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2章

  • 萬病回春
  • 龔廷賢
  • 5229字
  • 2015-12-26 18:21:51

一、婦人臨產,服催生藥驚動太早。夫肉離經而用力太過,以肓膜有傷,產后水道中垂出肉線一條約三尺,母牽引心腹痛不可忍,以手微動之,則痛欲絕。先服失笑散數服,仍用老生姜三片凈洗,不去皮,于石缽臼內研爛,用清油二斤拌勻,入鍋內炒熟,以油干焦為佳。先用熟絹緞綾五尺長折作結,左令穩重婦人輕輕盛起肉線,使之屈曲作一團,放在水平交道,卻用絹袋兜裹,候油姜稍溫,傳在肉在線熏。覺姜漸冷,又用熨斗火熨熱,使之常有姜氣。如姜氣已去,除去,又用新者。如此熏熨一日一夜,其肉線已縮大半。再用前法,越二日,其肉縮盡入腹中,其病全安。卻再服失笑散、芎歸湯補理。切不可使肉線斷作兩截,則不可醫。

一、人患勞瘵兩年,諸藥不效。一日聞肉味,其腹痛不可忍,又恐傳染,移至空房。候其自終經停三日,病者腹痛,氣息將絕,思憶肉味之急,忽有人惠雞子三枚,其病患俯仰取火,低頭取瓦銚煎熟,吹火,屢燃屢滅,鼻中如有所礙。將熟間,忽嚏噴一聲,有紅線一條自鼻中出,牽抽約二尺長,趨下瓦銚中。病人知是怪物,急用碗復。煎銚中,盡力燒火不佳,其銚自裂,方住火。開銚視之,乃是小蟲一條,頭目皆見,已鍛死,如鐵線樣。示家人后,棄之于江,其病即安。

一、居民,逃避石室中,賊以煙火熏之,欲死。迷悶中摸索得一束,其以蘿卜嚼汁下咽而蘇。又炭煙熏之往往致死,含蘿卜一片著口中,煙起不能毒人。或預曝干為末備用亦可。或新水擂爛干蘿卜飲之亦可。

一,自行癲穿斷舌心,血出不止。以米醋用雞翎刷所斷處,其血即止。仍用真蒲黃、杏仁去皮尖、硼砂少許研為細末,煉蜜調藥,稠稀得所,噙化而安。

一、身上及頭面上浮腫如蛇伏者,用雨滴階磉上苔痕一錢,水化開,噙蛇頭上立消。

一、病患,齒無色,舌上白,或喜睡不知痛癢處,或下利,宜急治之下部。不曉此者,但攻其上,不以為意則下部生蟲,食其肛爛見五臟便死。燒艾于管中熏下部,令煙入,更入少雄黃良。

一、人被蜘蛛咬,腹大如孕。其家棄之,吃食于道,有僧遇之,教飲羊乳,未幾日而平。

一、妖魅貓鬼病患,不肯言鬼。以鹿角屑搗末,以水調服方寸匕即實言也。

一、蛟龍生子在芹菜上,食之入腹,變成龍子,須慎之。用錫粳米、杏仁、乳餅煮粥,食之二升。

三服,吐出蛟龍子,有兩頭。

一、鬼擊之病,得之無漸卒者,如刀刺狀,胸脅腹內切痛不可抑按,或即吐血、衄血、下血,一名鬼排。

斷白犬頭取熱血一升飲之。

一、馬希圣,年五十余。性嗜酒,常痛飲不醉,糟粕出前竅,便溺出后竅,六脈皆沉澀。與四物湯加海金沙、木香、檳榔,木通、桃仁,服而愈。此人酒多氣肆,酒升而不降,陽極虛,酒濕積久生熱,煎熬血干,陰亦太虛,陰陽偏虛,皆可補接。此人中年后,陰陽虛時,暫可活者,以其形實,酒中谷氣尚在,三月后,其人必死。后果然。

云林暇筆(凡十二條)

