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思弗罕,地近俺的干。永樂十四年使俺都淮、撒馬兒罕者道經(jīng)其地,賜其酋文綺諸物。十七年偕鄰國失剌思共貢獅、豹、西馬,賚白金、鈔幣。使臣辭還,命魯安等送之。有馬哈木者,愿留京師。從其請。成化十九年與撒馬兒罕共貢獅子、名馬、番刀、兜羅、鎖幅諸物,賜賚有加。
先是,宣德六年,有亦思把罕遣使臣迷兒阿力朝貢,或云即亦思弗罕。
火剌札,國微弱。四圍皆山,鮮草木。水流曲折,亦無魚蝦。城僅里許,悉土屋,酋所居亦卑陋。俗敬僧。永樂十四年遣使朝貢,命所經(jīng)地皆禮待。弘治五年,其地回回怕魯灣等由海道貢玻璃、瑪瑙諸物。孝宗不納,賜道里費遣還。
乞力麻兒,永樂中遣使來貢,惟獸皮、鳥羽、罽褐。其俗喜射獵,不事耕農(nóng)。
西南傍海,東北林莽深密,多猛獸、毒蟲。有逵巷,無市肆,交易用鐵錢。
白松虎兒,舊名速麻里兒。嘗有白虎出松林中,不傷人,亦不食他獸,旬日后不復(fù)見。國人異之,稱為神虎,曰此西方白虎所降精也,因改國名。其地?zé)o大山,亦不生樹木,無毒蟲、猛獸之害,然物產(chǎn)甚薄。永樂中嘗入貢。
答兒密,服屬撒馬兒罕。居海中,地不百里,人不滿千家。無城郭,上下皆居板屋。知耕植,有毛褐、布縷、馬駝、牛羊。刑止箠樸。交易兼用銀錢。永樂中遣使朝貢,賜《大統(tǒng)歷》及文綺、藥、茶諸物。
納失者罕,東去失剌思數(shù)日程,皆舟行。城東平原,饒水草,宜畜牧。馬有數(shù)種,最小者高不過三尺。俗重僧,所至必供飲食。然好氣健斗,斗不勝者,眾嗤之。永樂中遣使朝貢。使臣還,歷河北,轉(zhuǎn)關(guān)中,抵甘肅,有司皆置宴。
敏真城,永樂中來貢。其國地廣,多高山。日中為市,諸貨駢集,貴中國磁、漆器。產(chǎn)異香、駝、馬。
日落國,永樂中來貢。弘治元年,其王亦思罕答兒魯密帖里牙復(fù)貢。使臣奏求纻、絲、夏布、磁器,詔皆予之。
米昔兒,一名密思兒。永樂中遣使朝貢。既宴賚,命五日一給酒饌、果餌,所經(jīng)地皆置宴。正統(tǒng)六年,王鎖魯檀阿失剌福復(fù)來貢。禮官言:“其地極遠(yuǎn),未有賜例。昔撒馬兒罕初貢時,賜予過優(yōu),今宜稍損。賜王彩幣十表里,紗、羅各三匹,白氁絲布、白將樂布各五匹,洗白布二十匹,王妻及使臣遞減。”從之。自后不復(fù)至。
黑婁,近撒馬兒罕,世為婚姻。其地山川、草木、禽獸皆黑,男女亦然。宣德七年遣使來朝,貢方物。正統(tǒng)二年,其王沙哈魯鎖魯檀遣指揮哈只馬黑麻奉貢。
命赍敕及金織纻絲、彩絹歸賜其王。六年復(fù)來貢。景泰四年偕鄰境三十一部男婦百余人,貢馬二百四十有七,騾十二,驢十,駝七,及玉石、砜砂、鑌鐵刀諸物。天順七年,王母塞亦遣指揮僉事馬黑麻舍兒班等奉貢。賜彩幣表里、纻、絲襲衣,擢其使臣為指揮同知,從者七人俱為所鎮(zhèn)撫。成化十九年與失剌思、撒馬兒罕、把丹沙共貢獅子。把丹沙之長亦稱鎖魯檀馬黑麻,景泰七年嘗入貢,至是復(fù)偕至。弘治三年又與天方諸國貢駝、馬、玉石。
討來思,地小,周徑不百里。城近山。山下有水,赤色,望之如火。俗佞佛。
