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 緣生初勝分法本經
  • 達摩笈多
  • 5145字
  • 2015-12-26 19:13:21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在舍啰婆悉帝城勝林給孤獨園。爾時眾多比丘集坐住堂。作是議論。言諸命者等。世尊曾以無量諸門。說十二分緣生。于彼最初演說無明以為緣體。有何因緣。一切煩惱諸行緣中。惟說無明以為緣體。于此無明見何勝異。是諸比丘集坐住堂議論未竟。世尊晝日游于定行。以天耳清凈過人。聞其議論。于日后分從定行起詣彼住堂。到已在比丘眾前。于常所設座上坐。坐訖世尊。告諸比丘言。比丘。何故集坐住堂議論未竟。有何議論于此集坐。諸比丘言。大德。此眾多比丘集坐在堂作是議論。言諸命者等。世尊曾以無量諸門。說十二分緣生。于彼最初演說無明以為緣體。有何因緣。一切煩惱諸行緣中。惟說無明以為緣體。于此無明見何勝異。大德。我等眾多比丘集坐住堂議論未竟。有如是議于此集坐。如是語已。世尊告諸比丘。有法門名緣生初勝分。善聽善思。當為汝說。何者緣生初勝分法門。諸比丘。有十一種。勝異中勝異故。安立無明為緣生初緣。何者十一。所謂攀緣勝異。種相勝異。由緒勝異。等起勝異。轉生勝異。顛倒勝異。相勝異。業勝異。障礙勝異。順縛勝異。對治勝異

爾時有異比丘。即從坐起整衣一髆。向世尊所合掌曲躬。白言大德。何者無明攀緣勝異。佛言比丘。因果俱過惡。一切染分因果。俱功德一切凈分。并為無明之所攀緣。比丘。此是無明攀緣勝異

比丘白佛。大德。何者無明種類勝異。佛言比丘。覆于真實顯不真實。比丘。此是無明種類勝異。比丘白佛。大德。何者無明由緒勝異。佛言比丘。于一切煩惱染業染生染。而作由緒根本住處故

比丘白佛。大德。何者一切煩惱染。佛言比丘。略說三種煩惱。一切煩惱染。所謂無慧煩惱。疑慧煩惱。邪慧煩惱。比丘白佛。大德。何者一切業染。佛言比丘。略說自相三種差別(謂身口意也)及障礙對治相。三種差別(障礙者非福也對治者福及不動也)總攝業染

比丘白佛。大德。何者一切種生染。佛言比丘。略說三受依止。所謂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三種苦故。所謂苦苦壞苦行苦。總攝生染

比丘白佛。大德。云何此一切種煩惱染業染生染。皆以無明而作由緒根本住處。佛言比丘。于實諦中二種愚故。未生煩惱染而令其生。若已生者漸大增多。未生業染而令其生。若已生者復隨積集。未生生染而令其生。若已生者不可移轉。是故說言一切種煩惱染業染生染。皆以無明而作由緒根本住處。比丘。此是無明由緒勝異

比丘白佛。大德。何者無明等起勝異。佛言。比丘。此無明于來世苦諦所攝更生之身。愚惑不了。于現在苦諦所攝已得之身。亦愚惑不了。由此愚惑故。攝聚緣生及轉出緣生。和合攝聚和合轉出。此二種緣生及來世現在二身愚惑。皆以無明為等起之緣

