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紀事
書名: 明倫匯編家范典妻族部作者名: (清)陳夢雷本章字數: 7463字更新時間: 2015-12-26 23:48:40
國語董叔將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
為系援焉它日董祁訴于范獻子曰不吾敬也獻子
執而紡于庭之槐叔向過之曰子盍為我請乎叔向
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請焉
后漢書鄧晨傳晨字偉卿南陽新野人也世吏二千
石父宏豫章都尉晨初娶光武姊元王莽末光武嘗
與兄伯升及晨俱之宛與穰人蔡少公等燕語少公
頗學圖讖言劉秀當為天子或曰是國師公劉秀乎
光武戲曰何用知非仆邪坐者皆大笑晨心獨喜及
光武與家屬避吏新野舍晨廬甚相親愛晨因謂光
武曰王莽悖暴盛夏斬人此天亡之時也往時會宛
獨當應邪光武笑不答及漢兵起晨將賓客會棘陽
漢兵敗小長安諸將多亡家屬光武單馬遁走遇女
弟伯姬與共騎而奔前行復見元趣令上馬元以手
撝曰行矣不能相救無為兩沒也會追兵至元及三
女皆遇害漢兵退保棘陽而新野宰乃汗晨宅焚其
冢墓宗族皆恚怒曰家自富足何故隨婦家人入湯
鑊中晨終無恨色更始立以晨為偏將軍與光武略
地潁川俱夜出昆陽城擊破王尋王邑又別徇陽翟
以東至京密皆下之更始北都洛陽以晨為常山太
守會王郎反光武自薊走信都晨亦間行會于巨鹿
下自請從擊邯鄲光武曰偉卿以一身從我不如以
一郡為我北道主人乃遣晨歸郡光武追銅馬高胡
群賊于冀州晨發積射士千人又遣委輸給軍不絕
光武即位封晨房子侯帝又感悼姊沒于亂兵追封
謚元為新野節義長公主立廟于縣西封晨長子泛
為吳房侯以奉公主之祀建武三年征晨還京師數
燕見說故舊平生為歡晨從容謂帝曰仆竟辯之帝
大笑
趙岐傳岐字臺卿少明經有才藝娶扶風馬融兄女
融外戚豪家岐嘗鄙之不與融相見
注
三輔決錄志
曰岐娶馬敦女宗姜為妻敦兄子融嘗至岐家多從
賓與從妹宴飲作樂日夕乃出過問趙處士所在岐
亦厲節不以妹之故屈志于融也與其友書曰馬
季長雖有名當世而不持士節三輔高士未曾以衣
裾撤其門也岐曾讀周官二義不通一往造之賤融
如此也
顯宗孝明帝紀帝遵建武制度無敢違者后宮之家
不得封侯與政
東觀記光武閔傷前代權臣太盛外戚與政上濁明
主下危臣子后族陰郭之家不過九卿親屬榮位不
能及許史王氏之半耳
謝承后漢書胡毋班王匡之妹夫董卓使班奉詔到
河內解釋義兵匡受袁紹旨收班系獄欲殺之以徇
軍班與匡書云自古以來未有下土諸侯舉兵向京
師者劉向傳曰擲鼠忌器器猶忌之況卓今處宮闕
之內以天子為藩屏幼主在宮如何可討仆與太傅
馬公太仆趙岐少府陰修俱受詔命關東諸郡雖實
嫉卓猶以銜奉王命不敢玷辱而足下獨囚仆于獄
