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針灸上(3)
- 千金翼方
- 孫思邈
- 4449字
- 2015-12-27 00:00:05
內容:法三首論一首初灸風市,次伏兔,次犢鼻,次膝目,次三里,次上廉,次下廉,次絕骨。
凡八穴,風市穴∶令病患起,正身平立,垂兩手直下,舒十指掩著兩髀,便點手中指頭,髀大筋上灸百壯,逐輕重灸之,輕者不可減百壯,重者一穴五六百壯。伏兔穴∶令病患累夫端坐,以病患手夫橫掩膝上,夫下旁與曲膝頭齊上旁側,夫際當中央是,灸百壯,亦可五十壯。犢鼻穴∶在膝頭蓋骨上際外角平處,以手按之,得節解是;一法云在膝頭下近外三骨箕踵中,動腳,以手按之,得窟解是;灸五十壯。膝目穴∶在膝頭骨下兩旁陷者宛宛中是,灸百壯。三里穴∶在膝頭骨節下一夫附脛骨外是;一法云在膝頭骨節下三寸,人有長短大小,當以病患手夫度取。灸百壯。上廉穴∶在三里下一夫,亦附脛骨外是,灸百壯。下廉穴∶在上廉下一夫,亦附脛骨外是,灸百壯。絕骨穴∶在足外踝上一夫;一云四寸是,灸百壯。凡此諸灸,不必一頓灸盡壯數,可日日報灸之,三日之中,令盡壯數為佳,凡病一腳灸一腳,病兩腳便灸兩腳也。凡腳弱病多著兩腳。一方云∶覺腳異便灸三里及絕骨各一處,兩腳異者合四穴灸之,多少逐病輕重,大要雖病輕,不可減百壯,不瘥,速令以次灸之,多則佳。
腳疼,三陰交三百壯,神良。一云灸絕骨最要。論曰∶有人得之不以為事,不覺忽然入腹,腹腫心熱,其氣大上,遂至絕命。當知微覺有異,即須大灸之,乃得應手即瘥。亦依舊支法存灸之梁丘、犢鼻、三里、上廉、下廉、解溪、太中、陽陵泉、絕骨、昆侖、陰陵泉、三陰交、足太陽、復溜、然谷、涌泉、承山、束骨等凡一十八穴。舊法多灸百會、風府、五臟六腑俞募,頃來灸者悉覺引氣向上,慎不得灸,以上大忌之。
又∶灸足十指奇端去奇一分,兩足凡八穴,名曰八沖極下氣。足十指端名曰氣端。日灸三壯,其八沖可日灸七壯,氣下即止,艾炷小作之。
<篇名>諸風第七
內容:法六十九首論一首肺中風者,其人偃臥而胸滿短氣,冒悶汗出者,肺風之證也。視眼以下鼻上兩邊,下行至口色白者尚可治,速灸肺俞百壯,小心減之。若色黃者,此為肺已傷、化為血矣,不可復治。其人當妄言掇空指地,或自拈衣尋縫,如此數日,死。若為急風所中,便迷妄恍惚,狂言妄話或少氣,或不能言,若不速治,宿昔而死。亦覺,便灸肺俞、膈俞、肝俞數十壯,急肝中風者,但踞坐不得低頭,繞兩眼連額微有青者,肝風之證也,若唇色青面黃尚可治,急灸肝俞百壯,急服續命湯。若色大青黑者,此為肝已傷,不可復治,數日而死。
心中風者,其人但得偃臥不得傾側,悶亂冒絕汗出,心風之證也。若唇正赤尚可治,灸心俞百壯,急服續命湯。若或青或白或黃或黑,此為心已壞為水,不可復治,旬日死(一云五六日死)。
脾中風者,其人但踞坐而腹滿,視身通黃口吐涎汁尚可治,灸脾俞百壯,急服續命湯。
目下青手足青,不可復治。
腎中風者,其人踞坐腰痛,視脅左右,若末有黃色如餅粢大尚可治,灸腎俞百壯,急服續命湯。若齒黃赤,鬢發直、面土色不可復治。
大腸中風者,臥而腸鳴不止,灸大腸俞百壯,服續命湯。
論曰∶凡風病內外沉浮者,內是五臟,外是皮膚,沉是骨髓,浮是血脈。若在腠理,湯藥所及。若在五臟,酒醪所至。若在血脈,針灸所中。深在骨髓,扁鵲自云不能如何。
風痱者,卒不以言,口噤,手不遂而強直。灸法∶度病者手小指內岐間至指端為度,以置臍上,直望心下丹注度上端畢,又作兩度,續在注上合其下開上,取其本度,橫置其開上令三合其壯,如倒作字形也,男度右手,女度左手,嫌不分明,故以丹注三處起火各百壯。
夫眼肝風占候口不能言,灸鼻下人中,次大椎,次肝俞,各五十壯。
心風灸心俞各五十壯。
脾風灸脾俞各五十壯。
