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器
璧圓象天肉倍好,八角鋒出名為琮。圭銳剡上璋半圭,琥乃玉上刻虎形。半璧為璜六玉全,圭分谷圭琬與琰。文飾為瑑有圭璋,璧琮頫聘亦名瑑。璧邸琢圭為圭璧,兩圭四圭有璧邸。遍體云氣為大璋,牙璋鉏牙飾璋側。駔琮系組以為權,玉瓚圭柄瓚如盤。佩玉上珩次琚瑀,下系兩璜沖牙懸。貫以組綬佩帶上,組綬玭珠納其間。刻木為豆竹為籩,豆宜濡物籩宜干。廟盛粢盛有簠簋,夏氏曰瑚商曰連。敦為龜飾黍稷器,會盟亦用同珠盤。鼎形兩耳下三足,鉶盛太羹同鼎飾。俎載牲體又名房,篚用竹為圓白筥。席有莞繅次蒲熊,桃竹為蔑蒲為底。莞為豐席蒻竹筍,緣分黼綴畫粉悉。幾名華玉又文貝,更有玉雕素彤漆。爵象爵頭足象爪,卣為中樽用于廟。曰觚角散皆酒器,惟觶無耳同名爵。兕觥其觥容七升,一升 酒則為勺。角成勺形名為柶,甕盛醯醢為瓦器。盆以盛血簝受肉,互為木格懸牲體。鬲用烹飪鑊大釜,有底為甑甗無底。
冕服
大裘黑狐禮尚質,龍首卷然袞冕制。華蟲為首鷩冕名,毳冕宗彝虎蜼是。纟希冕粉衣刺衣上,元冕衣乃無文飾。韋弁韎韋為衣裳,白鹿皮弁冠制詳。繒帛冠弁即爵弁,元端元冠在典章。以上皆為天子服,臣服袞冕升龍去。鷩冕七旒毳八五,纟希元冕旒依命數。更有皮弁及元端,臣子服之昭令譽。
后服
祎衣色玄刻雉形,次為揄翟色不同。赤衣不畫為闕翟,黃如麹塵得鞠名。展衣色白亶誠意,黑色禒衣后服明。
五路(二首)
玉路建大常,金路大旂飏。大赤象路建,大白革路旁。木路用大麾,天子五路詳。重羽為飾名重翟,厭翟次羽使相迫。去飾無蔽為安車,翟車不厭羽飾側。漆之無飾輦即連,后五路兮體制在。
五庫(蔡邕《月令章句》)
車庫兵庫先,祭器庫亦兼,次則為樂庫,宴器庫同傳。
四載
遇水則乘舟,乘車乃于陸,乘<車眉>泥涂中,乘樏在山路。
五旗(黃帝作)
南獵北為旂,旗東典在西。中央則曰常,五旗黃帝時。
九旗
日月則為常,旂乃畫交龍。通帛謂之旃,雜帛物以名。旗上畫龍虎,鳥隼旟是稱。全羽乃為旞,析羽又為旌。龜蛇謂之旐,九旗《周禮》明。
六節
虎節為虎形,龍節因龍名。人形為人節,旌節以竹成。符節取符合,管節六節終。
六幣
圭以馬兮璋以皮,錦合琮兮帛加璧。琥璜加之繡與黼,古禮以此為六幣。
六尊
畫牛為獻尊,象尊象形具。壺尊為壺形,著尊下無足。山尊即山罍,太尊始太古。
六彝
畫雞為雞彝,鳥彝鳳凰形。斝彝畫禾稼,黃目黃彝名。虎彝并蜼彝,六彝之象明。
樂器
樂器特懸首鐘磬,編鐘十六編磐同。七弦為琴廿五瑟,竽笙施簧管底通。篴竹五孔籥三孔,篪亦一竹八孔空。柷如漆桶有椎柄,左右挏之合樂聲。敔有籈櫟用止樂,管并兩吹堂下從。比竹成蕭尺四寸,十六編如鳳翼形。壎燒土成如雁卵,鼓分 皋器亦懸。應鼓朔鼓皆名鼙,有耳鼗鼓小鼓田(亦名朄)。更有提鼓曲木柄,拊用韋為若鼓然。金錞和鼓即錞于,中虛上大碓頭圓。鐲一名鉦小鐘似,鳴之與鼓為節宣。無舌為鐃似鈴形,止鼓謂武用不愆。鐸加大鈴中有舌,振以為節樂舞虔。笙師教舂牘無底,應如桶方椎底連。雅圓兩旁畫云氣,筑地取聲舂器全。鐘磐之懸有簨虡,橫者為簨虡則植。簨上大板名為業,崇牙樅樅如鋸齒。武舞之器戚與干,干即盾兮鉞斧戚。舞更有戈與干配,文武則用籥與羽。羽值鷺羽即鷺翿,帗與皇旄三舞具。帗舞如帗繒五采,皇舞雜羽鳳色似。氂牛之尾為旄舞,用以祭祀樂舞備。
五量
千二百黍(為)龠,十龠一合成。升斗遞加十,至斛五量明。
五權
龠黍十二銖,廿四銖為兩。十六(兩)重為斤,卅斤鈞不爽。一石四鈞成,五權可共講。
五度
秬黍廣為分,十分寸可尋。累十寸為尺,丈引十倍均。
五劍(《吳越春秋》)
