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8章 己巳至癸酉(1)

  • 三岡識略
  • 董含
  • 4947字
  • 2015-12-26 18:39:16

八月生子

俗傳,七月生子生,八月生子死。西鄰有朱氏,妻八月產一子,妾七月產一子。產方周歲,妾子殤,妻所生無恙。醫書以胎成七月,屬太陰脾脈,內屬于肺,土能生金,故壽。八月屬手陽明脈,內屬于大腸,生氣交于泄氣,故夭。此論似不足據也。

豬蛻皮

庚午正月,南郊超果寺,欄中畜一豕,大數十斤,一日背忽中拆,皮從兩旁脫下,漸及于腹,內生毳毛,如未脫者,四蹄亦然。嘗聞龍蛻骨,蛇蛻皮,龜脫殼,鹿脫角,今豬乃脫皮,真所未見也。

竊兒

松郡有乞婦,家頗裕,盜取人家小兒,灌以麻藥,使冥然無所知,隨用利刃,將臉及胸背各剔毀數處,肩臂亦然,令人不復識。其兩股及雙足,先將筋脈截斷,用尖鉤挑出膝筋,血注,即以艾炙止之,欲其蹣跚,以便行乞。適東關一寡婦,止生一子,才三歲,為所竊。有發其事者,母急奔救,兒已垂死,抱母頸一慟而絕。慘不忍言,觀者無不嘆息淚下。其床下又有死兒二,遍體傷痕,凝血滿地。行兇之具,盡行搜出。縣官窮治馀黨,悉縛至庭,未及正法,眾怒不可遏,已俱斃挺下矣。

鹿尾

今朝廷御膳,以鹿尾為珍品,常以之賜大臣。按之古書,不甚著,惟梁劉孝儀曰:“鄴中鹿尾,乃酒肴之最。”時魏使崔劼在坐,曰:“生魚熊掌,孟子所稱;雞跖猩唇,呂氏所尚。鹿尾乃有奇味,竟不載書籍,每用為怪。”然則六朝已貴此味矣。

寓齋唱和

歲暮,偶過暨陽,假館南城,天氣沍寒,不敢出戶,適與潘次耕耒、徐電發囗寓齋相連,日夕過從。大雪中見招,與黃庭表與堅、錢宮聲中諧話舊,飲酒極歡。予即席口占四韻曰:“屈指交情各黯然,客中招客共流連。才高何意翻遭妒,道直從來不受憐。搖落江城逢舊雨,蕭疏燈火近殘年。五湖隨處煙波穩,莫遣青霜到鬢邊。”潘次韻云:“天畔懷人每惘然,可能相見不流連。霜馀葵藿晚多味,雪后江山情可憐。風囗差池悲官跡,匏尊牢落感頹年。五湖煙水無爭競,長擬追隨箬笠邊。”徐云:“忽漫重逢一惘然,招尋還喜寓齋連。算來聚散最無定,話到升沉實可憐。薄俗難醇思故老,虛名忝竊悔丁年。衰頹留得須教醉,莫遣閑愁到酒邊。”

科舉異變

科臣何楷,題科舉生例,每六十卷中式一名,今督學取數太多,宜限數截去。于是生員名列二等者,大半芟除,學校為之失色。夫寒士三年苦心,膏火之費,途路之資,措辦不易,今既得復失,殊乖盛朝鼓舞人才之意。且科舉多寡,何關大計,國家事豈更無急于此者乎?前明張孚敬當國,有沙汰生員之舉,言官上言,謂自昔以來,有增學舍,廣生徒者矣。但聞沙汰僧尼,未聞有沙汰生員者。事寢不行。何君此舉,可謂不學無術矣。

官紳接見有禁

士大夫居鄉,貴乎自重。地方果有利弊,不妨直陳有司,非公事,概行謝絕可也。邇來吳下有一二顯者,未免太過,致煩白簡。上寬仁,不以為然,然而上司遂有鄉紳與現任官不許接見之禁。上自督撫,下逮郡邑,皆不相聞問。所與造膝咨訪者,不過奸胥賤隸而已。上下蒙蔽,貴賤不分,于是刁民蠹役,肆行無忌,豈朝廷重士安民之意乎?不獨體統蕩然,我不能無世道之憂矣。

