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 天原發(fā)微
- (宋)鮑云龍
- 9324字
- 2015-12-26 21:37:58
先後
先天後天之說,歷四聖四賢,而後其說始備。四聖者:伏羲畫卦先天也;文王演《易》,周公爻辭,後天也;孔子十翼兼先後天也。四賢者:濂漢也,程叔子也,邵子獨闡先天之學(xué),朱子貫而一之。於是,《易》道大明於天下矣。非四聖四賢,相繼迭作,天下其猶夜行乎。
朱子曰:康節(jié)有詩云:若論先天一事無,後天方要著工夫。又曰:天意無他只自然,自然之外更無天。亦此意也。
潘氏曰:先天一事無,予因格物而得之矣。昔童時曰:候雞雛之出母,初未嘗喙。氣數(shù)才足,便橫迸裂開,若稍不利用手略助之,則其子下來,便不長進(jìn)。以見得這裹一毫人力有不能與。愚曰:一二三四五,天地之生數(shù),先天也。六七八九十,天地之成數(shù),後天也?;蛟唬簾o極而太極,其先天乎?太極而陰陽,其後天乎?以類推之,則未發(fā)之中先天也,發(fā)而中節(jié)後天也。開物先天也,成物後天也。貞而元先天也,亨而利後天也。而貞之中,又自有先後。前一半子屬陰先天也,後一半子屬陽後天也。先天後天,無事不然,無物不然。默而觀之,思過半矣。豈特卦畫而已哉。蔡氏曰:寒暑也,晝夜也,生物之陰陽也。屈伸消長無不變,先天也。陽之所以為陽,皆動而無體也。氣形也,魂魄也,物生之陰陽也。則陽能變陰不能變,後天也。陰之所以為陰,皆靜而有體也。伏羲之卦先天也,天之氣也。文王之卦後天也,地之物也。
《春秋傳》曰:先天而天弗違,志壹之動氣也。後天而奉天時,氣壹之動志也。
橫渠說:氣與志,天與人,有交勝之《易》中一字一義,無不自其中流出者?;騿枺禾珮O與先天二圖如何?朱子曰:論其格局,太極不如先天之大。而詳論其義理,先天不如太極之精而約。然太極終在先天範(fàn)圍之內(nèi)。邵子所謂先天之學(xué)者,自初未畫時,說到六畫滿處是也。如孔子十翼中,如八卦成列,及太極兩儀四象八卦天地雷風(fēng)山澤水火之類,皆本羲畫之意。若先天未畫一卦也,無益一理之判。始生一奇一偶而為一畫者二。兩儀之上,各生一奇一偶而為二畫者四。四象之上,各生一奇一偶而為三畫者八。皆是自然而然,不假安排,更著言語議論而後明。此乃《易》學(xué)綱領(lǐng),開卷第一義。古今未有識之者,至康節(jié)始傳其說。是為先天之《易》。
又曰:伏羲四圖,其說皆出邵氏伏羲作時止有卦畫。
始作八卦橫圖一,又作重為六十四卦橫圖二。始作八卦方位圓圖一,又作重為六十四卦方位圓圖二。
又曰:《先天圖》外圓為天,內(nèi)方為地。
蔡西山曰:六十卦圓布者,乾盡午中,坤盡子中,離盡卯中,坎盡酉中。陽生於子中,極於午中。陰生於午中,極於子中。其陽在南,其陰在北。方布者,乾始於西北,坤盡於束南。其陽在北,其陰在南。此二者,陰陽對待之?dāng)?shù)。圓於外者為陽,方於內(nèi)者為陰。圓者動而為天,方者靜而為地。圓圖乾在南,坤在北。方圖坤在南,乾在北。乾位陽畫多,坤位陰畫多。陰陽各以類而聚。圖以圓函方,以見天包地外,地在天中,朱子曰:方圓尤妙。