純鈞與湛盧,豪曹(一作盤郢)暨魚腸。次則有巨闕,歐冶五劍詳。
九劍
九劍棠谿與墨陽,太阿莫邪更干將。次則鄧師共合伯(《史記》作賻),宛馮龍淵劍最良。
四寶
周寶為砥厄,宋則有結綠,梁國寶懸黎,楚寶是和璞。
十瑞
宮芻化為禾,鳳凰與神龍。歷草禽五色,白鳥神木生。萐蒲生于廚,甘露共景星。
動植五物
山林動植,毛皂以名。川澤鱗膏,羽覈邱陵。墳衍介莢,原隰臝叢。
五方異氣(《爾雅》)
東方比目魚(鰈),北方民比肩。西方比肩獸,比翼鳥在南。中有枳首蛇,五方異氣傳。
鳳五色
象鳳名有五,赤鳳紫鸑鷟。青鸞黃鹓雛,白者則為鵠。
五方神鳥
西方為鹔鷞,焦明在南方。東方發明是,北方乃幽昌。五方有神鳥,中央是鳳凰(《后漢書 五行志》言:惟鳳凰主瑞,余并為孽)。
五鳩
少皞鳥名官,五鳩祝鳩先。雎鳩更鸤鳩,爽鳩鶻鳩兼。
五雉
西鷷東方鶅,南翟北曰鵗。伊洛之南翚,五雉可共知。
九扈
春扈鳻鶞夏竊無,冬扈竊黃秋竊藍。官扈嘖嘖桑竊脂,行扈唶唶棘竊丹。老扈<宴鳥>々共九扈,少皞農正肅同班。
五禽
一虎二為鹿,三熊四是猿。五鳥導引術,華佗五禽傳。
五客
白鷴閑客鷺雪客,南客孔雀仙客鶴。號為隴客是鸚鵡,五客之名《談苑》說。
龍九子(《玉堂叢話》)
龍生九子首赑屃,螭吻蒲牢與睚眥。狴犴饕餮共<蟲八><蟲夏>,椒涂之次有金猊。
十龜
十龜首數神與靈,攝龜寶龜文龜從。筮龜山龜更澤龜,水龜火龜乃十明。
龜四體
春日占后左,夏占左足前。秋占前右足,后右乃冬占。
詩馬名
六尺為馬五尺駒,七尺以上騋稱奇。左足偏白名曰馵,純黑之品是為驪。驪更名驖騮白駮,白馬黑鬛號稱駱。骃馬陰白多雜毛,雒馬黑身而白鬛。黑鬛赤身<馬亞>名詳,黃白之色是為皇。名魚只因二目白,黃與骍合謂之黃。驪白雜毛乘乘鴇,蒼騏曰騏獨矯矯。驒馬之身青驪驎,骍馬之毛赤黃繞。騮馬白腹騵堪夸,黃馬黑喙名曰騧。驈為驪馬而白跨,彤白雜毛馬中騢。毛雜蒼白騅馬傳,的顙白顛青驪駽。駓馬之色黃白雜,豪骭之馬名曰驔。
八駿(周)
{艸嗣}(一作華)騮與綠(一作騄)耳,白{減木}復赤驥。渠黃更逾輪,盜驪共山子。
六閑(隋)
六閑首飛黃,龍媒與吉良。次則為騊駼,駃騠天苑詳。
九谷
九谷從稷數,稻麻秫與黍。豆麥分大小,康成《周禮注》。
十二月樹(《淮南子 時則訓》)
正二三月楊杏李,四桃五榆六月梓。七楝八柘九月槐,十檀十一二棗櫟。
四時取火
春取榆柳夏棗杏,桑柘火取季夏間。柞楢火取三秋節,冬時取火是槐檀。
十二客
近客芍藥貴牡丹,素客丁香幽客蘭。瑞香佳客荷靜客,茉莉遠客壽菊傳。雅客酴醿梅清客,薔薇野客桂為仙。
十友
花中佳友菊為先,清友梅花梔子禪。殊友瑞香雅茉莉,荷花凈友巖桂仙。芍藥艷友酴醿韻,海棠名友十花全。
四侯
好畤侯封楮知白(紙,華陰人,字守元),封即墨侯石虛中(硯,南越人,字居默),易元光封松滋侯(墨,燕人,字處晦),毛元銳封是管城。(筆,宣城人,字文鋒)。
十二市
正月為燈市,花市二月是。蠶市三月間,四月稱錦市。五月扇市開,香市六月紀。七月為七寶(市),八月桂市至。藥市在九月,十月乃酒市。梅市十一月,桃符(市)月十二。
續幼學歌 天文門
四天
蒼天春為先,夏則名昊天。秋旻冬為上,《爾雅》四天傳。
九霄(《讀書紀數略》)
神霄青霄碧霄始,丹霄景霄玉霄是。瑯霄紫霄更太霄,九霄之名可取記。
五星分野(《通鑒地理通釋》)
歲星主齊吳,熒惑主楚越。太白主大臣,辰星主燕趙。鎮星主王子,五星各分野。
北斗七星分野(同上)
雍主樞兮冀主璇,青袞主璣揚徐權。荊主玉衡梁開陽,豫主搖光分野傳。
三馀
冬為歲馀,日余惟夜,陰雨時余,三馀考業。
三代臘日(《風俗通》)
夏以嘉平紀,在殷曰靖祀。周則曰大蠟,漢改曰臘日。
