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復花 桃仁 蘇子 冬瓜子 橘紅 杏仁此暑熱逼入胞絡。神昏亂語。心中熱。
竹卷心 川黃連 鮮蓮子 赤麥冬 白茯神 白燈心失血。寒熱反止。營衛和矣。
葳蕤 川貝母 鮮藕 茯神 白沙參 霍斛暑傷氣。作之咳。
杏仁 天花粉片 桑皮 蘆根 西瓜萃衣 川貝氣弱濕阻。便溏下血。
人參 廣皮 炙草 茆術炭 茯苓 木瓜 炮姜 地榆炭血隸陽明而來。但脈芤而數。色痿少彩。少陰之陰傷矣。自知病因。葆真靜養。庶幾扶病延熟地 川斛 麥冬 北參 茯神 扁豆暑熱郁于少陽。頭脹偏左。齒痛。
苦丁茶 大連軺 赤芍藥 菊花葉 黑梔皮 夏枯花暑熱侵于上焦。咳嗽身熱。主以辛涼。肅其肺衛。
鮮絲瓜葉 杏仁 桔梗 活水蘆根 桑皮 花粉無形暑熱襲于肺衛。咳嗽脘悶。
鮮蘆根 橘紅 桑皮 枇杷葉 杏仁 滑石熱郁上焦。頭脹咳嗽脘悶。
絲瓜葉 橘紅 杏仁 枇杷葉 桑皮 桔梗脈 糊。欲成三焦瘧。
竹葉 豆蔻 飛滑石 杏仁 連軺 白通草左脈弦數。肝陰不足 切勿動怒。他日恐有失血之患。近今妨食惡心。暫和肝胃而已。
生谷芽 茯苓 半曲 宣木瓜 白芍 陳皮暑濕內陷下利。
益智仁 砂仁殼 木瓜 廣藿香 白茯苓 廣皮咳嗽失血。脈大而數。由濕邪未凈。延及少陰之損。將來有音啞之變。
熟地 麥冬 鮮蓮肉 川斛 茯神向來失血。近受暑邪。嘔惡胸悶咳嗽。暫降肺胃。
鮮枇杷葉 杏仁 泡淡黃芩 橘紅 茯濕熱內蒸。癉熱渴飲。
苑術炭 澤瀉 赤苓 寒水石 黃柏 木瓜經事淋漓。帶下。下體怯冷。心悸。
大熟地 杜仲 人參 紫石英 鹿角霜 沙苑 茯神 巴戟天 桑椹子 杞子 白薇 當歸身肝陰內耗。不時寒熱。咳嗽失血。
生地 炙黑甘草 生白芍 麥冬 上清阿膠 白茯神暑熱郁于上焦。涕流氣腥。主以辛涼。
薄荷梗 絲瓜葉 黑山梔皮 連軺殼 飛滑石 大豆黃卷閱病原。參色脈。皆營陰不足。虛風萌動使然。法宜甘緩益陰。
人參 枸杞子 柏子仁 茯神 紫石英 酸棗仁嗽久不已。病不在肺。而在少陰矣。且左脈弦數。法宜攝陰。
熟地 鮮蓮肉 茯神 川斛 左牡蠣 天冬陰虧內熱。咳嗽咽干。
北沙參固本湯
暑熱未肅。
絲瓜葉 連軺 象貝 桑白皮 杏仁 桔梗嘔惡。氣亂于胸。如梗不爽。議苦辛開泄。
枇杷葉 白蔻 半夏 橘皮白 杏仁 茯苓肢麻肉 偏左。脈澀。此虛風萌動。良由腎精肝血不足使然。
何首烏 白蒺藜 浙菊炭 天麻 枸杞子 桑椹子嗽甚喉癢。
經霜桑葉 生地 霍斛 天冬肉 上清阿膠 南沙參 麥冬 大麻仁陰虧氣燥。失血食少。
熟地 鮮蓮肉 藕 川斛 牛膝炭 茯神營虛脅痛。
旋復花湯
柏子仁 桃仁氣弱神倦。知饑妨食。
人參 谷芽 宣州木瓜 茯神 霍斛 鮮蓮子肉冷熱不調。陽傷哮喘。
桂苓五味甘草湯加杏仁干姜下利半月。脈澀。此陰暑傷中。
蓽茇 濃樸 茯苓 丁香 益智 廣皮暑侵少寐。心陽不寧耳。
