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9章

  • 新綴白裘
  • 佚名
  • 2817字
  • 2015-12-26 18:37:27

囗編囗訂囗者囗後囗註:本譜以清末民國初年的曲師殷溎深的《六也曲譜》所錄本出曲譜為底本而校正之,并于順道比較時,始兼校葉堂據(jù)當(dāng)時曲師本隨興自改而成的《納書楹曲譜》,本出所有各曲牌改正后,其每一曲牌的每一句的改正后本腔線正確長相為何,即可以看出,一目了然:●北曲【端正好】的『簡編中』,六也、葉譜皆作62, 3, 3,但皆不在本腔上,應(yīng)改為23, 543, 2始在本腔上;『全把那』六也作3, 35, 654皆溢出本腔之外,葉堂『把那』作6, 25是在本腔上,但『全』亦如六也作3,應(yīng)改2才在本腔上;其余皆合本腔;●北曲【滾繡球】的『望』六也作5不在本腔上,應(yīng)改為3;按第一句,六也用的是九宮大成所舉的有此一實例的罕用本腔線,但仍是可用,因被九宮大成認可合乎格律,納書楹譜所據(jù)之曲師本,亦用此本腔,配腔完全同于六也,故錯處如上也同于六也;第二句『看寒煙黯四郊』,六也配6, 43, 3, 12, 1761, 2各字各腔全部都在本腔上,納譜是使用另一條本腔線來配,配成2, 1, 12, 56, 5435, 6,而首字『看』所配2己出格,不在本腔上,應(yīng)改為1始在本腔上,故于此句看,六也布腔優(yōu)于葉堂之譜;以下各句,『葉』六也配5654,葉譜配654,但只有6在本腔上,故此字應(yīng)只配6始正確;『寒流』六也配6, 6,葉堂之譜配3, 3,但本腔實應(yīng)為2, 2,兩譜皆誤;『疎籬的』六也配7, 7, 72,葉堂配1, 1, 12,但實際上配2, 2, 1才在本腔上,兩譜俱誤;『早』六也配2,葉堂配6,葉堂所配才在本腔上,六也有誤;『到』兩譜俱配3,應(yīng)配2才在本腔上;『噪』兩譜皆配323,但末腔3實出格,不在本腔上,應(yīng)刪;『草』六也配6567,本腔只67,故內(nèi)中5不屬本腔,應(yīng)刪以合格律;『華今』六也配32, 12,葉堂配3, 2,都合律,因都在本腔上;『埋』六也配12,而本腔只有1,末音2非本腔之音,應(yīng)刪;『蒿』兩譜皆作 5,等于是句末于末音6后再加音5,但此處依律(九宮大成)不可加音于末字末音后,故不可取,應(yīng)正,仍是應(yīng)訂腔為6;●北曲【叨叨令】是比較復(fù)雜的配腔,也可以看出一些昔日戲場演劇家們及曲師們是如何來配北曲之腔的一些實例;第一句『這椒漿含愁和那淚澆』大部份六也都不合律,而葉譜的末腔6 是正確的,即,這一句的本腔的架構(gòu)經(jīng)查確是以6 為結(jié)音的這句本腔形式為其所采納的,因此以6為結(jié)束音的第一句本腔的架構(gòu)來看六也本的配腔,大部份都是錯的,六也這句九個字的腔的音群為2, 17, 6, 7, 76, 5, 6, 423, 5,實際上,以6收結(jié)的本腔適合本句結(jié)構(gòu)的型中一式為6, 6, 6, 6, 1, 1, 2, 5435, 6;第二句『一尊兒淋漓價向黃泉道』,六也除第一字『一』配2應(yīng)改3才在本腔旋律線序上之外,全部都落腔落點都在本腔上;