四風(《爾雅》)
正南為凱風,谷風來自東。正北涼風至,西則泰風名。
元日 八風
南方大旱,西南小旱。西方有兵,西北豆成。北方中歲,東北上歲。東方大水,東南病疫。
五運五勝(本《玉海紺珠》暨《讀書紀數略》)
太昊木德炎帝火,黃帝土兮少昊金。顓頊為水帝嚳木,唐火虞土夏金存。商水周木相生說,(上,相生之說。)秦水漢土后漢火。魏土晉金宋為水,齊木梁火陳土紀。后魏水兮后周木,隋為火德唐土繼。后唐仍土晉為金,漢水周木宋火是。
歷代五十七歷(《讀書紀數略》)
黃帝《調歷》《顓頊歷》,《虞歷》《夏歷》《殷歷》記。《周歷》《魯歷》(皆以四分起數)漢《太初》(鄧平),《三統歷》(劉歆)后《四分》(古法)繼。《乾象歷》(劉洪)與魏《黃初》(韓翊),《景初歷》(楊偉)共晉《太始》。《正歷》(劉智)《春秋長歷》(杜預)明,《乾度》(李修、王顯用、杜鎮)東晉《通歷》(王朔)從。姚秦《三紀甲子元》(姜山及),宋《七曜》(徐廣)與《元嘉》(何承天)同。大明(祖沖之)《梁歷》(虞廣刂)更與《涼》(趙匪攵),北魏《正光》(崔光)東(魏)《興光》(李業興)。北齊《天保》(宋景業)《甲寅元》,《孝孫》(劉孝孫)《孟賓歷》(張孟賓)同傳。后周《天和》(甄鸞)《明克讓》,《丙寅元歷》(同上)隋《開皇》(張賓)。《大業》(張胄元)《皇極》(劉焯)唐《戊寅》(傅仁均),《麟德》(李淳風)《經緯》(瞿羅曇)《光宅》(同上)存。《乙巳元歷》(南宮說)名以立,《開元大衍》(僧一行)《九執歷》(來自西域)。《至德》(韓穎)《寶應五紀》(郭獻之)明,《建中正元歷》(徐承嗣)斯同。《元和觀象歷》(徐昂)嗣出,《長慶宣明歷》(穆宗詔日官作)并行。《景福崇元》(邊岡)《符天歷》(曹士篤),石晉《調元歷》(馬重續)以從。五代《明元》(正處訥)《萬分歷》,蜀《永昌歷》(胡秀林)《正象》(亦蜀人作)成。后則南唐《齊政歷》(陳威勛),五代《顯德欽天》(王樸)繼。
宋十八歷(同上)
《應天》(建隆初造)《乾元》(太平興國)《儀天》(咸平)先,《崇天》(天圣)《明天》(治平)更《奉天》(熙寧)。《觀天》(元祐)《占天》(崇寧)《紀元》(同上)是,《統元》(紹興)《乾道》(乾道)《淳熙》(淳熙)兼。《會元》(紹熙)《統天》(慶元)并《開禧》(開禧),《淳祐》(淳祐)《會天》(寶祐)《成天》(咸淳)全。
歷五十變(李心傳《朝野雜記》)
黃帝至秦變者七,漢四百年四變歷。魏晉迄隋十六變(后魏后周六歷不預),唐三百年九變紀。宋自建隆迄紹熙,歷十四變可取記。
續幼學歌 地理門
八殥
東北大澤曰無通,東曰大渚曰少海。東南具區元澤是,南曰大夢曰浩澤。渚資丹澤在西南,西曰九區泉澤連。西北大夏曰海澤,北曰大冥寒澤全。
八纮
東北和邱曰荒土,東方棘林乃桑野。東南大窮為眾女,南方都廣曰反戶。西南焦僥曰炎土,西方金邱沃野是。西北一目曰沙所,北方積水曰委羽。
八極
方土之山曰蒼門(東北),東極之山開明門(東方)。波母之山陽門是(東南),南極之山曰暑門(南方)。編駒之山白門名(西南),西極之山閶闔門(西方)。幽都門乃不周山(西北),北極之山曰寒門(北方)。
九達
一達之路為道路(長路),二達岐旁三劇旁。四達衢兮康五達,六達之處謂之莊。七達劇驂八崇期,九達為逵《爾雅》詳。
三秦
章邯為雍王(都廢邱),塞王司馬欣(都櫟陽)。董翳翟王是(都高奴),自昔號三秦。
漢七國
吳楚更與趙,膠東復膠西。濟南暨菑川,七國景帝時。
明九邊
九邊重地起遼東,薊州宣府與大同。次則榆林暨寧夏,固原甘肅復大寧。
(地初繞出山后,遼東、宣府、大同,勢相聯屬,后移置保定,勢遂分。)
九疑峰