脾風占候,言聲不出或手上下,灸手十指頭,次灸人中、大椎,兩耳門前脈去耳門上下行一寸,次兩大指節上下六穴各七壯。
卒中風口,以葦筒長五寸,以一頭刺耳孔中,四畔以面密塞,勿令泄氣,一頭納大豆一顆,并艾燒之令燃,灸七壯,瘥。患右灸左,患左灸右,千金不傳。又灸手交脈三壯,左灸右,右灸左,其炷如鼠失,橫安之,兩頭放火燒之。
凡卒中風,中噤不得開,灸頰車二穴,穴在耳下八分小近前,灸五壯即得語,又隨年壯,口僻,左右灸之。
治尸厥法∶凡尸厥如死,脈動如故,針百會入二分補之,灸熨兩脅。又針足中指頭去甲如韭葉。又針足大指甲下內側去甲三分。
灸失喑不語法∶先灸天窗五十壯訖,息火乃移灸百會五十壯畢,還窗五十壯。若初發先灸百會,則風氣不得泄,內攻五臟當閉伏,更失喑也,所以先灸天窗,次灸百會乃佳,一灸五十壯,息火泄復灸之。視病輕重,重者處各三百壯,輕者以意(一云次灸肩井得二百壯,即灸二里三壯,若五又法∶凡一切中風,服藥益居者,但是風穴,皆灸之三壯,神良。欲除根本必須火艾,專恃湯藥則不可瘥。
灸角弓反張法∶唇青眼戴,角弓反張,始覺發動,即灸神庭七壯。穴在當鼻直上發際。
次灸曲差二穴各七壯。穴在神庭兩旁各一寸半。
次灸上關二穴各七壯。在耳前上廉起骨陷中,一名客主人。
次灸下關二穴各七壯。在耳前動脈下空下廉陷中。
次灸頰車二穴各七壯。穴在前下曲頰端陷中。
次灸廉泉一穴七壯。在當頤直下骨后陷中。
次灸囟會一穴七壯。在神庭上一寸。
次灸百會一穴七壯。在當頂上正中央。
次灸本神二穴各二壯。在耳直上入發際二分。
次灸天柱二穴各七壯。在項后大筋外入發際陷中。
次灸陶道一穴七壯。在大椎下間。
次灸風門二穴各七壯。在第二椎下兩旁各一寸半。
次灸心俞二穴各七壯。在第五椎下兩旁各一寸半。
次灸肝俞二穴各七壯。在第九椎下兩旁各一寸半。
次灸腎俞二穴各七壯。在第十四椎下兩旁各一寸半。
次灸膀胱俞二穴各七壯。在第十九椎下兩旁各一寸半。
次灸曲池二穴各七壯。穴在肘外曲頭陷中,屈肘取之。
次灸肩二穴各七壯。在兩肩頭之中,兩骨間陷中。
次灸支溝二穴各七壯。在手腕后二寸兩骨間陷中。
次灸合谷二穴各七壯。大手大指虎口兩骨間陷中。
次灸間使二穴各七壯。在掌后三寸兩筋間。
次灸陽陵泉二穴各七壯。在膝下骨前陷中。
次灸陽輔二穴各七壯。在外踝上絕骨陷中。
次灸昆侖二穴各七壯。在外踝后跟骨上陷中。
上以前主久風、卒風、緩急諸風,發動不自覺知,或心腹脹滿,或半身不遂,或口噤不言,涎唾自出,目閉耳聾,或舉身冷直,或煩悶恍惚,喜怒無常。凡有風,皆灸之,神驗。
鼻交額中一穴,針入六分,得氣即瀉,留三呼,瀉五吸,不補,亦宜灸,然不如針。此主癲風弓角反張、羊鳴,大風青風面風如蟲行,卒風多睡健忘,心中憒憒。口噤,暗到不識人,黃膽,急黃八種,大風,此之一穴皆主之,莫不神驗。慎酒面生冷、醋滑、豬魚、蕎麥、漿水。
雜灸法∶凡風,灸上星二百壯,又前頂二百壯,百會一百壯,腦戶三百壯,風府三百壯。
凡大風灸百會七壯。
凡百諸風,灸大椎平處兩相二寸三分,以病患指寸量之,各一百壯。
治風,耳后八分半有穴,灸一切風若狂者,亦瘥。耳門前灸百壯,治卒病惡風欲死不言及肉癉不知人,灸第五椎名曰臟俞,各一百五十壯。
扁鵲曰∶凡心風灸心俞各五十壯,第五節對心是也。
肝俞,主肝風腹脹,食不消化,吐血酸削,四肢羸露,不欲食,鼻衄,目囗囗,眉頭脅下痛,少腹急,灸百壯。
大腸俞主風,腹中雷鳴,大腸灌沸,腸泄痢,食不消化。少腹絞痛,腰脊痛強,大小便,難不能飲食,灸百壯,三報之。
治卒中惡,悶熱毒欲死灸足大指橫紋,隨年壯。若筋急不能行者,若內筋急灸內踝上三十壯,外筋急,灸外踝上三十壯。愈。若戴睛上插者,灸兩目后二七壯。
若不語,灸第三椎五百壯。
若不識人,灸季肋頭七壯。
若眼反口噤,腹中切痛,灸陰囊下第一橫理十四壯。
腋門二穴主風,灸五十壯,亦可九壯。