欲以釁鼓此悖暴無道之甚者也仆與董卓有何親
戚義豈同惡而足下張狼虎之口吐長囗之毒恚卓
遷怒何甚酷哉死人之所難然恥為狂夫所害若亡
者有靈當訴足下于皇天夫婚姻者禍福之機今日
著矣曩為一體今為血讎亡人子二人則君之甥身
沒之后慎勿令臨仆尸骸也匡得書抱班二子而泣
班遂死于獄
三國志李通傳通妻伯父犯法朗陵長趙儼收治致
之大辟是時殺生之柄決于牧守通妻子號泣以請
其命通曰方與曹公戮力義不以私廢公嘉儼執法
不阿與為親交
魏略賈逵世為著姓少孤家貧冬常無囗過其妻兄
柳孚宿其明無何著孚囗去故時人謂之通健
初建安五年時夏侯霸從妹年十三四在本郡出行
樵采為張飛所得飛知其良家女遂以為妻產息女
為劉禪皇后故淵之初亡飛妻請而葬之及霸入蜀
禪與相見釋之曰卿父自遇害于行間耳非我先人
之手刃也指其兒子以示之曰此夏侯氏之甥也厚
加爵寵
劉先主志先主為呂布所敗先主失妻子轉軍海西
糜竺進妹為夫人及奴客二千金銀寶物資之先主
因而獲振連和于布布還其妻子
襄陽記諸葛孔明為臥龍龐士元為鳳雛司馬德操
為冰鏡皆龐德公語也德公字山民有令名娶諸葛
孔明小姊
晉書郭默傳默婦兄陸嘉取官米數石餉妹默以為
違制將殺嘉嘉懼奔石勒默乃自射殺婦以明無私
羊祜傳祜博學能屬文善談論郡將夏侯威異之以
兄霸之子妻之及夏侯霸之降蜀也姻親多告絕祜
獨安其室恩禮有加焉
王育傳育字百春京兆人也少孤貧為人傭牧羊每
過小學必欷歔流涕時有暇即折蒲學書忘而失羊
為羊主所債育將鬻己以償之同郡許子章敏達之
士也聞而嘉之代育償羊給其衣食使與子同學遂
博通經史身長八尺余須長三尺容貌絕異音聲動
人子章以兄之子妻之為立別宅分之資業育受之
無愧色
殷仲文傳仲文為元顯征虜長史會桓元與朝廷有
隙元之姊仲文之妻疑而間之左遷新安太守仲文
于元雖為姻親而素不交密及聞元平京師便棄郡
投焉元甚悅之元九錫仲文之辭也初元篡位入宮
其囗忽陷群下失色仲文曰將由圣德深厚地不能
載元大悅以佐命親貴厚自封崇
誠齋雜記劉穆之少時家貧常往妻父家乞食每食
畢求檳榔江氏兄弟戲之曰檳榔消食君乃常饑何
忽須此及為丹陽尹召妻兄弟令廚人以金盤貯檳
榔一斛以進之
梁書裴邃傳邃字淵明邃與鄉人共入魏武廟因論
帝王功業其妻甥王篆之密啟高祖云裴邃多大言
有不臣之跡由是左遷為始安太守
魏書王慧龍傳慧龍自云太原晉陽人司馬德宗尚
書仆射愉之孫初劉裕微時愉不為禮及得志愉合
家見誅慧龍年十四為沙門僧彬所匿太常二年慧
龍歸國崔浩弟恬聞慧龍王氏子以女妻之浩既婚
姻及見慧龍曰信王家兒也王氏世齄鼻江東謂之
齄王慧龍鼻大浩曰真貴種矣數向諸公稱其美司
徒長孫嵩聞之不悅言于世祖以其嘆服南人則有
訕鄙國化之意世祖怒召浩責之浩免冠陳謝得釋
及魯宗之子軌奔姚興后歸國云慧龍是王愉家豎
僧彬所通生也浩雖聞之以女之故成贊其族慧龍
由是不調久之除樂安王范傅領并荊揚三州大中
正慧龍抗表愿得南垂自效崔浩固言之乃授南蠻