辰砂炒麥冬 酸棗仁 燈心 細根小生地 鮮蓮肉 茯神肺胃不降。咳嗽嘔惡。
枇杷葉 橘紅 桔梗 杜蘇子 杏仁 桑皮食物失調。腹脹下利。
生益智 茯苓 大澤瀉 砂仁殼 廣皮 生谷芽左脈弦數。陰虧氣熱。咳嗽口燥。
生地 茯神 麥門冬 川斛 天冬 鮮蓮肉陰虧陽升。牙痛時發。
生地 天冬 條芩 阿膠 石決 白芍脈沉細。脹漸甚。溺赤。
茯苓 干姜 澤瀉 附子 白術 米仁理沖不應。得毋肝陽郁乎。
越鞠丸
瘧雖止。色黃。脈呆鈍。濕未凈耳。
谷芽 半曲 陳皮 茯苓 木瓜 烏梅暑熱阻于中焦。
藿梗 橘白 濃樸 川連 半夏 茯苓暑侵上焦。
杏仁 通草 橘紅 桑皮 蘆根 桔梗胃氣不蘇。濕熱內蘊耳。
竹茹 半夏 橘白 枳實 茯苓 金斛暑阻中焦。發熱脘悶。
滑石 半夏 濃樸 杏仁 藿香 連翹哮止。陰虧內熱。氣逆。
都氣丸
熱郁于肺。咳而咽干。
桑葉 杏仁 生草 花粉 桔梗 川貝飧泄半載。脾陽困也。
焦術 木瓜 炮姜 菟絲子 益智 茯苓濕阻泄瀉。
藿梗 苓皮 腹皮 麥芽 濃樸 廣皮 澤瀉 豬苓絡傷嗽血。脈弦。切勿動怒。
丹皮 生地 豆皮 黑梔 茜草 鮮荷藕少陰腎真下損。沖氣不納為嗽。擾絡痰血。金賴胃強納谷。
熟地 參三七 霍石斛 五味 白茯神 鮮蓮子肺陰已傷。熱神尚熾。咳嗽音啞。
補肺阿膠湯
舌黃。妨食內熱。濕熱郁于中焦。
藿香 半夏 茯苓 川連 木瓜 橘白脾呆胃鈍。水谷之濕內阻。食下神倦。
資生丸
暑邪郁于上焦。身熱頭脹。
絲瓜葉 滑石 杏仁 白蔻仁 連軺 桑皮霍亂后。中氣未和。大便如溏如結。苦藥不宜。
人參 谷芽 木瓜 茯苓 煨姜 陳皮嗽減溺頻。
都氣丸
脈弦嘔惡。肝胃同治。
旋復花 半夏 川連 代赭石 茯苓 干姜脈數陰虧。氣燥作咳。
桑葉 川貝 白沙參 葳蕤 花粉 地骨皮脈澀胃痛。此營陰枯槁。絡氣不疏使然。
柏仁 新絳延 延胡 桃仁 青蔥 麥芽肝郁不疏。味酸脘悶。
左金丸
陰弱。近受暑風。額痛鼻塞。宜用輕藥。
絲瓜葉 連喬 杏仁 川貝母 桔梗 桑皮脾呆腹膨。
濃樸 茯苓皮 廣皮 麥冬 大腹皮 砂仁殼氣郁脘悶。
香附 青皮 郁金 麥冬 茯苓 橘紅脈小。咳嗽背冷。
杏仁桂枝湯去芍加米仁久嗽鼻塞。究屬邪郁于肺。
瀉白散
此勞傷腎也。
還少丹
伏暑。發熱形寒。脘悶身痛。惡心。
藿香 杏仁 橘白 濃樸 半夏 滑石瘧后氣弱。神倦無力。議用補中益氣湯。
原方去升麻柴胡加木瓜茯苓肺熱嗽血。
蘆根 鮮冬瓜子 米仁 熟桃仁舌白胸悶。
杏仁 藿香 半夏 濃樸 橘白 滑石胸悶妨食。戰栗肢寒。氣弱。伏暑之候。且以和法。
茯苓 煨姜 杏仁 半曲 橘白 藿梗向有肝風乘胃。陰弱可知。近頭痛轉在右太陽。且鼻衄。上焦未免暑風侵焉。
桑葉 囫圇大葳蕤 南沙參 川貝 嘉定天花粉 生甘草暑伏上焦。身熱似瘧。
燈心 竹葉心 連軺 白蔻仁 川通草 加辰砂益元散此勞傷為嗽。脈來弦大。食減則劇。
小建中湯去姜易茯神頭蒙。短氣少寐。少陰空虛。陽浮不納使然。