石樓娥皇與朱明(亦曰丹朱),次則杞林(亦曰巴林)更石城。最中之峰舜源是,簫韶桂林(亦曰華蓋)暨女英。
八陘
軹關太行陘,白陘涂陘從。井陘更飛狐,蒲陰軍都名。
三巴三峽
中巴巴西與巴東,水曲三回巴字形。歸峽巫峽西陵峽,巴楚三峽至今名。
武夷九曲
升真洞(一曲)暨玉女峰(二曲),仙機金雞二巖(三、四曲)名。鐵笛仙掌石唐寺(七曲),鼓樓巖(八曲),與新村市(九曲)。
九川
弱水暨黑水,河漢更與江。濟水復淮水,渭水洛水詳。
九澤
《禹貢》九澤首大陸(冀州),次則雷夏(袞州)暨孟諸。榮澤荷澤(皆豫州)更彭蠡,震澤(皆揚州)云夢(荊州)大野(徐州)俱。
九淵
鯢旋止水流水始,濫水沃水汜水是。雍水汧水更肥水,九淵之名《列子》紀。
河水九名
凌解水(正月)后桃花(二三月)名,麥黃(四月)瓜蔓(五月)礬石(六月)從。荻茵水(七八月)過登高水(九月),復槽水(十月)后是蹙凌(十一月、十二月)。
四代明堂(《漢書》應劭云)
黃帝曰合宮,有虞曰總章。殷則曰陽館,至周曰明堂。(唐陳子昂上言:黃帝,合宮;堯,衢室;有虞,總期;夏,世室。隋宇文愷引《帝命驗》注:唐虞,天府;夏,世室;殷,重屋;周,明堂。《考工記 匠人》:夏,世室;殷,重屋;周,明堂。)明堂五名(蔡邕《明堂論》:明堂,天子太廟也。人君南面,故以明堂為名。)明堂有五名,太廟太室同。堂更曰明堂(取其堂),太學(取其四門之學)與辟雍(取其四周水圓如壁)。
明堂制度(朱子說)
明堂之制有九室,中則太廟太室是。東以青陽太廟名,南以明堂太廟紀。總章太廟在西方,元堂太廟北方位。(按蔡邕諸說,制度各殊,當以朱子之說為宗。)
五學
大學曰辟雍,東學東序稱。南學是成均,西學乃瞽宗。北學曰上庠,五學以類名。
瀟湘八景
瀟湘夜雨,洞庭秋月。漁村落照,江天暮雪。平沙落雁,遠浦歸帆。煙寺晚鐘,山市晴嵐。
四時山色(郭熙論畫)
春山淡冶如笑,夏山蒼翠如滴,秋山明凈如妝,冬山慘淡如睡。
續幼學歌 人事門上(人類)
歷代毓圣符瑞
赤虹繞神母,遂生伏羲氏。神龍感安登,炎帝于以育。電繞北斗星(樞星),附寶生黃帝。大星如虹下華渚,感生少昊女節(一曰嫘祖)是。搖光貫月感女樞(即昌仆),生于若水有顓頊。慶都感赤龍,帝堯于以生。帝舜初生日,握登感大虹。神珠薏苡修己吞,胸坼生禹符瑞存。白氣貫月扶都見,乙日生湯(故一名天乙)感最神。
三皇(《書序》暨《帝王世紀》)
太昊伏羲先,炎帝神農兼。黃帝軒轅氏,三皇紀以全。
五帝(同上)
少昊金天氏,顓頊高陽立。帝嚳高辛出,唐堯虞舜繼。(《史記》、《大戴禮》、《家語》,皆有黃帝,無少昊。《月令》作太皞、炎帝、黃帝、少昊、顓頊。《皇王大紀》謂包犧、神農、黃帝、堯、舜。按三皇五帝,前編已見,以諸說不同,故特錄之。)
商六臣(《君奭》注)
六臣伊尹先,伊陟臣扈兼。巫咸(俱太戊臣)巫賢(祖乙臣)繼,次則有甘盤(武丁臣)。
周十五王(《周語》:十五王,而文始平之;十八王,而康克安之。)
后稷不窋鞠陶出,公劉慶節與皇仆。差弗毀隃復公非,高圉亞圉祖紺隨。太王王季共文王,(上十五王)十八王為武成康。
太姒十子(《毛詩》注)
十子首數伯邑考,武王發后是管叔(名鮮)。周公旦暨蔡叔度,曹叔振鐸成(一作郕)叔武(一作七叔圉)。霍叔處與康叔封,聃(一作冉)季載兮以次數。
三恪
黃帝之后薊國存,堯后祝兮舜后陳。周封舜后二王后(夏后杞,殷后宋),周之三恪以類尋。
春秋百二十四國爵姓
(五首。春秋各國,前編已見,因爵姓未盡分明,謹遵《欽定春秋傳說匯纂》分錄之。)
爵姓具者五十國