耄年應試

滬瀆潘明經襄,十三入泮,十七食廩餼,年方壯,序貢赴都,兩任教職,一署縣篆,六十后罷歸。久之,家貧落魄,年近古稀,忽易名衫黼,應童子試。復三入棘闈,壽登八十三矣。手鈔口誦,銳氣不衰。或叩其故,曰:“我聞登科第者,須仗慧根,今生縱無成,冀來生或當蚤達耳。”聞者笑而憫之。昔脅尊者八十方出家,趙州八十猶行腳,然則潘君亦未可怪也。

燒丹無成

獪園曰:萬歷中,閩有林道人,從呂祖授指石成金法。云間董翰林其昌偶會他所,請于主人曰:“林尊師真有道者,聞其有指石術,可一試乎?”林曰:“此小事耳,當舉一物為驗。”時盤中有梧子,取一粒授林。方茶次,便投入甌,隨手立變為銀。董曰:“可復化梧子乎?”曰:“可。”再納茶甌,良久出之,故是梧子。如此者三,林曰:“此真銀矣,五百年后不復變也。”后道人從公乞一傳,公不與。求其術,亦竟不肯授。先文敏公酷好燒煉,久而無成,然亦年逾八十矣。

鄉賢祠濫觴

士大夫有功于國,有德于桑梓,歿而祀諸瞽宗,禮也。邇來鄉賢一路,竟為藏垢納污之地,真有不忍言者。猶憶明羅念庵、鄭淡泉兩先生望重朝野,父皆耆儒,后見濫觴,不忍父混列其間,各抱其主以歸。聞二公之風,可以愧矣。

異魚

閩福安縣傍海,漁人捕一魚,雙尾,背有兩翅,狀酷似人首,面有笑容。急釋之去。《山海經》載,東洋有和尚魚,想即此類。

辟穀

《玉匱經》曰:求仙之道,絕粒為宗。絕粒之門,服氣為本。然其間元妙,必有所授,無本之術,終恐無成。吳閶有史道人者,能辟穀,不食者二十馀稔,獨處一室,不設灶廁,幾榻蕭然。每日咽津納氣,熊蹲鷮息,時飲冷水數口而已。學道者自遠裹糧而至。未幾,史遘瀉疾,潦倒而卒,年甫及壯耳。然則辟穀亦何益哉?

珠瘤

粵東廉州府一村落間,有褚練師者,忽頸生一瘤。經三歲,大如升。一日,中如鳥啄,痛不可言。以刀剖之,內孕一珠,圓明瑩徹,迥異凡品。亟貯以石匣,每夜有白光透匣而出,高數尺,因取供三清像前。后為人竊去,不知所之。同年余君說。

盍簪感逝錄序予

承四方交游不我遐棄,贈縞論心,尺素往來不絕。四十年來,零落殆盡,曾作《盍簪感逝錄》二卷,今聊附記其序云:蓋聞曠野蕭條,子期發《思舊》之賦;良辰晼晚,士衡題《嘆逝》之篇。蓋痛莫大于死生,情莫悲于離別。故渡河梁者彌增眷戀,登峴首者不禁欷。時乎難再,序冉冉其若馳;逝者如斯,水滔滔而不返。雖聚散比夢中之蝶,而去來感雪上之鴻。仆青鬢論交,白頭懷舊。彼恨相知之晚,此憐傾蓋之遲。海內名賢,不遺鄙陋。緬追疇昔,細數平生。或結契于風塵,或締交于邂逅。或間山川,誼深嵇呂;或忘年位,情協塤箎。或同堂握手,而矢知己之言;或聞聲相思,而寄寫心之什。或訂金蘭之譜,或鏤玉敦之書。莫不珠聯璧合,霧涌云蒸。春蘭秋菊,并挹芳姿。北雁南鴻,常懷離恨。詎意知交零落,歲月差池,發齒先頹,功名莫究。囗羽囗鸞,悼華堂之蕭瑟;棲蹤泉石,慚舊圃之荒涼。綠尊紅袖,便隔壺觴;白水青山,憶陪冠蓋。情紛紛其如疚,意戚戚而鮮歡。念百卉之滋榮,慨故人之憔悴。而況顧影長辭,臨風永訣,國之殄矣,我勞如何。于是低徊末路,俯仰前徽。登山涉水,藉赫蹏以傳情;苦雨凄風,狎隃麋以伸志。或如贊語,或類挽詞,情緒雜陳,歌謠并奏。潘岳之誄夏侯,良有以也;莊生之悲惠子,豈徒然乎?吁嗟乎!梓澤花殘,虞淵日暮,漆燈暗淡,銀海微茫。空招蒿里之魂,難起岱宗之魄。零陵道中,吊一江之綠水;咸陽原上,抽三丈之白楊。蓋聽山陽之笛,倍益纏綿;扣西州之門,真堪慟哭矣。