校尉安南大將軍左長史
盧元傳道和弟道約字季恭太傅李延實出除青州
延實先被病道約延實之妻弟詔以道約為延實長
史加散騎常侍寄以匡維也
南安王禎傳禎子怡起家步兵校尉轉城門校尉遷
鄯善鎮將所在貪暴為有司所糾逃竄得免延昌中
卒莊帝初以爾朱榮婦兄超贈驃騎大將軍太尉公
雍州刺史扶風王
江悅之傳時有皇甫徽字子元安定朝那人仕蕭衍
歷諸王參軍郡守及道遷之入國也徽亦因地內屬
徽妻即道遷之兄女道遷列上勛書欲以徽為元謀
徽曰創謀之始本不關預雖貪滎賞實內愧于心遂
拒而不許
司馬睿傳桓元逼德宗禪位劉裕殺元德宗復立德
宗死弟德文立五年德文禪位于裕裕封德文為零
陵王德文后河南褚氏兄季之弟淡之雖德文姻戚
而盡心于裕德文每生男輒令方便殺焉或誘內人
密加毒害前后非一及德文被廢囚于秣陵宮常懼
見禍與褚氏共止一室慮有鴆毒自煮食于前六年
劉裕將殺之不欲遣人入內令淡之兄弟視褚氏褚
氏出別宮于是兵乃逾垣而入進藥于德文德文不
肯飲曰佛教自殺者不復人身乃以被掩殺之
安定王休傳休薨子愿平清狂無行拜通直散騎常
侍前將軍坐強奸妻妹于妻母之側御史中丞案以
不道處死絞刑會赦免
穆崇傳羆子建字晚興妻爾朱榮之妹建常依附榮
榮入洛之后除鎮東將軍金紫大夫征北將軍封濟
北郡開國公后遷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左光祿大
夫兼尚書北道行臺并州事
小名錄后魏元叉字伯攜小字夜叉叉妻林太后之
妹太后臨朝以叉妹夫除通直郎常侍妻封馮翊君
拜女侍郎又以此意勢日盛遷侍中加領軍既在門
下兼禁軍深為太后所信
北齊書封隆之傳隆之子子繡外見儒雅而俠氣難
忤司空婁定遠子繡兄之婿也為瀛州刺史子繡在
勃海定遠過之對妻及諸女燕集言戲微有慢子
繡大怒鳴鼓集眾將攻之俄頃兵至數千馬將千匹
定遠免冠拜謝久乃釋之
周書薛端傳端弟裕字仁友京兆韋敻志安放逸不
干世務裕慕其恬靜數載酒肴候之談宴終日敻遂
以從孫女妻之裕常謂親友曰大丈夫當圣明之運
而無灼然文武之用為世所知雖復棲棲遑遑徒為
勞苦耳至如韋居士退不丘壑進不市朝怡然守道
榮辱不及何其樂也
隋書李穆傳渾字金才穆第十子也初穆孫筠卒高
祖議立嗣渾規欲紹之謂其妻兄太子左衛率宇文
述曰若得襲封當以國賦之半每歲奉公述利之因
入白皇太子曰立嗣以長不則以賢今申明公嗣絕
遍觀其子孫皆無賴不足以當榮寵唯金才有勛于
國謂非此人無可以襲封者太子許之竟奏高祖封
渾為申國公以奉穆嗣大業初轉右驍衛將軍六年
有詔追改穆封為郕國公渾仍襲焉累加光祿大夫
九年遷右驍衛大將軍渾既紹父業日增豪侈后房
曳羅綺者以百數二歲之后不以俸物與述述大恚
之因醉乃謂友人于象賢曰我竟為金才所賣死且
不忘渾亦知其言由是結隙后帝討遼東有方士安
伽陀自言曉圖讖謂帝曰當有李氏應為天子勸盡
誅海內凡姓李者述知之因誣構渾于帝曰伽陀之
