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章

  • 外科啟玄
  • 申斗垣
  • 2320字
  • 2015-12-26 19:06:39

首疽

首疽 是手少陽三焦經。多氣少血。其疽生于 脈翳風二穴。此瘡多憎寒壯熱。發渴。七八日可刺。膿水黃白色者可治。如黑色稀水者太惡。若發渴者即死。左右相同。雙疽者亦死。大抵毒之甚也。

眉疽

眉疽 是足少陽膽經。多氣少血。其疽生于陽白二穴之分。從眉至額。赤腫 高。堅硬如石。刺之無膿。

黃水自出。痛甚。悶亂吐逆。治之漸減者生。甚者死。女子七日死。男子二十四日死。慎之。

杼疽

杼疽 是手少陽三焦經。多氣少血。生于天牖翳風二穴之旁兩耳下。六七日可刺。若對臍有瘡。初出不腫。俱有燎漿。 漸長大。蝕肉潰膿。先從腳后跟。如玳瑁斑點。名羨瘡。又名化骨瘡。有骨出乃肺敗也。甚惡。

鬢疽

鬢疽 是足陽明胃經。多氣多血。生于頭維穴。初如癤子。后漸大。硬如石。皮似豬皮。棕眼睡中譫語恍惚。吐逆鮮血。流入四肢者萬死一生。

九疽

九疽 此九疽一生即有九處。初腫勢甚重。當看人之虛實。毒之淺深。膿之稀稠。潰之遲早。驗之五善七惡。或又二三處者亦輕也。

肺疽

肺疽 是任脈之經。紫宮玉堂之穴。一名天火瘡。當胸而生。腫十日可刺。膿水黃白色者可治。無膿水漸大旁攻。上硬下虛。膿不出。精神短少。自破流水不絕。咳唾引痛者死。

蠹疽

蠹疽 是足陽明胃經。多氣多血。生于缺盆二穴之分。一名發歷疽。十日可刺。如無濃者名曰石疽。如他再生四五頭。子母大小者。又名歷瘡。甚惡。毒入心者死。有白膿赤腫。飲食知味者生。

腕疽

腕疽 是手厥陰心胞絡經。多血少氣。其瘡生于天池之穴。及足三陰三陽之所發。起初脅肋下及兩腿足生。赤腫癢。二十五日不潰者死。九日刺膿赤者可治。內罨周遭。赤干。瘡口內見脂膜黑者不治。多因打撲而生。

腰疽

腰疽 是足太陽膀胱經。多血少氣。其瘡生于胃俞胃倉二穴。托之得潰則安。若上赤下黑。二十日不潰即死。如青黑色無膿出血水者亦死。

敦疽

敦疽 是手三陰三陽之經。亦有血氣多少不同。生于手之十指。名疽瘡。生此四五日即潰。有膿可刺者生也。如不潰無膿。黑色過節者死。不可治也。

伏鼠疽

伏鼠疽 是手足指上丫間。在背外歷歷三五疽如球。在于皮中。痛相應者。名伏鼠疽。若不早治。恐毒瓦斯攻心即死。如腫硬急服內托散治之。外用敷點藥則安。

勇疽

勇疽 是足太陰脾經。多氣少血。生于沖門穴。赤腫作硬。八日得潰可刺。如膿黃白色者可治。其瘡孔如雞子大者。俗稱魚口是也。有單有雙口者。年久而不收口。是沾陰也。宜蒸之補托之。

托疽

托疽 是足少陽膽經。多氣少血。生于陽關陽陵泉二穴。腫 作痛。半月有膿。黃白色者可治。不痛或出鮮血者死。出膿青黑及長出頭漸多者。或無定處者不治。

筋疽

筋疽 是足太陽膀胱經。多血少氣。生于兩足外后跟昆侖二穴。初起三五日。皮如蟲蝕。過一年有蟲為痿。脂腫骨粗。膿多時節落蟲似筋頭。黃赤色內食其骨。經年不瘥。名曰痿漏。一名曲疽。流膿水不止。名冷疽。多死。