稍長,博極群書。年十五舉鄉(xiāng)試第一。久之,成進(jìn)士,改庶吉士。館課文字多沿
襲熟爛,目為翰林體,及李攀龍、王世貞之學(xué)行,則又改而從之。輝刻意學(xué)古,
一以韓、歐為師,館閣文稍變。時同館中,詩文推陶望齡,書畫推董其昌,輝詩
年入貢。明年命中官李貴赍璽書獎勞,賜文綺、彩帛。以地小不能常貢。
阿速,近天方、撒馬兒罕,幅員甚廣。城倚山面川。川南流入海,有魚鹽之利。土宜耕牧。敬佛畏神,好施惡斗。物產(chǎn)富,寒暄適節(jié),人無饑寒,夜鮮寇盜,雅稱樂土。永樂十七年,其酋牙忽沙遣使貢馬及方物,宴賚如制。以地遠(yuǎn)不能常貢。天順七年命都指揮白全等使其國,竟不復(fù)再貢。
沙哈魯,在阿速西海島中。永樂中遣七十七人來貢,日給酒饌、果餌,異于他國。其地,山川環(huán)抱,饒畜產(chǎn),人性樸直,恥斗好佛。王及臣僚處城中,庶人悉處城處。海產(chǎn)奇物,西域賈人以輕直市之,其國人不能識。
天方,古筠沖地,一名天堂,又曰默伽。不道自忽魯謨斯四十日始至,自古里西南行,三月始至。其貢使多從陸道入嘉峪關(guān)。
宣德五年,鄭和使西洋,分遣其儕詣古里。聞古里遣人往天方,因使人赍貨物附其舟偕行。往返經(jīng)歲,市奇珍異寶及麒麟、獅子、駝雞以歸。其國王亦遣陪臣隨朝使來貢。宣宗喜,賜賚有加。正統(tǒng)元年始命附爪哇貢舟還,賜幣及敕獎其王。六年,王遣子賽亦得阿力與使臣賽亦得哈三以珍寶來貢。陸行至哈剌,遇賊,殺使臣,傷其子右手,盡劫貢物以去,命守臣察治之。
成化二十三年,其國中回回阿力以兄納的游中土四十余載,欲往云南訪求。
乃攜寶物鉅萬,至滿剌加,附行人左輔舟,將入京進(jìn)貢。抵廣東,為市舶中官韋眷侵克。阿力怨,赴京自訴。禮官請估其貢物,酬其直,許訪兄于云南。時眷懼罪,先已夤緣于內(nèi)。帝乃責(zé)阿力為間諜,假貢行奸,令廣東守臣逐還,阿力乃號泣而去。弘治三年,其王速檀阿黑麻遣使偕撒馬兒罕、土魯番貢馬、駝、玉石。
正德初,帝從御馬太監(jiān)谷大用言,令甘肅守臣訪求諸番騍馬、騸馬,番使云善馬出天方。守臣因請諭諸番貢使,傳達(dá)其王,俾以入貢。兵部尚書劉宇希中官指,議令守臣善擇使者與通事,親詣諸番曉諭,從之。十三年,王寫亦把剌克遣使貢馬、駝、梭幅、珊瑚、寶石、魚牙刀諸物,詔賜蟒龍金織衣及麝香、金銀器。
嘉靖四年,其王亦麻都兒等遣使貢馬、駝、方物。禮官言:“西人來貢,陜西行都司稽留半年以上始為具奏。所進(jìn)玉石悉粗惡,而使臣所私貨皆良。乞下按臣廉問,自今毋得多攜玉石,煩擾道途。其貢物不堪者,治都司官罪。”從之。
明年,其國額麻都抗等八王各遣使貢玉石,主客郎中陳九川簡退其粗惡者,使臣怨。通事胡士紳亦憾九川因詐為使臣奏,詞誣九川,盜玉,坐下詔獄拷訊。尚書席書、給事中解一貫等論救,不聽,竟戍邊。
十一年遣使偕土魯番、撒馬兒罕、惟密諸國來貢,稱王者至三十七人。禮官言:“舊制,恰哈密與朵顏三衛(wèi)比歲一貢,貢不過三百人。三衛(wèi)地近,盡許入都。
