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總論

易經(jīng)

旅卦

六二旅即次懷其資得童仆貞

二有柔順中正之德柔順則眾與之中正則處

不失當(dāng)故能保其所有童仆亦盡其忠信雖不若

五有文明之德上下之助亦處旅之善者也次舍

旅所安也財貨旅所資也童仆旅所賴也得就次

舍懷畜其資財又得童仆之貞良旅之善也柔弱

在下者童也強壯處外者仆也二柔順中正故得

內(nèi)外之心在旅所親比者童仆也不云吉者旅寓

之際得免于災(zāi)厲則已善矣

即次則安懷資則

裕得其童仆之貞信則囗欺而有賴旅之最吉者

也二有柔順中正之德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得童仆貞終囗尤也

羇旅之人所賴者童仆也既得童仆之忠貞終

囗尤悔矣

九三旅焚其次喪其童仆貞厲

處旅之道以柔順謙下為先三剛而不中又居

下體之上與艮之上有自高之象在旅而過剛自

高致困災(zāi)之道也自高則不順于上故上不與而

焚其次失所安也上離為焚象過剛則暴下故下

離而喪其童仆之貞信謂失其心也如此則危厲

之道也

過剛不中居下之上故其象占如此喪

其童仆則不止于失其心矣故貞字連下句為義

禮記

雜記

君不撫仆妾

死而君不撫其尸者略于賤也

嚴陵方氏曰

不撫仆妾貴之于賤宜略故也 臨川吳氏曰君

撫大夫及內(nèi)命婦大夫君撫室老及侄娣仕于家

曰仆仆賤于室老者妾賤于侄娣者故恩不及之

周禮

秋官

其奴男子入于罪隸女子入于舂囗

鄭司農(nóng)云謂坐為賊盜而為奴者輸于罪隸舂

人稿人之官也由是觀之今之為奴婢古之罪人

也故書曰予則奴戮汝論語曰箕子為之奴罪隸

之奴也故春秋傳曰斐豹隸也著于丹書請焚丹

書我殺督戎恥為奴欲焚其籍也元謂奴從坐而

沒入縣官者男女同名

釋曰云男子入于罪隸

者則司隸職中國之款謂之罪隸百二十人者是

也云女子入于舂稿者地官舂人稿人是也 釋

曰先鄭引尚書予則奴戮汝及論語箕子為之奴

皆與此經(jīng)奴為一若后鄭義尚書奴奴為子若詩

樂爾妻奴奴即子也后鄭不破者亦得為一義云

春秋傳者左氏傳襄公二十二年云初斐豹隸也

著于丹書欒氏之力臣曰督戎國人懼之斐豹謂

宣子茍焚丹書我殺督戎引之者證隸為奴云元

謂奴男女從坐沒入縣官者謂身遭大罪合死男

女沒入縣官漢時名官為縣官非謂州縣也

凡有爵者與七十者與未囗者皆不為奴

有爵謂命士以上也囗毀齒也男八歲女七歲

而毀齒

釋曰云有爵謂命士以上也者見典命

公侯伯之士皆一命天子之士皆三命以下可知

云男八歲女七歲而毀齒者家語本命篇之文也

曲禮云悼與耄雖有罪不加刑焉是未囗不加刑

又不為奴若七十者雖不為奴猶加其刑至八十

始不加刑以其八十九十始名耄故也

宋司馬光居家雜儀

論仆妾

凡男仆非有繕修及有大故不入中門入中門婦人

必避之不可避亦必以袖遮其面女仆無故不出中

門有故出中門亦必擁蔽其面鈴下蒼頭但主通內(nèi)