松化石

唐杜光庭《錄異記》云:婺州永康縣山中有枯樹,枝干及皮,與松無異,為人所斫,誤墮水中,化為石。因取未化者試之于水,亦化為石。此特一時偶然之事耳,今土人指為物產,頑石略有紋者即托名松化,拾以贈客。不辨真贗,殊堪捧腹。

陸公為神【壬申】

陸公隴其,號稼書,平湖人,庚戌進士,為人剛方有守。筮仕練川令,有惠政,鋤強剔弊,大得民心。朝廷知其廉正,擢為臺官。直言敢諫,克盡厥職。不久即乞歸,講學于洞庭之東山,從游者日眾。臘月二十七日,忽夢嘉定舊役,紛然來迎為城隍神。公早起,謂家人曰:“我往矣。”于是沐浴更衣,處分后事畢,怡然而逝。所居在泖口,是夕泊舟者俱聞舟楫喧闐,鼓樂聲不絕,云迎新城隍赴任。公家老蒼頭王姓者,亦夢送至嘉定城隍廟,見公繡衣幞頭,侍從皆鬼判,駭汗而醒。彼處士民聞之,即于廟中為公治喪七日,吊者云集,享祀無虛日。夫聰明正直,生而為人,死而為神,此一定之理,獨生前未能盡其蘊為可惜耳。

修史

元癸未至正三年二月,命歐陽元、揭囗斯等,修遼、金、宋三史。甲申四年春告成,僅一年耳。史成,具鼓吹導從,自史館進至宣文閣。庚申,帝具禮服接之。按《輟耕錄》云:至正二年壬午三月,脫脫等奉命修三史。甲申春,進《遼史》;冬,進《金史》;明年乙酉冬,進《宋史》,共四年馀。前明洪武二年二月詔修《元史》,三年七月告成。今修《明史》,已二十馀年矣,未知何時告竣也。

物祟

西郊有陸生者,從市間買坐椅四,制精而價廉,喜甚,列之中堂。日暮,猝病熱,勢甚危。叩之卜者,曰:“據象,是新置一木器作祟,急焚之,或移贈他人,禍可免也。”陸不信,更稽諸龜,其言略同。于是命仆于門外積薪焚之。適值幼科潘同云者,詢其故,大笑入語陸曰:“與其付火,孰若贈人?我不畏祟,以之見貺,何如?”陸首肯。于是遣人持歸。椅才入門,即覺頭眩。傍晚,遍體發熱,翌午暴死。夫使椅為之,物固無知;使天為之,何以聽占者之言而遂霍然也?再四思之,不得其解,可怪也已。

待士盛典

康熙三十二年癸酉正月二十五日,學使者許公汝霖駐節暨陽。試畢,會宴諸生于君山之巔。赴者二千馀人,席地論文,酬酢竟日,諄諄訓誨,至晚始散。此從來未有之盛事也。公試士題用一大一小,其所識拔,至公且明。自是以后,二十年來,視學江南者俱至公至明,江左文人之幸也。

奇旱

江浙二省,自五月至六月終,天氣亢旱,河底俱涸,禾稻十分止種四分,田豆俱稿死。節過初伏,尚有乘潮插秧者,亦一異也。然東、北兩鄉之民,已不可問矣。越東西荒者,亦什之六七。撫軍遣官分頭開永昌、長興、豬圈各壩,以救海寧一帶。一黃冠自言能祈雨,先受聘儀,登臺作法,久而不效,乘夜遁去。予作《感雨詩》云:“三時已過未分秧,澤國塵沙十丈黃。赤帝不傳雷雨令,白鷗猶憶水云鄉。籬邊抱甕侵朝露,松下披襟納晚涼。怪殺潭西狂道士,綠章頻上信茫茫。”

