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書算學天文考》一卷。(陳懋齡。學海堂本。)
《觀象授時》十四卷。(秦蕙田,方觀承。學海堂摘本。此《五禮通考》之一門,阮《經解》摘出,于學者亦便。)
《邃雅堂學古錄》七卷。(姚文田。家刻本。)
《學計一得》二卷。(鄒伯奇。《鄒微君遺書》本。互見子部《算法》。)
《九經說》十七卷。(姚鼐。江寧朱刻本,《惜抱軒集》本。錢大昭《經說》十卷,未刊。)
《經義未詳說》五十四卷。(徐卓。自刻本。)
《群經平議》十卷。(今人。《俞氏叢書》本。)
《十三經客難》五十五卷。(龔元玠。江西刻本。)
《隸經文》四卷。(江藩。粵雅堂本。)
《說學齋經說》一卷。(葉鳳毛。《珠塵》本。)
《巢經巢經說》一卷。(鄭珍。家刻本。)
《句溪雜著》五卷。(陳立。自刻本。)
《經義叢鈔》三十卷。(學海堂本。體例未協,中有精粹。)
以上諸經總義之屬《經義考》三百卷。(朱彝尊。揚州馬氏刻本,重刻通行本。)
《經義考補正》十二卷。(翁方綱。自著《蘇齋叢書本》。錢東垣《補經義考》四十卷、《續經義考》二十卷,未刊。)
《通志堂經解》目錄一卷。(翁方綱注。蘇齋叢書本,粵雅堂本。)
《十三經注疏姓氏》一卷。(翁方綱。《蘇齋叢書》本。)
《授經圖》四卷。(明朱睦。黃虞稷、龔翔麟同編。玉玲瓏閣本。畢沅、洪亮吉《傳經表》一卷、《通經表》一卷,未見傳本。)
國朝漢學師承記八卷,附經師經義目錄一卷。(江藩。原刻本,粵雅堂本。)
《西京博士考》二卷。(胡秉虔。錢氏刻《藝海珠塵續編》本。)
《五經文字》一卷,附《五經文字疑》一卷。(唐張參。微波榭本,馬曰璐《小玲瓏山館叢書》本,廣州刻《小學匯函》即馬本,西安石本。)
《九經字樣》一卷,附《九經字樣疑》一卷。(唐唐元度。微波榭本,小玲瓏山館本,《小學匯函》刻馬本,西安石本。)
《刊正九經三傳沿革例》一卷。(宋岳珂。任大椿刻本,知不足齋本,粵雅堂本,海寧陳氏刻本,又叢書大字本。)
《九經誤字》一卷。(顧炎武。《亭林遺書》本,《指海》本,借月山房本。
錢大昕《經典文字考異》三卷,未刊。)
《七經孟子考文補遺》一百九十九卷。(《山井鼎考文》,《物觀補遺》。
日本刻本,阮刻巾箱本。《易》、《書》、《詩》、《左》、《禮記》、《論語》、《孝經》、《孟子》。)
《經典文字辨證》五卷。(畢沅。經訓堂本。)
《注疏考證》六卷。(齊召南。學海堂本,原附殿本注疏后。《書》、《禮記》、《左》、《公》、《穀》。)
《十三經注疏校勘記》二百四十三卷。(阮元。原刻單行本,學海堂本,又散附阮刻注疏各卷之后。)
《經典釋文》三十卷,《考證》三十卷。(唐陸德明《釋文》,盧文弨《考證》。抱經堂本,武昌局翻本,成都局翻本附《孟子音義》,通志堂本未善。)
蜀大字本《三經音義》四卷。(《論語》一卷,《孝經》一卷,《孟子》上下卷。岱南閣本,士禮居刻別行本。)
《漢魏音》四卷。(洪亮吉。卷施閣本。)
《九經補韻附考證》一卷。(宋楊伯巖。錢侗考證。汗筠齋本,粵雅堂本,《學津》本。)
《經讀考異》八卷。(武億。原刻本,學海堂本。錢繹《十三經斷句說》十三卷、錢侗《群經古音鉤沉》四卷,未刊。)
《十三經音略》十二卷。(周春。粵雅堂本。)
《經籍籑詁》一百一十六卷,附《補遺》。(阮元。揚州原刻本。以經為主,故列此。)
《十經文字通正書》十四卷。(錢坫。原刻本,間有誤處。)
《群經音辨》七卷。(宋賈昌朝。張士俊刻《澤存堂四種》本,粵雅堂本。)
以上諸經目錄文字音義之屬《漢石經》。(殘字六百七十五字,熹平四年。翁方綱重摹南昌府學石本,紹興府學再摹石本。錄此以見漢刻體勢,若遺文則《隸釋》、《隸續》為詳。)
《唐石經》。開成二年。西安府學石本,乾符修改,后梁補刻,明王堯惠補缺。《十三經》無《孟子》,明人補刻。