外之言傳致內(nèi)外之物毋得輒升堂室入庖廚

大故不可避謂水火盜賊之類男女之別雖小

婢亦然

凡內(nèi)外仆妾雞初鳴咸起櫛總盥漱衣服男仆灑掃

廳事及庭鈴下蒼頭灑掃中庭女仆灑掃堂室設(shè)椅

棹陳盥漱櫛囗之具主父主母既起則拂囗襞衾侍

立左右以備使令退而具飲食得閑則浣濯紉縫先

公后私及夜則復(fù)拂囗展衾當(dāng)晝內(nèi)外仆妾惟主人

之命各從其事以供百役

襞迭衣也

此言仆妾事主父母之道

凡女仆同輩謂長者為姊后輩謂前輩為姨務(wù)相雍

睦其有斗爭者主父主母聞之即訶禁之不止即杖

之理曲者杖多一止一不止獨杖不止者

同輩謂兄弟所使后輩謂諸子舍所從內(nèi)則云

雖婢妾衣服飲食必后長者鄭康成曰人貴賤不

可以無禮故使之序長幼

此下三節(jié)言主父母

御仆妾之道

凡男仆有忠信可任者重其祿能干家事者次之其

專務(wù)欺詐背公徇私屢為盜竊弄權(quán)犯上者逐之

凡女仆年滿不愿留者縱之勤舊少過者資而嫁之

其兩面二舌飾虛造讒離間骨肉者逐之屢為盜竊

者逐之放蕩不謹者逐之有離叛之志者逐之

何垣西疇常言

待仆婢

無仆御莫事君子平時當(dāng)拊存以恩而不可假之辭

色微過勿問慵惰必儆大不忠則斥遠斯可以無后

患女君之育婢獲亦莫不然

朱子全書

論人倫

古人上下之分雖嚴然待臣仆如子弟待子弟如臣

仆伯玉之使夫子與之坐陶淵明籃輿用其子與門

人子路之負米子貢之埋馬夫子之釣弋有若之三

踴于魯大夫之庭冉有用矛卻齊以入其軍而樊須

雖少能用命也古之人執(zhí)干戈衛(wèi)社稷躬耕稼與陶

漁之事皆是也后世驕侈日甚反以臣子之職為恥

此風(fēng)日變不可復(fù)也士君子知此為學(xué)者言之以漸

率其子弟庶幾可少變乎

袁氏世范

睦親篇

婦女之易生言語者又多出于婢妾之間婢妾愚賤

尤無見識以言他人之短失為忠于主母若婦女有

見識能一切勿聽則虛之言不復(fù)敢進若聽之信

之從而愛之則必再言之又言之使主母與人遂成

深讎為婢妾者亦洋洋得志非特婢妾為然仆隸亦

多如此若主翁聽信則房族親戚故舊皆大失歡而

善良之仆佃皆翻致誅責(zé)矣有識之人自宜觸類醒

治家篇

清晨早起昏晚早睡可以杜絕婢仆奸盜等事

婢妾與主翁親近或多挾此私通仆輩有子則以主

翁借口畜愚賤之裔至破家者多矣凡有婢妾不可

不謹其始亦不可不防其終

人有婢妾不禁出入至與外人私通有妊不正其罪

而遽逐去者往往有于主翁身故之后自言是主翁

遺腹子以求歸宗旋致興訟世俗所宜警此免累后

婦女多妒有正室者少蓄婢妾蓄婢妾者多無正室

夫蓄婢妾者內(nèi)有子弟外有仆隸皆當(dāng)關(guān)防制以主

母猶有他事況無所統(tǒng)轄以一人之耳目臨之豈難

欺蔽哉暮年尤非所宜使有意外之事當(dāng)如之何

夫蓄婢妾之家有僻室而人所不到有便門而可以

通外或溷囗與廚相近而使膳夫掌庖或夜飲在

于內(nèi)堂而使仆子供役其弊有不可防者蓋此曹深

謀而主不之猜此曹迭為耳目而主又何由知覺

夫置婢妾教之歌舞或使侑樽以為賓客之歡切不

可蓄姿貌黠慧過人者慮有惡客起覬覦之心彼見

美麗心欲得之逐獸則不見泰山茍勢可以臨我則

無所不至綠珠之事在古可鑒近世亦多有之不欲

指言其名

士大夫之家有夜間男女群聚呼盧至于達旦豈無

托故而起者試靜思之

人家有仆當(dāng)取樸直謹愿勤于任事不必責(zé)其應(yīng)對

進退之快人意人之子弟不知溫飽所自來者不求

自己德業(yè)之出眾而獨欲仆者峭黠之出眾費財以