哈密則十遣其二,余留待于邊。若西域則越在萬里,素非屬國,難視三衛(wèi)貢期,而所遣使人倍逾恒數(shù)。番文至二百余通,皆以索取叛人牙木蘭為詞。竊恐托詞窺伺,以覘朝廷處分。邊臣不遵明例,概行起送,有乖法體。乞下督撫諸臣,遇諸番人入貢,分別存留起送,不得概遣入京。且嚴(yán)飭邊吏,毋避禍目前,貽患異日,貪納款之虛名,忘御邊之實策。”帝可其奏。
故事,諸番貢物至,邊臣驗上其籍,禮官為按籍給賜。籍所不載,許自行貿(mào)易。貢使既竣,即有余貨,責(zé)令攜歸。愿入官者,禮官奏聞,給鈔。正德末,黠番猾胥交關(guān)罔利,始有貿(mào)易余貨令市儈評直、官給絹鈔之例。至是,天方及土魯番使臣,其籍余玉石、銼刀諸貨,固求準(zhǔn)貢物給賞。禮官不得已,以正德間例為請,許之。
番使多賈人,來輒挾重貲與中國市。邊吏嗜賄,侵克多端,類取償于公家。
或不當(dāng)其直,則咆哮不止。是歲,貢使皆黠悍,既習(xí)知中國情,且憾邊吏之侵克也,屢訴之,禮官卻不問。鎮(zhèn)守甘肅中官陳浩者,當(dāng)番使入貢時,令家奴王洪多索名馬、玉石諸物,使臣憾之。一日,遇洪于衢,即執(zhí)詣官以證實其事。禮官言事關(guān)國體,須大有處分,以服遠(yuǎn)人之心。乃命三法司、錦衣衛(wèi)及給事中各遣官一員赴甘肅按治,洪迄獲罪。
十七年復(fù)貢,其使臣請游覽中土。禮官疑有狡心,以非故事格之。二十二年偕撒馬兒罕、土魯番、哈密、魯迷諸國貢馬及方物。后五六年一貢,迄萬歷中不絕。
天方于西域為大國,四時常似夏,無雨雹霜雪,惟露最濃,草木皆資之長養(yǎng)。
土沃,饒栗、麥、黑黍。人皆頎碩。男子削發(fā),以布纏之。婦女則編發(fā)蓋頭,不露其面。相傳回回設(shè)教之祖曰馬哈麻者,首于此地行教,死即葬焉。墓頂常有光,日夜不熄。后人遵其教,久而不衰,故人皆向善。國無苛擾,亦無刑罰,上下安和,寇賊不作,西土稱為樂國。俗禁酒。有禮拜寺,月初生,其王及臣民咸拜天,號呼稱揚(yáng)以為禮。寺分四方,每方九十間,共三百六十間,皆白玉為柱,黃甘玉為地。其堂以五色石砌成,四方平頂。內(nèi)用沉香大木為梁凡五,又以黃金為閣。
堂中垣墉,悉以薔薇露、龍涎香和土為之。守門以二黑獅。堂左有司馬儀墓,其國稱為圣人冢。土悉寶石,圍墻則黃甘玉。兩旁有諸祖師傳法之堂,亦以石筑成,俱極其壯麗。其崇奉回回教如此。
瓜果、諸畜,咸如中國。西瓜、甘瓜有一人不能舉者,桃有重四五斤者,雞、鴨有重十余斤者,皆諸番所無也。馬哈麻墓后有一井,水清而甘。泛海者必汲以行,遇颶風(fēng),取水灑之即息。當(dāng)鄭和使西洋時,傳其風(fēng)物如此。其后稱王者至二三十人,其俗亦漸不如初矣。
默德那,回回祖國也,地近天方。宣德時,其酋長遣使偕天方使臣來貢,后不復(fù)至。相傳,其初國王謨罕驀德生而神靈,盡臣服西域諸國,諸國尊為別諳拔爾,猶言天使也。國中有經(jīng)三十本,凡三千六百余段。其書旁行,兼篆、草、楷三體,西洋諸國皆用之。其教以事天為主,而無像設(shè)。每日西向虔拜。每歲齋戒一月,沐浴更衣,居必易常處。隋開皇中,其國撒哈八撒阿的干葛思始傳其教入中國。迄元世,其人遍于四方,皆守教不替。