〔●談北曲是如何用本腔來布腔的,及一捧雪祭姬出叨叨令第三句及第四句的特殊配腔式說明●〕按第三句及第四句,本腔有一種型式,

即九宮大成里所舉《月令承應(yīng)》的叨叨令文字格律式,在該式中,第三句〔按,實質(zhì)上,九宮大成斷句法這是第二句含了今拆句法的第三句及第四句〕和第四句乃為一句『料是邪魔就中偃』,用了一條本腔線6, 5, 2, 35, 61, 65, 23 (我們以下稱范腔),而六也的曲師則是把這一條本腔上用在今叨叨令第三句及第四句,可以說,等于是第三句唱了一次,第四句唱的還是這個本腔,等于重唱一次,但細節(jié)上當(dāng)然不是這么單簡。今看,六也此譜曲師如何在運用九宮大成范例所舉的本腔線配第三句及第四句的腔;第三句『草杯盤怎比得俎豆擺列瓊瑤』配2, 2, 6, 3, 21, 3,  3, 354, 3, 2, 3,我們比對這兩句,范腔『偃』配23,分別被六也配給『瓊』(2)及『瑤』(3),范腔『中』的65,配給『擺』(654),如此,一看,就知六也『擺』字多了一個不在本腔上的小腔4應(yīng)刪。我們再看在第三句『擺』與『瓊瑤』間的『列』,六也配3,這個3,并不在范腔末的65, 23間,則此六也之配3,不在本腔上,應(yīng)改2,這時這『擺列瓊瑤』四個字的配腔,形成65, 2, 2, 23的音群,和范腔『中偃』的腔65, 23比對,都落在6, 5, 2, 3這個本腔音群流上,且每個音的順次都正確,即『擺列瓊瑤』的音群65, 2, 23的順次亦為6, 5, 2, 3,即,每個腔都下在本腔上。六也『怎比得俎豆』配3, 21, 3, 3, 35,比對范腔,可知是取了范腔『邪魔』的2. 35的本腔小音群,于此一查六也,立刻看出,應(yīng)調(diào)正為2, 2, 2, 3, 35,即,把『怎』3改為2;『比』21刪末不在本腔上的1,只取2,『俎豆』全合本腔 ,無需改;于是,這『怎比得俎豆』的音群即全都下在范腔『邪魔』的2. 35的本腔小音束上了;再看六也第三句頭三字『草杯盤』配音群2, 3, 6,不合『邪魔』以前『料是』兩個字的本腔小音群6, 5,故知六也『草杯盤』三字的配腔全落到本腔外,即,這三個字六也所唱的不是【叨叨令】這只曲牌的旋律,應(yīng)正之;如何正呢,今看『草杯盤』首字上聲字,應(yīng)配低腔,『杯盤』皆平聲字,應(yīng)配高腔,始合北曲的聲腔格律,但今一看『料是』本腔為6, 5,前高后低,和所要配『草杯盤』聲韻上,應(yīng)前低腔后高腔不同,此時,吾人曾言及,北曲本腔最大,為合本腔的旋律,只有犧牲聲韻,故『草杯盤』配以5, 5, 5(與其把上聲字配比平聲字高,不得已時,不如同高或同低);其實這種道理,在古今所有不是牌子體的中外歌曲,都是如此,沒有一定要合什么聲韻,一首歌曲的旋律是不可以改的,可以在原旋律上去改詞,而旋律還是這首歌的旋律,這種例子太多了,顯例如很多外國名曲改成中文歌曲唱,另外又填了中文歌辭,北曲就是相類似的,原旋律的結(jié)構(gòu),即本腔不能變,要配給任何后人所填的北曲曲辭去用,而絶對不可以亂加腔(但北曲較不同的是可以減腔,像此處第三句的『就』范腔61的1沒有用到,可以的)。也可以證明了,北曲的曲牌原來是一首一首的歌曲(南曲的各曲牌因有基腔,其原初時也是實際的一首一首的歌曲),后來的曲牌的旋律都要依原首歌曲的唱腔,可以減音不可以加音。也可以證明了,像是洛地先生在《詞樂曲唱》等書里主張,南北曲都沒有曲牌,都是依字行腔,完全是胡謅的,這是因其對南北曲的聲腔格律茫然不曉,而把昆曲當(dāng)成小販叫賣及私塾吟詩、僧侶念經(jīng)的依字行腔的聲腔比擬之,終究成了偽學(xué)。更證明了,王季烈、王守泰、武俊達這些主腔說理論者,只取孤例里一句末兩三音,認為就是這句旋律的全部,其它的去『連絡(luò)主腔』(王季烈語,但實狗屁不通,這是簡單的物理學(xué)及數(shù)學(xué),兩點之間才能去『連絡(luò)』,現(xiàn)在主腔都在一句末,最前方一字無主腔之下,其它前方的字的腔,如何『連絡(luò)』的了,講此言,即知王季烈完全不會譜曲,且物理學(xué)及數(shù)學(xué)都不及格。所謂訂正劉富梁原集成曲譜不合格律之處,又明證是亂改一通,亂作偽一通,后來又掛了名《與眾曲譜》《正俗曲譜》,如非是旁人如高步云〔?因王季烈成弄這兩譜時,曲師高步云來被王季烈找來北京的時期〕捉刀,必成為亂譜一通,亂加『連絡(luò)』而致不知所云;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温| 石柱| 彭泽县| 嘉峪关市| 竹山县| 东兴市| 东莞市| 太康县| 郎溪县| 图们市| 芦溪县| 明光市| 沿河| 呼和浩特市| 双牌县| 内黄县| 建宁县| 达日县| 晋江市| 南乐县| 新乡县| 贡嘎县| 杭锦后旗| 华池县| 大兴区| 昭苏县| 理塘县| 井陉县| 交口县| 神池县| 合肥市| 雷州市| 舒兰市| 延川县| 阿拉善左旗| 巴楚县| 金乡县| 榕江县| 宜良县| 白河县| 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