養(yǎng)無用之人固未甚害生事為非皆此輩導(dǎo)之也

仆者而有市井浮浪子弟之態(tài)異巾美服言語矯詐

不可蓄也蓄仆之久而驟然如此閨閫之事必有可

奴仆小人就役于人者天資多愚作事乖舛背違不

曾有便當(dāng)省力之處如頓放什物必以斜為正如裁

截物色必以長為短若此之類殆非一端又性多忘

囑之以事全不記憶又性多執(zhí)所見不是自以為是

又性多狠輕于應(yīng)對不識分守所以顧主于使令之

際常多叱咄其為不改其言愈辨顧主愈不能平于

是棰楚加之或失手而至于死亡者有矣凡為家長

者于使令之際有不如意當(dāng)云小人天資之愚如此

宜寬以處之多其教誨省其嗔怒可也如此則仆者

可以免罪主者胸中亦大安樂省事多矣至于婢妾

其愚尤甚婦人既多褊急狠愎暴忍殘刻又不知古

今道理其所以責(zé)備婢妾者又非丈夫之比為家長

者宜于平昔常以待奴仆之理諭之其間必自有曉

然者

人之居家凡有作為及安頓什物以至田園倉庫廚

囗等事皆自為之區(qū)處然后三令五申以責(zé)付奴仆

猶懼其遺忘不如吾志今有人一切不為之區(qū)處凡

事無大小聽奴仆自為謀不合己意則怒罵鞭撻繼

之彼愚人止能出力以奉吾令而已豈能善謀一一

暗合吾意若不知此自見多事且如工匠執(zhí)役必使

一不執(zhí)役者為之區(qū)處謂之都料匠蓋人凡有執(zhí)為

則不暇他見須令一不執(zhí)為者旁觀而為之區(qū)處則

不煩擾而功增倍矣

婢仆有頑狠全不中使令者宜善遣之不可留留則

生事主或過于毆傷此輩或挾怨為惡有不容言者

婢仆有奸盜及逃亡者宜送之于官依法治之不可

私自鞭撻亦恐有意外之事或逃亡非其本情或所

竊止于飲食微物宜念其平日有勞只略懲之仍前

留備使令可也

婢仆有小過不可親自鞭撻蓋一時怒氣所激鞭撻

之?dāng)?shù)必不記徒且費力婢仆未必知畏惟徐徐責(zé)問

令他人執(zhí)而撻之視其過之輕重而定其數(shù)雖不過

怒自然有威婢仆亦自然畏憚矣壽昌胡倅彥特之

家子弟不得自打仆隸婦女不得自打婢妾有過則

告之家長家長為之行遣婦女擅打婢妾則撻子弟

此賢者之家法

婢仆有過既已鞭撻而呼喚使令辭色如常則無他

事蓋小人受杖方內(nèi)懷怨而主人怒不之釋恐有輕

生而自殘者

婢仆有無故而自縊者若其身溫可救不可解其縛

須急抱其身令稍高則所縊處必稍寬仍更一人以

指于其縊處漸漸寬之覺其氣漸往來乃可解下仍

急令人吸其鼻中使氣相接乃可以蘇或不曉此理

而先解其系處其身力重其縊處愈急只一噓氣便

不可救此不可不預(yù)知也如身已冷不可救或救而

不蘇當(dāng)留本處不可移動叫集鄰保以事聞官仍令

得力之人日夜同與守視恐有犬鼠之屬殘其尸也

自刃不殊宜以物掩其傷處或已絕亦當(dāng)如前說

婢仆無親屬而病者當(dāng)令出外就鄰家醫(yī)治仍經(jīng)鄰

保錄其詞說卻以聞官或有死亡則無他慮

婢仆欲其出力辦事其所以御饑寒之具為家長者

不可不留意衣須令其溫食須令其飽士大夫有云

蓄婢不厭多教之紡績則足以衣其身蓄仆不厭多

教之耕種則足以飽其腹大抵小民有力足以辦衣

食而無所施則不能以自活故求就役于人為富家

者能推惻隱之心蓄養(yǎng)婢仆乃以其力還養(yǎng)其身其

德至大矣而此輩既得溫飽雖苦役之彼亦甘心焉

婢仆宿臥去處皆為點檢令冬時無風(fēng)寒之患以至

牛馬豬羊貓狗囗鴨之屬遇冬寒時各為區(qū)處牢圈

棲息之處此皆仁人之用心備物我為一體也

蓄奴婢惟本土人最善蓋或有病患則可責(zé)其親屬