邵子有詩曰:天地定位,否泰反類。山澤通氣,咸損見義。雷風(fēng)相薄,怛益起意。水火相射,既濟未濟。四象相交,成十六事。八卦相盪,為六十四。朱子釋之曰:此是釋方圓兩交股底。且西北角乾,束北角坤,是天地定位。便對束北角泰,西南角否。次乾是兌,次坤是艮,是山澤通氣。便對次否之咸,次泰之損。後四卦亦如此。謂次兌是離,次艮是坎,是水火相射。便對次損之既濟,次咸之未濟。次離是震,次坎是巽。居中央兩交股處,是雷風(fēng)相薄。便對次既濟之益,次未濟之怛是也。四象交而成十六事者,正為乾坤變?yōu)榉裉?,正為艮兌變?yōu)閾p咸,正為震巽變?yōu)閾p益,正為坎離變?yōu)榧任础8鞲魉呢韵酁閷Υ员M地之方也。又曰:先天圓圖四,四十六卦居外。方圖亦四,四十六卦居內(nèi)。上十六卦,乾坤所生。上十六卦,艮兌所生。上十六卦,坎離所生。上十六卦,震巽所生。以此四四十六對,共成方圓之圖。
圓圖者,天道之陰陽。在天為日月星辰暑寒晝夜,謂之流行之《易》。言其與天地四時,流行而不息也。圖左三十二陽卦,春以發(fā)生,夏以長養(yǎng)。圖右三十二陰卦,秋以摯斂,冬以包藏。共四其十六,而為六十四卦。又以春夏秋冬分之,各四其六十四,而為一千五百三十六爻之卦氣,以運行於天。四象立體,六甲循環(huán),以見皇帝王伯之治邇。三百六旬有六之轉(zhuǎn)旋,乾坤主之,屬乎天之造化。方圖者,地道之柔剛。在地為水火土石雨風(fēng)露雷,謂之對待之《易》。言其承天時行以生化也。內(nèi)一截三十二陽卦,西北角乾,束北角泰。外一截三十二陰卦,西南角否,束南角坤。亦四其十六,而為六十四卦。又以元會運世分之,各四其六十四,以為二百五十六位之卦體,以生物於地。四四立體,四九為用,以見律呂音聲之陽唱陰和。動植飛走之出生入死,坎離主之,屬乎地之造化。故卻子曰:十六者四象相因之?dāng)?shù)也。幾天地變化,萬物感應(yīng),古今之因革損益皆不出乎十六。十六而天地之道畢矣。此所以闔闢消長,吉兇善惡,一一相對而無差。
後天上經(jīng)反,對卦十八,此反易者十二也。不易者六,.乾坤坎離頤大過也。下經(jīng)反,對卦十八,此反易者十六也。不易者,二中孚小過也。
《易緯》云:《易》六十四卦,文王以上下經(jīng)分之??贾蜇裕葬崽齑涡颍磳ω砸?。八卦之象不易者四,乾坤坎離。反易者二,震兌也。震反則艮,兌反則巽也。是以六卦變成八卦,重卦又添頤孚大小過。四卦不變,奏上乾坤坎離為八卦。不變反易者二十八。以八合八,共三十六變而成六十四卦也。乾坤坎離固不易,而艮震合頤,震艮合小過。巽兌合中孚,兌巽合大過。亦皆不易。八卦雖不易,乾盡變則坤,坤盡變則乾。坎盡變則離,離盡變則坎。頤與大過,孚與小過之盡變亦然。李氏曰:上下經(jīng)各相對,序卦至坎離,別起文義。立經(jīng)乾坤,二老對立,序卦各隱其名。下經(jīng)首咸二少合體,序卦獨隱成名。上經(jīng)需訟,對下經(jīng)晉明夷。需訟變之盡為晉,晉變之盡為需。上經(jīng)泰否,對下經(jīng)損益。泰否乾坤之交,不交損益。咸怛之交,不交也。上經(jīng)自屯蒙至臨觀,下經(jīng)自遁壯至革鼎。