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6章 瀉痢門

訶子皮散

癸卯冬白樞判家一老仆面塵脫色神氣特弱病脫肛日久服藥未驗復下赤白膿痢作里急后重白多赤少不任其苦以求其治曰此非肉食膏粱必多蔬食或飲食不節天氣已寒衣蓋猶薄不禁而腸頭脫下者寒也真氣不禁形質不收乃血滑脫也此乃寒滑氣泄不固故形質下脫也當以澀去其脫而除其滑微酸之味固氣上收以大熱之劑而除寒補陽以補氣之藥升陽益氣御米殼(去蒂萼蜜炒) 橘皮(各五分) 干姜(炮六分) 訶子(煨去核七分)上為細末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和渣空心熱服

升麻補胃湯

治宿有陽明血證因五月間大熱吃杏腸 下血唧遠散漫如篩腰沉沉然腹中不痛血色紫黑病名濕毒腸 屬陽明少陽經血證也白芍藥(一錢五分) 升麻 羌活 黃 (各一錢) 生地黃 熟地黃 獨活 牡丹皮 炙甘草 柴胡 防風(各五分) 當歸身 葛根(各三分) 肉桂(少許)上銼如麻豆大分作二服每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食前稍熱服

升陽去熱和血湯

治腸 下血另作一派其血唧出有力而遠射四散如篩腸中血下行腹中大作痛乃陽明氣沖熱毒所作也當升陽去濕熱和血脈是其治也橘皮(二分) 熟地黃 當歸身 蒼術 秦艽 肉桂(各三分) 生地黃 牡丹皮 生甘草(各五分) 升麻(七分) 熟甘草 黃 (各一錢) 白芍藥(一錢五分)上 咀都作一服水四盞煎至一盞去渣空心稍熱服立效

益智和中湯

治腸 下血或血色紫黑腹中痛腹皮惡寒右手關脈弦按之無力而喜熱物熨之內寒明矣肉桂(一分) 桂枝(四分) 牡丹皮 柴胡 葛根 益智仁 半夏(各五分) 當歸身 炙甘草 黃 升麻(各一錢) 白芍藥(一錢五分) 干姜(少許)上為粗末都作一服水三盞煎至一盞去渣食后溫服

芍藥柏皮丸

治濕熱惡痢血痢頻并窘痛無問膿血并皆治之芍藥 黃柏(各一兩) 當歸 黃連(各五錢)上為末飯為丸如雞頭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前米飲湯下忌油膩酒濕面等物

和中益胃湯

治太陰陽明腹痛大便常泄若不泄即秘而難見在后傳作濕熱毒下鮮紅血腹中微痛脅下急縮脈緩而洪弦中下得之按之空虛蘇木(一分) 本 益智仁(各二分) 熟地黃 炙甘草(各三分) 當歸身(四分) 柴胡升麻(各五分)上 咀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空心溫服

槐花散

治腸 下血濕毒下血川芎(四分) 槐花 青皮 荊芥穗 熟地黃 白術(各六分) 當歸身 升麻(各一錢)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米飲湯調下食前忌酒濕面生冷硬物

茯苓湯

治因傷冷飯水泄一夜走十行變作白痢次日其痢赤白腹中療痛減食熱躁四肢沉困無力生黃芩(三分) 當歸身(四分) 肉桂 炙甘草(各五分) 豬苓 茯苓(各六分) 澤瀉(一錢) 芍藥(一錢五分) 蒼術 生姜 升麻 柴胡(各二分)上 咀如麻豆大分作二服每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食前服之

黃補胃湯

治一日大便三四次溏而不多有時作泄腹中鳴小便黃黃 柴胡 當歸身 益智 橘皮(各三分) 升麻(六分) 炙甘草(二錢) 紅花(少許)上 咀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食前服之

升陽除濕湯

自下而上者引而去之蒼術(一錢) 柴胡 羌活 防風 升麻 神曲 澤瀉 豬苓(各五分) 炙甘草 陳皮麥曲(各三分)上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空心服之如胃寒腸鳴加益智仁半夏各五分生姜三片棗一枚同煎至非腸鳴不得用

人參益胃湯

治頭悶勞動則微痛不喜飲食四肢怠惰躁熱短氣口不知味腹鳴大便微溏身體昏悶覺渴不喜冷物黃 甘草 當歸梢 益智(各二分) 人參 黃芩 柴胡 半夏 白術(各三分) 陳皮升麻(各五分) 蒼術(一錢五分) 紅花(少許)上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食前服之

升麻補胃湯

治因內傷服牽牛大黃食藥泄瀉過多腹中大痛甘草(七分) 升麻 柴胡 草豆蔻 黃 (各五分) 半夏(三分) 當歸身 干姜(各二分) 紅花(少許)上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食遠服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丘市| 阳高县| 桐城市| 黄平县| 彭泽县| 页游| 双牌县| 凤台县| 绿春县| 瓮安县| 靖州| 于田县| 桑日县| 天峻县| 登封市| 吉安县| 尖扎县| 八宿县| 称多县| 杂多县| 庄浪县| 林州市| 交城县| 嘉黎县| 泰州市| 新乐市| 青神县| 榆社县| 德令哈市| 抚宁县| 高阳县| 公主岭市| 嘉义市| 集贤县| 松滋市| 江城| 社旗县| 鸡泽县| 麻栗坡县| 镇雄县| 高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