國中城池、宮室、市肆、田園,大類中土。有陰陽、星歷、醫(yī)藥、音樂諸技。
其織文、制器尤巧。寒暑應(yīng)候,民殷物繁,五谷六畜咸備。俗重殺,不食豬肉。
嘗以白布蒙頭,雖適他邦,亦不易其俗。
坤城,西域回回種。宣德五年,其使臣者馬力丁等來朝,貢駝馬。時有開中之令,使者即輸米一萬六千七百石于京倉中鹽。及辭還,愿以所納米獻(xiàn)官。帝曰:
“回人善營利,雖名朝貢,實圖貿(mào)易,可酬以直。”于是予帛四十匹、布倍之。
其后亦嘗貢。
自成祖以武定天下,欲威制萬方,遣使四出招徠。由是西域大小諸國莫不稽顙稱臣,獻(xiàn)琛恐后。又北窮沙漠,南極溟海,東西抵日出沒之處,凡舟車可至者,無所不屆。自是,殊方異域鳥言侏亻離之使,輻輳闕廷。歲時頒賜,庫藏為虛。
而四方奇珍異寶、名禽殊獸進(jìn)獻(xiàn)上方者,亦日增月益。蓋兼漢、唐之盛而有之,百王所莫并也。余威及于后嗣,宣德、正統(tǒng)朝猶多重譯而至。然仁宗不務(wù)遠(yuǎn)略,踐阼之初,即撤西洋取寶之船,停松花江造舟之役,召西域使臣還京,敕之歸國,不欲疲中土以奉遠(yuǎn)人。宣德繼之,雖間一遣使,尋亦停止,以故邊隅獲休息焉。
今采故牘嘗奉貢通名天朝者,曰哈三,曰哈烈兒,曰沙的蠻,曰哈的蘭,曰掃蘭,曰乜克力,曰把力黑,曰俺力麻,曰脫忽麻,曰察力失,曰干失,曰卜哈剌,曰怕剌,曰你沙兀兒,曰克失迷兒,曰帖必力思,曰火壇,曰火占,曰苦先,曰牙昔,曰牙兒干,曰戎,曰白,曰兀倫,曰阿端,曰邪思城,曰舍黑,曰擺音,曰克癿,計二十九部。以疆域褊小,止稱地面。與哈烈、哈實哈兒、賽藍(lán)、亦力把力、失剌思、沙鹿海牙、阿速、把丹皆由哈密入嘉峪關(guān),或三年、五年一貢,入京者不得過三十五人。其不由哈密者,更有乞兒、麻米兒、哈蘭可脫、癿蠟燭、也的干、剌竹、亦不剌、因格失、迷乞兒、吉思羽奴、思哈辛十一地面,亦嘗通貢。
魯迷,去中國絕遠(yuǎn)。嘉靖三年遣使貢獅子、西牛。給事中鄭一鵬言:“魯迷非嘗貢之邦,獅子非可育之獸,請卻之,以光圣德。”禮官席書等言:“魯迷不列《王會》,其真?zhèn)尾豢芍=留敺瑪?shù)侵甘肅,而邊吏于魯迷冊內(nèi),察有土魯番之人。其狡詐明甚,請遣之出關(guān),治所獲間諜罪。”帝竟納之,而令邊臣察治。
五年冬,復(fù)以二物來貢。既頒賜,其使臣言,長途跋涉,費至二萬二千余金,請加賜。御史張祿言:“華夷異方,人物異性,留人養(yǎng)畜,不惟違物,抑且拂人。
況養(yǎng)獅日用二羊,養(yǎng)西牛日用果餌。獸相食與食人食,圣賢皆惡之。又調(diào)御人役,日需供億。以光祿有限之財,充人獸無益之費,殊為拂經(jīng)。乞返其人,卻其物,薄其賞,明中國圣人不貴異物之意。”不納。乃從禮官言,如弘治撒馬兒罕例益之。二十二年偕天方諸國貢馬及方物,明年還至甘州。會迤北賊入寇,總兵官楊信令貢使九十余人往御,死者九人。帝聞,褫信職,命有司棺斂歸其喪。二十七年、三十三年并入貢。其貢物有珊瑚、琥珀、金剛鉆、花瓷器、鎖服、撒哈剌帳、羚羊角、西狗皮、舍列猻皮、鐵角皮之屬。