言信有征矣臣與金才夙親聞其情趣大異常日數
共李敏善衡等日夜屏語或終夕不寢渾大臣也家
代隆盛身捉禁兵不宜如此愿陛下察之帝曰公言
是矣可囗其事述乃遣武賁郎將裴仁基表告渾反
即日發宿衛千余人付述掩渾等家遣左丞元文都
御史大夫裴蘊雜治之案問數日不得其反狀以實
奏聞帝不納更遣述窮治之述入獄中召出敏妻宇
文氏謂之曰夫人帝甥也何患無賢夫李敏金才名
當祅讖國家殺之無可救也夫人當自求全若相用
語身當不坐敏妻曰不知所出惟尊長教之述曰可
言李家謀反金才嘗告敏云汝應圖箓當為天子今
主上好兵勞擾百姓此亦天亡隋時也正當共汝取
之若復度遼吾與汝必為大將每軍二萬余兵固以
五萬人矣又發諸房子侄內外親婭并募從征吾家
子弟決為主帥分領兵馬散在諸軍伺候間隙首尾
相應吾與汝前發襲取御營子弟響起各殺軍將一
日之間天下足定矣述口自傳授令敏妻寫表封云
上密述持入奏之曰已見金才反狀并有敏妻密表
帝覽之泣曰吾宗社幾傾賴親家公而獲全耳于是
誅渾敏等宗族三十二人自余無少長皆徙嶺外
虞世基傳世基字茂世博學高才少傅徐陵聞其名
召之世基不往后因公會陵一見而奇之顧謂朝士
曰當今潘陸也因以弟女妻焉
虞慶則傳開皇十七年嶺南人李賢據州反慶則為
桂州道行軍總管以婦弟趙什柱為隨府長史什柱
先與慶則愛妾通恐事彰乃宣言曰慶則不欲此行
遂聞于上先是朝臣出征上皆宴別禮賜遣之及慶
則南討辭上上色不悅慶則由是怏怏不得志暨平
賢至潭州臨桂鎮慶則觀眺山川形勢曰此誠險固
加以足糧若守得其人攻不可拔遂使什柱馳詣京
奏事觀上顏色什柱至京因告慶則謀反上案驗之
慶則于是伏誅拜什柱為柱國
唐書王義方傳義方舉明經詣京師不肯造請貴勢
魏征異之欲妻以夫人之侄辭不娶俄而征薨乃娶
人問其然曰初不附宰相今感知己故也
張允濟傳允濟青州北海人仕隋為武陽令元武民
以牸牛依婦家者久之孳十余犢將歸而婦家不與
牛民訴縣縣不能決乃詣允濟允濟曰若自有令吾
何與焉民泣訴其抑允濟因令左右縛民蒙其首過
婦家云捕盜牛者命盡出民家牛質所來婦家不知
遽曰此婿家牛我無豫即遣左右撤蒙曰可以此牛
還婿婦家叩頭服罪元武吏大慚
劉悟傳悟犯法系河南獄留守韋夏卿貸免李師古
厚幣迎之始未甚知后從擊球軒然馳突撞師古馬
仆師古恚將斬之悟盛氣以語觸師古不懾師古奇
其才令將后軍妻以從媦
溫大雅傳造字簡輿性盛氣少所降屈隱王屋山張
建封聞其名書幣招之及節度徐州造謝歸下邳慨
然有高世心建封恐失造因妻以兄子
封倫傳倫字德彝隋開皇末江南亂內史令楊素討
之署倫行軍記室泊海上素召計事倫墜水免易衣
以見訖不言久乃素知問故謝曰私事也所不敢白
素異其為以從妹妻之素營仁壽宮表為土工監規
構鴻侈宮成文帝怒曰素殫百姓力為吾掊怨天下
素大懼倫曰毋恐皇后至自當免明日帝果勞素曰
公知吾夫婦老無以自娛樂而盛飾此宮邪因大悅
素退問何料而知倫曰上節儉故始見必怒然雅聽
后言后婦人惟侈麗是好后悅則帝安矣素曰吾不