屯蒙變之盡為鼎革,臨觀變之盡為遁壯。上經(jīng)頤與大過,偶在坎離之前。下經(jīng)中孚與小過,偶在既未之前。上經(jīng)終坎離,下經(jīng)終既未。既未者,即坎離之交。不交也,頤似離,大過似坎,而坎離繼二卦後。中孚厚畫,離小過厚畫??捕任礉掷^二卦後,是坎離為乾坤震巽艮兌之用。上經(jīng)五十二陽爻,五十六陰爻。下經(jīng)五十六陽爻,五.十二陰爻。經(jīng)分上下,皆有至理。惜師說不傳,而文王分經(jīng)之義隱矣。
邵子曰:乾坤縱而六子橫,《易》之本也。又曰:震兌橫而六卦縱,《易》之用也。
先天八卦,以乾坤為《易》之本,而六子輔之。故六子皆為橫,而乾坤獨為縱??v如織之有經(jīng),橫如經(jīng)之有緯。分陰分陽,錯綜以緯之也。乾坤居南北,以定上天下地之位。乾有二十六陽十二陰,坤有三十六陰十二陽。既有以植天地之經(jīng),而分南北矣。於是離東坎西為日月以為之緯。艮西北對兌東南,震東北對巽西南。又為山澤雷風(fēng)之變以為緯焉。益巽離兌陰卦也,而本乾體反多陽。故取其陽之多,以為乾之緯於左。震艮坎陽卦也,而本坤體反多陰。故取其陰之多,以為坤之緯於右。上下相應(yīng),一縱一橫。陽奇陰偶,相為對待。所以立《易》之體,而以後天為用。後天八卦,以震兌為《易》之用,六卦輔之。故六卦皆為縱,而震兌獨為橫。橫如秤之有衡,而六卦為衡上之星。或輕或重,進(jìn)退以權(quán)之也。震兌位束西,以秉春生秋殺之權(quán)。震以一陽,而生巽離兌之六陽。積而為乾,以居西北,而成父道之尊。震又以二陰而函巽離兌之三陰。并六陰為坤,以居束南,而成母道之善。束生西成,一橫六縱。以橫為重,震兌木金,各當(dāng)其位。坎離水火,交致其用。此後天八卦,所以為地上之《易》,應(yīng)人之用也。或曰:後天八卦,震兌坎離,居?xùn)|西南北之正位。而相對者,取其交也。乾坤艮巽,居?xùn)|西南北之偏處。而不相對者,為其不交也。交者為用,則不交者不用也。今子以陰陽數(shù)推之,皆為有用,何也?曰:有四正卦以用之,則四隅不用之,卦皆入有用之中矣。張氏曰:先天八卦應(yīng)天四時,後天八卦應(yīng)地八方。何往而非用者。
邵子曰:先天《易》之體,後天《易》之用。
先天用坎離日月,為剛?cè)釙円怪?。後天用乾坤九六,為陰陽寒暑之變。先天《易》之體應(yīng)天之氣,後天《易》之用應(yīng)地之方。先天卦位八正,乾南坤北離束坎西兼頤孚大小過。後天卦氣,四正坎離震兌,四維乾坤艮巽。先天乾坤分天地,以定上下之位。後天乾坤為大父母,退居西北西南之維。先天坎離為日月,列卯酉左右之門。後天坎離為水火,分南北生出之序。先天八卦,造物之初,兼天上地下,乾坤闔闢,日月出入,春夏秋冬,弦望晦朔,晝夜長短,行度盈縮,莫不由此。後天八卦,生物之後,獨攘地上,而言坎離。當(dāng)二至中,震兌位當(dāng)二八之造而有定,非若晝夜之盈縮也。故《繫辭》言春夏秋冬南北束西,而坤不過言地,坎不過言水而已,初不及乎地下之事也。先天以陰生陽,後天以陽生陰。先天四象生日月,故陽抱陰生日,陰抱陽生月。後天日月生萬物,故陽行陽中萬物盈,陽行陰中萬物縮。