虞虢(俱公爵)魯蔡滕,衛晉荀息邢。隨賈(俱侯爵)曹鄭凡燕祭,芮滑原國(俱伯爵)吳巴郕(俱子爵。上姬姓)。州(公爵)齊紀(俱侯爵)萊(子爵)許(男爵。上姜姓),秦梁(俱伯爵)徐郯莒(俱子爵。上嬴姓)。楚夔(俱子爵。上羋姓)陳(侯爵)胡(子爵。上媯姓)宋(公爵。子姓),杞,(伯爵)越鄫(俱子爵。上姒姓)薛(侯爵。任姓)鄧(侯爵。曼姓)。南燕(伯爵。姞姓)宿(男爵。風姓)鄅逼陽(俱子爵。上妘姓)是,邾與小邾(俱子爵。上曹姓)舒鳩(子爵。偃姓)止。
有爵無姓者十五國
唐(侯爵)谷(伯爵。或嬴姓)頓宗弦(或隗姓),云阝賴肥沈(或嬴姓)譚(或子姓)。白狄戎蠻是,穈(或祈姓)鼓(或祁姓)舒國(俱子爵)全。
有姓無爵者十七國
魏耿霍郜楊,焦淮韓(或侯爵)密(俱姬姓)黃(嬴姓)。羅(熊姓或偃姓)申向(俱姜姓)夷(妘姓)戴(子姓),鄋瞞(漆姓)舒庸(偃姓)詳。
爵姓皆亡者三十二國
江(或嬴姓)鄖道權(或偃姓)柏貳崇,軫絞六(或偃姓)遂項(或姞姓)冀庸。溫巢厲蓼(或偃姓)房介姒,蓐收根牟暨無終。鮮虞英氏於余邱,陸渾邽鄀狄與桐(或偃姓)。
附庸九國
附庸九國,任(風姓)葛(嬴姓)顓臾(風姓)。尃阝鄣牟極,蕭國(或子姓)須句(風姓)。
圣門六侍
顏淵冉伯牛,宰我共仲由。子貢公西華,圣門六侍留。
晉六卿(亦曰六族)
趙無恤襄子,昭子范吉射。魏曼多襄子,襄子知瑤繼。韓不信簡子,荀寅文子是。
漢七制
高祖與文帝,武帝宣帝紀。東漢有光武,明帝章帝是。
漢三杰
郕侯乃蕭何,留侯是張良(字子房)。淮陰侯韓信,漢時三杰詳。
十八侯(《漢書 功臣表》注)
蕭何(郕侯)張敖(宣平侯)暨曹參(平陽侯),周勃(絳侯)樊噲(舞陽侯)更奚涓(魯侯)。酈商(曲周侯)灌嬰(潁陰侯)夏侯嬰(汝陰侯),靳歙(信武侯)王陵(安國侯)并博寬(陽陵侯)
淮南八公
蘇飛與李尚,左吳田由詳。雷被更毛被,伍被暨晉昌。
漢三將軍(文帝時)
條侯周亞夫,細柳有兵屯。劉禮次灞上,徐厲屯棘門。
王氏五侯
王譚暨王商,王立封紅陽。王根王逢時,王氏五侯詳。
東漢八使
周舉杜喬先,周栩欒巴兼。馮羨暨張綱,郭遵更劉班。
潁川四長(東漢)
荀淑當涂長,嬴長乃韓韶。陳實太邱長,林慮長鐘皓。
東漢五侯
單超暨徐璜,唐衡封汝陽。具(《漢紀》作貝)瑗與左悺,宦者五侯詳。
馬氏五常(蜀漢)
馬氏有五常,季常乃馬良。伯常復仲堂,次常幼常(馬謖)詳。
晉八王
汝南王亮楚王瑋,長沙王乂齊王冏。河間王颙趙王倫,東海王越成都(王)穎。
王氏五之
凝之字叔平,渙之徽之(字子猷)從。操之(子重)更獻之(子敬),王氏五之明。
唐五王
首封張柬之,次則桓彥范。敬暉袁恕已,崔元暉并見。
程門四子(宋)
顯道謝良佐,與叔呂大臨。游酢暨楊時,四子皆程門。
宋七王
鄜王劉光世(字叔平),鄂王岳飛(鵬舉)是。蘄王韓世忠(良臣),循王張浚(德遠)紀。(上四人,亦曰中興四將)涪王乃吳玠(晉卿),信王吳璘(唐卿、玠弟)繼。和王楊存中(正甫),南宋七王備。
明四先生(太祖時)
青田劉基先,浦江有宋濂。麗水顯葉琛,章溢起龍泉。
明三楊
西楊楊士奇,東楊楊榮齊。南楊乃楊溥,三楊宣宗時。
明六君子
楊漣(字文孺)之次左光斗(遺直),魏大中(孔時)與袁化中(民諧)。顧大章(伯欽)兮周朝瑞(思永),六人同負君子名。
唐宋八家(十家附)
唐朝韓愈柳宗元,宋歐陽修蘇洵兼。蘇軾蘇轍暨曾鞏,次王安石八家全。李翱孫樵是,唐宋十家文并傳。
同居十二家
樊重(漢,三世)郎方貴(晉,三世),博陵李幾(七世)詳。河中有姚氏(十三世),楊播(魏,百口共爨)劉君良(隋,四世)。唐有張公藝(九世),九世乃鄭倚。會稽裘承詢(十九世),陸九淵(累世義居)并聞。(三人皆宋人)次則張潤(元,八世不異爨)是,浦江鄭氏門(明人)。
二人齊名