評文被訴

十一月初一日,華邑諸生黃士英以疾卒,家人繞而哭之。半日後,忽聞喉間作聲,云:“我歸矣。”叩其所以,曰:“頃見二人持符相招,即乘船往,至一城,殿閣聳峙,絕異人境,署曰‘鴻政司’。二人者,引予入,與王國士對簿。國士生前為府吏,與予比鄰,喜為制舉義,以所業示予,屢加評駁。國士恨極,郁郁發病死,訴之冥官,隨勾往面質鴻政司。國士出,謂予曰:‘汝所犯甚輕,不足為罪。若數之修短,速往洪州自知之。’于是二人復掖而出。聞彼中人云,鴻政司姓羅氏,剛而善斷,特信任椽吏張子囗、孫惠卿。罪人以苞苴通者,往往得末減,但泉下用錢,以人間所焚楮,一束止作一錢,惟鏹之有紋者,每錠直白金半兩。予以貧故,不能為力。洪州距此千馀里,今亟往,暫寓周吉甫肆中,若三日夜不返,則便成永別矣。”言訖復瞑。洪洲之說,竟不及詳。迨三日后,聞庭中鬼哭聲,始加棺殮。嗚呼,黃生評駁人文,特細故耳,乃冥司不察,輕準訟辭,不亦冤乎!抑數果止于此乎?至椽吏舞文亂法,賄賂橫行,與陽世無異,則尤可怪也。

云間著述

本朝以來,吾郡著書者絕少。以予目之所見,則有顧貢生開雍有《滇南記事》一卷,王貢生沄有《紀游草》四卷,宋副憲徵與有《金剛經注解》三卷、《東村紀事》一卷,盧先生元昌有《分國左傳》十六卷、《杜詩闡》三十四卷,諸進士嗣郢有《九峰志》十卷,范文學彤弧有《繡江集》二卷,林貢生子卿有《通鑒本末》一百卷,許觀察纘曾有《日南雜記》二卷。予亦有《三岡識略》十卷、《續識略》未定卷、《盍簪感逝錄》二卷,未知將來得附于諸君子之末否也。

舍利

湖廣漢陽府離城二十里,有古剎,中一游僧,力修善果,能曉夜誦經不輟。叩以鄉貫姓名,俱不答。寺僧頗以囗目之。及將回首,囑眾僧曰:“死必焚吾。”既焚,身端坐不傾,得舍利數十顆,五色燦然,始知其生平蓋默有所得,不以告人,惜莫舉其名與字云。余淡心懷說。

冬行春令

自孟冬至臘盡,雨雪俱無,天氣暖如仲春。予紀以詩云:“雨雪全無氣更溫,蕭疏三徑長苔痕。預支鶴舫尋山寺,蚤放蜂衙上篳門。吏急頻年空杼柚,官思留客減豚雞。朝來銀鹿驚相報,溪畔寒梅反舊魂。”

三吳風俗十六則

風俗之日趨于下也,猶江湖之流而不返也,然未有甚于今日者。歲暮多暇,約略數端,以志感慨云。

明初崇尚儉約,內服以松江三梭布為之,不用綾絹。今市井小人,皆不屑以此制褻衣,而富貴子弟無論矣。

蘇松習尚奢華,一紳宴馬總兵逢知,珍奇羅列,雞鵝等件,率一對為一盆,水果高六七尺,甘蔗牌坊下可走三四歲兒。視明季,直土硎土簋耳。

前朝縉紳,類能自重,當事亦接之惟謹。邇來士大夫日賤,官長日尊,于是曲意奉承,備極卑污,甚至生子遣女,厚禮獻媚,立碑造祠,仆仆跪拜。此輩氣焰愈盛,視為當然,彼此效尤,恬不為怪。以父母付畀之身,而屈體辱受,不自愛惜如此。噫,亦丑矣。

各衙門差役,俱有定數,多者不過數十人。晚近事廣弊繁,地方奸猾及富人避役者,皆投充其上下衙門,串成一局,把持挾詐,無所不至。薦紳中有一二寡廉恥者,聯為宗族,揖為上賓,信乎衣冠掃地矣。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淳县| 天峨县| 临江市| 腾冲县| 伽师县| 泉州市| 凤台县| 余江县| 汝州市| 芜湖县| 盖州市| 乌拉特中旗| 福安市| 房山区| 永春县| 大兴区| 团风县| 建瓯市| 呈贡县| 安化县| 晋中市| 当涂县| 乃东县| 铅山县| 台南县| 长泰县| 肥乡县| 昌邑市| 元阳县| 安国市| 泸溪县| 凤翔县| 定安县| 尼玛县| 兴海县| 枞阳县| 德保县| 丹巴县| 旅游| 灵石县| 保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