一、醫家十要:一存仁心,乃是良箴,博施濟眾,惠澤斯深。

二通儒道,儒醫世寶,道理貴明,群書當考。

三精脈理,宜分表里,指下既明,沉 可起。

四識病原,生死敢言,醫家至此,始至專門。

五知氣運,以明歲序,補瀉溫涼,按時處治。

六明經絡,認病不錯,臟腑洞然,今之扁鵲。

七識藥性,立方應病,不辨溫涼,恐傷性命。

八會炮制,火候詳細,太過不及,安危所系。

九莫嫉妒,因人好惡,天理昭然,速當悔晤。

十匆重利,當存仁義,貧富雖殊,藥施無二。

一、病家十要:一擇明醫,于病有裨,不可不慎,生死相隨。

二肯服藥,諸病可卻,有等愚人,自家擔擱。

三宜早治,始則容易,履霜不謹,堅冰即至。

四絕空房,自然無疾,倘若犯之,神醫無術。

五戒惱怒,必須省悟,怒則火起,難以救獲。

六息妄想,須當靜養,念慮一除,精神自爽。

七節飲食,調理有則,過則傷神,太飽難克。

八慎起居,交際當祛,稍若勞役,元氣愈虛。

九莫信邪,信之則差,異端誑誘,惑亂人家。

十勿惜費,惜之何謂,請問君家,命財孰貴。

一、醫家、病家通病一、南方人有患病者,每延醫至家診視后,止索一方,命人購藥于市。不論藥之真偽,有無炮制輒用。服之不效,不責己之非,唯責醫之庸,明日遂易一醫。

如是者數致使病癥愈增,而醫人亦惑亂,莫知其所以誤也。吁!此由病家之過歟,亦醫家之不明歟?一、北方人有患病者,每延醫至家,不論病之輕重,乃授一二金而索一二劑,刻時奏效。否則,即復他求,朝秦暮楚。殊不知人稟有虛實,病感有淺深,且夫感冒腠理之疾;一二劑可愈。至于內傷勞痛瘵之癥,豈可一二劑可愈哉?此習俗之弊,誤于人者多矣,唯智者辨之。

一、醫道,古稱仙道也。原為活人,今世之醫,多不知此義。每于富者用心,貧者忽略,此非醫者之恒情,殆非仁術也。以余論之,醫乃生死所寄,責任匪輕,豈可因其貧富而我之濃薄哉?告我同志者,當以太上好生之德為心,慎勿論貧富。均是活人,是亦陰功也。

一、凡病家延醫,乃寄之以生死,禮當敬重,慎勿輕藐。貧富不在論財,自盡其誠,稍褻之,則非重命者耳。更有等背義之徒,本得醫人之力,病愈思財,假言昨作何福易于某人之藥。所為吝財之計,不歸功于一人。吁!使不得其利,又不得其名,此輩之心,亦不仁之甚矣。

一、常見今時之人,每求醫治,令患者臥于暗室帷 之中,并不告以所患,止令切脈。至于婦人,多不之見,豈能察其聲色?更以錦帕之類護其手,而醫者又不屑于問,縱使問之,亦不說,此非所以求其愈病,將欲難其醫乎。殊不知古之神醫,尚且以望、聞、問、切四者,缺一不可識病。況今之醫未必如古之神,安得以一切脈而洞知臟腑也耶?余書此奉告世之患病者,延醫至家,罄告其所患,令醫者對癥切脈,了然無疑,則用藥無不效矣。昔東坡云:“吾求愈疾而已,豈以困醫為事哉!一、吾道中有等無行之徒,專一夸己之長,形人之短。每至病家,不問疾 ,唯毀前醫之過,以駭患者。

設使前醫用藥盡是,何復他求?蓋為一時,或有所偏,未能奏效,豈可概將前藥為庸耶?夫醫為仁道,況授受相傳,原系一體同道。雖有毫末之差,彼此亦當護 。慎勿訾毀,斯不失忠濃之心也。戒之戒之!一、人道至要:存心以仁為主,修己以敬為主,慎獨以誠為主,克欲以剛為主,出語以確為主,制行以清為主,接物以恭為主,處事以義為主,容貌以壯為主,衣冠以正為主,飲食以節為主,滋味以淡為主,起居以早為主,步履以安為主,坐臥以常為主,游覽以適為主,讀書以勤為主,作文以精為主,窮經以理為主,觀史以斷為主,吟詩以情為主,立言以訓為主,學術以儒為主,異端以關為主,日用以儉為主,交際以稱為主,辭受以禮為主,事君以忠為主,事親以孝為主,兄弟以讓為主,子孫以教為主,妻外家以分為主,男女以別為主,宗黨以睦為主,朋友以信為主,故舊以濃為主,食之以濟為主,爭斗以釋為主,祀先以思為主,祭神以齊為主,御下以恩為主,奉上以謹為主,處常以經為主,處變以權為主,守官以廉為主,御眾以恕為主,行政以德為主,教民以倫為主,斷獄以哭為主,使民以時為主,稅斂以薄為主,形罪以省為主,良善以旌為主,奸宄以懲為主,民財以惜為主,民力以寬為主,田上以墾為主,蠶桑以植為主,城廓以完為主, 以寧為主,盜賊以息為主,流移以還為主,兵甲以繕為主,士卒以練為主,馬政以孳為主,鹽鐵以均為主,商賈以通為主,交易以平為主,器皿以備為主,材木以儲為主,魚鱉以蕃為主,雞豕以育為主,橋梁以葺為主,道路以平為主,關市以積為主,河漕以疏為主,邊塞以防為主,夷犯以霸為主。