先天言日月五星,皆從天左行。後天言日月五星,皆違天右行。先天用四象,水火土石。後天用五行,木火土金水。先天左三十二陽,析歸妹一卦,分兌居上震居下。後天則震束兌西,乾至歸妹十二,下數(shù)上二十一卦。先天右三十二陰,析漸一卦,分巽居上艮居下。後天則艮上巽下,坤至漸十二,下數(shù)上亦三十一卦。先天一卦變七卦,一為本,七為用。後天一卦變六卦,卦為本,爻為用。先天二三,為變數(shù)四十二。後天三兩,為衍數(shù)五十。先天乾兌離震為四陽卦,屬天八陽四陰。巽坎艮坤為四陰卦,屬地八陰四陽。數(shù)皆不等。後天乾坎艮震為四陽卦,一父三男,六陰六陽。.巽離坤兌為四陰卦,一母三女,六陰六陽。其數(shù)皆等。坤兌乾坎居西南北,艮震巽離居北東南亦然。先天生熙之始,以冬至為元一之一。後天生物之始,以春分為元二之一。先天天二正乾離兼頤孚,重卦二為天四正卦。頤肖離中孚厚畫離。後天地二正坤坎兼大小過,重卦二為地四正卦。大過肖坎小過厚畫坎。先天巽離兌三官,各二十八陽??掺拚鹑?,各二十八陰。後天震坎艮六陽十二陰,巽離兌六陰十二陽。上經(jīng)乾坤坎離為三十六卦之祖,下經(jīng)兌震巽艮為二十八卦之祖。先天以多者政用。三女本乾體,從父歸東南。三男本坤體,隨母歸西北。後天以少者致用。三男從父歸東北,三女隨母歸西南。
朱子曰:後天者今之《周易》,文王所演是也??鬃蛹葹槲耐踔兑住芬宰鱾?,是謂十翼。則其所論,當(dāng)以《周易》為主。然不推本伏羲畫卦之由,則學(xué)者必將誤認(rèn)文王所演之《易》,便為伏羲所畫之《易》。只從中半說起,不識向上根源矣。
伏羲先天《易》,文王演之為《周易》者,即後天之學(xué)也。故經(jīng)分上下。上經(jīng)三十卦,下經(jīng)三十四卦。於是,孔子為之作傳,又分為十翼。象象係辭,各分上下為六,文言七,說卦八,序卦九,雜卦十也。從中半說起者,謂止知文王復(fù)天《易》爾。須更從伏羲先天《易》上研,窮則識向上根源矣。朱子謂:先天後天,既各自為一義,後天說中取義多。不同彼此,自不相妨,不可執(zhí)一而廢百也。
又曰:後天說卦變者十,九卦蓋言成卦之由。凡象辭不言成卦之由,則不言所變之爻。今觀《易傳》,以見康節(jié)先天後天之說,最為有功。
今合朱蔡二說釋之曰:程子專以乾坤言卦變,然只是上下兩體,變者可通,蠱咸怛漸泱是也。一卦變者不可通,如訟元妄師卦是也。謂剛來為自外來,說得有礙。程傳責(zé)卦曰:豈有乾坤變而為泰,又自泰變?yōu)樨?zé)之理。若如此,則乾坤變六子,八卦重六十四,皆由乾坤而變者。其說不得通。若自震一索而得男,以下六卦,乃是已有此卦了。就此卦生出此義,皆後天之學(xué)。今所謂卦變者,亦是有卦之後。聖人見得有此象,故發(fā)於《象辭》,安得謂之乾坤,聖而為是耶。節(jié)齋蔡氏曰:其為卦變,皆三陽三陰,本具乾坤之理,而上下往來者也。乾剛交坤而成震坎艮,坤柔交乾而成巽離兌。言剛來剛下者,明乾在上而下交坤。言柔來柔下者,言坤在上而下交乾也。若上之與柔上,則反乾剛在下而上交坤。坤柔在下而上交乾,皆本乾坤而互取之爾。至於訟與元妄,止言剛來,剛自外來。卦皆四陽二陰,非乾坤上下之交者,乾體居上不動??舱鹬畡?,皆自外來也。此皆因後天之卦而發(fā)此義。