癆疽

癆疽 是足太陽膀胱經。多氣少血。生于足小指后趺京骨等穴。五七日得潰。有膿黃白色不多者安。如黑色不潰癢甚者不可治也。

嚙疽

嚙疽 是足太陽膀胱經。多血少氣。生于足跟申脈穴。又名足疽。如初起赤腫有頭可刺。有膿黃白色者可治。如初起便破。黑爛大惡。久則令人足落。若不早治。此人不能生也。

臀疽

臀疽 是足太陽膀胱經。多血少氣。生于承扶二穴者名曰臀疽。最痛。宜托之。三五日膿出瘥。如近大小便處難治。生于實處易治。

中庭疽

中庭疽 此瘡乃任脈之經。是奇經脈也。在乳之中央。宜內托千金湯治之。外宜敷貼。隨癥加減為妙。

傳心疽

傳心疽 是足少陽膽經。多氣少血。生于脅下京門帶脈二穴之次。痛癢徹心。如針刺之痛漸潰至臍者死。

初腫脅痛不能轉動。面垢。百節骨痛。痛則連心。故名傳心疽是也。

井疽

井疽 是任脈之經。在于鳩尾穴所生者名曰井疽。狀如大豆。三四日間。若不早治。十日必死。外發出者易痊。內發傷膜主死。無疑也。

合陽疽

合陽疽 是足太陽膀胱經。濕熱之毒所生。初宜托里除濕清熱之藥。內以羌活湯汗之則愈。如已成形。再加排膿止痛則潰。外宜敷貼之則已。

脫疽

脫疽 是足之大指次指。或足潰而脫。故名脫疽。是脾經積毒下注而然。赤色。先腫痛及不痛。俱以蒜灸之。人參敗毒托里之劑治之。若色紫黑者急斬去之。如黑上至踝骨不治。

疔瘡

疔瘡 凡手指名蛀節疔圣則腐去本節輕則拳攣凡疔瘡始發。原無定處。皆因榮衛遲遏所生。又經云。膏粱之變。足生大疔。東垣分二十三疔。

余今分三十四種疔。俱在前論。初發時遍身拘急口噤如 癥。宜針瘡頂出血。 蟾酥定內服藥。如黑了眼必死。

骨羨瘡

骨羨瘡 是足太陽膀胱經。多血少氣。生于神堂二穴及膈關膈俞穴。初發作癢不可忍。如燎漿水 。抓破內見骨。過十日如遍身俱癢不可治也。

骨痿瘡

骨痿瘡 是足少陽膽經。多氣少血。其瘡生于兩胯骨上。漸大筋骨俱痛。 開流水盡即死。如胯相對并有瘡腫者。十無一生。用大馬屁勃墊睡。不令磨著。內服補中益氣藥治之。

骨毒滯瘡

骨毒滯瘡 是足太陰脾經。多氣少血。生于腿上箕門穴。如痛可治。不痛難治。一名腿發。十二日可刺。如膿黃赤色可治。青稀腐臭者不治。其瘡赤白色。是骨毒瓦斯發于外。十日內未膿必死。

陳肝瘡

陳肝瘡 是手少陽三焦經。多氣少血。生于左右臂上三五處。如癤腫痛不可忍。不可擦挨。如有頭二七可刺。無膿身熱虛硬面赤者二八日死。又名蚤疽。徹手生瘡。變生于手三陰三陽經。三年而死。癢甚者一月而死。

赤炎瘡

赤炎瘡 是手太陰肺經。受風熱。肺主皮毛。其經多氣少血。故發于遍身。紅瘡點子。又名赤炎風。乃心火盛血熱也。有赤點或有或無。久而不愈。變為厲風。宜消風退熱。防風通圣散類治之。

血胤瘡

血胤瘡 是足少陽膽經。多氣少血。生于淵腋脅肋旁。赤色有頭。無頭如肥皂子大。在肉中。如針刺痛。

忽長大至胸。兼足厥陰肝經。多血少氣。發于期門。名曰腋 。女子患此走諸處。二三年變名結 。

三五年出黑水死。

天瘡

天 瘡 是手太陰肺經受暑熱濕蒸之氣所生。肺主皮毛。故遍身燎漿白 。疼之難忍。皮破赤沾。用定粉赤。絲瓜葉汁調擦即愈。多服香茹飲。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出国| 昭通市| 崇信县| 方城县| 濮阳县| 宾川县| 康乐县| 花莲县| 余庆县| 岳池县| 梁平县| 资源县| 松原市| 伊通| 白水县| 舟山市| 滕州市| 正镶白旗| 图们市| 泰州市| 海兴县| 阿瓦提县| 托里县| 北安市| 泾阳县| 繁峙县| 阿克陶县| 会宁县| 威远县| 怀宁县| 高邑县| 武汉市| 密云县| 鄢陵县| 盐亭县| 剑河县| 荔波县| 始兴县| 资源县| 淄博市| 郧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