漢兩夏侯同時見,夏侯勝暨從子建。獻王博士有毛公,大小毛公傳《詩經》。漢大小戴同傳《禮》,戴德(字延君)戴圣(次君)名并紀。二疏疏廣疏受是,二班班彪子固繼。魏世雙丁儀(正禮)與廙(敬禮,儀弟。),二王羲之(逸少)獻之記。二陸陸機與弟云,二阮阮籍阮咸(籍兄子)聞。二謝謝安共弟萬(俱晉人),兩到到溉到洽見。二宋宋庠復宋祁,二米米芾友仁齊。二陸九齡九淵是,二人齊名可詳記。
三人齊名
三姜首姜肱,仲海季江從。三國三諸葛,瑾(子瑜,仕吳)亮(仕蜀)誕(公休,仕魏)同名。三張張載(孟陽)先,張協更張元。三謝靈運始,惠連謝眺是。(南北朝)三呂蒙正出,夷簡暨公著。三范范純仁,純禮純粹聞。三蘇蘇洵起,子軾暨轍繼。三曾曾鞏先,曾布曾肇兼。三王王安石,安國更安禮。(上皆宋人。上二首,擇顯著者類記之,余不悉載。)
續幼學歌 人事門下(事類)
群經名目
《易》《書》《禮》(《禮記》)《詩》《春秋》始,再加《樂》兮六經是。七經《易》《書》《詩》《禮記》,《周禮》《儀禮》《春秋》繼。九經《易》《書》《詩》《三禮》,《春秋三傳》九經具。十經《易》《書》《詩》《三禮》,《春秋左傳》《公》《穀》紀。《論語孝經》(為一經)乃十經(《宋書 百官志》),十一經加《爾雅》是。(有《孝經》,無《論語》。近人有《十一經讀本》、《十一經音訓》等書,其名目自元何異孫《十一經問對》始,然與此小異。《十三經》已見前編。)
經三等(《唐書 選舉志》)
大經首《禮記》,《春秋》《左傳》是。中經《毛詩》始,《周禮》與《儀禮》。小經《易》《尚書》,《公羊》《谷梁》紀。
六緯(《漢書》注)
《易緯》《書緯》始,《詩緯》《禮緯》繼。《樂緯》《春秋緯》,《孝經緯》為七。
四詩(《漢書》)
齊詩轅固始,魯詩申公(名培)是。韓詩始韓嬰,毛詩毛公(萇)紀。
五春秋(同上)
五傳左氏先,公羊谷梁兼。鄒氏更夾氏,《春秋》五傳全。
五雅
五雅《爾雅》先,《小爾雅》亦兼。《逸雅》暨《廣雅》,《埤雅》五雅全。
群經字數補
《儀禮》五萬有六千,六百二十四字全。《公羊傳》字有四萬,四千七十五字算。《谷梁》四萬有一千,五百一十二字完。《爾雅》字數數從始,一萬二百二十一。
史六家(《史通》)
首尚書家(記言家也)春秋(記事家也)是,次左傳家(編年家也)暨國語(國別家也)。史記家(通古紀傳家也)更漢書家(斷代紀傳家也),史有六家《史通》紀。
史二體(《史通》)
史有二體,一曰編年(始左氏),次則紀傳(始司馬遷),二體以全。
三通
杜佑著《通典》,《通志》鄭樵撰。《文獻通考》出,元馬端臨著。《欽定續三通》,《皇朝三通》成。
九命(《周禮》)命凡有九:一命受職(治職事),再命受服,三命受位(受位于王使臨民),四命受器(始有祭器),五命賜則,六命賜官(自置官以治家邑),七命賜國(出就侯伯之國),八命作牧(一州之牧),九命作伯(長諸侯為方伯)。
三賜(《禮記》)
一命則賜爵,再命賜衣服,三命賜車馬,三賜可詳數。
九合
會鄄二兮會幽二,次則會檉會貫是。會首戴(左氏作首止)暨會寧母,會于葵邱可取識。
八座(漢制)
八座首推尚書令,仆射三公曹(考課州郡)亦兼。吏曹(選舉祠祀)民曹(繕修工作)共客曹(護駕朝省),二千石曹(詞訟)中都官(水火盜賊)。
五聲(加變征變宮為七音)
欲知宮,舌居中(喉音,一曰唇音。季,夏,土)。欲知商,開口張(齒頭正齒。秋,金)。欲知角,舌縮卻(牙音。春,木)。欲知徵,舌柱齒(舌音。夏,火)。欲知羽,撮口聚(喉音,唇重唇輕。冬,水)。
三蒼(《隋志》)
首《蒼頡篇》(李斯作),《訓纂篇》兼(揚雄作)。次《滂喜篇》(賈魴作),三蒼名全。
墨藪五十六種書