朱子曰:伏羲八卦圓圖,以對待而作也。伏羲六十四卦橫圖,以流行而作也。
主對待者,祕以流行為用。對待者,體靜而生。伏羲八卦,對待者也。靜而生,則吉兇悔吝由乎我。故曰:先天其序,以二氣消長成,是造化生物之理。
文王八卦圓圖,以流行而作也。文王六十四卦橫圖,以對待而作也。
主流行者,鈴以對待為用。流行者,囗體動而成。文王八卦,流行者也。動而成,則吉兇悔吝奉乎天。故曰:後天其序,以萬物盛衰成,是造化運行之理。天地之問,對待流行而已。乾坤者,對待之醇??搽x者,對待之交。咸怛者,對待之行。既濟未濟者,對待之雜。對待之陰陽,則其用均流行之陰陽。唯陽為用,靜則二,而行則一。對待者,復(fù)動而為流行。流行者,復(fù)靜而為對待。
朱子曰:《先天圖》有變易交易之妙。左邊一百九十二爻,本都是陽。右邊一百九十二爻,本都是陰。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便是陽往交易陰,陰來交易陽。兩邊各各相對,博易而成此圖。其實非彼往此來,只是其象如此。
圖左屬陽,自震一陽,離兌二陽,乾三陽。為陽在陽中,陽順行。圖右屬陰,自巽一陰,坎艮二陰,坤三陰。為陰在陰中,陰逆行。坤無陽,艮坎一陽,巽二陽。為陽在陰中逆行。乾無陰,離兌一陰,震二陰,為陰在陽中逆行。垢在西是束邊五畫,陽過復(fù)在束,是西邊五畫。陰過互相博易而成《易》之變?!兑住分冸m多般,此是第一變。伏羲當(dāng)初只是見太極下面有箇陰陽,便就此畫一箇陰一箇陽。一箇便是兩箇。就一箇陽上,又生一箇陽一箇陰,就一箇陰上又生一箇陰一箇陽。只管想生去,二而四,四而八,以至八八六十四不覺來。如此齊整,皆是自然天地之妙。但略假聖人手畫出來《先天圖》,一日.有一箇想地道理,一月有一箇怠地道理,以至合元會運世十二萬九千六百歲,亦只是這箇道理。大而古今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亦只是這箇圈子。小而人物生死,一日一時一月一歲之運,亦只是這箇圈子。都從復(fù)上推起去,只是一箇消息盈虛之理。本是小底變成大底,到那大處,又變成小底。
邵子曰:《先天圖》,環(huán)中也。
張氏曰:圓於外者為天,方於內(nèi)者為地,人在地上即環(huán)中也。愚曰:以上下觀之,乾南為天,坤北為地。以左右觀之,震至乾左為天,太陽太陰、少陽少陰生而天道備。巽至坤右為地,太剛太柔、少剛少柔生而地道成。天包地外,陰陽二氣,萬變一理,循環(huán)無端。此所以名環(huán)中也。處環(huán)中而為人倫,則乾君坤臣家人父子咸怛夫婦六子出焉。履環(huán)中而驗方城則天門無上,地戶無下。川澤注于束南,其流無及。崑崙起于西北,其高莫擬。大明束曦于離,陰魄西孕于坎。雷出于震,萬物昭蘇。風(fēng)入于巽,萬物枯朽。環(huán)中之象,於此可睹。四時求之,冬至子半陽神以來,夏至午半陰鬼以遁。三'陽三陰春以分,三陰三陽秋以半。弦望晦朔,月有終始。旦晝暮夜,氣有逆順。環(huán)中之歲月日時,存亡進(jìn)退,於此可骯。