桂七味丸
氣郁脘悶噫氣。病在肝胃。
竹茹 熟半夏 橘紅 枳實 白茯苓 川連(吳萸泡湯拌炒)少腹瘕聚。痛甚帶下。
泡淡吳萸(三錢) 紫石英(二兩) 黑豆皮(一兩) 桂心(三錢) 烏賊魚骨(一兩) 小茴香(五錢) 胡蘆巴(七錢) 茯苓(一兩) 粗當歸片(一兩) 巴戟天(一兩) 川楝子(五錢) 白薇(一兩) 明潤琥珀(三錢)
紅棗去核皮為丸
頭風數載。不時舉發。邪已入腦俞矣。且左脈沉細。豈三陽為患。隸在少陰也。弗至厥陰為靈磁石(一兩) 淡附(一兩) 牛膝(一兩) 鹿茸(一兩) 細辛(一錢五分) 當歸頭(五錢)蔓荊(三錢) 遠志(五錢) 茯苓(一兩五錢) 青鹽(一兩) 紫巴戟(一兩) 菊瓣(五錢) 枸杞子(二兩) 川斛(四兩)熱止嗽盛。
熟地 茯神 北沙參 川斛 麥冬 鮮芡實陰瘧。頭痛咳嗆。
陽旦湯
氣逆作咳。
杏仁 桔梗 白蘆根 桑皮 通草 枇杷葉氣弱。右目昏花眶垂。宜益其虛。
參須 黃 柴胡 當歸身 蕤仁 白芍 升麻 炙草瘧止。脘痹不饑。咳嗽痰多。此陽傷濕未凈。治以溫泄。
半夏 姜渣 橘白 茯苓 濃樸 杏仁陰弱。秋燥侵肺血發。金水同治。
熟地 白茯神 清阿膠 川斛 天門冬 麥門冬脈澀。背痛咳嗽。
熟地 杜仲 炒杞子 茯神 歸身 牛膝炭經漏一載。腰痛帶下。此屬奇經失護使然。
宜用丸劑。
調理。近日嘔惡脈弦。先宜降胃。
鮮枇杷葉 半夏 竹茹 大人參須 茯苓 橘白腫滿病。形羸脈微。二氣交衰。治之豈易。所賴者、第以年富強耳。
濟生腎氣丸
瘧來即三日一發。頭痛咳嗽渴飲。從手太陰治。
桂枝白虎湯
暑郁上焦。頭脹惡心。不饑。當開上焦。
杏仁 蘆根 通草 白蔻 桑皮 橘紅脈澀。
當歸 茯苓 廣皮 煨姜 白芍 炙草 桂心 南棗經來腹痛。脈澀。宜兩和氣血。
當歸 楂炭 烏賊骨 香附 艾炭 炒延胡暑熱傷氣。神倦食減。
川連 木瓜 荷葉邊 半曲 茯苓 廣皮白勞嗽音啞咽痛。胃強能納。庶幾帶病撐持。
熟地 茯神 元稻根須 天冬 麥冬 川金石斛陰陽絡熱失血。心悸晡熱。
細生地 皮 天冬 阿膠 大珠菜 茯神燥侵咳嗽。
桑葉 川貝 花粉 杏仁 南參 橘紅復受風邪。嗽反甚。頭反脹。暫以輕藥肅其上焦。
經霜桑葉 南沙參 生甘草 葳蕤 大川貝母 白元米四合泡湯代水伏邪發熱。
杏仁 橘紅 桑白皮 連軺 桔梗 川通草氣弱少運。食減脘悶。
生谷芽 半曲 木瓜 茯苓片 廣皮 川斛此腎虛腿痛。法宜溫補。
杞子 杜仲 沙苑蒺藜 肉蓯蓉 牛膝 巴戟 羯羊內腎 小茴香脈浮。身熱頭痛。
桂枝湯加杏仁花粉黃芩舌白。身熱頭脹。
杏仁 連軺 桔梗 蘇梗 枳殼 橘紅脹弦緊。形凜發熱。頭脹惡心。
藿香 半夏 生姜 杏仁 橘白 濃樸此腎病也。腹脹腿麻。二便不利。診脈沉細。法宜溫納。理陰中之陽為主。
天真丹
燥侵作咳。但左脈弦數。恐絡動失血。
桑葉 南沙參 嘉花粉 玉竹 川貝母 麥門冬邪壅于肺。日久絡痹嗽痰。胸中痹痛。恐延肺癰。
