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畫錄》四卷。(周亮工。自刻本,海山仙館本。明末國初。)
《畫征錄》三卷,《續》二卷。(張庚。通行本。國初至乾隆初。以上七書,皆考證歷代畫家大略,相續而成。近人有《畫史匯傳》,上古至道光,人數不少,考證無多。)
《南薰殿圖象考》一卷。(胡敬。自刻《四種》之一。)
《佩文齋書畫譜》一百卷。(康熙四十七年敕撰。內府本。)
《東觀余論》三卷。(宋黃伯思。明項氏萬卷樓仿宋本,《津逮》本,《學津》本。)
《廣川書跋》十卷。(宋董逌。《津逮》本。)
《法帖譜系》二卷。(宋曹士冕。《百川》本,青照堂本。)
《閣帖釋文考正》十二卷。(王澍。自刻本。)
《虛舟題跋》十卷,《補原》三卷。(王澍。乾隆間刻本,海山仙館本四卷。)
《蘇齋題跋》二卷。(翁方綱。《得月》本。多考訂。)
《法帖題跋》三卷。(姚鼐。《惜抱軒集》本。)
《學古編》一卷。(元吾邱衍。《學津》本,《廣百川》本,《秘笈》本,《唐宋叢書》本。)
《續三十五舉》一卷。(桂馥。乾隆己巳重定自刻本,海山仙館本,借月山房本。)
《印人傳》三卷。(周亮工。自刻本。)
《琴史》六卷。(宋朱長文。曹寅刻《楝亭十二種》本。)
《樂府雜錄》一卷。(唐段安節。《續百川》本。)
──右藝術家雜家第十(學術不純宗一家者入此,其雜記事實者入雜史,雜考經史者入儒家。)
《淮南子》高誘注二十一卷。(莊逵吉校本。《十子本》即此本。兼道家。)
許叔重《淮南子注》一卷。(孫馮翼輯。問經堂本。)
《淮南萬畢術》一卷。(孫馮翼輯。問經堂本,又茆輯《十種》本。)
《淮南天文訓補注》二卷。(錢塘。《指海》本。)
《抱樸子內外篇》八卷。(晉葛洪。平津館本。兼道家。)
《抱樸子》。(《內篇校勘記》一卷,《佚文》一卷。《外篇校勘記》一卷,《佚文》一卷。。嚴可均。《四錄堂類集》本。)
《金樓子》六卷。(梁元帝。知不足齋本。兼釋老。)
《劉子》十卷。(梁劉晝。《漢魏叢書》本。兼道家。)
《顏氏家訓注》七卷。(北齊顏之推。趙曦明注。抱經堂本,又知不足齋本。
兼釋家。)
《長短經》九卷。(唐趙蕤。讀畫齋本。兼縱橫家。)
《兩同書》二卷。(唐羅隱。《續百川》本,《秘笈》本。兼道家。)
《譚子化書》六卷。(南唐譚峭。明吳刻《二十子》本,明單行仿宋本,《珠叢別錄》本。兼道家。)
《激書》。(無卷數,五十七篇。賀貽孫。江西刻本。兼道家。)
──右雜家小說家第十一(唐以前舉詞章家所常用者,宋以后舉考據家所常用而雅核可信者,余皆在通行諸叢書中。)
《漢武內傳》一卷,附錄《外傳》、《校勘記》。(齊王儉。守山閣本,又金壺本。)
《西京雜記》六卷。(梁吳均。抱經堂校刻別行本,又《津逮》本,《學津》本,《漢魏叢書》本。)
《博物志》十卷,附《逸文》。(舊題晉張華。《指海本》,又士禮居本。
《神異經》、《十洲記》、《洞冥記》、《搜神記》、《搜神后記》、《述異記》,皆偽書近古者。)
《世說新語》三卷。(宋劉義慶。明袁氏仿刻宋本,道光戊子周氏紛欣閣重刻袁本,惜陰軒本。)
《拾遺記》十卷。(秦王嘉。《漢魏叢書》本。)
《異苑》十卷。(宋劉敬叔。《津逮》本,《學津》本。)
《國史補》三卷。(唐李肇。得月翻明本,《津逮》本,《學津》本。)
《明皇雜錄》三卷,附《校勘記》。(唐鄭處誨。守山閣校本,又金壺本。)
《杜陽雜編》三卷。(唐蘇鶚。《學津》本,《稗海》本。)
《酉陽雜俎》二十卷,《續》十卷。(唐段成式。《津逮》本,《學津》本,坊刻單行本。)
《尚書故實》一卷。(唐李綽。《秘笈》本,《說薈》本。)《因話錄》六卷(唐趙璘。)
《北夢瑣言》二十卷。五代孫光憲。雅雨堂本,廣州刻本。
《茆亭客話》十卷。(宋黃休復。《琳瑯秘室》本,《津逮》本,《學津》本。)
《唐語林》八卷,附《校勘記》。宋王讜。四庫館重編。守山閣校本,又聚珍本,福本,金壺本。
《清異錄》二卷。(宋陶谷。海寧陳氏與《表異錄》合刻本,惜陰軒本,《秘笈》本。)
《歸田錄》二卷。(宋歐陽修。《學津》本,《歐集》附刻本。)
《鐵圍山叢談》六卷。(宋蔡條。知不足齋本。)
《侯鯖錄》八卷。(宋趙令畤。知不足齋本。)
《續世說》十二卷。(宋孔平仲。守山閣本。)
《萍洲可談》三卷,附《校勘記》。(宋朱彧。守山閣本,金壺本。)
《默記》一卷。(宋王铚。知不足齋本。)
《揮麈前錄》四卷,(《后錄》十一卷,《三錄》三卷,《余話》二卷。宋王明清。《津逮》本、《學津》本。)