治風,身重心煩,足脛疼,灸絕骨百壯,在外踝上三寸(一云四十,又云一十六。)凡卒中風,口噤不開,灸機關二穴,在耳下八分近前,灸五壯即愈。一云隨年壯。僻者,逐左右灸之。
治頭風搖動,灸腦后玉枕中間七壯。
治猥遐風偏風半身不遂法∶肩主偏風半身不遂,熱風,頭風,刺風,手不上頭,捉物不得,挽弓不開,臂冷酸疼無力,針入八分,留三呼,瀉五吸,在膊骨頭陷中平手取之,偏風不遂,可至二百壯,過多則臂強,慎酒肉五辛,熱食漿水。
又針曲池,入七分,得氣即瀉,然后補之,大宜灸,日十壯至一百壯止。十日更報下少至二百壯。
又針列缺,入三分,留三呼,瀉五吸。亦可灸之,日七壯至一百,總至三百壯。
陽池,上一夫兩筋間陷中主刺熱風耳聾鳴,手不仁,冷風手戰,偏風,半身不遂。陽池支溝,下一夫覆腕當紋宛宛中,亦主或因損后把捉不得,針入三分,留三呼,瀉五吸,忌灸。
商丘,在內踝前陷中,主偏風癉,腳不得履地,刺風頭風熱風陰癉,針入三分,留三呼,瀉五吸,疾出之。忌灸。
偏風半身不遂,腳重熱風,疼不得履地,針入四分,留三呼,得氣即瀉,疾出針,于痕上灸之良,七壯。
灸猥遐風半身不遂法∶先灸天窗,次大門,腦后尖骨上一寸,次承漿,次風池,次曲池,次手髓孔,腕后尖骨頭宛宛中,次手陽明大指奇后,次腳五指屈,兩腳膝腕紋,次腳髓孔足外踝后一寸,次足陽明拇指奇三寸,各灸百壯。若有手足患不遂,灸百會,次本神,次肩,次心俞,次手少陽,次灸天窗,次兩肩上一寸當瞳仁,次曲眉在兩眉間,次手陽明,次足陽明,各灸二百壯。
<篇名>時行法第八
內容:法四首初得一日二日,但灸心下三處∶第一去心下一寸。各巨闕。第二去心下二寸,名上管。
第三去心下三寸,名胃管,各灸五十壯。然或人形小大不同,恐寸數有異,可以繩度之。隨其長短寸數最佳。取繩從心骨鳩尾頭少度至臍孔,中屈之取半,當繩頭名胃管。又中屈更為二分從胃管向上度是上管,上度取一分是巨闕。大人可五十壯,小兒可一七二壯,隨其年灸,以意量之。
若病者三四日以上,宜先灸囟上二十壯,以繩度鼻正上盡發際中,屈繩斷去半,便從發際度入發中灸繩頭名天窗又灸兩顳,又灸風池,又灸肝俞百壯,余處各二十壯。
又灸太沖三十壯,神驗無比。
豌肉瘡灸兩手腕研子骨尖上三壯,男左女右。
<篇名>黃膽第九
內容:法一十一首唇里正當承漿邊,逼齒斷針三,治馬黃黃膽。
顳在眉眼尾中間,上下有來去絡脈,是針灸之治疸氣溫病,夾人中火針,治馬黃膽通身并黃,語音已不轉者。
灸錢孔百壯,度乳至臍中,屈肋頭骨是,灸百壯治黃膽。
夾承漿兩邊各一寸,治馬黃急疫。
灸太沖七壯(又云針灸隨便)。
又灸風府、熱府、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腎俞,男陰縫拔陰反向上,灸治馬黃黃疸。若女人玉門頭是穴針灸無在。
腳跟在白肉后際針灸隨便。治馬黃黃膽。
臂石子頭還取病患手自捉臂,從腕中大淵紋向上一夫接白肉際,灸七壯,治馬黃黃膽。
黃膽灸第七椎七壯,黃汁出。
<篇名>瘧病第十
內容:法一十三首瘧,灸上星及大椎,至發時灸滿百壯。艾炷如黍火粒,俗人不解,務大炷也。
又覺小異,灸百會七壯。若更發,更七壯。極難瘥,不過三灸。
又灸風池二穴三壯。
又灸腎俞百壯。
又灸三間,在虎口第二指節下二寸,三年瘧欲發,即下火。
治一切瘧,無問處所,仰臥以繩量其兩乳間,中屈從乳向下灸度頭,隨年壯,男左女右冶瘧,刺足少陰,出血愈。
治諸瘧而脈不見者,刺十指間見血,血去心已。先視身赤如小豆者,皆取之。
瘧,日西發者,臨泣主之。
瘧,實則腰背痛,虛則鼻衄,飛揚主之。
瘧,多汗腰痛不能俯仰,目如脫,項如拔,昆侖主之。
灸一切瘧,尺澤主之。
凡瘧有不可瘥者,從未發前灸大椎,至發時滿百壯,無不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