鮮枇杷葉 蘇子 杏仁 鮮冬瓜子 旋復 米仁舌苔尚白。伏暑未肅。仍宜開泄。
鮮藿香 橘白 半夏 枇杷葉 杏仁 茯苓下虛不納。失血便痛。宜攝少陰。
熟地 龜版 川斛 茯神 天冬脈數。少陰空虛。葆真為要。
熟地 川斛 山藥 棗仁 茯神 牡蠣 天冬 黑殼建蓮養胃陰。谷增。不時形凜。理下焦保元為主。
貞元飲
本為少陰挾邪下利。但舌苔濁膩。脘悶不爽。太陰亦傷矣。癥勢最險。
真武湯
沖疝。
茯苓 當歸 荔枝核 桂枝 小茴香痛止脈弦。
香附 半夏 廣皮 青皮 茯苓 麥芽食物不節。腹膨且痛。臍凸便泄。屬疳積也。宜慎食物。
焦術 砂仁末 神曲 麥芽 楂肉 廣木香 茯苓 廣皮陰虛之質。因暑熱致嗽失血。復延肛瘍。暑熱乘虛內陷。釀成陰損矣。谷食不減。用藥庶幾有效。
熟地 山藥 皮 川斛 茯苓 丹皮 澤瀉 元稻根須下體熱。肛癢便血。濕熱郁于陰分耳。
生地 黃柏 苦參 槐花 牡蠣 皮脈弦。
鱉甲 草果 知母 烏梅 生姜 黃柏晨起必噦逆。痰多頭暈。當治膽胃。
溫膽湯加丹皮山梔原屬三瘧。今轉癉熱。陰弱邪郁耳。
鱉甲 當歸 細黃芩 青蒿 知母 制首烏脾弱少運。腹鳴且脹。
益智 茯苓 大腹皮 青皮 廣皮 砂仁殼遺泄。內熱咳嗽。臟陰不固。法宜攝納。
熟地 芡實 女貞子 山藥 龜版 牡蠣 金櫻子 麥冬 湘蓮 茯神 海參膠 川斛伏暑發熱。脘悶。
杏仁 半夏 藿梗 濃樸 橘白 茯苓身熱頭脹。
杏仁 半夏 橘白 濃樸 蘇梗 茯苓左脈弦。癉熱知饑。色黃。
青蒿 知母 丹皮 白芍 銀柴胡 鱉甲瘧后不納。神倦。
谷芽 木瓜 廣皮 當歸 茯苓 半曲 炙草 白芍下焦空虛。沖氣不納。遇寒則哮喘。非湯藥所能治。
桂七味湯
營虛氣弱。經事后期。食下 脹。心悸少寐。宜甘緩益虛。
黃 白茯神 酸棗仁 當歸 桂元肉 柏子仁肝火挾痰上冒。頭旋腿麻。
鉤藤 茯苓 金石斛 桑葉 橘紅 半夏曲不獨陰損。氣亦乏矣。無力用參。奈何。
黃 當歸 南棗 黃精 茯神 炙草氣弱少運。耳鳴便泄。
六君子湯加木瓜荷葉蒂嗽痰胸痹。
葦莖湯
背痛失血。屬腎虛不納。葆真為要。
熟地 牛膝炭 茯神 杞子 川石斛 天冬腎虛。腰痛腿酸。下焦怯冷。
還少丹
癖積便血。此饑飽傷及脾胃所致。
絳礬丸
勞傷血發。
熟地 牛膝炭 茯神 川斛 豆皮 藕咳嗽身熱。脈弦數。陰虛挾邪。勿輕視之。
玉竹 麥門冬 霍山石斛 川貝 南沙參 鮮地骨皮頭旋心悸。帶多。
熟地 紫石英 牡蠣 茯神 萸肉炭 川斛風邪作咳。
杏仁 南沙參 花粉 桑葉 川貝母 橘紅胸痹。
小半夏湯加茯苓痛偏左右。肺氣不宣。
鮮枇杷葉 紫蘇子 土栝蔞皮 甜北沙參 廣橘紅 白旋復花脹后成痞。清陽失曠。飲邪內阻耳。
苓姜術桂湯
究屬腎病。腎為胃關。是以食少形倦。自宜溫納下焦為主。但右脈弦而有力。虛之實。未必無是理也。先宜疏胃益脾。
人參 廣皮 谷芽 半曲 濃樸 姜渣左脈弦數。內熱咳嗽痰血。臟陰暗耗。陽動不潛使然。