《聞見前錄》二十卷。(宋邵伯溫。《津逮》本,《學津》本。)
《聞見后錄》二十卷。(宋邵博。《津逮》本,《學津》本。)
《雞肋編》三卷。(宋莊季裕。琳瑯秘室本。)
《桯史》十五卷,《附錄》一卷。(宋岳珂。《津逮》本,《學津》本。)
《癸辛雜識》。(《前集》一卷,《后集》一卷,《續集》二卷,《別集》二卷。宋周密。《津逮》本,《學津》本。)
《輟耕錄》三十卷。(元陶宗儀。明刻本,《津逮》本。)
《山居新語》四卷。(元楊瑀。知不足齋本。)
《震澤紀聞》二卷,《震澤長語》二卷。(明王鏊。借月山房本。《紀聞》有《珠塵》本,《長語》有《指海》本。)
《水東日記》四十卷。(明葉盛。康熙間刻本。明刻本三十八卷。)
《菽園雜記》十五卷。(明陸容。守山閣本,金壺本。)
《何氏語林》三十卷。(明何良俊。明刻本。)
《鈍吟雜錄》十卷。(馮班。守山閣本,《指海》本。)
《居易錄》三十四卷,《池北偶談》二十六卷。(王士禎。通行本。)
《太平廣記》五百卷。(宋李昉等。通行本。所引多唐以前逸書,可資考證者極多。)
──右小說家(今人雜記,若阮葵生《茶余客話》,王應奎《柳南隨筆》,法式善《槐廳載筆》,《清秘述聞》,童翼駒《墨海人名錄》之屬,皆資考核,均有刻本。)
釋道家第十二(舉其有關考證事實者。)
《宏明集》十四卷。(梁僧祐。明刻本。)
《廣宏明集》三十卷。(唐釋道宣。明吳勉學刻本。)
《佛國記》一卷。宋釋法顯。《津逮》本,《學津》本,《漢魏叢書》本,《唐宋叢書》本。
《大唐西域記》十二卷。(唐釋玄奘。守山閣本,金壺本,《津逮》本,《學津》本。此書與佛國記意在紀述釋教,不為地理而作,故入此類。)
《高僧傳》十三卷,《序錄》一卷。(梁釋慧皎。海山仙館本。)
《法苑珠林》一百二十卷。(唐釋道世。燕園蔣氏刻本。)
《五燈會元》二十卷。(宋釋普濟。《釋藏》本。)
《開元釋教錄》二十卷。(唐釋智昇。《釋藏》本。)
《翻譯名義》十四卷。(宋釋法云。云棲寺刻本。)
《列仙傳》二卷。(舊題漢劉向。王照圓校。《郝氏遺書》本,又《古今逸史》本,琳瑯秘室本。)
《神仙傳》十卷。(晉葛洪。《龍威》本。)
《參同契考異》一卷。漢魏伯陽。宋朱子《考異》。守山閣本。《漢魏叢書》本,無《考異》。
《道藏目錄詳注》四卷,附《闕經目錄》二卷。(明白云霽。《道藏》本。)
──右釋道家(《陰符經》、《素書》、《道德指歸論》,皆偽書,《真誥》、《云笈七簽》多詭誕,不錄。)
類書第十三(類書實非子,從舊例附列于此,舉其有本原者。)
《皇覽》一卷。(魏繆襲。問經堂輯本。)
校明初寫本《北堂書鈔》五十五卷。(唐虞世南。嚴可均校。四錄堂本罕見。
今通行刻本一百六十卷,乃明陳禹謨刪補者。)
《藝文類聚》一百卷。(唐歐陽詢。明仿宋小字本,明王元貞校大字本。)
《初學記》三十卷。(唐徐堅。明無錫安氏仿宋本,古香齋袖珍本。)
《白孔六帖》一百六卷。(唐白居易,宋孔傳。通行本。)
《太平御覽》一千卷。(宋李昉等。鮑校刻宋小字本,張刻大字本,又明汪昌序校活字版本。最要。)
《冊府元龜》一千卷。(宋王欽若等。明崇禎李嗣京刻本。)
《山堂考索》二百一十二卷。(宋章如愚。明正德慎獨齋刻本。《前集》六十六卷,《后集》六十五卷,《續集》五十六卷,《別集》二十五卷。)
《玉海》二百卷。(宋王應麟。嘉慶丙寅康基田校。江寧藩庫刻本,又明正德以來修補本。原附《詞學指南》四卷。又附刻十三種,目列后:《詩考》一卷,《詩地理考》六卷,《漢藝文志考證》十卷,《通鑒地理通釋》十四卷,《漢制考》四卷,《急就篇四卷》,《姓氏急就篇》二卷,《周易鄭康成注》一卷,《王會解注》一卷,《踐阼篇》一卷,《小學紺珠》十卷,《六經天文篇》一卷,《通鑒答問》五卷。)
《天中記》五十卷。(明陳耀文。明刻本罕見。原書六十卷。以上各書,不惟文家所用,亦可考古書佚文異本,其用甚大。)
《唐類函》二百卷。(明俞安期。明刻本。)
《錦繡萬花谷》。(宋闕名。明仿宋刻本。《前集》四十卷,《后集》四十卷,《續集》四十卷。)
《合璧事類》。(宋謝維新。明刻本。《前集》六十九卷,《后集》八十一卷,《續集》五十六卷,《別集》九十四卷,《外集》六十六卷。以上二書,雖未大雅,取其多存舊書,及宋人軼事遺文。)
──右類書。(類書若國朝官撰之《淵鑒類函》、《駢字類編》、《子史精華》、《韻府字錦》之屬,士林咸知,不復臚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