比丘白佛。大德。何者攝聚緣生和合攝聚。佛言。比丘。初無明緣行。行緣識。如是名色六入觸緣受。是名攝聚緣生和合攝聚

比丘白佛。大德。何者轉出緣生和合轉出。佛言。比丘。第二無明緣中。受緣愛。愛緣取。如是有緣生。乃至生緣老死。是名轉出緣生和合轉出

比丘白佛。大德。云何初無明。于彼攝聚緣生和合攝聚而作起緣。佛言。比丘。此一于更生身。愚惑不了求于更生。以此愚惑求更生故。于更生中見其好事。然于現在愛不愛境。由執著分別故。作非福行。所謂于眾具生貧。于損惱生嗔相應故。則于好惡不持思量。便作放逸迷惑之行。他世惡事思念而不覺知。是故彼非福行。無明作緣。若復于更生中或見好事。或見出道。乃作福行及不動行。或因說法覺知。或自修習靜念。彼覺念中雖有善心而非正思。彼以此故。則為更生迷惑之所牽引。所謂于更生中見其好事。不怯弱故。見其出道。不怯弱故。彼福非福不動行。惡對對治相等。六識身中共生共滅。則于現在報識生滅之中。安置彼等諸行熏習。后新出生。所有種子。攝取相應故。所有種子既皆攝取。后若出生則有次第。謂攝名色六入觸等。漸當出生彼名色等于此現在報識之中。且生因相未是果相。是故說名攝聚緣生。比丘。此是第一無明于攝聚緣生和合攝聚而作起緣。比丘白佛。大德。云何后無明。于彼轉出緣生和合轉出而作起緣。佛言比丘。此一于現在身所起迷惑。以六入觸。作緣生受。即得其味。以得味故當來還求此類之受。有所求時便起于取。于樂受中渴愛作緣則生欲取。言欲取者分別欲故。彼為先首方有欲界煩惱。若復新受為緣。則生無有渴愛。共厭離行。此與厭離相應未為道理。彼依渴愛。以非方便求無有時。則有出離邪見決定邪見及彼二依止邪見(依亦有二合為四種)。由彼令此渴愛緣取。若復彼取為依。未得離欲。如是死時。然此四見及欲界煩惱。以欲渴愛作緣生取。若復離欲離色。彼色界渴愛。無色界渴愛生得常有。若色界無色界中煩惱生時。色界無色界便起于取。彼色無色界煩惱及此諸見。或以色界渴愛。作緣生取。或以無色界渴愛。作緣生取。如是渴愛緣取故。已得諸行熏習報識共取而生。彼取攝已。先所集行所有所有渴愛未滅。彼處彼處則當現前。為令自身轉出故。以是因緣。有于出生故。說彼行為有。彼取力故。行既為有。于此死已先所攝聚。當出生者作緣轉出。是故說名有緣生。于轉出中。出生時相壞異于昔。復至彼邊則有死退壽命終盡。是故說名生緣老死。比丘。此是第二無明。于轉出緣生和合轉出而作起緣。比丘白佛。大德。何故轉出緣生中渴取二種。而不說為諸行緣也。佛言比丘。渴取自界。分齊斷故。如欲渴及取。不應作色界無色界不動行。緣非境界故。如欲渴。于不動行中如是色渴。于無色界中無色渴。于欲界色界中色渴。于欲界中亦爾

比丘白佛。大德。何故欲渴及取。不與福非福行為緣。佛言比丘。于此現前所有境界。愛與不愛而為增上。以有欲渴起不善根。作非福行。由于共因果非福行中。不知其惡故。所謂心惡及所作惡。以不知故起非福行。而彼心及所作惡等。惟以無明為緣。非渴為緣。與不善根不共境界故。若以欲渴作于福行。依信乃作。謂信死必生生必藉緣。以信攝故所有渴取。我但施設為障覆無記。若法障覆無記則不能起行。由于共因果福行中不知出離故。求可愛生便作福行。是故雖云福行。亦以無明為緣

比丘白佛。大德。何故色界渴取。不與色界不動行為緣。佛言。比丘。未離欲者。色渴未生未得住處。彼未有時未得住處故。不能為色界不動行緣令其得起。如色界渴于色界不動行中。如是無色界渴于無色界不動行中亦爾。由于色界身無色界身有過惡中見其好事。想而思惟。或因說法。或因教授法故。有此不正思惟。與彼行為緣。然此不正思惟。為無明所引。不正思惟果。共無明和合。與不動行為緣故。是故彼不動行。亦以無明為緣。應知比丘。又一無有渴為依故。作諸福行及不動行。由無有渴故。則見諸有過惡。何肯更求當有。然復于無有中不如實知。以不如實知。又未得對治道故。迷非對治為對治想。便作福行及不動行。比丘。以此因緣。應知惟以無明緣行。非渴取為緣

比丘白佛。大德。若行于六識身中。和合共生者。何故說言行緣于識。佛言。比丘。此六識身中福非福不動等行。和合共生共滅。即于果報識中安置諸行熏習。于后新異出生報識。作引方便。是故說言行緣于識

比丘白佛。大德。名色六入觸受諸分。于識中同時攝聚種子。何故說時隨次第說。佛言比丘。未來次第生轉故。比丘白佛。大德。何故說名色六入觸受等為禪磨。義翻為生謂一報未死已前總名。非初受生。佛言比丘。共因受用依止。及共因受用故

比丘白佛。大德。若惟名生無色。當有何過。佛言比丘。若名不住色中者。禪磨續轉則不相應

比丘白佛。大德。若惟色生無名。當有何過。佛言比丘。色若不與名合。不被攝持。則當壞失不得增長

比丘白佛。大德。若惟識緣六入。當有何過。佛言比丘。于其始時未滿六入。惟有身根及以意根。其所轉生未可得有。此兩根體。其惟名色在于初時。以為次第。與彼六入滿足為緣。是故說言名色緣六入

比丘白佛。大德。若惟六入滿足則是禪磨究竟。何故復說觸及受也。佛言比丘。此六入禪磨究竟者。是受用依止究竟而未受用。必受用究竟者。乃是共因領受。是故受用依止究竟。及受用究竟。得名禪磨究竟應知