為之扶持或有非理自殘既有親屬明其事因公私

又有質(zhì)證或有婢妾無夫子兄弟可依仆隸無家可

歸念其有勞不可不養(yǎng)者當(dāng)令預(yù)經(jīng)鄰保自言并陳

于官或預(yù)與之擇其配婢使之嫁仆使之娶皆可絕

他日意外之患也

雇婢仆須要牙保分明牙保又不可令我家人為之

買婢妾既已成契不可不細詢其所自來恐有良人

子女為人所誘略果然則即告之官不可以婢妾還

與引來之人慮殘其性命也

買婢妾須問其應(yīng)典賣不應(yīng)典賣如不應(yīng)典賣則不

可成契或果窮乏無所依倚須令經(jīng)官自陳下保審

會方可成契或其不能自陳令引來之人契中稱說

少與雇錢待其有親人識認即以與之也

干人有管庫者須常謹其簿書審其見存干人有管

囗米者須嚴其簿書謹其管鑰兼擇謹畏之人使之

看守干人有貸財本興販者須擇其淳厚愛惜家累

方可付托蓋中產(chǎn)之家日費之計猶難支吾況受傭

于人其饑寒之計豈能周足中人之性目見可欲其

心必亂況下愚之人見酒食聲色之美安得不動其

心向來財不滿其意而充其欲故內(nèi)則與骨肉同饑

寒外則視所見如不見今其財物盈溢于目前若日

日嚴謹此心姑寢主者事勢稍寬則亦何憚而不為

其始也移用甚微其心以為可償猶未經(jīng)慮久而主

不之覺則日增焉月益焉積而至于一歲移用已多

其心雖惴惴無可奈何則求以掩覆至二年三年侵

欺已大彰露不可掩覆主人欲峻治之已近噬臍故

凡委托干人所宜警此

國家以農(nóng)為重蓋以衣食之源在此然人家耕種出

于佃人之力可不以佃人為重遇其有生育婚嫁營

造死亡當(dāng)厚赒之耕耘之際有所假貸少收其息水

旱之年察其所虧早為除減不可有非理之需不可

有非時之役不可令子弟及干人私有所擾不可因

其讎者告語增其歲入之租不可強其稱貸使厚供

息不可見其自有田園輒起貪圖之意視之愛之不

啻如骨肉則我衣食之源悉藉其力俯仰可以無愧

怍矣

佃仆婦女等有于人家婦女小兒處稱貸莫令家長

知而欲重息以生借錢谷及欲借質(zhì)物以濟急者皆

是有心脫漏必?zé)o還意而婦女小兒不令家長知則

不敢取索終為所負為家長者宜常以此喻其家

明郁離子微

論僮仆爭政之幣

北郭氏之老卒僮仆爭政室壞不修且壓乃召工謀

之請粟曰未間女姑自食役人告饑囗事者弗白而

求賄弗與卒不白于是眾工皆憊恚執(zhí)斧鑿而坐會

天大雨霖步廊之柱折兩廡既圯次及于其堂乃用

其人之言出粟具饔餼以集工曰惟所欲而與弗靳

工人至視其室不可支則皆辭其一曰向也吾饑請

粟而弗得今吾飽矣其二曰子之饔餲矣弗可食矣

其三曰子之室腐矣吾無所用其力矣則相率而逝

室遂不葺以圯郁離子曰北郭氏之先以信義得人

力致富甲天下至其后世一室不保何其忽也家政

不修權(quán)歸下隸賄賂公行以失人心非不幸矣

薛瑄讀陰符經(jīng)雜言

比頑童

便辟側(cè)媚小童最能順人志意使人不覺傾向幾至

心不能持自非明理剛持有守之君子鮮不為所移

者以是知古人比頑童之訓(xùn)其慮深矣

僮仆姑取其給使令之役耳切不可聽其言恐大有

害于事

徐三重明善全編

家則

一家僮男女當(dāng)畜自幼年長養(yǎng)配合恤其饑寒疾病

使彼稍戀撫育之恩且積以歲月熟識其才性上下

然后任以家事責(zé)以報囗如此而有忘負者真非類

也江南土俗多中年投靠非偷惰之子坐需衣餐則

兇猾之徒意在倚托必?zé)o自能成立已有室家可以

守分溫飽者而更委身效力豪門也如此之人百無

一益且滋后累不為欺削則翻然改圖往事種種明

者思之