陰陽闔闢求之,則天倡地而有日月星辰之聲,地和天而有水火土石之音。開發(fā)收閉,機動籟嗚,此環(huán)中一部之音樂本乎天真。細(xì)細(xì)求之,無名可名。伏羲放之,以為方圓二圖。虞舜奏之,以致簫韶九成。康節(jié)得之,以著《皇極經(jīng)世》之經(jīng)。人在環(huán)中,可以戴天履地而不知其然乎?康節(jié)自贊日弄環(huán),餘暇時往時來。又曰:自從會得環(huán)中意,閑氣胸中一點無。其胸中自具一環(huán)中也,可知矣。
又曰:先天學(xué),心法也。故圖皆自中起,萬化萬事,生于心也。
朱子曰:中問白處便是太極。三十二陰三十二陽,便是兩儀。十六陰十六陽,便是四象。八陰八陽,便是八卦。兩邊生起,便是陰根陽,陽根陰。這箇有對,從中太極出者無對,此心法也。愚按:《先天圖》自坤生者始于復(fù),自乾生者始于娠。皆在天地之中。中者,心也,太極也。超於萬物之上,而行乎萬物之中也。所以無對。
又曰:《圖》雖無文,吾終日言而未嘗離乎是,生皿天地萬物之理,盡在其中矣。
《先天圖》有位有數(shù),初無語言文字囗可傳。而其中之所有,雖大天地細(xì)毫芒,無所不包。上而日月星辰,下而水火土石;變而為暑寒晝夜,化而為雨風(fēng)露雷;感而為性情形體,應(yīng)而為走飛草木;人而為耳目鼻口,物而為色聲氣味;衍之為元會運世,散之為歲月日時。事有體用,而分皇帝王伯.。業(yè)有心逵,而分《易》、《書》、《詩》、《春秋》。理一分殊,無往而不在其中矣。邵子詩曰:日月星辰高照耀,皇王帝伯大鋪舒??芍^胸中樓閣,四通八達(dá)矣。朱子贊之曰:天挺人豪,英邁蓋世。駕風(fēng)鞭霆,歷覽無際。手探月窟,足鑷天根。閑中今古,醉裹乾坤。其善於形容有道者,氣象也。又曰:他在靜中,推得天地萬物之理。朱子曰:康節(jié)男子吟,乃是說《先天圖》中,數(shù)之所從起處。天根月窟,指復(fù)詬二卦而言。其詩云:耳目聰明男子身,洪鈞賦予未為貧。須探月窟方知物,未躡天根豈識人。乾遇娠時生月窟,地逢雷處看天根。天根月窟閑來往,三十六官都是春。都是春者,即天理流行之意。
又曰:圖自復(fù)至乾為陽,自娠至坤為陰。陰陽所主二既有淑慝之分,則人物所稟,亦不能無純駁之辨。陽主人,陰主物,娠在圖上,故言手探。復(fù)在圖下,故言足躡。
蔡西山云:天根是好人情狀,月窟是小人情狀,三十六官是八卦陰陽之爻。或曰:人物二字,未可便以善惡斷。都是春,月窟亦為春。朱子曰:陽善陰惡,以正理言,則有對待,亦各有所主。康節(jié)恐是指生物之源而言,則正氣為人,偏氣為物,為陰陽之辨。季通所論,卻是推說問。都是春,是專以正言否?曰:鴉臬蟆蜴,惡草毒藥,還可道不是天地陰陽之氣否?陰而賤者為物,陽而貴者為天。愚曰:復(fù)至乾百十二陽八十陰,自娠至坤百十二陰八十陽。陰陽相錯,定通薄射,皆有春意,行乎其中。吾一身中,亦有此復(fù)娠也。夏至日在束井,萬物向無。吾則收約歸未,斂華就實,一生意之復(fù)乎內(nèi)也。冬至日在牽牛,萬物向有。吾則發(fā)揮出來,際天蟠地,一生意之盎乎外也。以是觀之,則晝而造物者,生意之通。夜而人息者,生意之復(fù)。何往而非春也哉。