熟地 川斛 天冬 阿膠 茯神 麥冬腹痛。得食則安。夢泄。
炙草 歸身 茯神 白芍 南棗脈弦數。先寒后熱。頭脹脘悶。屬伏暑成瘧。當分三焦。
杏仁 滑石 藿香 通草 濃樸 半夏 橘白 連軺伏邪下利。脈弦。法宜和之。
藿梗 廣皮 澤瀉 麥芽 茯苓 香附 豬苓 腹皮填補皆效。復大便頻下。中氣虛甚。乏力用參。奈何。
焦術 菟絲餅 芡實 山藥 炙甘草 建蓮利止嗽發。氣逆火升。中脘尚痛。陰虧于下。氣阻于中。先和其中。續攝其陰。是其治也。
桂枝 淡干姜 茯苓 炙草風襲腦門。巔痛涕溢。最不易治。雖有成法。鮮能除根者。
蔓荊子 川芎 僵蠶 白蒺藜 辛夷 茯苓左脈弦。
鱉甲 知母 首烏 白芍 丹皮 牡蠣脈弦數。咳嗽雖緩。尚宜謹慎調攝。
生地 川石斛 知母 阿膠 川貝母 麥冬氣結有積。能食少運。疏之為主。
阿魏丸
知饑少納。脾氣弱也。
谷芽 半曲 木瓜 煨姜 茯苓 陳皮 炙草 南棗藏陰久耗。素多郁勃。厥陽化風。內燔擾土。為泄為熱。宜用甘緩化風法。
炒焦白芍藥 炙黑甘草片伏暑成瘧。神識不爽。良由邪盛故耳。
竹葉 杏仁 滑石 連軺 蔻仁 濃樸 半夏 通草脈弦澀。舌苔膩。濕邪阻于中焦。木火不能疏泄。濕火內蒸。升降之機失職。為之脹滿。法宜香附汁 廣皮 藿梗 小青皮 茯苓 川連脈沉弦。腹膨不饑。
川楝子肉 雞肫皮 香附汁 赤麥小芽 青皮汁 山楂炭咳嗽失血。右脅痛引。陰先虧而先宜理其絡痹。
紫蘇子 桃仁 枇杷葉 冬瓜子 茜草 薏苡仁精關不固。耳鳴少寐。
靈磁石 沙苑 青鹽 湖蓮 金櫻子 五味 熟地 茯神 線魚膠 芡實 遠志 覆盆陰傷腹痛。
黃芩 茯神 白芍 知母 牡蠣 丹皮左脈弦數。嗽逆氣急盜汗。
河車 龜板 川斛 芡實 天冬 茯神 熟地 牡蠣 五味 阿膠 山藥 湘蓮脈弦數。咳嗆失血。
淡黃芩 桑葉 川貝母 真阿膠 南參 細生地嗽久失血音啞。由外邪傷陰。陰枯則陽浮上亢。為少陰損也。
細生地 元稻根須 人中白 元參 雞子白 粗旱蓮草 白桔梗 生草開肺不應。從陽失流行治。
桂枝 茯苓 白蜜 煨姜診脈軟。心悸不耐煩。營虛氣怯甚矣。
淮小麥 茯神 炙草 炒白芍 棗仁 建蓮濕去熱未已。面熱舌黃。
川黃連 廣皮白 金斛 熟半夏 綿茵陳 茯苓右脅癖積。攻逆腹痛。不能納。邪在陽明之絡。日久有腹滿之累。
姜渣 肉桂 炙草 濃樸 茯苓 廣皮哮逆不得臥。脈弦。
桂苓五味甘草湯
子后咳逆嗽甚。汗多脈細。
都氣丸
脈細。形神疲倦。顯是命門真火式微。為之癉脹腫滿。王宇泰謂益火之源。以消陰翳。正此候也。
濟生腎氣丸
午后用運理中陽法人參 茯苓 附子 于術 干姜 益智脈象平和。熱退頭暈。宜調肝胃。
青蒿梗 丹皮 知母 半夏曲 橘紅 茯苓身熱頭痛。身疼無汗。脈弦。
小柴胡湯去人參久泄腹滿。下焦怯冷。經數載余。述起產后。此傷在沖任矣。用藥自以溫納。惟恐病深難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