楊誠齋夫人羅氏年七十余每寒月黎明即起詣

廚躬作粥一釜遍享奴婢然后使之服役其子?xùn)|

山先生啟曰天寒何自苦如此夫人曰奴婢亦人

子也清晨寒冷須使其腹中略有火氣乃堪服役

耳東山曰夫人且勞賤事何倒行而逆施乎夫人

怒曰我自樂此不知寒也汝為此言必不能如我

矣嗚呼勞身惜人圣帝明王治世安民之大德非

小不忍事也如此慈畜更以莊蒞誠為養(yǎng)僮仆之

使令篇

仆何必善干第忠實不作奸足矣忠實而善干此殆

有天授不可索而得若索善干人則作奸者至矣是

在主人雄健有智計用其干而使不至于作奸以濟

豪巨然終費籠絡(luò)若吾儒素資清白自好安靜退慎

法紀則忠實二三蒼頭足給薪水隨從及守戶應(yīng)客

之役即田畝糧差諸事仰賴圣朝法制而吾以平心

直道行之亦自足辦是非不貴善干恐善干者所辦

亦如此更無所用其干而用以作奸耳夫仆者吾所

役授吾意以奔走茍非至愚必有所解若以小人之

才反役我則所損必多舊有人使下等之語殆為破

的夫韓彭曠才高帝猶費區(qū)處況亂世奸雄寧免傾

人家國

顧炎武日知錄

家僮

顏氏家訓(xùn)鄴下有一領(lǐng)軍貪積已甚家僮八百誓滿

一千唐李義府多取人奴婢及敗各散歸其家時人

為露布云混奴婢而亂放各識家而競?cè)胩鏀?shù)涼

國公藍玉之罪亦曰家奴至于數(shù)百今日江南士大

夫多有此風(fēng)一登仕籍此輩競來門下謂之投靠多

者至千人而其用事之人則主人之起居食息以至

于出處語默無一不受其節(jié)制有甘于毀名喪節(jié)而

不顧者奴者主之主者奴之嗟乎此六逆之所由來

嚴分宜之仆永年號曰鶴坡張江陵之仆游守禮號

曰楚濱不但招權(quán)納賄而朝中多贈之詩文儼然與

搢紳為賓主名號之輕文章之辱至斯而甚異日媚

閹建祠非此為之嚆矢乎

人奴之多吳中為甚其專恣暴橫亦惟吳中為甚有

王者起當(dāng)悉免為良而徙之以實遠方空虛之地士

大夫之家所用仆役并令出貲雇募如江北之例則

豪橫一清而四鄉(xiāng)之民得以安枕其為士大夫者亦

不受制于人可以勉而為善訟簡風(fēng)淳其必自此始

閽人

顏氏家訓(xùn)昔者周公一沐三握發(fā)一飯三吐哺以接

白屋之士一日所見七十余人門不停賓古所貴也

失教之家閽寺無禮或以主君寢食嗔怒拒客未通

江南深以為恥黃門侍郎裴之禮號善待士有如此

輩對賓杖之其門下僮仆接于他人折旋俯仰辭色

應(yīng)對莫不肅敬與主無別也史記鄭當(dāng)時誡門下客

至無貴賤無留門者后漢書皇甫嵩折節(jié)下士門無

留客而大戴禮武王之門銘曰敬遇賓客貴賤無二

則古已言之矣觀夫后漢趙壹之于皇甫規(guī)高彪之

于馬融一謁不面終身不見為士大夫者可不戒哉

后漢書梁冀傳冀壽共乘輦車游觀第內(nèi)鳴鐘吹管

或連繼日夜客到門不得通皆請謝門者門者累千

金今日所謂門包殆昉于此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间市| 古蔺县| 噶尔县| 长沙县| 江门市| 金湖县| 随州市| 西畴县| 吴旗县| 高平市| 平度市| 汝南县| 武胜县| 峨眉山市| 临安市| 苏州市| 龙泉市| 松原市| 西华县| 卢氏县| 外汇| 灯塔市| 玛纳斯县| 长沙县| 阿克| 壶关县| 墨脱县| 石狮市| 四子王旗| 当阳市| 大姚县| 舟曲县| 南投县| 内江市| 垣曲县| 尉犁县| 和平区| 怀仁县| 阳东县| 福鼎市| 湾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