比丘白佛。大德。此以無明緣渴。亦說受緣。若惟無明緣渴不以受緣。當有何過。佛言比丘。三種渴三種有。一時轉生。故然以受緣渴故。相待為力則不轉生。是故不惟無明緣渴。比丘白佛。大德。若惟受緣于渴。當有何過。佛言比丘。一切諸渴皆以受為緣。然復有受非是渴緣。乃與諸渴而作滅緣。是故不惟受緣于渴

比丘白佛。大德。若惟渴緣于有。不以取緣。當有何過。佛言比丘。渴名為求。于彼惡趣必無求者。然作非福之行。雖求善趣恒與相違。果轉生時非渴為緣。自以取緣令其轉生。比丘所云。無有渴者。名無有求。此無有求。雖是相違。然作福不動行果亦轉生。比丘。以此因緣不惟渴緣于有

比丘白佛。大德。若取緣有有緣生者。何故不說彼取及有以為集諦。佛言比丘。以渴能作四種業故。一者于自身境界受中。作貪美縛業。二者于渴取中作等起業。三者于行有中作牽引業。四者于死已后作相續縛業。是故惟說渴為集諦

比丘白佛。大德。有生有老有死。何故名色六入觸受等禪磨之相。乃皆顯為老死之名。佛言比丘。彼所有出生相者。以三苦順縛示現故

比丘白佛。大德。生以何苦示現。佛言比丘。行苦示現

比丘白佛。大德。老以何苦示現。佛言比丘。壞苦示現

比丘白佛。大德。死以何苦示現。佛言比丘。苦苦示現

比丘白佛。大德。所有四種出生之相。與生老死有何差別。佛言比丘。彼四種出生之相。隨次第生。若生隨相似生。彼出生中生相如是應知

比丘白佛。大德。出生之相次第而生。當何所似。佛言比丘。彼初下種即當有生。彼次第增長生。彼次第出胎生。彼次第增長生。彼增長已能得受用世俗生。此次第生復誰所生。眾界入生而無有我。何以故。五眾等增長遷流。以無常故。及命根力限量時住。亦為無常所生故。比丘。彼四種出生之相。時分破壞即作五種衰惡。說名為老。比丘白佛。大德。何者是五種衰惡。佛言比丘。一者發衰惡。發壞離色故。二者依衰惡(依謂身也)。肉處色力衰惡故。三者業衰惡。語時上氣喘息故。住時曲如牛脊曲故。坐時向前重身故。行時按杖故。意智系縛及念弱少故。四者受用衰惡。于現在眾具中受用下劣故。于諸游戲所可喜中。皆不受用故。于色根自境界中。不速疾行及不行故。五者命根衰惡。壽盡死近。及少緣死不堪忍故。比丘。于彼四種出生相中。亦有六種死差別。應知一者盡竟死。二者不盡竟死。三者自相死。四者不盡竟死分。五者盡竟死分。六者非時時死。比丘。于中自相死者。識于身中移出別分。及色根滅沒。如是應知。比丘。名色等出生之相與生老死有此差別

比丘白佛。大德。三種渴愛。皆說緣生與生作因。何故惟說欲界生。佛言比丘。以欲界生粗故。不可贊嘆亦不可教知。以回還非解脫法體故。比丘白佛。大德。若此攝聚緣生及以轉出。說十二分。于中幾是能攝聚分。幾是所攝聚分。幾是能轉出分。幾是所轉出分。佛言比丘。無明與行及一分識。是能攝聚分。彼一分識及名色六入觸受。是所攝聚分。比丘。彼一分受及渴愛取有。是能轉出分。生老死是所轉出分。及彼一分名色六入觸受。亦是所轉出分應知