及也素負才勢多所陵藉惟于倫降禮賞接或與論
天下事袞袞不囗每撫其囗曰封郎終當據此薦之
帝擢內史舍人
朱延壽傳延壽事行密田頵之附全忠延壽陰約曰
公有所為我愿執鞭頵喜二人謀絕行密行密憂甚
紿病目行觸柱僵妻延壽姊也掖之行密泣曰吾喪
明諸子幼得舅代我無憂矣遣辨士召之延壽疑不
肯赴姊遣婢報故延壽疾走揚州拜未訖士禽殺之
而廢其妻
劉知謙傳知謙壽州上蔡人避亂客封州為清海牙
將節度使韋宙以兄女妻之眾謂不可宙曰若人狀
貌非常吾以子孫托之
隋唐嘉話蕭至忠自晉州之入也蔣大理欽緒即其
妹婿送之曰以足下之才不憂不見用無為非分妄
求至忠不答蔣退而曰九代之卿族一舉而滅之可
哀也哉至忠既至中書令歲余以誅死
玉泉子趙悰妻父為鍾陵大將悰以久隨計不第窮
悴愈甚妻族益相薄雖妻父母不能不然也一日軍
中高會州郡謂之春設者大將家相率列棚以觀之
其妻雖貧不能無往然所服故敝眾以帷隔絕之席
方酣廉使忽馳吏呼將將且懼既至廉使臨軒手持
一書笑曰趙悰得非君之婿乎曰然乃告之適報至
已及第矣即授所持書乃榜也將遽以榜奔歸呼曰
趙郎已及第矣妻之族即撤去帷障相與同席竟以
簪服而慶遺焉
獨異志王鍔為辛京杲下偏裨時帥長沙甚易之一
旦擊球馳逐既酣鍔仰天呵氣高數丈若白練上沖
杲謂妻曰此極貴相遂以女弟配之鍔終為將相
唐國史補李廙為尚書左丞有清德其妹劉晏妻也
晏方秉權嘗造廙宅延至晏室見其門簾甚敝乃令
潛度廣狹以粗竹織成不加綠飾將以贈廙三攜至
門不敢發言而去
因話錄范陽盧仲元家于壽之安豐其妻清河崔氏
率更令謙侄女也崔氏兄有薄田百畝在洛城之東
守道力田以自給未常干人常躬耕得金一瓶計百
兩不言于人密埋于居室內臨終其妻李氏以家貧
子幼身后凍餒為憂崔屏人語妻以埋金之事指其
記處戒云慎勿言于人他日盧郎中來可告也未幾
盧赴調經洛中吊崔氏之孤訖李使婢傳語曰新婦
有哀迫之事須面見姑夫盧許之既見乃述亡夫之
意盧悲泣久之曰惟嫂之命李氏仍密遣所使之謹
厚者持金付之盧遂罷選持金鬻于揚州時遇金貴
兩獲八千復市南貨入洛為崔孤置田宅兼為剖分
家事既畢而歸逾年方選竟未嘗言于人惟密親有
知者盧君生既字子嚴清望重器為世名臣信陰德
之報也
誠齋雜記唐牛相國僧孺有子名繁與其同鄉人蔡
生同舉進士才蔡生欲以女弟適之蔡以有妻趙氏
力辭不得牛氏與趙相與甚歡蔡后至節度副使
史耶律資忠傳資忠兄國留善屬文圣宗重之時
妻弟之妻阿古與奴通將奔女直國國留追及奴殺
之阿古自經阿古母有寵于太后事聞太后怒將殺
之帝度不能救遣人訣別問以后事國留謝曰陛下
憫臣無辜恩滿九泉死且不朽既死人多冤之
宋史呂佑之傳佑之知制誥貢舉有東野口宣者佑
之以妻族嘗薦舉之坐鞫獄陳州不實貶官佑之亦
降授殿中丞
祖士衡傳士衡字平叔少孤博學有文為李宗諤所
知妻以兄子
張秉傳秉遷監察御史深為宰相趙普所器以弟之
子妻之
何中立傳中立字公南幼警邁與狄遵度游遵度曰