龍書(太昊因景龍作)穗書(神農因嘉禾作)鳥跡篆(黃帝因蒼頡鳥跡作),古文(蒼頡作)云書(黃帝因慶云作)鸞鳳書(少昊作)。科斗書(高陽氏作)暨仙人形(書。高辛氏作),龜書(堯因龜負圖作)鐘鼎(書。夏后氏刻鐘鼎作)薤葉(篆。湯時務光作)俱。虎書回鸞(篆。并史佚作)鳥書(文王因赤鳥銜書作)是,魚書(武王因白魚入舟作)填書(周媒氏以判合男女作)大篆(宣王史籕變古文作)繼。復書(史籀重復篆文作)玉箸(篆。周時有之,篆相似也)更殳書(文記笏,武記殳),麒麟(魯西狩獲麟,孔門弟子作)轉宿(宋司星子韋作)二書紀。雕蟲(書。秋胡妻觀蠶作)蛇書(魯人唐終妻蛇繞身作)暨細篆(秦丞相李斯作),小篆(李斯增大篆,復作小篆)摹印(篆。鳥頭云腳,李斯趙高善之)古隸(秦軍正程邈作,又有秦隸。)見。刻符(書。秦始皇作)尚方、繆篆出,署書稾書氣候書。芝英(書。漢陳遵作)鵠頭(書)偃波存,蚊腳(書。上章用)垂露(篆)更懸針。章草飛白(書。蔡邕作)纓絡篆(劉德升作),一筆書兮共八分。剪刀金錯行書(鐘繇作)明,柳葉散隸龍爪(書)從。行隸八體并虎爪,鬼書花書書數終。
隸五體(陸子淵《書輯》)
隸分秦漢,亦判今古。次則散隸,五體可數。
八分書
割程(程邈隸)八分取二分,割李(李斯篆)二分取八分(以上一說)。存隸八分就篆二,吾衍之說亦并存。
永字八法
書有八法:側、勒、努、趯,策、掠、啄、磔,以永為例。
數十等(徐岳《術數記遺》:黃帝為法,數有十等。)數有十等:億兆京垓,秭壤溝澗,正載以該。
人十等(《左傳》)
十等王(臣公)公(臣大夫)始,次則大夫(臣士)士(臣皂)。次皂(臣輿)次輿(臣隸)隸(臣僚),僚(臣仆)仆(臣臺)臺并識。
人七名(《白虎通》)五人曰茂十(人)曰選,百人曰俊千人英。倍英曰賢萬人杰,萬杰曰圣乃七名。
九族(二說)
高祖暨曾祖,祖父并己身。次則子孫是,曾孫復玄孫(《古尚書》說)。父族有四,母族則三,兼妻族二,九族以全(夏侯歐陽說同)。
六親(《左傳》注)
父子與兄弟,姑姊舅甥是。婚媾更姻婭,六親可取記。
二十官(《呂氏春秋》)
大撓作甲子,黔如作慮首,容成始作歷,羲和作占日。常(一作尚)儀作占月,后益作占歲。胡曹始作衣,作弓乃夷羿。儀狄初作酒,祝融實作市。虞姁始作舟,高元更作室。伯益初作井,作臼是赤冀。乘雅(一作持)始作駕,寒(一作韓)哀復作御。王冰作服牛,史皇作圖是。巫彭作醫后,巫咸復作筮。
六術
羲和使占日,常儀則占月,臾區占星氣,伶倫造律呂。隸首作算數,大橈作甲子。
三計(二首)
一日計在晨,一年計在春,一生計在勤,孔圣三計存。
一年計樹谷,十年計樹木,終身計樹人,三計管子語。
三善(《家語》:子路治蒲,孔子稱之。)忠信以寬,明察以斷,恭敬以信,是稱三善。
六奇計(漢陳平)
捐金反間奇計始,以惡草具進楚使。躡高祖足封齊王,解滎陽圍出女子。偽游云夢縛韓信,解白登圍畫美女。
三鑒(唐太宗語)
以銅為鑒正衣冠,以古為鑒知興替。以人為鑒明得失,太宗三鑒可取記。
六一居士
集古一千卷,藏書一萬卷,琴一張,棋一局,酒一壺,鶴一只。
明三大案
張差梃擊先(萬歷),李可灼紅丸(泰昌)。李選侍移宮(天啟),明三大案全。
續幼學歌 物類門
五名(《事始》)
惟金與貨,繼以泉稱。曰布曰刀,《事始》五名。
五幣(黃帝立)
黃帝五幣,上幣珠玉,中幣黃金,下幣刀布。
錢文紀始
以寶始自周景王,以年后魏孝文(太和年始)詳。以鐵為錢公孫述(據蜀始),錢文始事紀無忘。
歷代錢法(從《錢志新編》)