一、間評世病:常見人家子弟,在于父母之前有因分財產而怨父母不均者,有聽妒妻言而怨父母不慈者,有摭實己過而怨父母不道者,有放肆奢侈而怨父母拘管者,有飲酒嫖賭而怨父母鈐束者,有私其妻而罔顧父母衣食者,有濃于外戚而薄于父母用度者,有兄弟執定輪養而致父母饑寒者,有父勞于耕收,母勞于井臼,夫妻閑過而還說父母不是者,有父母患病不請醫藥而借言老疾難治者,有父母衰老不行扶勞而輒言應該作蠱者。若此之類,難以備述。鳴呼!父母在日,不行孝敬,視如路人,及至歿后,卻乃披麻帶孝,揚聲號哭,請僧供佛,修齋追薦,盛張鼓樂,唱戲暖伴,置備佳肴,美饌,異果醇漿,侍奉賓客,恐不盡情,扎造樓碑,做紙馬人等物,炫目壯觀。徒有千金之費,全無一毫之益。語云: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不遵大圣之成言,且悖文公之家禮;不唯取譏于達者,抑且貽笑于大邦。端書茲數句,謹白世人一覽,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暗室虧心,神會搜檢,禍福報應,不錯半點。言雖不文,意思浮淺,世病可革,古風可遷,慎之!戒之!愚言可覘。

一、放肆訓:嘗見世人負少年豪氣,胸襟高傲,言語剛強,將謂無人,唯知有己;眼空四海,欺侮一方;好儀人之丑態,不責己之過失;口勝魚腸利劍,舌賽吹毛快刀,尤善于拒諫 非,難逃乎鄉間輿論。一日時衰運去,禍起蕭墻,常抱造次之驚,恒懷顛沛之厄,陷入重典,淹禁縲紲。浪費萬貫,難求一生,蓋為不仁之所召也。

嗚呼!豈若遵禮懼法,屈己右人,存心恭敬,安分修德,使鄉黨稱為端人乎。

一、斗訟訓:竊見今人,偶因一言之忿不忍,或錙銖之利不均,則然斗毆構訟。夫我欲求勝于彼,則彼欲求勝于我矣。

仇仇相結,怨怨相報,遭官刑考訊,身罹重罪,久禁囹圄,苦不堪言,以致父母憂泣、兄弟愁悲、妻子驚哭、朋友嘆息,損千金而身命不保,盡百計而無隙可脫,破家蕩產,禍貽兒孫,尚未已也。鳴呼!豈若念忍一時,后退一步,饒讓一著,庶幾安家樂業,得享康福,使鄉里稱為善人乎。

敘云林志行紀

志行紀何紀?云林生平之志,素履之行也。志行何紀之?昔余先君令扶構恙幾危。余請告就省,當時皇皇驚怖,賴云林診攝救藥,先君得以康復。余為先君而戴云林,誠通家而骨肉者也。稔知其為人之實,因歷舉其志行,而為之紀,重嘉善也。

云林世為金溪人,姓龔氏,名廷賢,字子才。生而岐嶷,仁孝天畀,襟度汪洋,卓乎為昭代人豪。早歲業舉子,飽經術,操觚染翰,發為文詞,云錦天葩,燦然立就。將有志南溟,效用廊廟,以大究厥施,緣數奇不第,遂纘父業,精于醫。謂達則為良相,不達則為良醫,均之有補于世道也。

始游許昌,如扶溝,詣都下,即受知于太學士中玄高公,定西侯文益蔣公,大司寇三川劉公。聲名燁燁播京師,隨被命拜官榮歸。既而,由金陵復抵大梁,在在馳聲,起死回生,活人無算。王侯公卿賓禮敬慕,迎候接踵,贈以詩章,旌以扁額,絡繹不絕。而周藩海陽王 湖,安昌王靜觀,大宗正西亭,及當道撫臺洪溪衷公,翰林玉陽張公,學憲一申楊公尤加毖焉!然賦性廉介,樂于施濟而不責報。諸元老薦紳先生酬以金幣而不可卻者,雖受之,亦不私己,遺歸以賑宗族鄉黨之貧困者。