美才也其父棐遂以女妻之
常延信傳延信建隆初領平州坐與妻族相訟左授
右監門衛副率領護滑州黃河堤
錢熙傳熙字大雅父居讓陳洪進署清溪令熙幼穎
悟及長博貫群籍善屬文洪進嘉其才以弟之子妻
之將署熙府職辭不就著楚雁賦以見志
戚同文傳同文幼孤聞邑人楊囗教授生徒日過其
學舍因授禮記隨即成誦日諷一卷囗異而留之不
終歲畢誦五經囗即妻以女弟囗嘗勉之仕同文曰
長者不仕同文亦不仕囗依將軍趙直家遇疾不起
以家事托同文即為葬三世數喪
劉勉之傳勉之字致中一介不取婦家富無子謀盡
以貲歸于女勉之不受以畀族之賢者命之奉祀
劉敞傳敞字原父臨江新喻人舉慶歷進士廷試第
一編排官王堯臣其內兄也以親嫌自列乃以為第
二
樂京傳京荊南人為布衣時鄉里稱其行義事母至
孝妻張氏家絕挾女弟自隨京未嘗見其面妻死京
寢食于外為嫁之
蘇易簡傳易簡知制誥貢舉有詔凡親屬就舉者籍
名別試易簡妻弟崔范匿父喪充貢奏名在上第坐
范罪易簡緣是罷知制誥
李清臣傳清臣字邦直魏人也七歲知讀書日數千
言暫經目輒誦稍能戲為文章客有從京師來者與
其兄談佛寺火清臣從傍應曰此所謂也或者其
蠹民己甚天固儆之耶因作浮圖解兄驚曰是必
大吾門韓琦聞其名以兄之子妻之
魏仁浦傳仁浦子咸信咸信子昭亮居官務皦察多
遣人偵伺僚輩李維即王曾妻之叔父同在翰林曾
受詔試舉人以家事屬維昭亮意曾受祈請奏其竊
語遣中使參問無他狀曾始得釋昭亮陰險多此類
時人惡之
歐陽修傳帝將追崇濮王命有司議惟蔣之奇之說
合修意修薦為御史眾皆目為奸邪之奇患之則思
所以自解修婦弟薛宗孺有憾干修造帷薄不根之
謗摧辱之展轉達于中丞彭思永思永以告之奇之
奇即上章劾修神宗初即位欲深護修訪故宮臣孫
思恭思恭為辯釋修杜門請推治帝使詰思永之奇
問所從來辭窮皆坐黜
慎知禮傳高清者庫部郎中士寵之子景德中舉進
士宰相寇準以弟之女妻之寇氏卒故相李沆家復
婿之歷官以賄聞頗恃姻援驕縱被服如公侯家以
是欺蠹小民
王鬷傳鬷少時館禮部尚書王化基之門樞密副使
宋湜見而以女妻之宋氏親族或侮易之化基曰后
三十年鬷富貴矣果如其言
朱弁傳弁字少章徽州婺源人少穎悟讀書日數千
言既冠入太學晁說之見其詩奇之與歸新鄭妻以
兄女新鄭介汴洛間多故家遺俗弁游其中聞見日
廣
孫傳字實甫吉州龍泉人獻簡公抃之后文天
祥妹婿也天祥起兵檄招忠義士補宣教郎帶行
監官告院知吉州龍泉縣天祥擁兵出贛里人奉
復龍泉拒守不下尋為判者所陷執至隆興殺之
彭震龍傳震龍字雷可永新人天祥次妹婿也性跌
蕩喜事嘗以罪墨天祥起兵補宣教郎帶行大社令
知永新縣會天祥出使被執震龍遁歸吉州已失乃
結峒獠起兵天祥兵出嶺震龍接應復永新大兵至
震龍為親黨所執至帥府腰斬之屠永新
澠水燕談錄孫明復先生退居太山之陽枯槁憔悴
鬢發皓白著春秋尊王發微十五篇為春秋學者未
有過之者也故相李文定公守兗就見之嘆曰先生
年五十一室獨居誰侍左右不幸風雨食飲生疾奈