程伯子曰:康節(jié)之學(xué),內(nèi)聖外王之道也。
康節(jié)入道之初,青社公授以物理性命之學(xué)。後於動靜之問見之,得其;榻柄。故其詩曰:身在天地後,心在天地先。又曰:一中分造化,心上起經(jīng)綸。此其自得者也。朱子曰:卻子腹裹有這箇學(xué),故能包括宇宙終始古今。又曰:其骨髓便是《皇極經(jīng)世》書,其花草便是詩。愚謂:內(nèi)聖者,先天也,《先天圖》中一字一畫,上天下地,古往今來,無不包羅也。外王者,後天也。故其進(jìn)盡鋪舒於皇帝王伯之中。古今治亂,人物枯榮,盡於靜中見之,無毫髮爽。所以內(nèi)外一貫,先後無遺。林氏曰:《先天圖》性命學(xué)也。其書其詩,皆自此圖中流出。
邵子先天之學(xué),不輕授非人。
章子厚為商洛令時,屢過先生廬而拜之。問曰:此學(xué)幾日可盡?先生曰:本無多事,以子之才,頃刻可盡。但須相從林下十年,使塵慮消散,然後可邢。恕和叔來學(xué),援引古今不已。先生曰:姑置是先天,未有許多語。且當(dāng)虛心,使胸中蕩蕩然,無一事方可。故其詩曰:若問先天一字元。又曰:拔山蓋世稱才力,到此分毫強得無。先生小疾,恕為嘗藥粥。曰:吾非黃石癡老子,被跪雙履便能取得。茍無誠心,去道遠(yuǎn)矣。渠即心服。二子之心,已被先生捉著。蓋其胸次玲瓏,物來便應(yīng),非其人不傳也。如秦珍任衍,江南鄭央,竊其學(xué)以繳榮囗貴,亦卒餓死。愚謂:先天之學(xué),非純乎其天之人則不可。
三十六宮,先儒亦有四說。
乾一兌二為三,離三震四為七,巽五坎六為十,一艮七坤八為十五。此一說也。乾三坤六畫之九,震坎艮畫各五為十五,巽離兌畫各四共十二。又一說也。乾一對坤八,以至震四對巽五,以八官而成四九三十六。此又一說也。以至正卦八,加覆卦二十八,得三十六,而合先天之暗卦。愚謂:此說為正。虛谷方氏辨之曰:以先天卦次為官者說未囗當(dāng),分奇偶卦晝?yōu)楣僬邽槎抛?,以四其九為官者說不分曉。至第四說,謂以正加覆得暗卦三十六宮者,巧則巧矣而無味。據(jù)愚見,《先天圓圖》復(fù)起子,左邊一百八十日為十八官。詬起午,右邊一百八十日為十八官。一旬為一官,三百六十日一年,而復(fù)娠之運周。似頗勝前四說。愚曰:此說雖善而未盡,請卒言之。曰:自子至巳六辰,即自復(fù)至乾六卦。自午至亥六辰,即自娠至坤六卦。乾以初九,一陽不交。坤初為復(fù),是為十一月卦。卻子名之日天根。言陽奇為根,生於子也。坤以初六,一陰上交。乾初為詬,是為五月之卦名。日月窟,言陰偶象,窟萌於午也。乾坤為大父母,故生復(fù)娠。復(fù)詬為小父母,以生一陰一陽。陰陽之一往一來,始于此矣。曰:復(fù)詬而臨遁,則二陰二陽之往來,是為丑未之月。由臨遁而否泰,則三陰三陽之往來,是為寅申之月。以至四陰四陽之往來,而為觀為壯五陰五陽之往來,而為央為剝。終於六陰六陽,交相博易。復(fù)娠復(fù)為乾坤,乾坤復(fù)為復(fù)娠,相與流行對待。於十二宮之中,有陰不可無陽,有陽不可無陰。分之則為三十六陰三十六陽,散見於三百六十日之內(nèi)。合之則日..一陰一陽。兩其五行,是為三十六宮矣。物得此而生生化化,人得此而洩洩融融,其為春也大矣。又推而上之,則三十六而七十二,其數(shù)不可窮。囗縮而小之,則一日而有三百六千秒,一月而有三百六十時。細(xì)而為一蟲一魚一草一木,莫於各有一陰一陽,相為經(jīng)緯乎其中,但人自不知爾。君子學(xué)而至此,亦日樂天知命而不憂。
