 盐边县| 礼泉县| 蒲江县| 长沙县| 泰宁县| 荣成市| 虹口区| 天水市| 大田县| 华阴市| 丹巴县| 卓资县| 岗巴县| 定安县| 和硕县| 长乐市| 贵南县| 胶州市| 宁化县| 偏关县| 苍山县| 图片| 安乡县| 西乡县| 海原县| 绥滨县| 四子王旗| 永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