堯時堯布作,大舜當金貨。夏安邑貨是,商湯二金始。商布十貨同,公字金并紀。周無字錢寶貨俱,錢重一兩十二銖(文即此六字)。齊作貨刀莒莒刀,秦行半兩錢制昭。漢仍半兩錢,三銖五銖全。莽制大泉與小泉,契刀五百錯刀兼。貨布貨泉布泉繼,東漢五銖復大泉。蜀漢直百五銖是,吳錢大泉五百復當千。晉錢太元貨泉紀,宋(劉宋)錢四銖五銖是。孝建四銖行,二銖景和從。齊鑄五銖依漢制,蕭梁五銖九種紀。太平百金與百錢,定平一百皆梁制。陳國行布泉,太貨六銖兼。北魏五銖共三品,北齊常平五銖錢。北周布泉出,次五行大布。永通萬國繼,隋白鑞雞目。唐后用年號,錢法不悉具。
寶貨五物六名二十八品
王莽作寶貨,錢貨六品繼。銀貨共二品,龜貨四品是。貝貨有五品,布貨十品紀。
錢貨六品
小錢幺錢始,幼錢中錢紀。次則有壯錢,并前大錢是。
銀貨二品
銀貨二品,首重黃金。與金并重,朱提它銀。
龜貨四品
龜貨四品:元龜以名,公龜侯龜,子龜是稱。
貝貨五品
貝貨共五品:大貝壯貝片,幺貝更小貝,不成貝亦兼。
布貨十品
布貨十品首大布,次布弟布壯布紀。中布差布與厚布,幼布幺布小布是。
錢輕重得中二
輕重得中,先后二錢。漢有五銖,唐有開元。
重錢十八
赤仄比倫(晉)與大泉,大貨六銖四柱(梁)先。兩柱(梁末)布泉暨大布,永通萬國當兩兼。乾封當十共八銖(漢),乾元復重輪乾元。直百當千復得壹,重錢十八一類全。
輕錢八
輕錢有八榆莢(漢三銖)先,風飄水浮(元魏)鵝眼兼。綖環耒子暨荇葉(宋二銖),沈郎四分(晉)皆輕錢。
明錢五等(《會典》)
錢制當十先(重一兩),當五復當三。次則為當二(重皆如其當之數),又次為小錢(重一錢)。
明鈔六等(《會典》)
鈔法六等:始自一貫,五(五百文)四(百文)三百(文),二(二百文)一(百文)并見。
三代尺(蔡邕《獨斷》)
夏尺本十寸,殷九寸為尺。周尺乃八寸,三代尺如是。
未央宮畫諫五物(《文苑英華》:盧碩畫,諫漢文帝)首畫屈軼草,次則誹謗木,又次進善旌,獬豸敢諫鼓。
漢五瑞
黃龍與白鹿,嘉禾復甘露。次則木連理,漢時五瑞著。
茶五名(《茶經》)
茶有五名:茶槚并稱,曰蔎曰茗,荈亦相同。
貢茶十二等
龍鳳石乳滴乳先,白乳頭金蠟面兼。頭骨次骨更末骨,粗骨山挺貢茶全。
三等茶
清茶分三等:萱草帶自嘗,待客驚雷莢,供佛紫茸香。
茶七碗(唐盧同《茶歌》)
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釀飲諸名(陳眉公《酒顛補》)
酴為酒之母,醴是一宿成。醪則為渾汁,酎以三薰名。醨為薄酒醑旨酒,<酉葬>與醙兮白酒稱。醞釀造酒釃漉酒,味厚為醹醥則清。買酒曰沽壚當肆,釀之至再亦名醙。相飲則曰配,相強則曰浮。主人與客同進酒,客為酢兮主為酬。病酒謂之酲,使酒謂之酗。賜民共飲曰大酺,出錢群飲則為醵釂則飲盡醟亂甚,酡乃少飲而面赤。獨酌而醉謂之醮,不醉而呶是為奰。
花小名(程羽父)
梔子曰薝蔔,芙蕖是荷花。玫瑰曰徘徊,木槿名舜華。海桐乃山礬,夜合曰合歡(一曰蠲忿)。牡丹花曰木芍藥(亦曰鼠姑),萱曰忘憂花宜男(花曰宜男,萱一名療愁花)。蜀葵芘芣一丈紅,紅蹢躅兮是杜鵑。麝囊乃瑞香,罌粟曰米囊。辛夷名木筆,芙蓉曰拒霜(一曰木蓮)。酴醿花曰佛見笑(亦曰獨步春,又名雪纓絡),秋海棠花曰斷腸(亦曰八月春)。櫻桃石蜜稱(亦曰崖蜜),芍藥將離名(亦名婪尾春)。丁香曰百結,紫薇百日紅。木香錦棚兒,玉簪白萼同(亦曰鶴仙)。凌霄名亦曰紫葳,那素茗兮是素馨。薔薇花曰玉雞苗,茉莉鬘華花名終。
山房十友(大石山人)
石屏為端友,陶友古陶器。夢友湘竹榻,直友鐵如意。默友銀潢硯,玉磬清友是。談友玉塵搖,節友乃紫簫。老友方竹杖,狎友是鷺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