《國朝石經》。(乾隆五十八年敕刊,嘉慶八年敕改定。國子監石本。《十三經》皆備,文字多依古本,與通行本多異,極精核。)
《石經考》一卷。(顧炎武。《亭林遺書》本,借月山房本,《指海》本。
《漢唐蜀石經》,亦詳《金石萃編》中。)
《石經考》一卷。(萬斯同。省吾堂本。)
《石經考異》二卷。(杭世駿。《杭氏七種》本。)
《漢石經殘字考》。(翁方綱。《復初齋集》。)
《魏三體石經殘字考》二卷。(孫星衍。平津館本。)
《唐石經校文》十卷。(嚴可均。《四錄堂類集》本。王朝《唐石經考正》一卷附《十三經拾遺》后。錢大昕《唐石經考異》一卷未刊。)
《蜀石經殘字》一卷。(王昶。摹刻板本,學海堂收《經義叢鈔》內。)
北宋汴學《篆隸二體石經記》一卷。(丁晏。六藝堂自刻本。)
《石經考文提要》十三卷。(彭元瑞。刻本。阮元《儀禮石經校勘記》,已入《儀禮》。)
《石經補考》十二卷。(馮登府。自刻本,《學海堂經解續刻》本六卷。
《國朝》、《漢》、《魏》《唐》、《蜀》、《北宋》、《南宋》。)
以上石經之屬(此乃經文本原,故別為類,杭考原流,馮考文字。)
──右列朝經注、經說、經本考證(此類各書為讀正經、正注之資糧。)
小學第三
(此小學謂六書之學,依《漢書藝文志》及《四庫目錄》。)
《說文解字》十五卷。(漢許慎。宋徐鉉校定附字。平津館小字本,《小學匯函》重刻孫本,汲古閣五次剜改大字本,朱校大字本即毛本,藤花榭額氏刻中字本,廣州新刻陳昌治編錄一篆一行本。孫本最善,陳本最便。)
《汲古閣說文訂》一卷。(段玉裁。袁廷梼刻本,武昌局刻附《段注說文》后。嚴可均《段氏說文訂訂》一卷,未刊。)
《說文舊音》一卷。(畢沅輯。經訓堂本。)
《說文校議》三十卷。(姚文田、嚴可均同撰。原刻本,歸安姚氏咫進齋重刻本,李氏《半畝園叢書》本。)
《說文斠詮》十四卷。(錢坫。家刻本。)
《說文解字考異》卷。(姚文田。姚氏咫進齋家刻本,未畢工。鈕樹玉《說文考異》三十卷,未見傳本。)
《說文系傳》四十卷,附《校勘記》三卷。(南唐徐鍇。苗夔校。壽陽祁氏刻本,歸安姚氏翻祁本,《小學匯函》重刻祁本,汪本、馬本不善。)
《說文系傳校錄》三十卷。(王筠。自刻本。錢師慎《說文系傳刊誤》二卷,未刊。)
《說文解字段氏注》三十卷,《六書音韻表》二卷。(段玉裁。原刻本,蘇州重刻本,學海堂本,武昌局本附《段氏汲古閣說文訂》一卷。)
《說文段注訂》八卷。(鈕樹玉。原刻本,武昌局本。)
《說文段注匡謬》八卷。(徐承慶。姚氏咫進齋刻本,未畢工。馮桂芬《說文段注考正》十六卷,未見傳本。)
《說文釋例》二十卷,《說文句讀》三十卷。(王筠。自刻本。)
《說文新附考》六卷,《續考》一卷。(鈕樹玉。原刻本,武昌局本。鄭珍《說文新附考》四卷,尤精核,未刊。)
《說文逸字》二卷,(鄭珍。)《附錄》一卷,《補遺》一卷。(今人。家刻本。)
《說文翼》十六卷。(嚴可均。姚氏咫進齋本,未畢工。)
《說文正俗辨字》八卷。(李富孫。新刻本。)
《說文聲系》十四卷。(姚文田。家刻本,吳刻本,粵雅堂本。錢塘《說文聲系》二十卷,未刊。)
《說文聲讀表》七卷。(苗夔。自刻本。別有《說文聲讀表》,未刊。)
《說文字原韻表》卷。(胡重。金刻本。《錢侗說文音韻表》五卷、《說文孳乳表》二卷,未刊。)
《說文聲類》二卷。(嚴可均。四錄堂本。)
《說文龤聲譜》卷。(張惠言。)
《說文通訓定聲》十八卷,《柬韻》一卷。(朱駿聲。原刻本,甚便初學。)
《漢學諧聲》二十卷,《古音論》一卷,《附錄》一卷。(戚學標。原刻本。)
《六書說》一卷。(江聲。琳瑯秘室本。)
《轉注古義考》一卷。(曹仁虎。《珠塵》本。)
《六書轉注說》一卷。(夏炘。景紫堂本。)
《說文引經考》二卷。(吳玉搢。姚氏咫進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