左右
天道左旋,日月右轉(zhuǎn)。陽左陰右,晝夜相禪。其說有三。曰:天道日月一也,《河圖》、《洛書》二也,《先天圖》三也。其位以坐北面南,分東左西右為次。然《先天圖》左右以法《河圖》、《洛書》而見,《河圖》、《洛書》亦以天左旋日月右行而見。故曰: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於戲,.天之示人至矣。
《古書精義》曰:天輪自西而東左旋,日月自東而西右旋。又曰:二十八宿皆隨天運左轉(zhuǎn),日月五星皆順地道右行。
日行天六甲之中,與斗相值。斗柄隨月建而左指,日則與月會而右行。正月斗指寅在束,日月則北會于亥而與寅合。四月斗指巳在南,日月則西會于申而與巳合。天左行一度,布?xì)庖陨铩H赵乱嘤乙埔欢?,變時以應(yīng)天。天日相應(yīng),則氣候調(diào)齊。又歲星與太歲亦左右行。太歲者,自子至亥之類。歲星者,木精日歲星,火精日熒惑之類。歲星為陽,右行於天,在天有十二次。太歲為陰,左行於地,在地有十二辰。故十二歲一周,大為一紀(jì)。詳見少陽。
邵子曰:天左旋,日右行。又曰:左旋右行,天日之交。又曰:坎離列左右之門,日月之所出入。
《河圖》括地象云:天左動,起於牽牛。地右動,起於畢。天度相去,各又曰:《洛書》以運行之次言之,則始西次南次一東次中次北,右旋一周而復(fù)于西此象地右轉(zhuǎn)以成物。
蔡九峰曰:體數(shù)十而用九。十不可變,《河圖》之?dāng)?shù)是也。九可變,《洛書》是也。《圖》對布以立體,《書》錯布以通用。.體立矣,數(shù)不變則用不行。
今以《洛書》變數(shù)推之,一圖之上,左旋右旋之?dāng)?shù),皆備陽以三左行。天圓徑一圍三,三天數(shù)也。一在北。一而三之,三在束。三其三為九而居南。九而三之,三九二十七而居西。三其二十七為八十一,而一復(fù),居于北。北而束,束而南,南而西,西而復(fù)北。循環(huán)不窮,有以符天道左旋之義。地方徑一圍四,兩其二也。蓋以地上之?dāng)?shù)起於二,而陰責(zé)以為始。,位在西南而右行。二而二之為四而居束南,二而四之為八而為束北,二其八為十六而居西北,二其十六為三十二而二復(fù)居西南。本位西南而束南,東南而東北,東北而西北,西北而復(fù)西南。亦循環(huán)不窮,有以協(xié)地道右行之說。一三七九,陽居四正。二四六八,陰居四隅。左右旋轉(zhuǎn),相為經(jīng)緯。造化之妙如此,天地閒無物無左右者,自吾身之手足耳目,以至男左女右,主左賓右,莫不皆然。亦根於造化之分定也。若以《河圖》推之亦然。但陰陽對布內(nèi)外,交錯有不同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