比丘白佛。大德。此能攝聚分及此能轉出分。為一時生可見。為當次第。佛言比丘。一時生次第說

比丘白佛。大德。能攝聚分。能轉出分。既一時生。何故初說能攝聚分。后說能轉出分。佛言。比丘。由所攝聚有更轉出。是故無不由所攝聚

比丘白佛。大德。無明緣不正思。何故說與無明作緣。佛言。比丘。以其無明由不正思牽已與行作緣。從無明生觸。受及與渴愛作緣

比丘白佛。大德。幾相略說緣生可知。佛言。比丘。略說三相緣生可知。一者不動緣生相(泥梨賀翻為不動而是空義以空故無所動作)。二者無常緣生相。三者堪能緣生相

比丘白佛。大德。有四種緣。世尊所說。謂因緣。無間緣(舊名次第緣)。攀緣。增上緣(亦名生緣)。大德。于中以何等緣。無明與行作緣。乃至以何等緣。生與老死作緣。佛言。比丘。諸行轉生同相故。我說四種緣。于此義中惟增上緣。我意說為無明緣行乃至生緣老死。彼增上緣。復有不相著及相著。比丘白佛。大德。何者是不相著增上緣。何者是相著增上緣。佛言。比丘。未生不正思中無明順眠。與諸行不相著而作緣。若生已即相著。比丘。其不正思與行和合。于六識身和合共生。生而未滅。與識不相著而作緣。若生滅已即相著。比丘。所有未到死時之識。與名色不相著而作緣(識與名色相著作緣梵本亦無此句)。如識于名色如是。攝聚名色。于轉出名色亦如是。如名色于名色。如是六入于六入觸于觸。受于受亦如是。如無明于行。如是無明于渴愛。渴愛于取。取于有。亦如是。如識于名色。名色等于名色等。如是有于生亦如是。又比丘。生中胎藏童子少年時。與老死不相著而作緣。若到根熟壽盡時。中相著作緣應知

比丘白佛。大德。若世尊曾于共因共緣共由法門之中。因渴愛故說業。于中是何密意。佛言。比丘。有之所攝業者。因渴愛故說。此是密意

比丘白佛。大德。因以何義可見緣以何義可見。由以何義可見。佛言。比丘。安置后生處種子故。因義可見。決定住持彼生轉出故。緣義可見。死已出向生處與生故。由義可見

比丘白佛。大德。緣生者。是何句義。佛言。比丘。各自有緣同聚相續故此諸分生

為你推薦
成何體統全2冊(熱播動漫《成何體統》原著)
會員

超人氣作家七英俊腦洞力作!腦洞奇詭的反套路宮廷文,反轉到后一刻!穿進網文小說,成為暴君的枕邊人是種什么樣的體驗?經過簡單的計算,庾晚音得出結論:自己只能另辟蹊徑。在這個全員惡人的故事里,她想殺出一條血路,就得當最大的那個惡人,先幫助暴君干死端王,然后再干死暴君,直接當女帝。可當她見到了暴君,仔細琢磨他一言一行中那一絲詭異的似曾相識的感覺,終于忍不住試探道:“Howareyou?”夏侯澹沉默良久,眼眶一紅。“I'mfine,andyou?”

七英俊 5.2萬讀過
棺香美人
會員

我出生的時候,江水上漲,沖了一口棺材進了我家。十五年后,棺材打開,里面有個她……風水,命理……寫不盡的民間傳說,訴不完的光怪陸離。

鉚釘 6.5萬讀過
龍族(1-4合集)
會員

累計銷售量達千萬冊的青春幻想小說,被譽為“東方的《哈利·波特》”,作者江南本人獲得2013年中國作家富豪榜榜首的榮譽。主角路明非原本只是一個普通的高中生,在申請留學的時候收到了來自屠龍學院——卡塞爾學院的來信,從此開啟了他不平凡的人生,在伙伴陳墨瞳、楚子航、愷撒等人的幫助下,屬于龍族的神秘世界逐漸在他們面前展開,路明非神秘莫測的身世也慢慢浮出水面。

江南 201萬讀過
麻衣神算子
會員

爺爺教了我一身算命的本事,卻在我幫人算了三次命后,離開了我。從此之后,我不光給活人看命,還要給死人看,更要給……

騎馬釣魚 738萬讀過
我叫趙甲第(原名:老子是癩蛤蟆)
會員

【扮豬吃虎+逆襲燃爽+掉馬打臉】豪門棄子打工記!烽火戲諸侯都市勵志作品、元祖級男頻爽文!影視劇《我叫趙甲第》原著!我叫趙甲第,綽號趙八兩,偽宅男,武力值不詳,智力值比較變態,理科無敵。聰明絕頂卻錦衣夜行,家財萬貫卻素袖藏金。別人笑我癩蛤蟆,我笑別人看不穿。看似屌絲一枚,實際卻是豪門繼承人、超一線富二代。但作為最“窮”富二代,我的底氣不是姓趙,是敢拿命賭明天。翻開本書,看“土強慘”如何一路逆襲、攪弄風云!

烽火戲諸侯 13.5萬讀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夹江县| 休宁县| 松桃| 伊川县| 仙游县| 海兴县| 泾川县| 丹江口市| 青阳县| 武隆县| 卓资县| 蓝山县| 大兴区| 乳山市| 英吉沙县| 林州市| 萨嘎县| 张北县| 准格尔旗| 黄石市| 广东省| 镇宁| 孝昌县| 阳东县| 婺源县| 永定县| 庐江县| 新安县| 凤城市| 丰城市| 崇义县| 红安县| 扶沟县| 高淳县| 呼玛县| 岢岚县| 南宫市| 文山县| 鹿邑县| 息烽县| 固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