何吾弟之女賢可以奉箕先生固辭文定曰吾女
不妻先生不過為一小官人妻先生德高天下幸婿
李氏榮貴莫大于此先生曰宰相女不以妻公侯貴
戚而因以嫁山谷衰老藜藿之人相國之賢古無有
也不可不成相國之賢遂妻之其女亦甘淡薄盡婦
道士大夫莫不賢之
齊東野語滄洲先生程公許字季與囗山人仕至文
昌寓居霅上與先子從容談蜀中舊事歷歷可聽其
言老泉族譜亭記言鄉俗之薄起于某人而不著其
姓名者蓋蘇與其妻黨程氏大不咸所謂某人者其
妻之兄弟也老泉有自尤詩述其女事外家不得志
以死其辭甚哀則其怨隙不平也久矣其后東坡兄
弟以念母之故相與釋憾程正輔于坡為表弟坡之
南遷時宰聞其先世之隙遂以正輔為本路憲將使
之甘心焉而正輔反篤中外之義相與周旋之者甚
至坡詩往復倡和中亦可概見也
壽州有人殺妻之父母兄弟數口州司以不道緣坐
其妻子刑曹駁之曰毆妻之父母即為義絕況身謀
殺不應復坐
聞見前錄杜祁公少時客濟源有縣令者能相人厚
遇之與縣之大姓相里氏議婚不成祁公亦別娶久
之祁公妻死令曰相里女子當作國夫人矣相里兄
弟二人前卻祁公之議者兄也令召其弟曰秀才杜
君人材足依也當以女姊妻之議定其兄尤之弟曰
杜君令之重客令之意其可違兄悵然曰姑從之俾
教諸兒讀書耳祁公未成婚赴試京師登科相里之
兄厚資往見公曰婚已定議其敢違某既出仕頗憂
門下無教兒讀書者爾兄遺卻之相里之兄大慚以
歸祁公既娶相里夫人至從官以兩郊禮奏異姓恩
任相里之弟后官至員外郎任道司馬為先公云
元史揭傒斯傳傒斯早有文名程巨夫為湖南憲長
器重之因妻以從妹延佑初巨夫列薦于朝特授翰
林國史院編修官
桂完澤傳完澤永嘉人賊攻昱嶺關與妻弟金德被
擒皆反縛于樹臨以白刃脅之降金德意未決完澤
呼曰金舅男子漢即死不可聽賊德曰此言最是因
大罵賊怒剖二人之腹而死
輟囗錄俞俊其先嘉興人今占籍松江上海縣娶也
先普化次兄丑驢女也先普化長兄觀觀死烝長嫂
而妻之次兄丑驢死又烝次嫂而妻之俊妻母也既
而亦死俊縛彩繒為祭亭綴銀盤十有四于亭兩柱
書詩聯盤中云清夢斷柳營風月菲儀表梓里葭莩
蓋柳營暗藏亞夫二字菲儀謂菲人表梓謂膘子總
賤娼濫婦之稱葭莩皆是夫也郡人莫不多其才而
譏其輕薄如此又嘗詣妻父墓所題于廬壁曰柏舟
在河可謂節乎二嫂治棲可謂義乎覆宗絕祀可謂
孝乎先刺妻母中刺也先普化末刺妻之弟博顏帖
木兒也博顏帖木兒無他兄弟因利也先之財愿繼
其后竟不恤親父小宗之祀為重故云
明外史王濂傳濂定遠人聞太祖克金陵渡江來歸
李善長其婦兄也為言于太祖得召見除執法官
徐愛傳愛字曰仁余姚人王守仁妺婿也正德二年
守仁被謫歸愛從之問學有省遂執業為弟子其秋
舉于鄉別守仁北上守仁言徐生之溫恭我所不逮
嘗曰曰仁吾之顏淵也
胡東皋傳東皋字汝登余姚人生六歲知向學及長
同里孫燧異其文妻以從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