事乃父西園公純孝,溫清定省,聚百順以養志。如父志在仁天下,即推所傳之秘集《古今醫鑒》、《種杏仙方》、《萬病回春》三書刊行于世,使人人按書而察其病,得以終天年而登壽域,大有功于天下后世。父志在鐘愛庶母所生二幼子,即以其所愛者而加愛焉,視之猶父然也。凡家業悉推讓之,又且另贈之以田,使安享其逸以承父歡,可謂善繼善述而恪守義方者也。

至于讓祖產于叔父,貽濃資于仲弟,建祠堂以承先,立家訓以啟后,創大門以華宗,置義田以贍族,此皆仁人義士之所為也。又嘗輸谷粟、賑饑民,而不忍其顛連;施棺木、瘞旅襯,而不忍其暴露;解衣裘、救寒士,而不望其后償;崇禮節、友賢良,而不爽其信行;還鬻女、返賣僮,而不索其聘財;憐鰥寡、恤孤獨,而不吝其濃費。志行卓犖,奇偉不可枚舉,此特其彰明較著,可紀而傳之以風世教也。

行將懿行上聞,征書疊下,垂名竹帛,端有在耳。且陰德動天,天心福善,胤祚永昌,食濃報于無窮,寧非理之必然也哉!不佞嘉其善而紀之,以俟太史觀風者采焉!夫何諛是為紀。

時萬歷十六年強圉大淵獻之歲陬月之吉。賜進士第亞中大夫、浙江布政使司參政、臨川敬吾徐汝陽撰

后序

嘉靖丙辰歲六月十有一日,世宗肅皇帝遣平江伯陳王謨偕諸司持節授冊襲封余為王。

時值溽暑,祗乃事罔恤勞瘁,癥中痰火,頭眩喘嗽,膝趾腫痛,不能動履,四時疾作,苦楚莫禁。余嫡長子朝 遍延諸醫,治皆罔效,誠墮痼病也。萬歷丙戌五月復熾,殆岌岌矣。

長子晝夜驚怖,吁天身代,皇皇無措。天假良緣,適金溪龔生云林以應撫臺洪溪衷公之聘,即汴邪,獲與荊識,叩其學術,印乃父西園公家傳儒醫奕業鳴世久矣。余忻然景慕,遂隆禮市,延生為入幕上賓。生感其誠,乃曰:“司鼎鼎者務為良相,佐圣主成雍熙之世;專方脈者務為良醫,躋生民登仁壽之域。余弗類,不克為良相以光輔太平,愿以良醫濟世,保王躬享遐齡增上壽,以永國祚。”復沉潛診視,植方投劑,獲效如響,不旬日而漸離榻,又旬日而能履地,又旬日而康復如初。三十余 沉 ,一旦起而痊愈之。噫!亦神矣哉!生其圣于醫者乎?因悉叩其生平蘊借,出《古今醫鑒》、《種杏仙方》二帙,已刊行于世,覽之者,人人擊節嘆賞,如醉春風矣!然尤以為未展盡其底蘊,又括百家奧旨,成《萬病回春》一集,其精微玄炒,諸名公已序其首矣!夫復何言?顧余感其惠,深嘉其用心之仁,敢 一言以續于后。夫集以《萬病回春》名之者,數總于萬也,病而曰萬則無不該括;時和于春也,春而曰回則無不發生。如萬物當嚴凝肅殺之余,挽之以陽春太和之盛,天之造化。生斡旋之矣。

行且大有補于世道。醫國醫民,何忝于良相乎?是以售諸梓以廣其傳云。

萬歷十六年歲次戊子孟秋之吉,周藩海陽王 湖勤 撰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宁县| 灵山县| 马边| 封开县| 潮州市| 冀州市| 黄平县| 尼勒克县| 屯昌县| 广灵县| 英德市| 永昌县| 客服| 赣榆县| 和田市| 吉林市| 应城市| 工布江达县| 长垣县| 绥德县| 孟连| 灵璧县| 咸丰县| 田阳县| 绥中县| 手游| 徐水县| 奈曼旗| 根河市| 天柱县| 瑞昌市| 锡林浩特市| 广丰县| 长春市| 澄迈县| 论坛| 五常市| 鄂伦春自治旗| SHOW| 鄄城县| 霍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